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在肿瘤内科化疗长期输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

2019-08-07周美多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肿瘤内科辽宁抚顺113006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 2019年14期
关键词:输液静脉化疗

周美多 辽宁省抚顺市中医院肿瘤内科 (辽宁 抚顺 113006)

内容提要: 目的:临床研究PICC在肿瘤内科化疗长期输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法: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2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归为PICC组:62例患者采取PICC方案治疗;留置针组:63例患者采取向患者皮肤打留置针的方案进行治疗。记录两组所运用的两种输液方式平均留置时间、静脉穿刺次数、所需费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并进行比较。分析指标变化意义。结果:①比较两种静脉输液方式综合比较项PICC组较留置针组更有优势,P<0.05。②PIC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14/62),明显低于留置针组为95.24%(60/63),P<0.05。结论:PICC在肿瘤内科化疗长期输液患者中应用广泛,它具有不易感染和保留时间长的特点,可减轻患者的疼痛。

临床上治疗恶性肿瘤多采用静脉输液化疗治疗方法。生物碱制剂的化疗药物现在临床上广泛应用。化学制剂的药物也在用。反复穿刺引起的机械刺激,高渗药物的浓度,药物的不同pH值都有强烈的局部刺激,使患者静脉邻近组织有不同程度的损坏。传统化疗方法对患者和护理人员都有弊端,使化疗过程艰难,延误了患者的治疗。PICC是一种静脉导管,用于穿刺外周静脉,从而使之穿过腋静脉到达上腔静脉。为化疗并需长期输液的患者提供输注途径。适合中长期输液或应用血管刺激药物的患者,主要是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和骨髓增生性疾病。本次研究以2017年4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2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抽取与分析,对实行化疗长期输液的患者采用PICC,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病例资料

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2017年4月~2018年9月本院收治的125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以不同的治疗方式将患者归为PICC组:62例,其中有男37例,女25例,平均年龄(45.26±2.03)岁,采取PICC方案治疗;留置针组:63例,其中男40例,女23例,平均年龄(43.26±3.45)岁,采取向患者皮肤内打留置针的方案进行治疗。比较组间病例资料并未发现明显差距(P>0.05)。

1.2 病例选择标准

1.2.1 入选标准。①肿瘤期化疗、且须长期输液的患者。②患者无其他重大疾病。③患者没有相关的家族遗传病史。

1.2.2 排除标准。①对插管感染、过敏的患者。②精神疾病患者。③病情加重需要调整治疗方案患者。④本次研究前半个月内,接受过影响本次临床结果的相关药物或者物理治疗。

1.3 治疗方法

1.3.1 PICC组。取单个腔静脉导管,选择外周静脉用以穿刺PICC。患者保持水平体位。外展手臂与躯干成直角。贵要静脉瓣膜少,且较直、较粗,是肘部和头静脉的中央静脉。测量穿刺点到肋骨的距离,严格消毒皮肤,沿静脉刺穿。将导管插入后,确定位置,连接接头,消毒穿刺点,用透明胶固定。

1.3.2 留置针组。选择外周静脉用以穿刺静脉留置针,在患者体表确定好血管后,严格消毒,打开护针套管。患者左手握拳收紧,针和皮肤形成15°角以刺入血管。注意血液回流,拔出针芯,用透明胶固定。

1.4 观察指标

1.4.1 两种静脉输液方式综合比较项。比较两种静脉输液方式的平均留置时间、静脉穿刺次数及费用。

1.4.2 并发症发生率。比较两组在运用了不同的静脉输液方式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分析

本院采用最新版SPSS19.0软件。临床研究PICC在肿瘤内科化疗长期输液患者中的临床应用。方差分析用于测量后的计量资料(±s),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即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种静脉输液方式综合比较项

经对比两组不同的输液方式可知,PICC组的平均留置时间长于留置针组P<0.05;PICC组的静脉穿刺次数少于留置针组P<0.05;PICC组总共所需费用多于留置针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方式留置时间、穿刺次数及费用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静脉输液方式留置时间、穿刺次数及费用比较(±s)

组别 例数 平均留置时间(h) 静脉穿刺次数(次) 所需费用(元)PICC组 62 4012.23±521.20 3.18±2.54 2045.23±123.65images/BZ_164_213_530_2304_587.png

2.2 两种输液方式并发症发生率比较

经一段时间治疗后,对比两组出现并发症情况:PICC组出现静脉炎6例(9.67%)、外渗1例(1.61%)、感染2例(3.23%)、管道堵塞3例(4.84%)、针管脱落2例(3.23%),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14/62);留置针组静脉炎14例(2.22%)、外渗15例(23.81%)、感染15例(23.81%)、管道堵塞7例(1.11%)、针管脱落9例(14.29%),并发症发生率为95.24%(60/63),PICC组比留置针组并发症发生率低(P<0.05),安全性更高,给患者带来的痛苦小。

3. 讨论

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患者的主要方法之一,肿瘤科护理人员注意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是很有必要的[1]。肿瘤患者需要长期化疗,若血管经化疗药物反复刺激,易出现疼痛、感染,给患者增添痛苦。由于血管壁损伤严重,给临床护士穿刺带来了困难。化疗本就使患者生活质量下降,而其中出现的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更是使肿瘤患者痛苦不已[2]。随着PICC在临床上的逐渐推广,为护理人员和患者带来了便利。肿瘤患者生存期也随之增加,化疗药物的种类和用量增加,治疗时间间隔缩短,保护好血管越来越重要。PICC穿刺一次可保留一年甚至更久,减轻了患者因频繁化疗输液导致的痛苦[3]。减轻患者压力,提高了对护理人员满意度。由于软导管,间歇导管可以在短时间内恢复自身,并且日常生活不受限制。穿刺导管时在X射线下进行,安全性高。因此,在临床为护理人员广泛培训PICC,不仅能够减轻化疗中患者痛苦,还能提高护理人员工作安全性,给药方便[4]。使广大护理人员能够熟练地应用PICC。并向患者及其家属解释PICC的优势,使他们认识并接受。即使癌症患者不一定会治愈,也能够减轻他们的痛苦,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使用PICC的患者日常活动所需的一系列活动基本上是正常的,而静脉留置针的患者需要家属护理。因其留置针患者输液时常发生针头脱落,导致患者皮肤血管反复刺激,肌肉疼痛发生,影响患者的治疗心态,容易使患者失去信心。PICC的出现为患者提供了便利,患者对治疗的信心增强。本次研究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125例患者病例资料,治疗一段时间后,两种静脉输液方式综合比较项PICC组较留置针组更有优势,PICC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22.58%,明显低于留置针组为95.24%,说明PICC治疗效果更好,安全性更高。

综上所述,与留置针比较,PICC的安全性更高,操作简单,保留时间长,并发症发生率低,为化疗中患者减轻了痛苦。

猜你喜欢

输液静脉化疗
中西医结合护理在肿瘤化疗中的应用
腰静脉及腰升静脉变异一例
防栓八段操 让你远离深静脉血栓
术中持续静脉输注利多卡因的应用进展
静脉药物配置中心PDCA循环法的应用实践
跟踪导练(二)(3)
输液时短细管中为什么没有药液流出
颈枕输液袋
A kind kid helps a classmate beat cancer Aka
注射用曲札芪苷与常用输液配伍稳定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