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核心素养的统编教材名著导读策略

2019-08-07付虹

语文教学之友 2019年7期
关键词:名著教材教师

增加阅读量,引导学生多读书、读整本书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理念,与之前的教材相比,统编教材在名著导读内容和编排上都有了较大的变化。每学期安排两部必读名著和若干部推荐阅读名著,必读名著具体落实在每半学期阅读一部,都有针对性的读书方法指导,大大增加了导读的实效性。然而,在教学实践中发现,因有些名著内容与当今时代相距甚远,内容上不易引起学生共鸣,加上阅读量太大,使在新中考形势下的初中生不堪重负,能按要求把每學期两部名著认真读完的学生并不多,读完之后有所感悟的就更少了。因此,除了认真落实每部名著配套的读书方法指导外,还要研究怎样才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名著导读的教学效率。笔者结合教学实际,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一、读前导趣

大部分名著对于初中生来说内容较为晦涩。特别是叙事性不强的作品,如《朝花夕拾》《红星照耀中国》等,学生更是毫无阅读兴趣。如何变“要我读”为“我要读”,有效激发学生阅读名著的兴趣是急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在阅读名著之前,教师应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序言导趣。“序言”又称为“前言”或“引言”,主要交代写作背景、思想内容、艺术特色、作品影响等。阅读作品的序言可以消除学生与作品的思想隔阂。如胡愈之《红星照耀中国》中文重译本序言交代了《红星照耀中国》在出版后短短一个月就发行了五版,几个月就轰动了国内外,还出版了大量的重印本和翻印本。教师可以充分运用该序言进行导趣:“这是一部怎样的书,在短短的一个月内竟发行了五版?这是一部怎样的书,在短短几个月竟能轰动国内外?这是一部怎样的书,竟能出版大量的重印本和翻印本?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红星照耀中国》,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

2.视频导趣。经典名著大多已拍成电影或电视剧,而初中生还处在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时期,对精彩的视频更乐意接受。教师要善于利用一些视频中的精彩片段,从情节发展或表现手法等方面激发学生阅读原著的兴趣。如导读《水浒传》时,教师可以播放鲁智深倒拔垂杨柳视频片段,学生观看视频后会对鲁智深的力量之大印象深刻。教师可趁热打铁,设计系列问题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在《水浒传》中,和鲁智深一样命运的英雄好汉还有哪些?至此,学生的阅读兴趣被完全激发。又如,导读《骆驼祥子》时,教师可先播放祥子低着头、奋力拉着车在狂风暴雨中奔跑的视频片段,然后让学生用一段话把看到的画面描写出来。出示老舍对这个场景的描写,让学生与自己的文章进行比较。教师导趣:“老舍不愧是人民艺术家,语言大师,像这样的精彩描写在老舍的作品中还有很多,让我们带着欣赏的眼光读老舍的《骆驼祥子》,感受一代大师的语言魅力。”

3.文段导趣。截取原著中的一段精彩语段,设置悬念,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如《简爱》中有这样一段文字:“他带我进餐室,急切地把我从头到脚打量了一遍。随后他告诉我只给我十分钟吃早饭,并按了按铃。他新近雇佣了一个仆人,一位管家应召而来。”读完这段话教师提出问题:“‘我是谁?‘他又是谁?他们之间发生了怎样的爱情故事?这样的爱情会有结果吗?请同学们认真阅读《简爱》,从中寻找答案。”由此激发悬念,使学生产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二、读中导法

1.作圈点批注。批注式阅读是学习语文的最好的方式之一。这对于名著阅读也尤为重要。名著的圈点批注,即在名著的空白处写下自己的阅读心得或感想,或是以简洁的语言对字、词、句、段、篇进行个性化解读。这是学生对文本独立思考、质疑问难和自主建构的活动,体现着学生的阅读眼光和情怀。

圈点批注这一阅读名著的方法可分为四个环节:一是批注知识的讲解。教师可以展示批注阅读名著的经典案例,如将金圣叹评《水浒传》下发给学生,或将自己对某本名著的阅读批注以实物投影的方式展示给学生。教师要教会学生掌握常用的批注符号,使其学会寻找批注点,让学生明确名著中富有生命力的字词、精彩的句子、易发生联想想象的片段、有鲜明写作特色的地方等都可以进行批注,消除学生对阅读名著的畏难情绪。二是自主批注。学生根据教师引导的方法,潜心阅读,认真与作者、文本进行交流碰撞,写下自己的收获或心得。三是交流展示。学生在自由批注的过程中,很容易出现一些词不达意、似是而非、曲解文意的情况,因此每读到一定的章节,教师都要安排时间进行批注成果展示,在思想碰撞中加深学生对名著的理解。四是二次批注。在交流展示过程中,学生发现自己对文本理解有偏差,所以进行二次批注,使其批注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读完整本书后,教师还可以让学生将碎片式的理解和感悟写成读后感。

指导学生运用圈点批注法阅读名著,并将此方法在每一部名著的阅读过程中不断巩固和强化,在日积月累中提高学生语言品析鉴赏能力,有效完成语言建构与运用核心素养的形成。

2.画思维导图。统编教材很多必读名著结构繁杂,内容丰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往往会出现读了后面忘了前面的现象。要把握一本书的骨架,一个有效的方法就是引导学生学会为整本书画思维导图。思维导图借助可视化的呈现,可以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点,最终让知识点之间的逻辑关系内化到学生的思维中。

如《水浒传》一书中人物众多,情节曲折,在学生通读完全书后,引导学生思考这部名著的“骨架”是什么?通过分析讨论,学生认为梁山头领的更替可以作为这本书的“骨架”,然后引导学生画出对应的思维导图(如下图所示)。

在画思维导图的过程中,学生不仅明确了整本书的骨架,在这个过程中其分析概括能力也得到了提高,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

3.开展阅读交流。在经典名著阅读过程中,交流互动是教师常用的方法。教师可以组织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活动。例如,组织“读书心得交流会”“名著故事会”“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通过这些活动,有助于学生爱读书、读好书习惯的形成。

在阅读交流活动中,教师还要善于寻找原著的“引爆点”,切实提高交流的效果。一位教师在《朝花夕拾》名著导读课堂设计“雷达破案”活动,活动分为童年悬疑案、求学悬疑案、生活悬疑案等,将文章有机串联起来。如童年悬疑案:《五猖会》中,“我”为什么非得听父亲的话?求学悬疑案:看了《二十四孝图》,“我”为什么不敢做孝子?生活悬疑案:《父亲的病》父亲不是病死的,是医死的,这是一场医疗事故,请从父亲的药方寻找证据。然后让学生间进行充分交流,合作“破案”,既激发了学生阅读名著的热情,又能使学生共享阅读成果。

三、读后导练

练习是名著导读教学必要的组成部分,是检测学生阅读效果的重要方式。名著阅读练习的设计要体现层次性。练习设计要遵循由易到难,由再认到再现再到感悟,使每个练习都有特定的目的和作用以适应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在题型设计上,可以是判断、填空、选择、问答等。在内容上,要着重考查学生是否是“真阅读”。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可以根据名著内容组织手抄报、微电影拍摄等活动。笔者引导学生读完凡尔纳的《海底两万里》后,通过绘画的形式将美丽的海底世界呈现出来。

名著导读是统编教材的一大亮点。经典名著导读不同于普通的课外阅读,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独立阅读能力,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奠基。在教学中,教师应充分发挥组织、引导作用,让学生真实阅读,深入思考,自由展示,充分交流,切实发挥经典名著在学生语文学科核心素养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温儒敏.“部编本”语文教材的编写理念、特色与使用建议[J].课程·教材·教法,2016,(11).

[2]计静晨,郑国民.经典名著阅读教学问题的解决策略[J].中学语文教学,2018,(7).

[3]李倩宋宇.以点带面:用名篇促进名著阅读——以阅读《林黛玉进贾府》为例[J]. 语文教学之友,2019,(6).

[4]宋丽娟.初中语文名著导读“三步走”策略[J]. 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6).

[5] 柯丽文.高中生名著阅读不足情况下的名著阅读教学法[J].文学教育(上),2019,(6).

[6]徐玉根. 在“活动”中激趣导法 在“探究”中悟情明理——以“活动·探究”单元设计理念开展初中名著阅读教学的思考[J].语文教学通讯,2018,(35).

[7] 陈元芝.路標:引领名著阅读走进深水区——以《骆驼祥子》为例[J]. 语文教学通讯,2019,(5).

作者简介:付虹(1971—),女,福建省长汀县第四中学一级教师,主研方向为初中语文教学。

猜你喜欢

名著教材教师
教材精读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国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国内外名刊名著
秋天在哪里
源于教材,高于教材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