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担负履约责任 贡献中国经验

2019-08-07屠金梅

中国艺术时空 2019年4期
关键词:名录

屠金梅

【内容提要】2019年6月7日下午,文化和旅游部在广州白云会议中心清和厅召开了“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保护工作座谈会”,增强项目间的沟通、交流,分享保护经验。作为2019“文化和自然遗产日”的活动之一,40个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中的9位发言人分别从政策引领,建立统筹协调机制、强调非遗调研和研究、场馆建设和经费保障、强化对外交流、让非遗走进群众、传承人保护和培养、加强非遗传承与旅游的融合等方面畅谈在非遗保护方面的做法和经验。

【关键词】申遗 履约 名录 名册

2019年是中国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15周年,在这个重要的时间节点,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组织召开“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保护工作座谈会”。6月7日下午,会议在广州白云会议中心举行。

目前我国共有40个项目[1]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其中25个项目列入名录(名册)已达10年。本次会议的主旨是做好这些项目的履约、保护工作,增强项目间的沟通、交流,分享保护经验,共同探讨保护工作成效。参加座谈的有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和旅游厅、局的负责同志,列入联合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的相关社区和群体代表,非遗保护的相关专家学者,以及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恭王府博物馆、民族民间文艺发展中心等。本次会议还特别邀请了香港、澳门行政区文化主管部门的代表。会议由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副司长王晨阳主持,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项目相关单位9位代表分别做了主题发言。

9位发言人及其发言内容分别为:中国农业博物馆全国农业展览馆党委书记隋斌分享了“二十四节气”项目保护工作经验,发言题目为《担负保护责任、践行文化传承使命》;中国丝绸博物馆馆长赵丰以中国丝绸博物馆所做的工作为例,分享了中国蚕桑丝技艺保护经验,题目为《学术引领、跨界推进—全面保护传承传统工艺》;广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局长刘瑜梅分享了粤剧艺术保护经验,题目是《共同申报、共享成果》;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冯卓慧副研究员分享了古琴保护经验;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诺布旺丹分享了《格萨(斯)尔》保护经验,题目是《建立多处合理互动的统筹保护工作机制》;青海黃南州文体旅游广电局副局长阮元成分享了热贡艺术保护经验,题目为《保护传承、合理利用—热贡艺术带动农牧民群众脱贫致富》;黑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孟祥武分享赫哲族伊玛堪项目保护工作经验,题目为《从濒危到有效恢复—赫哲文化瑰宝在保护中稳步传承与传播》;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艺术研究所副所长、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副主任罗静分享麦西热甫项目的保护工作经验;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厅副厅长林守钦分享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的实践工作经验。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文学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民俗学会副会长巴莫曲布嫫作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遗保护领域专家,进一步解读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的精神,并介绍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中国非遗保护实践的评价。最后,陈通司长做了40分钟的总结报告。

9位发言人分别从“保护措施及主要成效”“经验体会”和“下一步打算”三个方面进行汇报。

一、保护措施及主要成效

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之后,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各个非遗项目根据项目所在地区的区域特点和经济发展特点,都制定了相应的保护措施并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主要体现在以下十个方面。

(一)政策引领,筑起非遗保护的堤坝

201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正式实施以来,各省市相继出台了非遗保护的专项法规、实施细则、地方保护条例等等,对非遗保护中的诸多问题做出了进一步规定。

以粤剧为例,2014年,广州市制定了《广州市进一步振兴粤剧事业总体工作方案》,制定了振兴粤剧的“五大工程,十大任务”。“五大工程”即人才培养、精品创作、市场培育、粤剧研究、场馆建设;“十大任务”是建成粤剧博物馆、建设广州粤剧院新址、打造一艘粤剧红船、打造几部精品剧目、扶持一批民间粤剧粤曲社团、推进粤剧进校园、拍摄一部粤剧专题纪录片、培养一批粤剧人才、成立红线女纪念馆、出版一批研究成果。2017年,广东省以省长令的形式颁布了《广东省粤剧保护传承规定》。2019年5月,广州市又制定了《广州市进一步振兴粤剧事业工作方案(2019-2021)》,通过实施“七大工程”和三年重点工作十五项,计划到2022年,在珠三角地区形成以广州为核心的中国粤剧文化中心。

福建省出台了《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条例》、《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区规划》等政策法规。各地市政府也制定了相应的政策法规,加大了福建木偶戏非遗后继人才培养力度。林守钦表示:“政府主导是实施后继人才培养的基本保障。实践证明政府的主导与激励、服务与保障是激发木偶戏后继人才培训计划实施与推动木偶戏创新发展基本保障。”

在青海省黄南州,当地于2011年6月完成了《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和《热贡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总体规划实施方案》的编制,明确了以热贡艺术为重点的国家、省、市、县四级非遗代表性项目保护传承的目标任务。此外,青海省把非遗整体性保护,生产性保护纳入到青海省黄南州“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为地方重点文化项目。

(二)建立统筹协调、完善协同机制

巴莫曲布嫫研究员提出试点开展“3+N行动计划”,以联动保护机制促进能力建设。“3+N行动计划”即每年一个行动计划,一次论坛研讨,一份工作总结,然后加上N项具体保护措施和行动,以联动保护机制促进能力建设。有些保护项目已经在积极践行“3+N行动计划”,如由中国丝绸博物馆牵头组建的“中国蚕桑丝织技艺联盟”在杭州成立,将“3+N行动计划”纳入了联合保护的制度性框架。

陈通司长和巴莫曲布嫫研究员高度肯定“3+N行动计划”实施的有效性,巴莫曲布嫫评价这种保护措施:“不仅有利于提升地方和国家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也有助于在公约确立的国际合作机制中加强相关涉及社区的受益能力。”同时她也提出为了落实所有代表作名录(名册)项目的保护工作履约实践,希望其他非遗保护项目也能够应用“3+N行动计划”,为后续的项目申报和履约工作夯实基础。

此外,中国社会科学院诺布旺丹研究员也强调应建立统筹协调工作机制,有利于推进项目的整体性保护,如以“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枢纽,发展发挥其对策的研究与统筹协调相结合的独特功能,形成了“七个省区全覆盖、全国一盘棋”的整体性保护局面,以及不同地区互助、互建、相互学习,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

陈通司长强调要通过建立联盟会议机制、或者建立轮流主导的机制,争取每一个项目都要有一个牵头保护单位和联系保护机制,强化牵头单位的责任意识。

(三)强化非遗的调研和学术研究

在非遗成为社会热点之时,与之相关的研究成果也日渐丰富,非遗主管部门和科研机构经过非遗普查和非遗申报,基本上摸清了自己的家底,形成了包括视频、音频、图片、文字等在内的众多资料。

以全国《格萨(斯)尔》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为例,该办公室牵头建立了五个长期观测《格萨(斯)尔》的田野研究基地,收集298种130多卷的木刻本和抄本资料,6000小时的磁带和录像带,出版120多部《格萨(斯)尔》的文本资料和研究著作。2019年3月25日,在北京举办了30卷本的《格萨尔文库》[2]的首发式。在中国社会科学院大学、西北民族大学等高校建立了《格萨(斯)尔》的硕士和博士生人才培养机制。成立地方学术机构,设立科研基金,基金鼓励学术研究。目前全国已经形成了300人规模的《格萨(斯)尔》科研队伍。

中国丝绸博物馆和浙江传媒学院合作出版了《桑下记忆(第一集)—52位纺织丝绸老人的口述史》,中国丝绸博物馆还牵头主编了16项以纺织技艺为主的《中华锦绣》[3],把中国重要的丝绸项目都归纳进去。另外,中国丝绸博物馆还牵头将古代丝绸设计的元素给提炼出来,出版了10本《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4]。

在粤剧传承保护方面,粤剧省级传承人倪惠英主编的《粤剧艺术表演大全》于2017年启动,该书将对粤剧的表演艺术正本清源,進行系统的梳理和研究,最终形成一套集文、图、音频、视频于一体的规范教材。计划用三年时间完成编纂工作。

黑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牵头拍摄了三集电视专题片《永远的伊玛堪》和抢救性记录工程文献片12部。出版了3卷本的《伊玛堪集成》,共计230多万字,囊括了迄今发现的所有存世的伊玛堪。出版《赫哲族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5],录制了6位传承人的影像志,出版了伊玛堪研究专著10多部。黑龙江省非遗中心还在现存的47部伊玛堪中,选出《希特莫日根》和《沙伦莫日根》两部大唱,进行汉语国际音标和汉语注音等为一体的教材编写和再次编修,由掌握赫哲族语言最好的赫哲老艺人为最终编辑,最大程度保护赫哲族的文化基因、文化传统和民族记忆。

(四)场馆建设和经费保障

专业的博物馆、展示陈列馆、剧场、传习所等场馆建设是非遗保护的基础,各级政府都在努力支持非遗传承场馆的建设。

广州市投入资金8亿多元建设粤剧艺术博物馆和广州粤剧院新址。未来的粤剧艺术博物馆能够为市民提供了一个集粤剧艺术“展示、体验、互动”为一体的文化空间,填补了广州市没有粤剧博物馆的空白。广州粤剧院的选址在珠江新城,建设面积4万平方米,总投入4个多亿,未来将打造成为振兴粤剧的基地和世界粤剧文化中心。

在经济相对落后地区,政府也努力支持非遗传承的场馆建设,例如青海省黄南州财政共投入3.7亿元用于建设热贡艺术博物馆,热贡艺术馆博物馆也成为黄南州展示热贡艺术的重要阵地。在麦西热甫传承地区,哈密市麦盖提县、阿瓦提县等项目流传集中地区相继完成了传承基地、传习所建设,为开展保护传承提供了培训、交流、展示场所。比如说阿瓦提县新建的刀郎麦西热甫传承中心,建筑面积达3500平米,包含演出大厅、陈列厅、传承培训厅等。

经费支持是非遗保护的保障,以福建木偶戏为例,逐步建立起了政府扶持、多方资助的模式,推进了福建木偶戏保护机构的渠道多元化。据林守钦介绍,福建省着力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一方面,修缮建设一批非遗传习所和非遗展示馆,基本保证了区域内木偶戏的保护传承场所;另一方面,2012年起,国家和省里面共补助了木偶戏扶持资金1500多万元,各地也出台扶持措施,比如漳州市政府制定出台了年演出收入总额补助办法,泉州市晋江财政补助晋江布袋木偶剧团800多万元。

(五)用展览、演出等方式,让非遗走进群众

为了让非遗走进群众,让群众参与到创造、延续和传承非遗中来,近年来,各级文化部门及非遗保护机构,放眼国内外,积极打造多样化平台,通过举办各类活动,宣传、推广、普及非遗知识。通过系列展演活动,使非遗文化以“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润到群众文化生活当中,从而使民众参与保护传承的意识和文化自觉正在逐渐形成。

以古琴为例。2010年,文旅部、非遗司、中国艺术研究院非遗中心主办,由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承办的“把遗产交给未来—昆曲古琴名家名曲进百校”的系列主题活动,包括演出、讲座、高校社团巡演。2015年,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推出古琴与南音《嫦娥奔月》节目,并以此为基础开展了非遗品牌活动《“美美与共”—古琴对话南音全国巡演》。2019年,中国艺术研究院、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和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联合发起“让古琴醒来”的名琴音乐会。至今为止,中国艺术研究院音乐研究所与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一起联合各地琴社开展了古琴艺术进校园、进博物馆、进社区以及各类公益性演出,共举办讲座演出千余场,受众50余万,代表性传承人通过演出讲座等各种形式,培养了大批青年古琴爱好者。

以福建木偶戏为例,福建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着力探索群体化的传承模式,大力推动福建木偶戏进校园、进课堂、进社区,以开放互动的新型方法向公众,尤其是青少年开展普及宣传,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和参与意识。各个职业剧团通过非正规的教育进行不断的传承,使各个木偶剧团到大、中、小学开办了木偶戏兴趣小组,开设了中小学及幼儿园老师木偶培训班,开展百场木偶戏进百所学校传播演出,培养了新观众。

以粤剧艺术为例,为了打破年轻人对粤剧传统的印象,用观演的形式培育年轻观众,启用青年艺术家来演青春版的粤剧,举办“广东大学生走进剧场暨粤剧演出季”,“红豆杯大学生粤剧粤曲网络大赛”,让粤剧在年轻人群体中“活起来”。此外,2003年,广州市确定11月的最后一个星期日为“粤剧日”,举办“羊城国际粤剧节”,“粤剧私伙局大赛”“少儿粤剧粤曲大赛”等群众性的粤剧品牌活动,连续十年举办“华光祖师宝诞巡游庆典活动”,最大限度地让社区广泛地参与到创造、延续和传承粤剧中来。

(六)强化对外交流、履行推广职责

传承历史文脉、树立良好的国家和区域形象,推动中华文化国际传播,增强中国在世界的政治影响力,中国丰富多彩的非遗资源在其中能够担负起重大作用。通过出国展演和召开国际研讨会的形式,促进非遗的国际传播,特别是促进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学术交流,增进不同文明间的沟通与对话。以福建木偶戏为例,这几年来,三个木偶戏的保护示范基地组团奔赴多个国家和地区开展各类演出交流活动。以粤剧為例,粤剧在海外、尤其是在东南亚、美国有广泛的群众基础,2016年至2018年,广东省组织粤剧出境141批(包括到香港和澳门),演出粤剧236场,延续并强化了“有华人的地方就有粤剧”。

(七)传承人保护和培养

传承人是非遗的重要承载者和传递者,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是非遗传承和保护的关键。我国已逐步建立国家、省、市(州、地)、县四级代表性传承人保护制度。但总体上,传承人的保护仍面临着困难和危机。9位发言人都提到了对传承人的保护,如通过发放传承人补贴以改善传承人的生活条件、提升传承人的社会地位以提升文化自信、支持传承人在国内外的表演,同时,创设各种条件,促进传承人的培养。

麦西热甫保护传承中,新疆各级政府通过实施传习补助经费资助、免费体检等方式,支持代表性传承人开展传习活动。各有关保护单位通过举办培训班展示交流活动,培养选拔优秀传承人,扩大传承人群的队伍,麦西热甫的实践频率范围进一步提高。

热贡艺术在传承过程中不断发展壮大非遗从业队伍,打破了热贡艺术传承“传内不传外、传僧不穿俗,传男不传女”的传统习惯。从家族封闭式传承走向了现在的开放式传承,形成了寺院、村落、家庭、传习中心、协会、学校多渠道传承的发展格局。

(八)非遗进校园

在大面积非遗进校园、进行普及教育的基础上,实现“非遗住校园”的构想,通过在校园内长期持久的课堂教学,使非遗艺术在学生们心中扎根,从而让传统文化得到更多更好的传承与弘扬。

以粤剧进校园为例,广州市设置了45所传承粤剧的学校,两所高校的教学实习基地。为粤剧进学校打下了坚持的基础。

以热贡艺术为例,青海省鼓励和支持学校将热贡艺术纳入当地的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在小学内开设热贡艺术绘画课,在民族高中和职业技术学校开设热贡艺术中专班,在青海民族大学艺术系开设热贡艺术本科班。

(九)加强非遗传承与旅游的融合

非遗+旅游在推动文旅融合,满足多样化旅游需求方面成效显著。非遗+旅游拓宽遗产传承的途径,是今后文化和旅游融合的一大重点。

广州比较早开始探索粤剧与旅游相结合,打造“粤剧红船”这样流动性的旅游剧场,赏珠江夜景,听年轻演员唱粤剧。此外,在此次“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推出“广州非遗体验游”,在主场中推出粤剧的体验游。

以麦西热甫为例,在旅游景区和文化广场,越来越多的民众和游客积极参与到麦西热甫的实践活动中来,比如,阿瓦提县刀郎部落景区的篝火晚会,当地民间艺人和游客经常围着火堆跳起刀郎麦西热甫,还有麦盖提县刀郎文化广场,号称“激情刀郎天天乐”,当地群众和游客不分民族,不论年龄,每晚都从四面八方聚集在活动区域载歌载舞。

(十)复排传统作品,创作新的剧目

粤剧中国保护中心从2009年至今,打造了60多部粤剧剧目,还得到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专项资金的支持,在整理古本的基础上,复排粤剧传统戏《审死官》[6]和《虎将马超》[7]。

泉州提线木偶传统剧目《目连救母》保存了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古代演出型制、剧本文学、表演技艺、造型样貌及“傀儡调”音乐唱腔,是泉州提线木偶戏的集大成之作,泉州提线木偶传承保护中心在抢救性复排这出重要的传统作品的同时,还创作了大量新的作品。

综上,9位发言人都对各自项目保护工作给予恰当的总结,也肯定了十来年的保护工作,保护成绩和效果斐然,非遗的存续状态明显好转。

二、经验体会

对社会文化事业进行管理、维护文化多样性、保障国家文化安全,是政府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政府的基本职能。9位发言人都提到了文化和旅游部非遗司和省、市、县级政府在项目保护中给予的政策法规的制定、经费的支持、方法的指导等方面的帮助。例如,中国丝绸博物馆在文化和旅游部、浙江省文化和旅游厅领导的支持下,于2019年5月31日成立“中国蚕桑丝织技艺保护联盟”。以《格萨(斯)尔》保护为例,《格萨(斯)尔》的抢救保护与研究工作先后列入国家六五、七五、八五规划的重点科研项目,2010年再次被列入国家社科基金重大委托项目。长期以来,文化和旅游部通过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大力支持《格萨(斯)尔》的保护传承工作。

由于有一些项目是多个省市共同入选,如新疆共有4个地州的5个县市申报的麦西热甫列入国家级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9个地州的11个县市申报的麦西热甫列入自治区级的非遗代表性项目名录,确定了各级项目保护单位一共有47个。在保护格萨(斯)尔中,也有7个省区(西藏、内蒙古、青海、四川、甘肃、云南、新疆)已经形成了由15个民间组织和社区,20个研究机构,各级政府相关部门联动的网络。因此,陈通强调,同个项目之间要组织起来,结合起来共同开展保护工作,加强互相之间的协作非常重要。

各个部门权责清晰,效率高,如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中心建立“多元协同、多点延伸”的保护方式,即专业院团面向市场、创作精品、培养大师,保证粤剧的艺术水准和高度;保护单位面向传承人和媒体,研究文献、整理古本、保证粤剧的传承和学术;粤剧博物馆面向观众展示粤剧历史,搭台唱戏、保证粤剧艺术的普及和传播。

非遗保护与传承离不开其所处的自然与人文环境,以及非遗实践者的生产生活方式、情感交流等诸多因素,整体性保护的原则即将文化遗产、人、环境等作为有机统一的整体。正如诺布旺丹研究员在发言中所提到的,通过保护《格萨(斯)尔》本土语境,推进在本土语境中的《格萨(斯)尔》的文化传承,尊重当地民众的意愿、习俗与方言等,对《格萨(斯)尔》的艺人、文本、语境进行整体性保护,逐步改善以往“重研究、轻保护,重对文本的抢救和艺人的扶持、轻语境的保护”的做法。

当下,具有丰富非遗保护专业知识的社会团体能力不断增强,在非遗保护中起到辅助政府工作的职能。以“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为例,作为行会组织,“广州市振兴粤剧基金会”成立二十多年来,积极发动民间力量配合政府工作。此外,十几年来,中国昆剧古琴研究会这一非政府社团组织团结各社团琴社,致力于古琴艺术的挖掘、抢救保护与传承,重视和坚持非遗接地气的民间宣传与传播,探索出基于非政府组织平台的一系列具有建设性意义的保护经验。

三、下一步打算

9位发言人也提出了未来计划重点解决的问题,如根据以往保护的经验教训,来制定切实可行的非遗统筹保护计划;加强非遗普查和研究的力度;加强国际合作和扩大国际影响;和高校合作创办相关非遗专业;非遗进校园、纳入到中小学教育体系;加强非遗传承和旅游的结合;进一步完善代表性传承人保护管理的机制等。

以加强非遗普查的研究为例,前文已经述及非遗调研和学术研究方面取得的成绩,隋斌、阮元成和罗静三位发言人强调在下一步工作中要加强非遗的普查和研究。以“二十四节气”保护为例,隋斌提出在资金允许的情况下,计划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二十四节气”存续状况普查,进一步加强“二十四节气”学术研究,设置开放性课题,动员相关学术机构共同参与,提高学术研究的质量和水平;阮元成提出2020年计划出版热贡唐卡绘画教材等非遗系列书籍;罗静提出要持续开展调查记录,组织开展有针对性的调查记录工作,补充更新图文资料并进行数字化保存,不断完善基础档案资料。

9位发言人的陈述完毕,巴莫曲布嫫研究员从有序推进项目申报工作,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展现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定期开展国家层面的履约工作,认真履行缔约国法定义务、持续关注存续受到威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着力保护计划的有效性、密切跟踪公约的发展,贯彻可持续发展原则、试点开展“3+N行动计划”,以联动保护机制促进能力建设五个方面总结了中国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保护方面的成就,尤其提到“中国传统工艺振兴计划”“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建设”“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群研修研习培训计划”等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化保护措施得到国内外的充分肯定。她强调,中国政府一直坚持申遗工作与履约工作的高度统一,并将国家层面的项目申报工作整合为参与国际合作的具体行动。我国在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名册)保护方面的成就不仅展现了习近平总书记高度概括的中国人民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也从多方面与国际社会一道为公约的宗旨做出了切实的贡献。

最后,陈通司长高度肯定了大家在非遗保护方面做出的努力。他指出,我国的非遗保护要首先把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40个项目保护好,使其为我们整个国家的非遗保护提供工作模式,提供示范,提供样板。他希望各单位在非遗保护中要经常学习贯彻总书记党中央《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的重要的指示精神,把我们的整个思想统一到习近平同志“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上。

非遗保护事业是一个为国际社会高度认同和重视,共同參与和推进的一项全世界共同的文化事业,是一项涉及每一位民众的文化民生事业。此次会议一个关键的词汇是“履约”,会议建议大家要认真履行申报时的承诺,千万不能落入“重申报、轻保护”的圈子里,同时要切实提高保护水平、健全保护工作机制和重视国际交流传播。

注释:

[1] 40个项目分别是:“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32项:昆曲、古琴艺术、新疆维吾尔木卡姆艺术、蒙古族长调民歌、中国篆刻、中国雕版印刷技艺、中国书法、中国剪纸、中国传统木结构营造技艺、南京云锦制造技艺、端午节、中国朝鲜族农乐舞、妈祖信仰、呼麦、南音、热贡艺术、中国桑蚕丝织技艺、龙泉青瓷传统烧制技艺、宣纸传统制作技艺、西安鼓乐、粤剧、花儿、《玛纳斯》、《格萨(斯)尔》、侗族大歌、藏戏、中医针灸、京剧、中国皮影戏、中国珠算、二十四节气、藏医药浴法;“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7项:羌年、黎族传统纺染织绣技艺、中国木拱桥传统营造技艺、麦西热甫、中国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中国活字印刷术、赫哲族伊玛堪;“优秀实践名册”1项: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

[2]西北民族大学格萨尔研究院主编:《格萨尔文库》,上海古籍出版社2019年版。

[3]《中华锦绣》共有《南京云锦》《黎锦》《蜀锦》《浙南夹缬》《吴地苏绣》《缂丝》《顾绣》《吴绫》《新疆地毯》《杭州像景》《贵州蜡染》《和田艾德莱斯》《浙罗》《南通蓝印花布》《天鹅绒》等15册,另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宋锦传人、国家级丝绸专家、全国茧丝绸行业终身成就奖获得者钱小萍著述的《中国宋锦》也一并出版。

[4] 10本《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分别为:《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图像卷》《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暗花卷》《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汉唐卷》《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锦绣卷》《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辽宋卷》《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装裱锦绫卷》《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金元卷》《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少数民族卷》《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小件绣品卷》《中国古代丝绸设计素材图系·绒毯卷》。

[5] 孙亚强主编:《赫哲族伊玛堪代表性传承人口述史》,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16年版。

[6]《审死官》是马师曾、红线女的代表作品。该剧由广州文学艺术创作研究院出品,广州红豆粤剧团复排演出,国家一级编剧、广东粤剧工作联谊会副会长何杜忠对该剧进行整理改编并担任导演。由著名粤剧表演艺术家欧凯明和红派艺术传人苏春梅领衔主演。

[7]《虎将马超》是粤剧传统戏,该剧演出单位为广东粤剧院一团。

猜你喜欢

名录
北京陆生野生动物名录发布
漳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参展商名录
北京100种常见鸟类名录
采摘园名录
现行有效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名录(2015年)
现行有效的全国无公害农产品检测机构名录(2015年)
2014中国印刷企业销售收入超过2亿元企业名录(100强后)
2014年度《中国质量万里行》质量信誉跟踪产品名录
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