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一年级学生大课间跳大绳体育活动对注意力的改善作用
2019-08-08江志敏刘智炜黄健南宁市东盟中学广西南宁530105
□ 江志敏 刘智炜 黄健(南宁市东盟中学 广西 南宁 530105)
当前,随着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体育课程越来越受到学校的重视,形成了较为完善的体系,然而课外体育活动作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并不受到关注,大部分地区课外体育活动开展明显滞后。大课间体育活动是体育教学的延伸,全国不同地区对于大课间的要求以及安排都具有不同的特点。如广州市的大课间主要分为三类:体育游戏、田径以及球类;阳光体育下类型的大课间等等。一个学校大课间的有效开展很大程度可以反映一个学校的对于学生身体健康的重视情况。所以大课间内容的设定、有效的开展显得尤为重要。
注意是在心理活动中指向某个或某些刺激并对其作出选择性应答的一种有意识的调节状态,它对于所有信息进入大脑及其被加工的过程起着调节和监控的机能。因此,注意是人类活动呈现效率的调节器。没有注意的参与,任何活动都将无法维持与正常进行,学习活动也不例外,注意是有效学习活动的必要前提。在教育过程中,注意力与学生的学习成绩有着密切关系,学优生与学困生在其注意力有着显著的差异,在9-13岁的学生中表现尤为明显,不同年级的学优生对于注意力的分配品质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并且随着年级的递增,差异越明显。所以提高学生注意力,对于学生提高有效学习活动有着重要的意义。
经常从事运动者,心脑血管会更具有弹性,血液循环更加通畅,血液循环量比一般人高出2倍,从而向大脑组织提供更充足的氧气和营养物质,进而改善中枢神经的营养状况,使得大脑活动更自如、思维更敏捷。参加体育活动不仅能改善一个人的中枢神经系统的功能,还能使大脑皮质兴奋与抑制的交替转换过程得到加强,改善大脑皮质神经系统的均衡性和准确性,促进人体感知能力和观察能力的发展,并使学生的执行功能得到改善和提高,进而促进智力发展。研究表明,重复的动作不仅能提升大脑的整体功能,对大脑执行功能(制定计划的能力、注意力、控制冲动、完成任务的能力等)的影响尤其显著,团队运动可以改善大脑的执行功能。2009年美国伊利诺伊州大学研究中发现,当参加完体育活动后,学生学习时会更加集中注意力且学习成绩有所提高。
那么运动锻炼后,注意力的提高与运动的方式有什么关系?运动负荷与注意力有何关系?参与体育活动的时间(早、中、晚)对于注意力又有何影响?根据上述文献的梳理,提出实验假设:运动对注意力的改善有积极的效果。通过跳长绳团体体育活动,检测学生注意力情况变化,初步探讨运动过程中有效的运动方式及注意力变化的相关性,为大课间运动方案提供实验依据。本课题通过测试实验,确定跳大绳育活动形式对于学生注意力的变化影响,发现体育活动与注意力的发展的关系。初步探讨体育活动形式对于学生注意力品质的关系,为学校体育制定体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实验学生及分组
随机抽取南宁市东盟中学2016级初一年级两个班级作为实验组,根据体检报告单评估,两个班的学生无心脏病、哮喘等先天性疾病。分别将该两个班级为运动组与对照组,班级具体情况如下表:
表1
1.2、建立运动前注意力模型制备
经过调课安排,实验学生(运动组与对照组)均在第三节到学校电脑微机室进行舒尔特方格——注意力测试(以下统称“注意力测试”),采用舒尔特方格软件,该测试为5×5格式,电脑屏幕随机生成25个数字,学生必须通过鼠标点击,按1→2→3→4……→24→25的顺序依次点出其位置,电脑自动记录所完成时间。一共进行4次,取平均时间为该生的注意力用时成绩。
图1 舒尔特方格样表(5X5)
1.3、实验学生运动方案的设定
参考运动强度文献,选取跳长绳(甩绳速度约为85次/min)为体育活动项目,运动组的每个班级分男女共8个小组进行跳长绳体育活动,运动时间约为10分钟。心率约为120次/分钟。共训练4周,每周一次。
1.4、实验数据的处理
所有数据均运用SPSS 17.0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其方法为One-W a y ANOVA。实验所得结果均以平均数表示,组间显著性差异水平为P<0.05和P<0.01。
2、实验结果
2.1、运动干预前后注意力测量的平均时间(单位:s)、相关性信度以及前后测试时间变化
表2 初一实验班级学生完成两次注意力测量的平均时间(单位:s)和相关性
从表2可以看出,2个班级参与5×5舒尔特方格测量后,第二次测量所用时间均比第一次测量所用时间减少。运动组和对照组2个班级学生的前测时间和后测时间均有极其显著的正相关。其中,5班学生前后测时间的相关度高于6班。但不管学生是否参与运动干预,前后测都存在时间差异。但5班时间积极变化大于6班,说明经过体育活动干预后,注意力改善效果优于安静对照组6班。
图2 部分注意力测试及跳大绳活动实验图片
2.2、测试时间的前后对比
表3 初一两个实验班级学生两次注意力测量施测的时间点和时间间隔
从表3可以看出,两个班级前后测的时间间隔约为一个月。根据之前表1运动组5班的时间间隔要短于对照组6班。由于学生生长发育特点,9-15岁时成长时间延长对于注意力自我完善的变化具有积极的促进效果,这与前人做过的研究结果相一致。由时间间隔可以看出,虽然对照组间隔时间比运动组延长了5天,但注意力用时的变化情况却不及运动组明显,一定时间内,运动效果明显优于成长时间的自我提升效果。
3、分析和讨论
3.1、学生的成长时间对注意力的影响
两个参与注意力测量的班级,经历约1个月的时间之后注意力均得到明显的提升。其中提升效果5班优于6班。按照前测和后测的时间间隔,6班长于5班。由此我们发现,学生成长时间和学生的注意力提升存在正相关的趋势。这与青少年学生中枢神经发育特点有密切的关系。
3.2、成长时间和运动干预对注意力的影响差异
初一学生处在生理、心理飞速发展的阶段,他们的认知发展从具体运算阶段过度到形式运算阶段,思维能力(如记忆、注意)经过大脑的发育和后天的学习得到一个飞速的发展。据此,我们推测,影响学生注意力变化的重要因素之一是时间。根据实验数据我们可以看出,5班与注意力前测的时间明显地比6班要短,学生经过29天的自然生长发育和4次运动干预,注意力已经获得提升。而6班在接下来34天时间内的自然生长发育,注意力也有积极的改善。随着年龄的增长,中枢神经的不断完善,运动干预可促进其更有效,更健康的发育生长。
4、存在问题与展望
4.1、存在问题
(1)前期实验实验准备不充分,造成调课难、学生队伍集合动作慢以及天气原因造成活动场地不固定等一些客观因素,给前期实验造成了不小的困难;
(2)注意力测试手段单一。应多查阅文献,学习掌握先进有效的测试方法,如殷恒婵教授的《青少年注意力测验》;
(3)注意力测试的前后时间具有时间差,运动组与对照组前后测时间相差5天,违背了单一变量原则。
4.2、展望
中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学习效率受注意力的影响,长期时间的脑力劳动(早上连续4节课)使得大脑处于一种疲劳状态,影响着学生的的学习效率。注意力是对学习效率以及学习成绩有着决定性作用的因素。但如何权衡注意力最佳程度与运动量的关系,还需要进一步研究。虽然已经有研究表明运动可以缓解大脑疲劳以恢复注意力,提高中枢神经系统兴奋。毕竟运动也是一项需要消耗一定体力与注意力的活动。运动强度的把握、运动后注意力的保持时间之间的关系仍有待研究,且运动的强度的临界值与注意力最佳效果之间的关系需要更系统整理与归纳。这对于我们体育工作者是一项任重而道远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