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家孙女

2019-08-06向彩源

今古传奇·单月号 2019年4期
关键词:读研奖学金名校

向彩源

上世纪90年代,正是迎春花千里飘香的早春二月,一个风和日丽的星期六,我坐在阳台上摘菜。蓦然,一阵闷雷似的嗡嗡声,只见黑压压的一群蜜蜂向我飞来,在我身边开着门的壁柜边绕来绕去,胆大的落在头上,密密麻麻地趴在身上,亲热地和我拥抱,嗡嗡地打招呼。我近距离地欣赏它们那毛茸茸的老虎条纹、金色的翅膀、小刀似的尖尖尾巴,可爱极了。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我吟诵着唐代罗隐的诗句,赞美着勤劳奉献的小精灵,欣赏着那忙忙碌碌飞进飞出在壁柜里筑巢安家的身影,心想:教师宿舍那么多敞着门的壁柜,小精灵们为何独独飞到我家来安家落户?听老人们说:“蜜蜂、燕子是吉祥之物,在哪家落户,哪家就人丁兴旺。”

说来也奇,第二天,在乡医院,一阵嘹亮的啼哭声,接生的女医生抱着婴儿连声恭喜我,说不知接生了多少娃娃,只见这个女娃一生下来就睁着大眼睛到处看,也没见过这么高的额头。

“‘未出庭前三五步,额头先到画堂前。苏小妹的前额呀!”我抱着小孙女,看着她那粉红的小脸,笑呵呵地说。

宝贝孙女那黑溜溜的大眼睛盯着我,小嘴一咧居然笑了,漾起两个小酒窝。

那天,阳光灿烂,几个高三学生用医院的担架把她妈抬回家。我抱着小孙女从校园内那一大蓬盛开的迎春花身边走过时,小宝贝偏过头去注视着那满树黄灿灿的花朵。

小孙女八个月大就断奶了。她的父母开着大卡车山南海北地奔忙,很少在家。我和老伴儿带着她。闲暇时我抱着她坐在阳台上晒太阳,小蜜蜂在我们身边“嗡嗡嗡”地飞来飞去。

“我是一只小蜜蜂,小呀小蜜蜂,飞到西来飞到东,飞呀飞到东,嗡嗡嗡,嗡嗡嗡,大家一起勤做工,来匆匆,去匆匆,天暖花开好做工。”她目不转睛地望着我唱歌,小嘴一动一动地牙牙学语。

没过多久,我一唱小蜜蜂,她就手舞足蹈地跟着我咿咿呀呀地唱起来,“嗡嗡嗡”吐词很清晰。

我好惊喜。“细娃看极小,马儿看蹄爪。”“三岁看大,七岁看老。”这是辈辈相传的经验总结。我相信小孙女那饱满的额头里装满了灵气。

满岁抓周时,一床大红被面铺在簸箕上,被面上放着小汽车等各种玩具,糖果饼干等各种零食,一支钢笔,几张红彤彤的百元钞票,几朵金灿灿的迎春花。她坐在被面上,黑溜溜的大眼睛转了一阵子,果断地伸手抓起那支钢笔,望着我喊:“奶奶抱。”

抓周后,一有空闲,我就抱着她唱儿歌,翻着图画书给她讲故事,拿着识字卡教她认字,扳着手指教她数数字,抱着她徜徉在春光明媚的校园里,指着池塘边的垂柳及那盈盈满树的花朵背唐诗。

她也有任性淘气的时候。我抱着她批改作业,她翻图画书,翻厌烦了,就抓我的头发,摸我的脸,要我陪她玩。

我不理她。她就哭,很委屈的样子,可怜兮兮的。我已是为人祖母的人了,有了一套育儿经,百依百顺,有害无益,于是一脸严肃,把她放到沙发上,自顾自地改作业,不时偷偷看她一眼。她边哭边从指缝间看我呢。我转过头忍不住笑了。小精灵见我不理她,不哭了,跑到我面前,可怜巴巴地喊“奶奶抱抱”。我说:“你听话,我就抱。”真是响鼓不用重锤,自那以后,我抱着她背课改作业,她玩她的,再也不打扰我了。我的任务完成后,就和她玩耍。真怀念那含饴弄孙的甜蜜岁月。

她五岁读小学一年级。十岁那年,舞阳小学让学生自选,可以读六年级,也可以到舞阳中学读初一。她硬要读初一。我们见她还是个稚气未脱的小女孩,不忍心让她承受太大的压力,都不同意。

她一本正经地唱:“来匆匆,去匆匆,天暖花开好做工。”我们都为她鼓起掌来了。

她的初中班主任雷老師和任课老师们都关心鼓励她,师哥师姐们都把她当小妹妹一样爱护。她在班上名列第二名,担任学习委员,初中三年,都被评为优秀学生,还被评为优秀毕业生,被恩施州表彰为州级三好学生。十三岁顺利考上恩施高中。恩施高中是恩施州的莘莘学子们梦寐以求的重点高中,竞争非常激烈。

她在读恩高时,我病得很严重,住院了。她看到我又黄又肿的脸,喊了声“奶奶”就哽咽着泪流满面。我笑着说:“等你考上了重点大学,我的病就好了。”

我出院后,看到她书桌上的一篇习作,其中写道,“不敢说有超世之才,但一定要磨炼自己具有坚忍不拔之志。天才在于勤奋,我要用知识和汗水浇灌成功的花朵开放。我不能让奶奶失望,要让她开开心心,健健康康。”这段话深深地震撼了我。

她十六岁那年,如愿走进了中央民族大学的校门。

本科期间,她跟随老师投身科研,开展田野调查与社会实践,参与了国家“985”工程、国家大学生创新训练等科研项目,并发表论文两篇,各科成绩都在90分以上,每学年度都荣获专业一等奖学金奖,曾荣获学术优秀奖、国家励志奖学金奖、宝钢优秀学生奖,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奖学金,一直担任班上的学习委员。大四毕业,她获得北京市优秀毕业生称号,被保送到清华大学攻读硕士。

她经常说她选择了民大,是她的幸运,非常感恩民大对她四年的培养。她自己觉得公开讲话很紧张,大二时参加演讲比赛,一个小组十人,初赛留下两名。复赛时,她讲到一半就忘了后面的内容,脑子一片空白,呆了瞬间,只好红着脸下台。她觉得太丢人了,心有不甘,又参加即兴演讲,结果没有得到名次。那次失败,促使她下决心锻炼自己,克服心理障碍,哪壶不开就要提哪壶,补短板。正是在民大多次参加演讲比赛,她克服了一上台就紧张的缺点。在清华读研期间,她曾以学生身份在世界比较教育大会上做口头报告。她那从容淡定、滔滔不绝的报告,获得一致好评。

大三时写学年论文,她从难从严要求自己,偏要选对学生要求特别严格,水平很高,同学们都不敢选的王教授。她把初稿交给王教授。王教授说思路不行,重写。她一连写了四遍,王教授一句一句认真地批改,直到满意为止。

严师出高徒。在清华读研期间,老师训练研究生们写论文,给她的论文批了个A+,还在全班表扬她写得很好,是经过了很严格的训练的,并把她的论文发给全班学习。

中央民族大学很注重培养民族英才,选拔优秀的少数民族学生,要求他们在长达两年半的时间内,星期一到星期五之间,就是下雪绞凌滴水成冰零下十几度,早上6点半必须起床,必须跑两公里,星期天要听专家讲课。搞野外拉练时,老师坐在车上跟着,她们要在山路上跑35公里。开始一共有5个队参加,她们那个队有50多人,以100分计算,请事假、病假都要扣分,扣满20分就要被淘汰。大四时只剩10来个人了。白白净净、斯斯文文、亭亭玉立的孙女,居然能坚持到底。

拉练时要在野外就餐,老师发给她们一只咩咩叫、活蹦乱跳的羊,要求她们动手把羊杀死,剐皮,剖开,煮熟。要把活羊杀死,真要点儿胆量和技能。牛、羊都是很灵性的动物,只是不能用语言来表达。那只洁白可爱的羊一看到刀子就前腿跪下,满眼泪水,声声哀叫。女生们不忍目睹,有的捡柴,有的提水去了。幸好有新疆的男同学,他们很娴熟地用绳子把羊的四脚牢牢捆住,用快刀割开颈部的动脉,剐了羊皮,剖开,剁成小块,十几分钟就搞定了。三个石头架口锅,同学们烧火、洗菜、切菜、煮饭,新疆同学掌锅铲当厨师。四野弥漫着羊肉那诱人的香味。

她到清华读研时,还有个小插曲。保研是学生选学校、学校选学生的双向选择。她的第一站是南方的一所名校。她对那所名校印象非常好。那所名校也选上了她。遗憾的是专业不合适,她不舍地放弃了。

第二站也是南方的名校,专业很不错,导师全国有名,和她竞争的是来自名校的两位高材生。没想到导师选上了她,并签了约,承诺每月给她四千元生活补助。

她打电话给我,说清华是她预定的第三站,是她心中的梦想,不去争取,不甘心,又觉得高不可攀,很纠结。

我鼓励她说:“不要忘了,你是小老虎啊!13岁上恩高,16岁进中央民大,两所名校都选了你,说明你有实力。要自信,有了自信心,就可以化平庸为神奇。到清华去试试,不给自己留遗憾。”

“爱拼才会赢!奶奶,我一定要拼一回。”她在电话里雄赳赳气昂昂地说,像出征的勇士。我们祖孙时常一拍即合,配合很默契。

她终于如愿了。她在高兴之时,也很愧疚,失信于那所名校,对不起恩师对她的厚爱。

我说:“你赶快给导师打电话,说明情况,要征得导师的同意,还要准备付违约金。”

没想到导师笑声朗朗地说:“祝你进步!我理解。祝贺!祝贺!”

孙女哽咽着说:“对不起!谢谢!”满眼泪水夺眶而出。

在清华读研时,计量经济学难住了她,很多高等数学没学过,两眼摸黑。但是,她不放弃,刻苦自学,请教同学。后来,她的专业成绩各科都在90分以上。

她的清华导师袁老师对学生要求很严格,像父亲一样关爱学生,支持并推荐她出国访学,躺在病床上给她写推荐信,赞成她做社工,并让她在科研的天地里自由探索。袁老师和学院其他老师们的谆谆善诱、细心指导,无数次地为她解决疑惑,帮助她成长。她每个星期坚持到北大去听沈老师讲课。沈老师和清华的文老师推荐她申请博士项目,帮助她收获了宝贵的博士学习的机会。王师兄细心地教会她提前规划、开展研究,还有同门、研究团队所有的伙伴们,与他们在一起的时光,构成了她研究生生涯最难忘的回忆。

正是由于清华大学的恩师们、师兄师姐们对她的关爱鼓励,助她在硕士研究生期间,参与多项研究课题,发表了三篇csscl论文,曾赴洪堡大学、赫尔辛基大学、坦佩雷大学访问,荣获研究生国家奖学金、清华大学梅贻琦纪念奖学金等奖励。除了学术经历,她还有丰富的实践经历,曾担任院系研团总支书记、班级党支部书记。

她善于提前准备,抓住机遇。她说:“你永远不知道机遇在哪里,所以一定要提前准备。”她一走进清华园,就确定要出国读博,在研究生一年级结束时就进行了毕业论文开题。戏剧性的是此前她一直以为会去美国攻读博士,研二时就开始准备英语考试,在接近一个月高强度的复习后,就走进考场,并取得了7.5、托福108的成绩,也提前考了雅思。在刚好拿到雅思成绩单后的十几天,她看到了DAAD访学项目,在截止日期前提交了申请,才有机会获得DAAD的访学资助。

她在读研期间的个性签名是“仰望星空,脚踏实地”。她在德国近两个月的访学过程中,对德国的高等教育有了全新的认识,深入体会了德国的博士生教育非常自由,德国的社会学和哲学等学术传统历史悠久,学术氛围浓厚。

她善于抓住機会向别人学习。在访学期间,她准备参加博士录取的面试,由于当时室友是美国人,她便经常和室友聊天,在丰富见识的同时,提升口语能力,经常一聊一个下午。她记得在向室友介绍中国的两种月饼时,苦于不知道该怎样表达那种边吃边掉屑的月饼,室友教会了她怎样表达。她从聊天中学习到了很多用法,正是在这样的相互交流中,她渐渐提高了口语水平,也帮助她成功通过了面试,顺利地考取博士。

她能成功通过面试,还拿到了国际生的esrc全额奖学金,是很不容易的。世界各国有62个硕士研究生申请一个职位,导师们面试了8个人,最后只录取了她一个。

孙女经常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如果不是在研一结束时就进行毕业论文开题,提前考了雅思,自己不可能申请提前半年毕业,提前享受到收获的喜悦。”她调侃说她戏剧性地到牛津读博,是和牛津有缘。

牛津大学的导师鼓励她说:“一种人有明确的想法、有逻辑、有道理,那就要训练他提出更有站得住脚的想法;还有一种人,自己没有明确的想法、意见、见解,要帮助、引导这种人提出自己的见解。第一种人比第二种人更容易成功。我觉得,你就是第一种人。”

她的清华导师给她发微信说:“我为你感到骄傲,希望你早日学成归来。”

我也很赞赏她,觉得她很勤奋。高考后没几天,她就沉下心来搞学习。寒暑假回家,除了考驾照,锻炼身体外,大多数时间都在做学问。

我曾经问她:“你在中央民大、在清华都名列第一名,荣获教育部颁发的国家奖学金,有哪些经验?”

她说:“梦想和勤奋。乌龟还能把小白兔甩在后面呢。”

我是1966年毕业于恩施高中的老三届“回乡知青”,和孙女还是校友呢。对我而言,清华、牛津在天上,可望而不可及。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我认为像我们这样的底层寒门子孙,能到清华读研,获国家奖学金,文科国际生拿着全额奖学金到牛津读博,就是个传奇。

我曾经在跟孙女视频时夸她勤奋,是我家的传奇孙女。

她笑着说:“奶奶,您是王婆卖瓜,自卖自夸。我的清华导师积劳成疾,得了令人闻风丧胆的大病,还在忙忙碌碌忘我地工作;女教授们挺着大肚子站着给我们讲课,他们才勤奋传奇呢!”

勤劳奋进的中国人,只要打开一扇门,就能赢得一个世界。改革开放就是要给每一个人提供放飞梦想的机会。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为梦想奋斗,前行的脚印就会镶嵌着传奇。

(责任编辑/姜巧玲)

猜你喜欢

读研奖学金名校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A卷)答案与提示
全国名校导数高考满分模拟卷(B卷)
获取额外生活费 不妨尝试奖学金
一例大四学生的职业咨询案例报告
一例大四学生的职业咨询案例报告
名校办分校,如何趋利避害
五室友被英国同一名校录取
关于在校本科生攻读硕士研究生情况调查报告
中国人民大学吴玉章奖学金图解
巩辰卓申请罗德奖学金时的个人陈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