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破茧重生:中法手工之美的对比和反思

2019-08-07焦晓宁

中国艺术时空 2019年4期
关键词:形式创新

焦晓宁

【内容提要】手工艺的传承是具有历史含义和时间意味的,当代人所做的手工艺创作总是绕不开传承这一话题。然而创新在当代中国手工艺领域中存在许多问题,对工艺理论者还是工艺创作者而言一直无法解决,同时也束缚着中国手工艺行业的发展。如何面对这个问题?“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展览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本文试图通过此次展览的作品比较和历史维度研究,使当代能够重新把握古代技艺,在思想理论领域能够有所突破。

【关键词】形式 文化涵化 创新

关于手工艺术创作,无论其目的是为了传播参展还是商业交流,如何将传统工艺在当下语境中找到出路,一直影响着中国当代手艺人的精神发挥。2019年1月11日“新考工记—中法手工之美”展览的开办,也许可以让我们从中找到些许思路。本次展览由中国国家博物馆和受法国文化部授权从事法国手工艺对外推广的HEART & crafts公司共同举办,邀请了15位法国顶级手工藝大师与11位中国国家级手工艺大师、非遗传承人和知名艺术家参与,共展出180余件(套)作品,此次参展的作品汇聚中法两国优秀的艺术作品,无论从形式还是内容的表达方面都呈现出无限的新意,几乎涵盖手工技艺的木工、金工、皮革、陶瓷等多个方面,两个国家都是以最接近当代的表达语汇来呈现手工艺术的魅力,这是两国技艺艺术的交流。本次展览的独特之处在于“新”,一是新在参展手工艺人的双重身份标记,他们不仅是手艺人,而且是一名艺术家;另一方面的“新”体现在参加作品之新,在具备历史传统意味的手工艺语境下同时能够反映现实审美的价值和意义。

一、解读当代—中法手工艺比较

从此次展览的作品来看,我们可以明显感受到中法手工艺的差别,就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来比较,中国折扇同法国折扇的创作理念已完全不同,中国的折扇依然按照仿古的方式来呈现,从装饰性的角度在折扇的扇面上做文章,在题材方面依然显得有些沉重。如金箔在折扇上的装饰,就视觉感官而言略有些沉重,同扇子的轻盈和送风的现实意义存在很大的矛盾,也与现当代的审美要求有着较大的差距。相反法国艺术家所展示的扇子不仅运用传统的剪纸技艺,同时也能与现代空间表达的装置形式相结合,无论是在折纸和扇子工艺的巧妙结合,还是在材料方面的大胆尝试都是手工艺能够在新时代焕发生命和活力的力量所在。

伞是具有实用价值的生活日用品,法国伞工艺具有现实质感和历史深度,每一把伞的艺术表达仿佛是陌生而又熟悉的,从十几把伞的一排排陈设来看,每一把伞都代表着一个独立的艺术时代。如把哥特式宗教建筑的高挑和垂直的神圣感运用在一把小小的伞中,同时制作出现代的几何形语言。其中一把伞表达的是洛可可艺术的细腻和女性的美好,在运用蕾丝这一元素的同时也做到了克制,争取在现代语境的环境下能够运用单纯的时代特征来表达某个时代的审美。相反来分析中国展览的伞具,在展馆中主要突出表现的是伞架和伞骨的极其复杂的机械结构,专攻制作伞架时的基础结构和挑战技艺难度,这与法国将伞的形式艺术化表现存在较大的差异。这之间的差异只因中国传统手工艺一般注重技的高超,但如果脱离主流文化的引导,便会失去艺的表达。在这期间我们所要明白的一点是文化艺术内涵的丰富是创作的基本立足点,正如刺绣针法的改变主要是为画面的需求服务的,不能因此本末倒置。

中国手工艺历来所强调的是手工技艺的高超,即极大的挑战工艺的难度和繁复程度,在艺术的范围内却有一些缺失,这种现状的出现并不仅是个人的原因,还有更多的历史因素。正如“历史经验告诉我们,面对技术失传问题,后人要恢复其实不难,只要有社会需求在,只要遇到适合的土壤,传统技术就能够得到恢复和发展。但与技术相关的哲学、文化、伦理的恢复相对而言要困难许多。事实也证明,今天仍旧活着的手工艺中有很大部分是1949年之后逐步恢复生产的,像五大官窑、龙泉窑、吉州窑、沉香雕刻等手工技艺都得到挖掘、整理、恢复和发展,但与此相关的文化、美学的复兴却很缓慢,而且往往丢失的是最精微的那部分内容。”[1]

对中国实际情况的分析是,“由于手工艺之道的传承长期不被重视,导致今天中国精气神的涣散,使得行业发展过快、过急,出现产能过剩。”面对这些难题,从历史维度来思考,或许能得到某些启示。

二、回溯历史—文化涵化的历史性解读

此次中法展览的两种小物的对比,为什么会呈现这两种状态?其中的因素之一是中法手工艺的发展流变差别,从历史根源找寻这种差异时发现,中国近代文化的发展,可以用涵化一词来概括:“即文化的传播是对文化要素的自愿借取,而涵化是指不同社会在支配—从属关系中广泛的文化借取,可能是双向借取,更多的指弱小的和落后的民族在外部压力下对外实行的文化借取”。[2]从中国近代社会开始,中国的文化一直处在被动借取以及被迫进行生产方式的改革,因此所谓的创新从历史文化根源来分析,是文化涵化的历史环境所发展而来的。表现在手工艺领域,是直接体现在传统手工技艺现实存在的意义。中国手工艺所处的困境之一是到底要不要创新,如果创新,传统工艺的创新是否还属于传统手工艺,这个问题的本质在于思考传承的究竟是什么,是技艺本身的生产方式还是其附着在手工技艺本身的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内涵。

通过对中法手工艺的艺术作品分析,其具有历史和现实双重美感的新体验,并且可以明显的感受到时代内涵的外延体现,即手工艺在当下语境中是可以被重新认知和接受的。手工艺伴随着时间的流变,其本身不仅要保存历史的记忆,更要被当下时代所接受,能够以一种陌生化的形式呈现出来。当然从艺术的陌生化语言和距离感来比较此次展览,有可能欠缺客观的态度,然而崇高的审美理想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三、对当代中国手工艺创作的反思

纵观中法手工艺最大的差别就是对于传统的态度以及未来的走向有一个直观的反应。法国手工艺已经在积极的使手工艺转向当代艺术领域且对于传统文化也具备鲜明的态度,相反中国手工艺如何使工艺美术行业重生,必须打破传统的束缚,老一辈的手艺人破除传统的题材和形式寻找与当下相结合的语汇,我们所要注意的是,打破传统的束缚同坚定的文化自信完全不相冲突,文化的自觉和自信不是固守传统,而是勇于突破自己,在新时代的条件下创造出焕发生机和活力的手工艺艺术品。同时必须正视文化传统和手艺传统,主动做到挑战传统并保持一种向传统致敬的态度,而非让传统的技艺将艺术创造者的灵魂禁锢,技艺更应该成为艺术创作的灵感来源。因为纵使“技”的能力再强,而“艺”的表达才是真正能打动人的关键之处。所以从历史的根源挖掘现实状况以及对现实的理性解读,重新构建工艺美术批评的新体系迫在眉睫,那么如何构建?无论是时间维度的工艺传统之于时代审美,还是空间维度的东方文化之于西方文化,甚至是学术理论之于社会实践的维度来分析手工艺创作的现实问题都是十分复杂的,然而处在时代边缘的我们,应该有勇气为手工艺事业做出某些有价值的思考。

这就要求在手工艺创作中,技与艺是并存的。“技”的要求不能降低,但对于“艺”的表达,才是真正使作品同时代、社会、个人产生联系,并且使这种联系能够进行良好的有效互动,无论对于艺术创作者还是艺术接受者都具有深刻的现实意义。而此种现实意义到底是什么,这就需要从艺术的角度来探讨,艺术之于人到底意味着什么,如何同世界建立联系。而民族的传统文化同现代文化的有机结合不能仅仅是一句空话,它需要我们找到本质的根源以及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方向和方法。具体的方法是艺术家的美学和社会的现实应该成为现代艺术创作的思路之一,且艺术的方式和人文的角度一定能够给予当代手工艺创作的某种思考,即在现实状况里寻找出传统民族的时代审美价值。

注释:

[1] 邱春林:《手工艺的当前机遇与挑战》,《艺术评论》2018年第3期。

[2] 苏中立、陈建林:《大变局中的涵化与转型—中国近代文化觅踪》,中国工人出版社1992年版,第28页。

猜你喜欢

形式创新
小议过去进行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例谈机械能守恒定律几种形式的应用
曲线运动考点的梳理和分析
透视反意疑问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