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英语词汇特点优化高段词汇教学效果
2019-08-07陈林菊
陈林菊
[摘 要]小学阶段是英语学习的开端,也是积累词汇的重要时期。当前,小学英语教材编写的词汇,迎合了学生的思维特点,具有明显的直观性、联系性和复现性。教师可以利用英语词汇的特点,引导学生通过拼写、理解、应用词汇,达到牢固掌握词汇的目的,为学生的英语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关键词]小学英语;词汇教学;学习效果
词汇是英语教学的重要内容,也是学生英语语言能力形成的基础。作为小学与初中英语学习的衔接阶段,小学高段词汇教学成为英语教学的重中之重。教师要对这个阶段英语词汇的特点进行梳理与概括,利用词汇之间的联系,帮助学生准确拼写词汇,快速理解词汇的含义,使学生能够正确、灵活地运用词汇,促使词汇量向语言能力转化。
一、借助词汇的直观性,引导学生拼写词汇
众所周知,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普遍不强。为了迎合学生的思维特点,英语教材的词汇大部分都是形象直观的,以利于学生观察、体验。在高段词汇教学中,教师可以利用英语词汇的直观性,借助真实的物品、形象的图片等素材,创设词汇学习的情境,引发学生丰富的想象,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词汇意象,使学生能准确、快速地拼写词汇。
例如,译林版6A unit 8《Chinese New Year》中“firecrackers”“fireworks”“red packets”“tang yuan”“lion dance”等词汇具有很强的直观性,教师提前准备了一些实物和图片,带领学生逐个认读单词,并对这些单词进行简单的解释:“‘firecrackers是‘fire和‘cracker合成的單词。”教师还对“cracker”进行了声音的模拟,使学生对“firecrackers”这个单词形成直观、深刻的印象。对“red packets”这个词汇,教师则用实物带领学生认读,让学生不仅记忆深刻,而且觉得词汇学习不枯燥。
高段英语包含大量直观性很强的词汇,对这类词汇,教师需要借助学生丰富的想象力,发挥学生形象思维的优势,引导学生在大脑中建立直观事物与词汇的联系,增强记忆效果。
二、利用词汇的联系性,辅助学生理解词汇
一直以来,学生通过多次重复、机械背诵的方法记忆词汇,这种单个记忆的单词、短语很容易被学生遗忘,学习效果并不理想。从当前英语教材编排的词汇来看,普遍具有很强的联系性。教师在组织高段学生学习词汇时,可以利用词汇之间的联系,整合词汇教学,帮助学生构建完整的词汇知识体系,加深学生对词汇的理解和记忆。
例如,教学译林版6A Unit 6《Keep our city clean》的单词时,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发现“keep,make,clean,dirty,messy,smoke,rubbish,bin”等单词之间的相关性:“What do you think of our city environment?”学生有的说“脏”,有的说“干净”,还有的说“乱”。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写出“dirty”“clean”“messy”。教师接着提问:“What makes our city dirty and messy?”学生想到了“垃圾”和“污染”,于是教师写出“rubbish”和“smoke”,并带领学生朗读。
高段英语的很多单词和短语具有很强的关联性,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和联想,组织学生发现词汇之间的联系,带领学生进行梳理、归纳,使学生深入理解词汇的意思,奠定坚实的英语词汇基础。
三、依托词汇的复现性,促使学生应用词汇
为了增强英语词汇的学习效果,帮助学生夯实英语语言的基础,教师要依据词汇的复现性,带领学生学习词汇的正确用法,让学生在应用中巩固词汇的记忆,促进词汇知识向语言能力转化。
例如,教学译林版4A Unit 7《How much?》的单词时,因为学生在以前学过0至19的英语表达,所以教师利用词汇的复现性,组织学生温故知新:“Can you tell me your phone number in English?”学生用英语表达:“one three eight zero nine seven six five four two one。”接下来,教师让学生用英语说出11至19的数字,然后从“twelve到twenty”“thirteen到thirty”“fourteen到forty”学习本单元的单词。
很多词汇在英语教材中反复出现,为了帮助学生强化对词汇的记忆,教师可利用英语词汇的复现性,帮助学生及时复习词汇,有效避免遗忘,提高词汇的应用能力。
总之,结合英语词汇的特点,教师要增强词汇教学的实效性,帮助学生打好英语基础,促进学生英语语言能力的发展。特别指出的是,在小学高段英语教学中,教师要认识到这个阶段英语学习的特殊性,重视小学与初中英语学习的衔接,在词汇教学中进行适当的延伸,侧重词汇学习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为学生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特约编辑 木 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