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弟子规》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影响

2019-08-08朱颖

文学教育下半月 2019年7期
关键词:弟子规语文教育影响

朱颖

内容摘要:《弟子规》作为国学经典启蒙书目,它对语文教育的影响,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更是不容小觑。本文结合《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下文简称“课标”),就《弟子规》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的影响作用做出概述。

关键词:《弟子规》 义务教育阶段 语文教育 影响

《弟子规》原名《训蒙文》,是清代教育家李毓秀所作的三言韵文。其内容采用《论语》“学而篇”第六条:“弟子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的文义,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全文共有360句、1080个字,可谓大道至简、微言大义,《弟子规》文笔自然流畅,朴实无华,影响深远。其中的思想对儿童言语行动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并对塑造学生的优良品质有着重要影响,是蒙学思想的精髓。

一.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

“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还应重视提高学生的品德修养和审美情趣,使他们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促进德、智、体、美的和谐发展。”培养学生的品德修养是语文课程中的一个重要目标,教育的根本也在于培养德行,如果一个学生他的成绩十分优秀,品德却十分恶劣,那么对于他的教育就是失败的,中国教育传统在预制教育价值的时候,是把做人的大原则和大规矩放在第一位的,这也与《弟子规》中的“有余力,则学文”是一样的。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道德品质形成的重要时期,在这个时期培养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形成良好的品德修养,可以使他们形成良好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一)礼仪

1.孝父母、尊兄长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教育学生或年纪小的人,首先就提出了要“孝悌”,对于父母要“孝”,对于兄长则要“悌”。“冬则温,夏则清;晨则省,昏则定。”冬天天气寒冷,要保证父母的起居温暖舒适,夏天天气炎热则要让他们感觉凉爽,早晨起来要向他们请安,晚上睡觉前应该给他们铺好床铺,“出必告,反必面;居有常,业无变。”出门要告诉父母去向,回来的时候也不要忘了通报一下,让他们安心;住的地方一定要居有定所平安稳定,工作也不要轻易变动,不要让父母担心。对父母的“孝”是子女的义务,家长一方面要做好榜样作用,孝顺父母,潜移默化的影响子女,另一方面就要教师在语文教育中教导学生要孝顺父母,《弟子规》中“入则孝”篇就很好的为我们诠释了如何孝顺父母。

敬爱兄长则是“悌”,“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长者立,幼勿坐;长者坐,命乃坐。”称呼兄长不能直呼其名,不要在长辈面前炫耀自己的才能;长辈站着,晚辈不应坐着,如果长辈是坐着的,长辈叫你坐着才应当坐下。这些都是对长辈应有的礼貌。

养成孝父母、尊兄长的优良品质,同样也会使学生学会尊敬老师、与同学和谐相处的美好品质,这样也一定程度地建立了一个和谐友爱的班集体,为学生营造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

2.待人处事

“凡出言,信为先,诈与妄,奚可焉。”与人交往要讲诚信,不可做有悖诚信的事情。“见人善,即思齐,纵去远,以渐跻。见人恶,即内省,有则改,无加警。”就是“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看到他人的优点应该学习,看到他人的缺点,反省一下自己有没有,然后引以为鉴。“恩欲报,怨欲忘,报怨短,报恩长。”这就教导我们要知恩图报。中国人自古以来就讲究诚信,诚信是待人处事的原则,是一切道德的基础和根本。待人处事以诚信为本,是五千年中华传统文化沉淀下来的道德精华。通过学习《弟子规》来使学生讲究诚信,提高义务教育阶段学生的诚信意识,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讲诚信,互相信赖,进而就能建设一个和谐的班集体。

(二)生活习惯

义务教育阶段是学生塑造性很强的时期,学生在这个时期学习到的知识、习惯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一生,因此一个好的生活习惯对他们的人生是十分重要的。“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等等这些都告诉我们日常生活中如何养成一些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卫生整洁,小学生的独立自理能力还不是很强,通过学习《弟子规》中的一些引导,可以使学生学以致用,用到实际。并且,有一些初中生就读的是寄宿学校,良好的生活习惯就尤为重要。

(三)学习习惯

“不力行,但学文;长浮华,成何人?但力行,不学文;任己见,昧理真。”告诉我们不能死读书,只增长浮华不实的习气,而是要知行结合,把学到的知识用在实处。“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方读此,勿慕彼,此未终,彼勿起。”读书要心、眼、口具到,专心致志的读书。“宽为限,紧用功,工夫到,滞塞通。”则要制定一个合理的学习计划,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执行。“心有疑,随札记,就人问,求确义。”读书的过程中,一有疑问就记录下来,遇到师长就要及时虚心求教。“非圣书,屏勿视;蔽聪明,坏心志。”读书就要读经典,不要因为去读那些没有品质的书目而浪费时间和污染自己的心智。“房室清,墙壁净,几案洁,笔砚正。”则要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才能够静得下心来读书。

良好的品德修养,足以贯穿人的一生,从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起培养,正是给尚未明是非、辨善恶、独立自理能力弱的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生活习惯。

二.有利于培养语感

《弟子规》是以三字一句、两句一韵编撰而成的,学生读起来押韵易读,朗朗上口。“课标”也指出:语文课程应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文的思想感情,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发展思维。培养语感也是義务教育阶段学生的重要任务,学习朗读诗歌、古诗文有利于培养语感,在一叹一咏之间,既朗诵了经典,积累了诗文词汇,又培养了语感。并且,义务教育阶段注重对优秀诗文的朗诵,要求朗诵、背诵优秀诗文不少于240篇(段),因此学习《弟子规》也一定程度的培养了学生朗诵背诵的能力。

三.有利于培养口语交际能力

“课标”要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要具有日常口语交际的基本能力,学会倾听、表达与交流,初步学会运用口头语言文明地进行人际沟通和社会交往。《弟子规》中有不少培养学生如何进行口语交际的句子,比如“凡道字,重且舒,勿急疾,勿模糊。”说话要口齿清晰,不要含糊。“势服人,心不然;理服人,方无言。”气势上使人服气,内心会不以为然,理论上、道理上使人服气,才会使人信服。这教学生要学会以理服人,学会说话的技巧。

口语交际教学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短板”,教学方式单一、评价功能失位、学生疏于训练等等现状使口语交际教学并不理想。引导学生学习《弟子规》,可以以上述句子为评价标准,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

四.有利于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弟子规》是我国重要的国学启蒙经典,是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精华。“课标”指出: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收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学习《弟子规》就是向优秀传统文化的学习。党的十八以来,习近平总书记一直强调文化自信,“文化自信,是更基础、更广泛、更深厚的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精神之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爱国主义情感。

五.结语

《弟子规》虽然篇幅短小,但对后世的影响却是极其深远的,对义务教育阶段语文教育也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教育工作者应该充分发挥《弟子规》中有利于学生成长的优秀文化,将之利用最大化,才能使学生养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参考文献

[1]朱子律.国学启蒙[M].北京:中国长安出版社.2007.

[2]杨婷.浅谈《弟子规》教学在德育实施中的作用[J].科教文汇,2016:108-109.

[3]李俊.《弟子規》蕴含的教育思想述论[J].曲靖师范学院学报,2016:41-45.

[4]王立新.《弟子规》嵌入语文教学有效策略研究[J].林区教学,2017:43-44.

[5]何春玲.以《弟子规》浸润语文课堂[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16:36-37.

[6]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作者单位:广州大学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弟子规语文教育影响
弟子规
弟子规
这是一份不受影响的骨子里直白的表达书
语文教育教学要做到“文道美统一”
穷其本然,化为践履
语文教学中的生命教育
弟子规
如何搞好期末复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