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需求双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智慧养老的机制创新研究
2019-08-06张建华
摘 要:随着老年化问题的加剧,破解养老困境成为迫在眉睫的社会问题,本文分析了智慧养老的社会意义,找准中国社会养老存在的问题,具体分析解决问题的对策和路徑,试图为我国的养老业的发展提供多方位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结构性改革;智慧养老;创新
一、智慧养老的社会价值意蕴
智慧养老突出“民生和人本”的设计导向,彰显其精神层面的灵性、活力和创造思维,也为建设智慧养老的路径指出了前进方向。多样性的、可调节性的、模块化的、灵活性的智慧养老体系可以给养老体系带来焕然一新的变化,实现中国养老的可持续发展。通过营造一种新型业态,让老人能够享受更为专业化和便捷安全的养老服务,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形成和谐的社会氛围,使老年人能够在精神和生活上得到更好的愉悦和满足。
通过发展智慧养老体系,促动政府、养老机构、慈善中心、网络系统、医院以及个人家庭实现有效联结,形成联系紧密的“养老”产业链,同时形成以服务生态链为节点的多元化、系统化、市场化、信息化、专业化的养老业发展格局,着力解决人口老龄化等社会问题,促进民生的发展与和谐。智慧养老实现各种社会资源的有效整合,为相关养老部门的政策制定提供多方借鉴。借助网络服务系统,有关养老服务的诸多工作可以在网络上完成,有效减少人为的工作失误和有关人员劳动强度,全方位提升社会养老的服务水平。智慧养老带动了上下游产业链的延伸,使智能产品、紧急呼叫中心、社会服务紧密连接,构建起以线上线下紧密合作的公益化、社会化、人性化和智能化的虚拟和实体相结合的养老模式,利用网络技术和人工服务为弱势老人提供生活护理、紧急救援、日常关怀以及心理疏导等服务,由此带动整个社会保障系统同步发展,为我国养老产业的科学发展提供强劲的动力支撑。智慧养老是社会养老领域的一场革命风暴,必将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动力。用新技术替代传统人力,拓展和创造人们的生活角度,极大满足人民群众养老服务需求,维护老年人依法养老的权利,通过创建智慧养老示范工程,为老人开展智能化服务,开创了社会化服务新模式,利于形成一批技术应用成果,促进智慧养老相关产业健康发展。
二、面对的现实困境
中国的养老产业尚处于探索阶段,养老体系不够成熟,现有的智慧养老运作模式还处在初期的探索阶段,简单低效,尚未形成一个高效、稳定的系统。问题凸显在以下几个方面:
1、建设视角狭窄,全方位多角度的人性化养老模式尚未成型。 目前的智慧养老的发展主要侧重于技术层面,服务内容也仅仅局限于初步的运营阶段,对于老年人的深层次需要不够了解,对老人的精神需求掌握不足,且现有的对老年人的服务也主要体现在基本的生活管理服务,对老人的心理、社会参与关注不够,无法满足现代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服务需求。老年人的精神生活单一,一般就是简单的晨练、广场舞,或者少有棋牌等娱乐项目,心理疏导和精神慰藉被严重忽视或者无暇顾及,涉足养老的各个行业之间发展不平衡,行业内部无序发展,市场集中度较低。
2、供需错配和资源错配现象表现突出。发达地区的高端养老服务机构和服务项目发展较快,而面向大多数老年人需要的中低端养老机构和项目发展缓慢;物质性服务项目发展较快,精神和心理服务项目发展较慢;东部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较快,中西部地区养老服务业发展缓慢,还有城市和农村发展的巨大差异。不同的养老机构档次、水平差异明显,提供的服务的项目和水平参差不齐。有些机构的服务价格相对低廉,但只提供基本的床位、照护服务等简单的服务,而另外一些养老机构能够提供高端全方位智能化服务,但价格不菲,普通老年人无法承受。有些地区服务供给也相对充足,但利用率较低,而农村地区的养老服务则存在需求较高,但是供给却严重不足,养老产业的供需矛盾突出。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尚未建立,差异化服务策略欠缺,个性化程度不高,服务种类单一,老年人的养老需求只能得到部分的满足。
3、现有的养老模式主要立足点还是经济利益的驱动,商业化、利益最大化痕迹明显。尽管技术的进步带给人们生活的变化以及全新的社会生活理念。但探究西方国家的养老模式不难发现,其基本立足点是不等同于商业化和经济化的操作,而是一种基于人道、人文关怀和人本的理念,本着扶弱的宗旨,实现民权民治和民享的一种运行理念。但中国现有的养老运营一开始就以追求经济效益为目标,,进行市场化运作,大多数的老人,尤其是城市低收入群体老人和农村老人受到一种新的社会排斥,产生被供养的心理,与社会群体产生一定的情感裂痕,增加社会分化。技术的进步带来的是冷冰冰的物质和服务,而心里距离和情感距离却被放大了,这显然不符合智慧养老的初衷,而养老事业的社会性、慈善性和福利性远没有融入到社会理念,必然导致老年人的失落和被歧视心理。
4、体系和机制尚不成熟,改革动力不足,其中的诸多关系有待理顺。多数养老机构规模较少,各自为政,条块分割,社会资源无法有效整合;顶层设计上尚未明确界定老龄服务事业和产业的界限,产业和事业的界定还不清晰,民营养老机构和公办养老机构在不平等的环境下竞争,扭曲了市场机制,影响民营养老机构的发展。市场化发展主体之间以及管理部门之间矛盾突出,老龄服务市场资源浪费严重,效率低下,老龄服务业的市场化进程受阻,完整的产业链条尚未形成,养老产业无序发展,市场化集中度不高,业内发展结构失衡,许多政策的落实不到位,民间资本参与度不高,养老服务市场发展缓慢,迫切需要政府加以积极引导和扶持。
此外,还存在信息鸿沟问题和信息割裂,供需脱节,养老服务效能低下,个人隐私问题,收费不合理,服务不规范以及老年人的养老观念问题都制约了智慧养老的进一步发展。
三、智慧养老模式创新的实践研究
1、推动政府管理重塑和产业流程再造,形成合力,全方位提升全社会养老服务水平。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应以立体前瞻的思维推动产业发展,扶持措施要按老年人的需求打造养老产品,保证产业发展的各环节都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出发点,提供满意的服务,鼓励社会多方力量深入参与养老产业建设中,放开产业准入,鼓励社会资本、民间力量采取多种形式投入到养老服务事业中,让有活力、有资源、有创新精神的企业参与养老服务的供给,激发养老服务市场的活力,推动养老产业良性发展。因此,养老服务必须从政府包办转向政府主导、市场深度参与,让有实力、有技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利用物联网技术、丰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理念等市场资源提供有偿服务,从而提高服务的供给效率、质量以及养老服务业的供给能力。政府部门打造监督机制,实现标准化、规范化、透明化服务,着力提升服务质量,提高服务效率,推进信息化管理系统建设,为养老决策和服务质量提升奠定基础,用信息化的模式收集数据,驱动各部门制定完善养老服务方案和日常工作计划,科学管理养老服务过程与结果,促使人工服务向智慧管理的飞跃,政府此过程中并不是完全放任不管,而是要对企业的运营方式和价值体系予以指导,制定服务标准和规范,充分发挥市场的积极性,推出不同类型财政援助和政策引导,施行完备的市场准入和淘汰机制。
2、全力提升服务水平。有关社会组织应努力提升内部管理能力、搞好设备设施建设,通过专业培训提升服务人员的专业水平,注重沟通能力的培养;志愿者服务队伍要注意处理好与服务对象的情感关系,遵从老年人的文化认同,提高服务质量,为养老事业做出不懈的贡献。政府部门要注意出台相应的服务标准,督促有关部门提供负责任的公益服务和养老服务。政府一方面要发挥养老服务的“兜底”责任,竭力构建“普惠型”的社会福利,还要发挥在宏观层面的战略规划,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强化服务质量的监督,另外,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作用,设法提升老年服务主体的效率和活力,打造开放竞争的市场格局,关注养老服务内容的丰富性和便捷性,不断检讨、优化老人服务的质量和水平。链接区域网络,整合家庭、社区、社会资源被,形成多层次、多渠道、全方位、宽覆盖的养老服务体系网络,设计和规划相应的养老模式,为老年人提供更精准的全面支持;进一步完善养老服务信息平台,培育、整合养老服务中介组织,推进养老服务社会化、市场化和公平竞争,着力改善老年人居家养老环境。
3、推动 “互联网+” 行动,实现智能健康产品、虚拟服务、实体服务和智慧化养老服务四轮驱动,强调智慧养老养老服务领域的融合创新。“互联网+” 时代,大数据正在成为养老服务产业颠覆式创新的重要契机,要着眼于提升产业链竞争优势, 构建以战略与管理驱动、 以社会价值与需求为导向的创新型模式。既要发挥互联网的便捷、易操作、高效的优势,借此創新网络服务模式,有效提高智慧养老资源利用效率,降低智慧养老的服务成本。整合社会养老资源,构建养老服务体系新模式。推出智慧养老的新理念和服务方式,带动养老产品创新和升级,尤其是穿戴设备和智能移动设备,激发个人创意,加快可穿戴设备和移动设备走向市场的步伐。打造智慧养老服务新模式,为老人提供包括家政服务、日常照顾、健康护理、超市配送、精神和心理慰藉、法律诉讼和娱乐休闲等综合性的服务项目,建立信息化、 智能化和多层次的线上线下融合一体的养老服务体系。以大数据为背景,通过收集、整合、综合分析民政系统、医疗、社区、慈善机构等外部信息数据,构建统一的养老服务数据分析中心,发挥社会力量的合力,形成跨界融合的养老服务生态链,有效破解养老难题,缓解社会和家庭养老矛盾。
4、驱使实体养老和虚拟养老协同发展,紧扣养老服务产业化的趋势,突破经营方式的突破,实现盈利模式上创新。在实施过程中,逐步用虚拟养老代替部分实体养老,电商元素嵌入到实体养老服务中。对一些无法替代的实体养老服务,设法要提升其市场价值和服务内涵;智慧养老的新理念正成为当前养老发展的重要拼图,必须以老年人的需求为导向,为老年人提供优质服务,养老服务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是服务,养老服务不但要注重粗放的、 生活照料的服务,还要关注精细的、注重精神和心理慰藉的服务,不光要建设好生活场所和交际场所等物质生活内容的载体,还要构建完善的精神生活的载体,包括老年人的情感寄托和精神归属,满足老年人基本生活照料以外的精神愉悦和个性化的体验,养老服务必须同时注重供给与需求,在现实中始终将需求作为养老服务业发展的动力和基础,为老年人提供精准的养老服务。
随着中国步入老年化时代,破解养老难题刻不容缓,打造互联网时代的居家养老、社区养老、机构养老的智慧养老体系就成为社会的必然选项,重新思考养老产业结构的“供给侧”和“需求侧”,对于提升我国养老服务水平无疑具有深刻启迪。智慧养老的社会实践,是一种社会化福利公平公正的体现,充分发挥政府、市场及社会等三方潜力,可以有效满足全社会老年人的需要。
作者简介:
张建华,公共管理硕士,副教授,从事社会管理、教育、企业管理的研究。
基金项目:浙江省人社厅一般课题:基于服务生态链延伸视角的智慧养老模式创新研究。项目编号:2018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