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文化自信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

2019-08-07白安良

理论观察 2019年5期
关键词: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

白安良

摘 要:民族的文化底蕴可为国家社会主义道路指引发展方向。文章对文化自信内涵意义进行概述,指出在文化自信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面临现状,并通过正视传统文化、与国际文化相接轨、提升自信价值等途径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通过有效途径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价值,可有效提升民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指引新的方向。

关键词: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9)05 — 0042 — 03

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以文化理念为基础,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历史传统文化传承过程中,由于全球化发展,文化在传播过程中,易受到来自其他国家的文化冲击,不利于民族树立正确的文化理念。中华五千年历史,具有深厚的文化底蕴,在文化碰撞过程中,应对外来文化形成融合和创新,坚定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信念。

一、文化自信

(一)文化自信简介

文化自信作为一种思想文化,是当代社会发展的精神理念。作为五千年历史传统文化的国家,从古至今传承来的精神和对民众对生活的向往,作为一种精神支柱来支撑着民族不断向前发展。经过革命先辈为信念和中华民族特性不断打拼,为中国现代社会主义奠定根基,随着新中国成立,在党和民族精神的带领下,民众通过中华民族思想的不断渗透,继承中华民族优良传统,在当代社会的不断发展下,将优秀传统文化进行融合与创新,形成独具特色社会主义的中国文化。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正确性与合理性的指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秉承着基本理念不断前行,与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砥砺前行。文化自信通过思想进行传承,以日常生活中行为和精神当做文化自信的外在体现,文化自信源于民众对文化思想层面的认知,对传统历史文化的认可。民众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困难时,通过对其进行思想层面的解析,可体现出文化深度,通过文化自身魅力将其价值体现出来。

随着时代的不断进步,世界各地不断交流,不同文化也在进行交融与碰撞,不同思想与意识在各国之间不断交流,将产生主导思想来引导文化走向。在进行文化层面交流中,通过其自身文化底蕴进行对其他文化的包容,在遇见独立性事件时,以高角度对问题进行分析,并对其他文化进行探析,在文化交流中占据主导地位,通过不断考验和磨砺,使文化自信更加具有信服力。在进行国际文化交融竞争中,依据中华文化底蕴提高在国际中的地位,通过当前文化自信精神使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独具特色,加深民众对文化自信的理解。

(二)文化自信意义

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正确带领下,使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前行。当前在进行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通过道路自信理念、理论自信理念、制度自信理念和文化自信理念完成对发展目标的指引。文化自信是中华传统文化的传承与现代社会理念创新融合后的思想,通过其丰富的历史基础、思想层面的覆盖面广、具有较深的文化底蕴,诠释着社会主义道路发展中的自信。当前各国在发展过程中,大多是以其本族文化为基础,将历史传统进行总结分析,结合当代民众的思想和当前社会环境,对国家进行制度规划、道路发展方向规划。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道路是通过对中华民族历史传统的传承和发展进行归纳,以时代为背景,将革命理论为基础建立成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通过时间与社会的考验,秉承着文化理念,以其特有的发展道路融合现代先进思想使其具备新时代发展道路的基本特性。社会在发展过程中,通过对历史传统文化的继承,使其具备相应的文化精神,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期间传统的风俗习惯和传统美德,经过古代人民演变使其更符合民族发展的精神,古代人民生活较为艰苦、战争不断,其在时代变迁过程中,依然保持着对生活的向往,艰苦奋斗和坚韧不拔精神流传至今,成为现代人民在生活中的主旨精神,指引现代社会的发展道路。在新中国成立过程中,为振兴中华民族的传统,革命先辈经过不断的斗争,通过艰难的斗争过程为新中国成立奠定基础,其民族振兴的精神为当前新生代民众作为指引,加强民众的凝聚力,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提供方向,通过历史文化和革命斗争的精神的传承,使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更具有底气。文化自信理念在传播过程中,以其深度的传播使民众思想发生本质上的改变,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得以体现。文化自信的本质意义在于提升为社会特色主义道路指引新的发展方向,使民众精神层面得到升华,使中华五千年的文化历史底蕴得到传承并发扬,增强民众自信心与民族自豪感,使文化自信理念渗透到民众思想中,并坚定社会主义道路的发展方向。

二、文化自信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现状

(一)社会环境信息多元化不利于文化自信理念传播

文化自信作为一种思想理念,在进行传播过程中,民众思想易受到外界因素影响导致思想理念发生变化,在转变过程中如未能对其进行正确思想指引,将导致文化发展反向发生变化,大范围面积的扩张将导致部分思想不坚定的群众发生主旨精神的迷失,导致民族凝聚力下降。当前社会主义道路基本思想以马克思理論为主进行发扬,其是民族价值的体现,在社会发展过程中,以理论为核心指引社会主义道路正确发展。当前国际间竞争较为激烈,随着和平时代理念的发展,部分国家将武器战争转变为精神层面战争,一个国家的建立根基和发展方向是以精神文化作为基础,部分国家以价值观和人生观理念作为导向,对文化自信进行误导,以反向理论对文化自信进行理念上诱导,以当代部分青少年思想薄弱为突破口进行理念诱导,进而达到对文化交融过程中的主动权。在国家发展过程中,由于资源分布和环境问题导致区域发展不均衡,外来思想以平衡均等对民众进行思想同化,将民众思想进行潜意识进行改变,对当代和谐理论进行抨击,部分群众文化思想受到影响,导致对自身文化思想的错误认知,将导致激进思想与传统文化思想形成对冲,造成思想层面上的波动,将导致国家在进行文化竞争中主动权降低,不利于文化自信的传播。

(二)国际化发展对文化自信形成冲击

随着国家的不断发展,通过电子信息时代民众可对外国文化理念和生活态度进行了解。在国家进行发展过程中,每个国家都有其自身的发展理念与文化根基,部分民众对不同文化理念的认知,在开拓视野的同时,也在思想中埋下潜意识的想法。国家在发展过程中,以其发展理念来对民众进行管理,由于长期受文化自信的熏陶可增加民众的民族自信心,但随着网络信息的不断传播,使民众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易遭受到外来文化的渗透,导致腐朽式的文化理念在民众间传播开来,部分国外的个人主义、自由主义、享乐主义、拜金主义等通过网络和国外人民日常生活进行传播,此种文化思想易造成民众的传统文化观念进行转变,且其影响范围较广,同化性较强,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宣扬的团结理念和艰苦奋斗精神不符,影响民众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信息时代的国际化,可为民众提供更多信息平台,民众接收信息的方式逐渐多样化,网络信息多元化的发展促使更多新闻自媒体和信息采集平台,部分西方激进组织试图将互联网作为开展文化战争的基地,通过互联网传递消极思想和分裂思想,试图从国家基础上将民族文化进行瓦解。随着社会不断发展,在前进发展道路中会因社会环境影响出现政策上的实施漏洞,此时部分国家通过网络平台对问题夸大化,将其国家文化进行完美性渗透,使民众认为其思想理念先进,通过对我国文化进行贬低,对报道事实断章取义,部分民众受到思想上误导,易与国家传统文化进行比较,使民众对自身文化自信理念产生动摇,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发展受阻。

(三)历史传统文化未能与新时代背景相结合

历史传统文化的传承为现代人民带来精神财富,由于地理环境和地域人文环境不同,使部分历史文化极具地域特色。但随着当前经济的不断发展,导致民众基本思想发生改变,普通民众在生活过程中通过不断努力对物质精神进行补充,但当前社会竞争较大,导致民众在工作和生活过程中,为提高自身生活条件,对自身经济发展当成首位发展目标,部分群众为当前的价值,将自身的道德修养抛之脑后,与中华传统美德宣扬的仁信、礼仪等不符,进而使传统文化在发扬过程中受阻。当前部分外国节日的传播,情人节、圣诞节等受年轻人的追捧,导致民众对传统节日清明节、端午节和中秋节等节日关注较少,使历史传统文化节日无法发挥其育人功能。当前历史传统文化在发展过程未能与新时代背景相结合,首先由于相关部门对其宣扬程度偏低,历史传统文化的形成条件是依据当时社会背景和人民的思想状态应运而生的,当代人民思想和社会背景与历史传统文化形成的时代具有极大差别,其精神不在同一层面,导致部分群众对传统文化的不理解。在进行对传统文化宣传时,由于传播理念较为落后,一般以教育法进行传播,难以使群众进行思想层面的认知。其次随着国际文化的不断交融,以民族文化为主,进行对其他文化的择取性选择,外来文化的冲击使得部分封闭性传统文化无法对其进行融合借鉴,不利于民众对文化的理解,长期以来将导致部分历史文化的底蕴被掩盖,无法发挥其最大价值。

三、文化自信中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

(一)正视传统文化

文化自信是民族精神价值的体现,在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已将核心价值观烙印在传统民族精神之中。培养民众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应先从发扬传统文化为主,将传统文化的信念进行深度剖析,使民众对传统文化进行了解,发挥其具体效用。在对传统文化精神进行选取时,以当代社会环境和民生意愿作为依据,对传统文化进行针对性选取,以大局观为主,对民众进行核心价值观理念的渗透。历史在发展过程中,由于其涉及年代较为久远,随着民众和事物的变迁,导致整体环境发生变化,部分人民的思想也在发生变化,导致部分传统文化不被认可,民众未对文化进行本质上的认知,因此在进行传统文化的发扬时,需通过思想上的不断传播,使民众思想意识得到积累,对传统文化逐步形成认知。在对传统文化发扬时,因对其进行正确认知,发掘其文化底蕴使其形成新社会发展的风向标。随着历史传统文化的不断传承,通过将其精华进行凝结,以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作为根基,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向民众间进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立足于中华传统历史文化之上,通过文化自信进行传播,民众将民族精神文化做为理念,通过不断的发展将会走出一条独具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

(二)与国际文化相接轨

文化自信作为国家发展的前提,通过其历史文化的不断传承可使民众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随着全球化的不断发展,国际之间的文化也相互冲击,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应对国外文化思想进行同化风险的预防。各个国家在发展过程中,其都靠自身的信念文化进行发展,国家在发展过程中,面临的社会环境和人文环境各不相同,进而使国家文化不同,在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通过不同生活理念和生活环境将致使东西方文化差异较大。外国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将传统封建主义思想,由资本主义思想所取代,提倡自由、博爱和平等等精神,对推动国家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在进行中西方文化碰撞时,当前国家已其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对外国文化进行容纳,吸收其精华,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通过不断融合创新,将文化思想进行升华,作为崭新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国家发展指引新方向。

(三)提升自信价值

文化自信作为价值观和人生观的表现形式,通过文化底蕴的不断积累,使民族精神能够完美融合到生活和工作中。在发展过程中,应增强自身传统文化的创新和融合理念,构建完整社会体系,为社会主义发展道路指引方向。在进行传播过程中,应利用网络信息的便捷性和时效性作为传播途径,通过搭建信息平台,将思想理念通过多渠道、全方位进行立体化渗透,使民众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了解到历史传统文化的意义,达到思想信念一致的目的,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体现出社会主义道路发展过程中的基本理念。文化自信指引着国家发展的方向,在发展过程中应以人民群众为基础,提升民众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提升文化自信的价值,进而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自信力得到民众的深度认可,并提升民族的凝聚力。

结语:

综上所述,国家发展过程中,以社会主义核心價值观为主导思想,通过中华历史文化的传承,经过不断积累,为民众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价值观。正视民族的传统文化,以正确的、合理的方式进行理念渗透,可提升民众的凝聚力,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

〔参 考 文 献〕

〔1〕欧阳明月,焦义培.习近平新时代文化自信视域下的医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J〕.牡丹江医学院学报,2019,40(01):147-150.

〔2〕陈淑丽,冉依田.文化自信视域下提升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自信的路径研究〔J〕.北京青年研究,2019,28(01):94-98.

〔3〕岳崇国.文化自信视域下党校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新向度〔J〕.中共珠海市委党校珠海市行政学院学报,2018,(06):39-43.

〔4〕王安萍.关于“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路径的思考〔J〕.法制博览,2018,(34):293.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文化自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探讨
新闻媒体坚定文化自信的思考
刍议小学足球教学的训练教学方法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体育旅游产业的特征及发展策略探讨
税收筹划的效应问题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如何让西方文化帝国主义“退场”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