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利用课后习题搭建学习支架
2019-08-07滕好栋
滕好栋
[摘 要]统编教材的课后习题对阅读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借助课后习题搭建单一型学习支架、搭建复合型学习支架、搭建适切性语境支架,有助于将阅读目标细化,从而提升阅读教学的质量。
[关键词]阅读教学;统编教材;课后习题;学习支架
学习支架是维果斯基社会文化学说中的一个概念,指的是帮助学生学习的“脚手架”。在语文教学中,搭建恰当的学习支架,有助于学生的健康成长。而借助课后习题搭建教学支架,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从容,教学效果也会更显著。
一、搭建单一型学习支架
所谓“单一型学习支架”,就是指围绕着一个阅读重点搭建的学习支架,不掺杂其他的阅读任务。在课堂教学中,单一型学习支架的搭建能使学生围绕着一个阅读目标,全身心地去投入。這样教学,阅读方向更明确,可以真正促进学生学习能力的提升。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端午粽》一课时,课后练习提出:“朗读课文,注意读好长句子。”教学时,根据课后习题的要求,教师的阅读支架可以这样搭建:一是长句分解,理解句意;二是朗读巩固。有了这个阅读支架作为基础上,在学习课文第二自然段中的“粽子是用青青的箬竹叶包的,里面裹着白白的糯米,中间有一颗红红的枣”这个长句子的时候,就可以让学生先说说这句话告诉了我们粽子的哪些特点(粽叶包在最外边,中间是糯米,里面是枣),粽叶以及糯米是什么样的(箬竹叶青青的,糯米白白的,枣红红的),除了这些特点以外,在朗读的时候还需要注意些什么(读好“中间”“里面”这些方位词,再读好句子中标点后面的停顿)。这样教学,从长句子的内容分析入手,搭建阅读支架,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以及阅读质量的提升。
在语文教学中,根据文本课后习题的特点,搭建单一型阅读支架,明确阅读目标,有助于学生语文学习能力的提升。
二、搭建复合型学习支架
所谓“复合型学习支架”,就是指综合的、全面的、交错纵横的学习支架。这一学习支架的搭建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找到阅读学习的方向。在语文教材的课后习题中,有许多双线并行的阅读任务,教师以此为凭借,搭建复合型学习支架,有助于学生在短时间内高质量地完成阅读任务。
如在教学统编教材一年级下册《树和喜鹊》一课时,课文主要以生动细腻的语言描写了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心路历程。课文主线鲜明,脉络清晰,真实而又深刻地表现出树和喜鹊的心理变化。课后练习中提出:“朗读课文,想想树和喜鹊后来为什么都很快乐。”这个习题不光是对文本内容与文本情感的探索,也是对“找出文本信息,根据文本信息做出判断”这个语文要素提出的具体训练要求。教学时,教师可以围绕着这一课后习题,搭建出“想象画面,创设情境,体会心理”这样的复合型教学支架。教学开始,教师可以让学生边朗读课文一二自然段边想象树和喜鹊各自孤单的情景;然后,让学生朗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从中感受树和喜鹊各自发生的变化;之后,在朗读课文五六自然段的时候,教师为学生创设情境,让每个学生都化身成喜鹊或者大树,在晨曦中互相问好,在黄昏中互道晚安,在叽叽喳喳、蹦蹦跳跳中展现出一幅和谐、热闹的图景;最后,让学生回想课文内容,并从中感受树和喜鹊由孤单到快乐的过程,使学生对“人与人之间只有互相帮助、互相关心,生活才会快乐”这个文本主旨理解得更加透彻。
在语文教学中,借助课后习题搭建复合型学习支架,可以促使学生真正理解文本内容,并能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三、搭建适切性语境支架
在学生阅读过程中,要想获得对文本内容的深刻理解,离不开具体的语言环境,即语境。搭建恰当的语境支架不仅可以唤醒学生的言语经验,培养学生的语感,而且还可以激起学生表达的欲望,提升阅读教学效果。
如统编教材一年级上册《小蜗牛》一课,主要以小蜗牛的视角,描写了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教育学生要从小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课后习题的要求是:“对照图画,读一读课文。”教师可以此为抓手,为学生搭建适切的语境支架。首先,教师可以让学生观察课文中的四幅插图;然后让学生以观看连环画的形式进行图文对照,看图学文;最后,根据课文段落结构相似的特点,对学生进行整体语言形式的训练;在训练中鼓励学生揣摩小蜗牛以及蜗牛妈妈的话应该怎样读,让学生尽量读出小蜗牛的天真可爱,蜗牛妈妈的温和亲切。这样教学,可以增强学生的阅读情感体验。
在低年级语文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搭建恰当的语境支架,让学生去朗读、品味,必将能够激发学生的语言表达欲望,促进学生快乐阅读。
总之,在语文教学中,合理搭建学习支架可以促进学生阅读质量的提升。教师要因地制宜,顺势而为,从而顺利完成阅读教学任务,全面提升阅读教学质量。
(责编 刘宇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