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社团对残疾人体育行为和生命质量的影响
2019-08-08贾岳朋陈善平刘丽萍杨莹琨姜姗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陕西西安710049
□ 贾岳朋 陈善平 刘丽萍 杨莹琨 姜姗(西安交通大学体育中心 陕西 西安 710049)
1、前言
体育社团在群众体育发展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大力开展体育社团活动,对于广大人民群众保持身体健康,提升其生命质量有着关键的促进作用。《全民健身条例》提出“国家推动基层文化体育组织建设,鼓励体育类社会团体、体育类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群众性体育组织开展全民健身活动”。目前,体育社团的开展对象大多集中于健全人,针对残疾人开展的体育社团较少。残疾人事业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一个重要方面,习近平总书记在唐山慰问残疾人时强调:“中国有几千万残疾人,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残疾人一个也不能少”。体育运动是实现残疾人身心健康的关键一步。体育社团可以为残疾人提供体育锻炼保障,因此,对残疾人体育社团的研究有着重要的社会意义。
随着社会对残疾人关注的提高,关于残疾人体育的研究逐渐增多。当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残疾人体育锻炼制约因素和发展对策研究、残疾人体育康复研究、残疾人竞技体育研究。对残疾人体育社团的研究相对较少,现有的研究主要围绕残疾人体育基层组织、残疾人体育公共服务等方面展开讨论,有关体育社团对残疾人的影响作用还缺乏研究。本文旨在调查残疾人参与体育社团的现状,分析当前的体育社团对残疾人体育行为和生命质量的影响作用,为残疾人体育社团建设,促进残疾人体育和生命质量提供理论参考。
2、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通过中国残疾人奥林匹克体育运动管理中心,对北京市朝阳区、西城区、东城区、海淀区、顺义区等主要城区的400位残疾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因为残疾,部分调查对象不能独立完成问卷,对视力障碍的残疾人,采取问答的形式,由调查人员完成问卷;精神障碍和智力障碍的残疾人,由家属协助完成问卷填写。回收有效问卷382份,回收率95.5%;其中参与体育社团的残疾人有37人,占总数的9.6%,未参与体育社团的残疾人有345人,占总数的90.3%。视力障碍的为12人,占总数的3.1%,听力障碍的为13人,占总数的3.4%,言语障碍的22人,占总数的5.7%,肢体障碍的为238人,占总数的62.3%,智力障碍的为61人,占总数的16%,精神障碍的为36人,占总数的9.4%。
2.2、测量工具
生命质量采用世界卫生组织的颁布的SF-36生命质量自测量表 (the MOS 36item Short Form Health Survey)。因其内容简短、易于填写、适用广泛、测量效果好成为全球应用最广的健康调查工具量表。SF-36的计分方法采用万崇华在《常用生命质量测定量表简介》中介绍的方法。
体育锻炼行为部分采用了5项指标,其中包括体育人口的三项指标、锻炼阶段量表以及锻炼项目内容。残疾人体育社团参与情况,我们采用“您是否属于某个体育社团”的题目进行调查,通过这个题目把研究对象区分为体育社团残疾人和非体育社团残疾人。
2.3、数据分析方法
数据统计使用SPSS for Windows,主要采用描述性统计和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体育社团和非体育社团残疾人之间在健康状况、锻炼行为之间的差异。在体育锻炼项目参与率的比较分析中采用卡方检验。
3、结果与分析
3.1、体育社团和非体育社团残疾人体育行为比较
从表1的统计结果来看,体育社团和非体育社团残疾人在锻炼时间(P<0.01)、锻炼频率(P<0.05)、锻炼坚持(P<0.05)三个指标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育社团的残疾人每次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比非体育社团的残疾人长,参加体育锻炼的频率较高,锻炼坚持程度较好。体育社团和非体育社团残疾人在锻炼强度和锻炼项目数两个指标上差异不显著。
表1 体育社团和非体育社团残疾人残疾人体育锻炼行为的t检验分析
3.2、体育社团和非体育社团残疾人体育锻炼内容分析
从锻炼内容来看 (表2),体育社团残疾人主要参加球类活动(32.4%)、水上运动(27%)、健步走和跑步(24.3%)以及力量训练(21.6%)等体育活动。非体育社团残疾人主要采用健步走和跑步(40.3%)、力量训练(24.3%)、球类活动(12.2%)、棋类智力活动(11.6%)以及操舞类活动(10.1%)进行身体锻炼。体育社团和非体育社团残疾人锻炼项目在健步走和跑步(P<0.05),球类活动(P<0.05),水上运动(P<0.001)方面存在显著性差异,非体育社团残疾人参加健步走和跑步的比例大于体育社团残疾人,参加球类和水上运动的比例小于体育社团残疾人。
表2 体育社团和非体育社团残疾人主要锻炼项目参与率和Chi-Square检验
从参加各类项目的总体情况来看,体育社团残疾人经参加的体育锻炼项目主要是集体性的和技术性强的,体育社团可以提供场地以及安全保障。非体育社团残疾人大多选择简单的,可以单独进行的体育锻炼项目。结合表1的锻炼项目数比较结果来看,体育社团与非体育社团在参加体育锻炼上,项目数量无明显差别,主要是参与项目内容存在不同。
3.3、体育社团和非体育社团残疾人生命质量的比较
生命质量包括生理机能(PF)、生理职能(RP)、躯体疼痛(BP)、精力(VT)、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一般健康状况(GH)等八个方面。 躯体疼痛(BP:Bodily Pain):测量疼痛程度以及疼痛对日常活动的影响。在生命质量其他七个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生理机能(PF:Physical Functioning):测量健康状况是否妨碍了正常的生理活动。生理职能(RP:Role-Physical):测量由于生理健康问题所造成的职能限制。一般健康状况(GH:General Health):测量个体对自身健康状况及其发展趋势的评价。精力(VT:Vitality):测量个体对自身精力和疲劳程度的主观感受。社会功能(SF:Social Functioning):测量生理和心理问题对社会活动的数量和质量所造成的影响,用于评价健康对社会活动的效应。情感职能(RE:Role-Emotional):测量由于情感问题所造成的职能限制。精神健康(MH:Mental Health):测量四类精神健康项目,包括激励、压抑、行为或情感失控、心理主观感受。
表3给出了体育社团和非体育社团残疾人生命质量的t检验结果,从分析结果来看,在躯体疼痛(BP)方面(P<0.05),未参加体育社团的残疾人躯体疼痛状况好于参加体育社团的残疾人。在其他7项生命质指标上,体育社团和非体育社团残疾人差异不显著(P>0.05)。
表3 体育社团和非体育社团残疾人生命质量比较的t检验分析
4、讨论
4.1、体育社团对残疾人体育行为的促进作用
体育社团是公民自愿组成,自主管理,为实现会员共同意愿,按照其章程以体育运动(活动)为目的的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体育社团活动内容极为丰富和专业,包括训练、比赛、学术讲座以及高级别的体育竞赛等,这些优势可以促使社团成员更有效地参与体育活动。潘秀刚发现体育社团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在锻炼时间(P<0.001)、锻炼频率(P<0.001)、锻炼强度(P<0.01)和锻炼坚持(P<0.001)这四个方面都存在显著性差异,体育社团在促进体育锻炼行为方面有显著效果。凌星心发现“有规律健身人群”锻炼自我感觉强度中等或偏小,符合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强度科学,能够促进身体健康。陈丽英认为开展老年体育社团活动,是促进老年人强健身体、延年益寿的需要。针对各类人群的研究大多证实了体育社团对体育行为的促进作用。
从我们的研究中可以发现,残疾人体育社团的研究结果在锻炼时间(表 1,P<0.01)、锻炼频率(表 1,P<0.05),锻炼坚持方面(表1,P<0.05)与健全人结果一致。参与体育社团的残疾人明显好于未参与体育社团残疾人,说明体育社团对残疾人体育锻炼行为有促进作用。但在锻炼强度(表1,P>0.05)和锻炼项目数方面(表1,P>0.05)与健全人研究结果存在差异,在锻炼强度和锻炼项目数方面没有明显好于未参与体育社团的残疾人。造成此差异的原因可能是残疾人体育社团只关注残疾人参加体育锻炼的时间、频率和坚持性,并没有考虑残疾人的锻炼强度,也担心过大的强度会对残疾人的残疾部位造成伤害。因此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寻找残疾人参与体育锻炼的规律,安排合适的运动强度,达到锻炼效果。从锻炼项目总数上来看,体育社团与非体育社团开展体育项目数量相差不多,说明体育社团已开展的体育锻炼项目不能满足大多数残疾人需求,需根据残疾人特殊的身体状况,设计并增加残疾人可以参与的体育锻炼项目,使更多的残疾人走出家门,参加体育锻炼。但体育社团开展的集体性,技术性的团体项目有效地提高了残疾人的运动技能,通过群体体育活动增加了残疾人间的人际交往,体现了体育社团的价值。
4.2、体育社团对残疾人生命质量的促进作用
安格斯·迪顿指出个体的生活质量维度也是民间体育社团福利功能研究的起点。民间体育社团可以改善生活方式,促进生命活力,提高心理品格,使人在身体、精神以及社会适应上达到健全和健康状态。针对各类人群的研究大多证实了体育社团对生命质量的促进作用,例如:陈杰认为群众性体育社团植根于基层,针对人民群众健康生活需求,组织丰富的健身活动,促进人们体质的健康发展,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体育生活方式。程欣泉发现90%以上的人认为参加群众性体育活动使人感觉精神愉悦,精力充沛,因此可以说明群众性体育社团有利于帮助人们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从以上研究可以看出体育社团可以促进健全人生命质量。陈善平发现体育社团大学生的健康状况要好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体育社团与非体育社团大学生健康状况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在康复医学领域,生存质量是指个人的一种生存的水平和体验,反映致残性疾患的患者或残疾人,在不同程度的伤病情况和功能障碍的影响下,生存上维持身体活动精神活动和社会生活处于良好状态的能力和素质。针对各类人群的研究大多证实了体育社团对生命质量的促进作用。
从表3的分析结果来看,在躯体疼痛(BP)方面,参与体育社团的残疾人明显好于未参与体育社团的残疾人,说明体育社团对残疾人生命质量有促进作用,研究结果与健全人一致。但在生命质量其他7个维度,参与体育社团的残疾人生命质量状况并没有明显好于未参与体育社团的残疾人。造成此差异的原因是现有的体育社团只注重使更多的残疾人参与到体育锻炼中来,并没有关注体育锻炼对残疾人身体健康的促进作用。在体育锻炼强度,运动效果方面没有进行严格把控,导致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身体状况并无明显变化。体育社团开展的体育锻炼项目并没有考虑针对不同残疾类型,不同残疾程度的残疾人的康复进行设计,导致参加体育锻炼的残疾人残疾部位无明显恢复,生命质量也没有明显提高。在今后体育社团工作中,应将残疾人残疾部位康复,促进其身体健康作为首要目标,针对不同残疾类型,不同残疾程度残疾人进行体育锻炼项目设计,达到促进身体健康的效果。
4.3、残疾人体育社团发展的现状及对策
从全国情况来看,目前我国体育社团呈多样化发展,但社团总体数量较少。例如:江西全省经常开展的体育项目达106种,但省级体育项目社团只有34个、俱乐部6个,可以说数量比较少,远远达不到我们社会对体育社团的需要。大同市体育社团中单项运动类社团居多,也有呈现多样化发展趋势。奥运项目协会中,篮球、足球协会开展的较好;非奥运项目中,毽球、太极拳、健身气功等体育社团开展较好,尤其健身气功受到大众的喜爱,参与群众较为广泛。《全民健身计划》颁布以来,我国加大了对残疾人体育的发展重视程度,尤其是在残疾人体育组织和公共体育设施建设上投入大量的精力和财力。一些场馆在建设和改造过程中,加大无障碍设施的改造,截至2014年底,全国可供各级残疾人使用的综合性场馆达到2231个。
政府鼓励残疾人参与体育运动并且提供场馆,但从我们的调查中发现,残疾人参与体育社团比例较小,积极性不高。当前残疾人体育社团发展存在以下问题:首先残疾人由于自身残疾的原因,心理上比较自卑,不愿将自己的残疾部位暴露出来,和健全人一起参加体育运动。政府应多建立针对残疾人开放的体育社团,增进残疾人之间的情感交流,在运动中感受快乐,促进残疾人生命健康。其次,大多数残疾人对于体育社团了解程度不够,不知道参与体育社团的好处有哪些。由于残疾人的文化程度参差不齐,传统的观念认为参与体育锻炼是健全人的事情,导致他们不会主动参与体育锻炼。所以我们在今后工作中要加大力度宣传体育社团,介绍体育锻炼对残疾人身体健康以及残疾部位康复的促进作用。最后,从体育锻炼项目数上来看(表2),操舞类、太极气功、台球,保龄球、棋类智力、民族,民俗、户外活动等体育锻炼项目参与人数较少,说明目前已有的体育社团开展的体育活动种类较为单一,还不能满足大多数残疾人的需求。残疾人体育社团建立的基础就是经费保障,需增加国家在残疾人体育运动开展的资金投入,各地区也需要设立相应的残疾人体育运动专项经费。丰富残疾人体育锻炼项目的种类,可以使不同残疾类型,不同残疾程度的残疾人参与适合他们自己锻炼的项目,从而达到是每一位残疾人参加到体育锻炼中来的目的。
5、结论
(1)参与体育社团能够有效促进残疾人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和锻炼坚持,但在锻炼强度和锻炼项目总数方面促进作用不显著;
(2)参与体育社团有利于残疾人提高运动技能和促进人际交往。但残疾人体育社团偏少,残疾人体育社团参与率很低;
(3)体育社团残疾人躯体疼痛(BP)状况好于非体育社团残疾人,在生命质量其他7个维度不存在显著性差异。总的来说,体育社团促进残疾人生命质量效果还不够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