APP下载

浅谈唐墓中的十二生肖俑

2019-08-08周宁

文物鉴定与鉴赏 2019年11期
关键词:属相吐鲁番唐代

周宁

摘 要:十二生肖也称十二属相,是表示十二辰的十二种动物。十二生肖在我国起源较早,流传广泛。十二生肖俑作为随葬品,在隋朝至初唐时期普遍流行。新疆地区的吐鲁番阿斯塔那唐墓中也发现了颇具地域特色的十二生肖俑。文章通过对新疆博物馆馆藏生肖俑的介绍,以及其与陕西历史博物馆馆藏十二生肖俑之间同异的比较,体现出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融合。

关键词:唐代;吐鲁番;十二生肖;属相;中原文化

十二生肖俑也称“十二支神俑”,代表地支的十二种动物俑。东汉时期的哲学家王充在《论衡》中写到:“子之禽鼠,卯之兽兔。”“禽”与“兽”并举,说的就是生肖。《中国历史大辞典》对十二生肖的定义为十二种用作纪年标志的动物,与纪年的十二地支相配属,多用以记录人的生年。这十二种动物是鼠、牛、虎、兔、龙、蛇、马、羊、猴、鸡、狗、猪。古人以十二种动物来配十二地支,子为鼠、丑为牛、寅为虎、卯为兔、辰为龙、巳为蛇、午为马、未为羊、申为猴、酉为鸡、戌为狗、亥为猪。

十二生肖自古以来就和人们日常的衣食住行、劳动生活有密切联系,寄托了先民对自然界的崇敬和美好愿望。它反映了先民们对动物的崇拜与热爱。据考证,“十二属相”的说法最早起源于东汉时期,隋代之后,作为随葬品在墓葬中出现的情况就普遍存在了。考古资料表明,十二生肖俑在隋至初唐时期主要在湖南、湖北等地流行,北方地区墓葬出现生肖俑作为随葬品的时间较晚,盛唐时期才流行开来。

《唐会要》中有“四神十二生肖”的说法,四神就是指两组镇墓兽、镇墓俑,连同十二生肖俑一起,起到镇墓辟邪的作用[1]。在今陕西西安、新疆吐鲁番等地的唐代墓葬中,均出土有此类型的十二生肖俑,不过在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地出土的生肖俑仅为单件或多件,未发现十二尊同时出现于一座墓葬的情况。

新疆博物馆收藏的五尊生肖俑是研究新疆古代生肖文化重要的实物资料。其中的鸡首人身俑和猪首人身俑保存较为完整,这两尊生肖俑是1972年出土于吐鲁番阿斯塔那216号墓,其大致的年代是盛唐晚期到中唐时期。两尊俑均为木芯泥塑。鸡首人身俑(图1),通高80厘米,鸡头塑造得十分生动,鸡冠高耸且坚挺有力,鸡喙呈圆尖形,眼睛瞪圆,耳朵侧竖。直颈,胸微袒露。上身穿绿色交领宽袖长袍,衣领、袖口及下摆均镶以卷草紋锦边。双手拱于胸前。下身着褐色花长裙,裙长曳地。足穿花锦鞋,站立于一长方形底板上。鸡首、脖颈、胸及双手均绘桔黄色彩。猪首人身俑(图2),通高79厘米。猪的头部在写实表现中有适度的夸张,脸型瘦,猪鼻前伸,鼻孔大,嘴里左右两侧的两颗獠牙把上唇部分顶起了褶皱,双耳直竖,眼睛大并夸张成弯月形,整个头部除了眼仁为白色外,其余都被涂成了黑色。直颈,胸微袒露。上身着桔黄色交领宽袖长袍,衣领、袖口及下摆边缘均镶以宝相花纹锦边,双手齐胸作恭揖状。下身穿棕褐色红蓝点小团花长裙,裙长曳地。足穿方头鞋,亦站立于长方形底板上。两件生肖俑全身比例匀称适度,雕塑手法十分细腻,神态端庄肃穆,衣纹线条流畅,彩绘精细,形象逼真,具有很强的写实韵味。

目前出土的十二生肖俑大部分都是按照顺时针的顺序排列的,有可能是时空循环往复的含义。有学者认为墓葬中的生肖形象主要是用来表示方位、记载年月的,同时,有守护墓主人求其平安吉祥、驱邪辟凶的作用。

用十二生肖像来辟邪,作为墓中随葬俑的同时,还有用十二生肖的属相来作纪年的。人们习惯把某年出生的人冠以某年的属相,如子(鼠)年出生者属鼠,亥(猪)年出生者属猪。因此,在一些古代文书中常记以“龙”年、“蛇”年的年号。这不仅在我国古代的汉族地区盛行,在少数民族中也被广泛地应用。如新疆地区的高昌回鹘(维吾尔族祖先)就广泛地使用,在出土的回鹘文经卷中常标有“鸡年”“龙年”等年号。同时,在新疆吉木萨尔发掘的北庭高昌回鹘佛寺遗址的壁画墙面上也发现有“牛”年等年号,这种习俗一直延续到元代。在回鹘文书写的“善斌卖身契”上就写有“龙年八月二十六日”的纪年。据发掘者介绍,在此墓中,只发现了鸡俑和猪俑,未发现全组十二生肖俑像,因此,有学者推测墓葬中出土的单个生肖俑可能与墓主人的生肖属相一致,也有可能是墓主人出生与死亡年份相对应的属相。但笔者认为从该墓葬的形制属于夫妻合葬墓来看,阿斯塔那216号墓中的鸡俑和猪俑代表的是墓主夫妇的属相,这种说法更为合理,也就是说夫妇二人分别生于酉年和亥年,男性属鸡,女性属猪。

除了这两尊生肖俑以外,新疆博物馆还有一尊兔俑、一尊羊俑以及一尊头部已经残缺的生肖俑,前两件生肖俑也都是兽首人身。兔俑呈直立状,通高约52厘米,木芯泥塑,双眼球制作得大而突出,从上衣纹残存的颜色可以看出是花青色,下身的裙装为深褐色,做直立拱手的姿态。羊俑通高51厘米,制作手法和材料与兔俑相同,只是该俑身着的服饰色彩不同,上半身为深褐色,下身穿着花青色的裙装。这两件俑虽然保存程度没有前述的生肖俑完整,但是从整体造型风格来看都是一致的。

新疆地区出土大型生肖俑的墓葬迄今仅此一例。一般情况下,墓葬中随葬的十二生肖俑通常以整套形式出现,但也有墓葬出土单个生肖俑的情况[2]。吐鲁番阿斯塔纳墓葬出土的这几尊生肖俑就不同于内地墓葬集十二生肖俑于一墓,而是陪葬的生肖俑仅为单件或多件。

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展厅内也陈列了十二尊生肖俑(图3),这组十二生肖俑出土于西安韩森寨唐墓(天宝四年,745),兽首人身立姿像,身着宽袖长袍,表面涂红绿彩绘,一字排开,仿佛一队整齐的谦谦君子,正向人们拱手行礼[3]。俑采用头、身分制,然后粘接成一体,俑为中空。十二生肖的身体部分基本相同,但是头部却塑造得十分生动有趣。例如猴俑,双目圆瞪有神,嘴巴紧闭,两耳侧听,显出猴子顽皮好动的一面。而猪俑(图4)突出的则是一张大嘴,大鼻孔,十分有趣。兔俑则是写实的一双长大耳。牛、羊俑则从双角的内弯或侧伸以示区分,体现了工匠对各类动物细致准确的刻画,同时反映出雕塑技艺的高超。

生肖俑作为随葬品,自隋代以来就成为汉民族丧葬习俗之一。对于这种葬俗的流播地区、时间及影响,就目前考古资料来看,十二生肖俑随葬的方式最早见于南方的隋墓中,西安则见于盛唐前期的墓葬中,吐鲁番地区见于盛唐后期的墓葬中。西安唐墓是受了南方的影响,而吐鲁番唐墓应是受了西安唐墓的影响。

十二生肖俑属于中华传统文化,古人将它放在墓葬里,是用来“压胜”“辟邪”的,多是汉人使用。为什么陕西和新疆都出土这种十二生肖俑呢?《维吾尔十二生肖文化源流考》一文中写道:“中国十二生肖文化覆盖面很广,不仅流传于我国汉民间,而且也较广泛地流行于各少数民族间。从新疆出土的佉卢文、汉文和回鹘文文献及传世的《突厥语大词典》所反映的生肖文化内容来看,无论是哪个民族,其间流传的十二生肖纪年法,虽然存在不少差异,但基本上大同小异,可以认为源于一脉。”

关于十二生肖,在我国各民族中有很多传说。最靠谱的是我国自帝舜时代,就开始使用天干十个符号和地支十二个符号相配合的干支纪年法,这是我国最古老的历法。不过,当时还没有以动物配地支的纪年方法。据文献记载和考古发现的文物来看,到了汉代,随着北方各族群同汉朝在各个领域交往的深入,我国以动物纪年与干支纪年相融合的十二生肖纪年法得以产生。到了南北朝时期,我国内地民间已经开始普遍使用十二生肖纪年法了。

那么,十二生肖纪年法是何时传到新疆的呢?虽说对于新疆古代先民早期生肖文化的起源,目前受资料所限,无法给出一个确切答案,但依据新疆境内出土的佉卢文书来看,在公元3世纪中期到公元4世纪中期,十二生肖纪年法就已经传入新疆地区。十二生肖纪年法起源于中国,经河西走廊传入塔里木盆地,通过早期的大月氏、大夏以及后来的粟特等古代族群传到了中亚乃至印度等地区和国家。在魏晋南北朝以后,汉人大量移居到西域地区,特别是吐鲁番地区,伴随而来的便是中原汉文化的不断传入,这些文化习俗中就包括十二生肖纪年法。

现藏于新疆博物馆的五尊吐鲁番阿斯塔那古墓群发掘出土的十二生肖俑,它们和陕西历史博物馆展出的十二生肖俑从相貌、服装、体态、大小等方面都非常相像,都是兽首人身,拱手直立,衣装雍容,这就说明各民族民间传统文化在很早的时候就相互交融,彼此渗透、影响。

参考文献

[1]赵丰.丝绸之路美术考古概论[M].北京:文物出版社,2007.

[2]杨志忠.邛崃县北宋墓清理简报[J].四川文物,1985(3).

[3]张正嶺.西安韩森寨唐墓清理记[J].考古通讯,1957(5).

猜你喜欢

属相吐鲁番唐代
老鼠得了第一名
特别的属相
我的属相
唐代女性服饰考略
唐代铜镜中的设计美学初探
唐代前期的文学理论初探
唐代皖南诗歌探究
婚姻与属相有无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