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窦腺肌瘤3例报道

2019-08-08吴玲玲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2019年7期
关键词:胃窦胃壁腺体

王 龙, 刘 志, 吴玲玲, 曹 杰, 辛 毅

宿州市立医院消化科,安徽 宿州 234000

胃腺肌瘤较为罕见,1949年被首次报道[1],我国报道不足10例。近年来随着内镜检查技术的普及和超声内镜的运用,发现病例数逐渐增多,我院近期收治3例胃窦腺肌瘤,其中2例为胃镜检查发现,经超声内镜检查和镜下ESD术后病理确诊,另1例为合并胃部癌变,术后大体病理意外发现。现报道如下。

病例1患者,吴某,男,37岁,农民。系因“腹痛2个月余”于2017年10月16日入住我院,否认其他疾病史,门诊电子胃镜示胃窦隆起病变(见图1A),入院后查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等未见异常,10月19日超声内镜示胃窦黏膜下无回声团块,中间有分隔,边界清晰,内部回声均匀,起源于黏膜下层,截面积约1.0 cm×0.6 cm,考虑囊性病变(见图1B)。10月25日行内镜下胃窦隆起病变ESD术,术后病理示胃壁肌层间腺体增生,腺体管腔扩张,无异性,符合腺肌症改变(见图1C)。术后对症治疗,好转后出院。

图1 病例1 A:胃镜;B:超声内镜;C:HE染色(200×) Fig 1 Case 1 A: gastroscope images; B: EUS images; C: HE staining (200×)

病例2患者,张某,男,42岁,职员。系因“上腹部不适伴大便次数增多1年余”于2017年10月24日入住我院,否认其他疾病史,门诊电子胃镜示胃窦隆起病变(见图2A)。入院后查血常规、血生化、肿瘤标志物、凝血功能等未见异常,10月26日超声内镜示胃窦黏膜下隆起病变,病灶处见一混合回声团块,高回声为主,向腔内突出,边界不清,起源于黏膜下层,截面积约0.6 cm×0.6 cm,考虑异位胰腺可能(见图2B)。10月31日行内镜下胃窦隆起病变ESD术,术后病理示胃壁黏膜下见平滑肌及腺体增生,考虑胃窦腺肌症(见图2C)。术后对症治疗,好转后出院。

病例3患者,李某,女,56岁,市民。系因“发现胃癌1个月余”于2018年3月19日入住我院,有慢性乙肝史,2018年2月1日因消化道出血,于门诊电子胃镜示胃角巨大溃疡,胃窦大弯侧见一大小约0.5 cm×0.5 cm黏膜赘生物(见图3A),考虑为胃息肉(未活检),病理示胃角-胃体小弯侧低分化腺癌,部分为印戒细胞癌,予以奥沙利铂+替吉奥化疗2周期后再次入院,于2018年3月23日行全胃切除术,术后病理提示胃角低分化腺癌,溃疡型。胃窦大弯胃壁肌层见大量腺体分布,腺体呈囊状扩张,伴有平滑肌增生(见图3B~3C),诊断为胃窦腺肌瘤。术后对症治疗,好转后出院。

图3 病例3 A:胃镜;B:HE染色(200×);C:HE染色(100×) Fig 3 Case 3 A: gastroscope images; B: HE staining (200×); C: HE staining (100×)

讨论腺肌症多见于子宫、胆囊,胃部罕见,多发生于胃窦部,一般认为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多见于青壮年,儿童也有报道[2],是一种由腺管或十二指肠腺异位于黏膜下或肌层的病变,非真性瘤。肿块较小,多为1~2 cm,界清。主要病理组织学改变是腺管内衬类似胃小凹的高柱状上皮或胞浆透明的低柱状上皮,有的腺管扩张呈囊状,周围平滑肌增生肥大,部分病例伴有胰腺异位[3]。腺肌瘤一般无包膜,切面灰白色呈编织状,肿瘤由两种主要成分构成,一为分化稍低的胃腺,其部分腺上皮增生呈乳头状或绒毛状向管腔突起,有的腺体扩张呈囊状但无间变;二为平滑肌,其走向与排列跟胃肌层平滑肌迥然不同。腺体散在分布,平滑肌在腺体周围或腺体之间。有的病例还会出现胰腺和/或Brunner氏腺[4],也有认为胃腺肌瘤由胰导管及平滑肌组成,属于异位胰腺[5]。广泛分布的良性管状和囊性腺体组织是其重要病理特征,但若镜下有丝分裂较多及存在胃壁浸润,提示预后不良[6]。胃镜检查可发现胃黏膜下肿块,易误认为息肉、平滑肌瘤、间质瘤、囊肿或异位胰腺,结合腹部CT、超声检查发现胃壁囊性肿块,有助于临床上胃腺肌症伴囊肿形成的诊断[7]。我院发现的3例患者中2例为中年男性,均以腹痛、腹部不适等非特异性症状发病,内镜检查均提示胃窦部隆起病变,超声内镜提示内部含有囊性病变带有分隔,或呈混合性回声结构,均起源于黏膜下层,而被误判为囊性病变或异位胰腺,病理提示胃壁腺体增生、腺体腺管扩张,诊断明确,经内镜下ESD完整切除。另1例为中老年女性,合并胃部恶性肿瘤并消化道出血,临床症状无特异性,胃镜检查病灶部位误认为息肉,术后病理诊断其为腺肌瘤(本文3例患者治疗方法均为抑酸、保护胃黏膜对症治疗,均未进行随访)。以上发现与既往报道病例基本相符,男女均可发病,多为青壮年,不排除老年发病可能,胃腺肌症临床表现不典型,可有腹部不适、腹痛、呕吐等非特异症状,多为内镜下发现或术后病理意外发现,镜下极易误诊。一般情况下,胃部腺肌症属于良性疾病,局部切除,术后患者预后良好。近年来随着内镜普查、超声内镜开展及内镜下ESD技术的逐渐应用,发现病例逐渐增多,其具体的发病机制、临床诊断要点,与胃部恶性肿瘤相关性,以及内镜下、超声内镜下病灶诊断要点和预后情况还需大量病例以进一步研究探讨。

猜你喜欢

胃窦胃壁腺体
床旁胃超声评估剖宫产者围术期胃容量的临床价值
基于深度学习的腺体病理图像分割
基于nnU-Net的乳腺DCE-MR图像中乳房和腺体自动分割
先天性胃窦隔膜超声图像特征分析
春蚕吐丝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性溃疡关系的研究进展
经腹胃充盈超声造影诊断功能性消化不良患者胃动力障碍的价值探讨
胃黏膜活检病理与临床的探讨
胃会被撑大饿小吗?
人到底会不会撑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