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例谈训诂学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的应用

2019-08-08蒙骄杨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文言文阅读教学

蒙骄杨

内容摘要:训诂学是中国传统语文学的分支,是以研究古代文献的词义为主的一门学科,是阅读古代文献时重要的参考。在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中,训诂学对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具有直接效应,为中学文言文教学提供了行之有效的方法。教师适当运用训诂学,能够提升语文教学效果。

关键词:训诂学 文言文 阅读 教学

训诂学是一门人文性很强的技术学科。清代张之洞在《輶·轩语》说:“诂,古语也,谓以今语解古语,此逐字解释者也。训者顺也,谓顺其语气解之,此逐句解释者也。”1这里可以看出训诂和阅读教学的关系。没有训诂,经典的阅读教学就无法进行。

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年版)》提出语文核心素养的新形势下,通过文言文阅读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一条极具操作性的方法。正如2017 版课标提到:“引导学生借助注释、工具书独立研读文本,并联系学习过的古代作品,梳理常用文言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提高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可见,教师掌握训诂学,借助训诂学将优秀中华文化渗透于文言文的教学,能够培养学生的文言文阅读能力。

简单说来,训诂综合运用文字知识、音韵知识和词汇知识,由此,笔者三项内容:形训、声训、义训进行分析。

一.巧用形训,根据字形探求本义

所谓形训,是通过对汉字字形的分析来诠释词的本义的训诂方法。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形训的实用性较强,具有较广的适用范围。遇到一字多义,学生可以通过了解词义的演变过程,来探求文言它的本义,以进一步联系语境确定文言词义。

如《赤壁之战》“遂以周瑜、 程普为左右督,将兵与备并力逆操”一句,其中“逆”字是文言文考查的难点之一,学生不易理解。查阅《说文解字》:“逆,迎也。从辵,屰聲。關東曰逆,關西曰迎。”意思是:逆,相向迎接。字形采用“辵”作边旁,“屰”作声旁。同一动作,在关东叫“逆”,在关西叫“迎”。在查阅字形演变中,我们看到“逆”的甲骨文的形体意义是:路上一只脚(代表一个人)走着,正好碰上对面来的人。这说明“逆”的本义为动词,方向交错而行,即为迎的意思。因两人走路的走路方向为反向,即引申义为逆向。《赤壁之战》一文中的“逆”采用的是其本义。最后,联系语境确定词义,“逆”译为迎击。

运用形训归纳整理出词义,学生强化了对该词的整体理解,加深了对该词的印象,能够使学生更精准地把握文意。但是,形训自身也存在很大的局限性。例如,固定了的字形跟不上时代的变化以及字体本身的不断演变。有些词意已经随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固有的老字形跟不上意义的演变。如一些汉字的部首随着时代产生了变形或合并,“肉”部(如:肌肤)的很多字,与“月”(明朗)部合并在一起,楷书偏旁都写作“月”,现在已经很难看出它们是与“肉”有关还是与“月”有关了。

因此,形训不是万能的。运用形训进行文言文阅读教学对教师的训诂素养要求较高,在课堂上讲授所占用的时间也较多。教师使用形训教学,要把握好尺度,切忌绕弯子与故弄玄虚,千万不可泥古不化。

二.依据声训,探求语源诠释通假

在发展过程中,原本同一语源的词在读音上变得不同,在词义的联系上也逐渐变得模糊,字形也相差甚远。所谓声训也叫音训,是取音同或者音近的字來解释字义的训诂方法。

进行文言文阅读时,教师帮助学生借助古音去准确地推求语源,找到有语源关系的词语之间的联系,学生会对这些词有更深入地理解,进一步完善词义系统。需要注意的是,由于通假现象的普遍存在,声训逐渐突破了字形的束缚,这时“声训”,不仅是为了探求语源,而是为阅读文言文中的通假字提供了一种新途径。

例,归有光《项脊轩志》:“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由于课本并未给“借”字作注,其他参考书也少有作注。 大多数学生,甚至包括教师默认为“借”的意思就是我们如今理解的“借进”。但稍加思考,归有光为什么要将借来的书摆满自己的书架?这显然不合情理。按,“借”上古属铎部精纽,“藉”上古属铎部从纽,因此“借”可以通“藉”,为叠韵通假。《辞海》注为:“错乱不整貌。”“按狼籍与狼藉同”,并转引古注云:“故凡物之纵横散乱者谓之狼藉”。据此,这里的“借书”应解为“纵横交错的书”。

运用声训解释通假的现象,必须以古音为根据,一定要有确凿的文献作为佐证,否则就很可能牵强附会。教师还需注意的是,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以培养学生阅读浅易文言文的能力为目的,所以在运用声训学习文言词语时,要学会去伪存真的分析考证,避免滥用声训,流于主观臆断。

三.结合义训,把握词义引申规律

与“形训”和“声训”借助于词的字形、语音与词义的联系探求词义的方法不同,“义训”是训诂中最基本的方法,即依据词义引申的规律对词义相互间的联系作比较分析,以更好把握具体语境中的词义。义训常用的方法有互训、递训、反训、义界等。其中互训最适合运用在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上。

同义词互相解释,即“互训”。互训是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最常用的训诂方法。在文言文中,大量运用对偶、排比、对比等修辞手法,这些修辞手法的运用可以帮助作者铺陈叙述,起到增强描述的作用。中学文言文教学中遇到铺陈手法时,教师可以运用互训的训诂知识去引导学生利用结构相同、意思相近或相反的句子以及已掌握的文言文字词去解释不懂的文言文字词。

例,贾谊《过秦论》中:“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一句。句中的“席卷”、“包举”、“囊括”、“并吞”和“天下”、“宇内”、“四海”、“八荒”是分别处于两组对应位置上的同义词,各表达同一个意思。如此用一组同义词组成的一组句子反复同一个意思,既强调语意加强语势,同时还使语言形式更加生动灵活。

同样《过秦论》中“追亡逐北”一句,其中“追亡”与“逐北”皆为动宾结构,“追”和“逐”二字意思相同,由此可以推断出“亡”和“北”的含义相同或相近,我们便可用“亡”来解释“北”的意思,这里两者皆译为“逃兵”。

互训的句式,在中学语文教材中有不少出现,例如:

阿爷无大儿,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不绝。(《与朱元思书》)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动南飞》)

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沁园春·雪》)

以上“大儿”与“长兄”同指家中的青壮年男子;“穷”与“绝”都是“停”的意思;“当作磐石“与“当作蒲苇”都作“永不变心”解;“略输文采”与“稍逊风骚”都有表示“文学才华稍微差一些”的意思。

义训的方法很多,应用范围相对较广。用义训的方式,学生可以在阅读新的文言文时,自己根据句子判断词义,减少阅读障碍,克服文言文理解困难的问题。教师在文言文阅读教学中指导学生使用义训时,要注意与中学教学目标有效结合,制定好相应策略,对字词的教学要把握好难度,切不可生搬硬套,偏离教学目标。

训诂学与中学文言文阅读教学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学生在运用训诂学辅助文言文学习时,既促进了文言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在情感心理方面又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刻意蕴。这证明了训诂学对文言文教学与语文核心素养培养中的双重重要作用。中学语文教师运用一定的训诂学知识进行教学,帮助学生系统地积累文言文基础知识,培养学生独立阅读古代作品的能力。更为重要的是,掌握传统训诂学中的词义探求方法后,可以帮助学生阅读更多的文言典籍,推动年轻人阅读国学经典,继承并发扬传统文化,符合语文核心素养对学生提出的要求,具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7.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2]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

[3]陈蒲清.文言文基础知识问答[M].长沙:岳麓书社,2006.1.

注 释

1.张隆华,曾仲珊.中国古代语文教育史[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2000.10: 98.

(作者单位:广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新闻与传播学院)

猜你喜欢

文言文阅读教学
文言文阅读专练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会背与会默写
文言文阅读练习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在遗憾的教学中前行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