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津冀城市群多中心化现状研究
2019-08-06梁晨晨何昊天
梁晨晨 何昊天
摘要:京津冀一体化背景下,多中心空间发展成为实现区域协调与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本文以京津冀城市群为研究区域,采用位序规模法则模型对2010~2015年京津冀城市群多中心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京津冀城市群发展过程中:人口结构呈现多中心化,但多中心化程度逐年减弱;经济结构呈现单中心化,且单中心化程度逐年加强;中小城市经济生产效率较大中心城市低。
关键词:多中心;城市群;京津冀
中图分类号:X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72X(2019)06-0-01
DOI:10.16647/j.cnki.cn15-1369/X.2019.06.126
Abstract: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integration of Beijing, Tianjin and Hebei, the development of multi-center space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th to achieve regional coordination and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This paper takes the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as the research area, and analyzes the multi-centered urban agglomeration of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from 2010 to 2015 by using the scale-scale rule model. The results show that: in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Beijing-Tianjin-Hebei urban agglomeration: the population structure is multi-centered but the degree of multi-centeredness is weakening year by year; the economic structure is single-centered and the degree of uni-centering is strengthened year by year; the economic production of small and medium-sized cities The efficiency is higher in the central city.
Keywords: Multi-center; Urban agglomeration; Beijing-Tianjin-Hebei
为了加强环渤海及京津冀地区的经济协作,2014年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京津冀一体化”方案。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加速发展,城市地域空间也不断扩展,功能影响范围不断扩大,城市密集化现象大规模涌现。
1 研究区域概况及研究现状
京津冀城市群、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城市群并称为中国拉动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近年来,京津冀城市群正在经历从“点状经济”向“板块经济”加速转型时期,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较缓慢,是我国沿海三大城市群中区域经济一体化最薄弱的区域[1]。本文研究区域包括北京市、天津市两个直辖市以及河北省的保定市、唐山市、廊坊市、沧州市、秦皇岛市、石家庄市、张家口市、承德市、邯郸市、邢台市、衡水市11个地级市,共计13个行政区。
对多中心城市结构的研究,国内与国际学者日益重视。汪行东等对粤港澳大湾区的城市群结构进行研究,发现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呈现出由以香港为单中心向广深港多中心转变[2]。孙铁山等探讨北京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发现服务业增长是北京都市区就业次中心形成的重要机制[3]。
多中心城市区域的研究不仅在研究范围上不断拓展,更在内容上不断深化。多中心正成为众多城市与区域谋求均衡发展的主要目标,并在欧洲空间规划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4]。对区域的多中心程度进行测度,国外学者探索了不同的方法。在众多研究方法中,欧盟资助的项目POLYNET采用的多中心测度的定量方法影响较大,包括:基于位序规模法则的图表分析法;自包容测度法和功能性多中心指数法[5]。
2 多中心化空间结构计量分析
2.1 位序规模法则模型
城市空间结构与城市规模分布高度相关,本文使用城市群的位序规模分布特征反映城市群的空间结构:
式中,Pi是第i城市的人口或经济规模,C为常数,Ri为位序。|q|为最小二乘回归斜率的绝对值。|q|>1,表明核心城市很突出,城市群服从单中心分布;|q|<1,则表明城市间规模差距较小,服从多中心结构;|q|=1,则表示城市规模服从齐普夫法则。
由于|q|是通过线性拟合获得的,因此这一数值能否准确的反映区域城市规模分布,还需要取决于拟合的R2,一般在R2大于0.9时认为回归结果是可信的。
2.2 数据说明与计算结果分析
本文数据来源于2011~2016年《北京统计年鉴》《天津统计年鉴》及《河北统计年鉴》。将2010~2015年历年北京、天津及河北各地级市的人口规模和GDP数据利用位序规模法则模型计算,得出计算结果如表1。
表1中人口规模和GDP数据线性拟合的R2值均大于0.9,模型拟合度较高。结合图1可以看出,2010~2015年京津冀地区人口规模|q|值均小于1且逐年递增,表明京津冀城市群人口结构呈现多中心化但多中心化程度逐年减弱;2010~2015年京津冀地区GDP年规模|q|均大于1且逐年递增,表明京津冀城市群经济结构呈现单中心化且单中心化程度逐年增强,如图1。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经济发展不充分,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
3 存在的问题
当前,京津冀城市群结构多中心化并未完全实现,存在一些问题亟需解决:(1)人口结构呈现多中心化但多中心化程度逐年减弱,中小城市人口增长较大中心城市增长缓慢,由于大中心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能提供更多更好的就业和受教育机会,人口有向大的中心城市流动的趋势;(2)经济结构呈现单中心化且单中心程度逐年增强,近年来北京GDP一直呈现一家独大状态,京津冀地区中小城市经济发展不充分,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3)中小城市经济生产效率较大中心城市低,大中心城市由于拥有更多高生产效率的产业部门(第三产业),经济生产效率较高,而中小城市產业结构等级较低,经济生产效率低下。
4 结论与建议
对京津冀城市群多中心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应从多角度去解决:(1)增加中小城市就业机会,通过加强投资、政策优惠等方式吸引更多的劳动力到中小城市就业,相应的基础设施、教育、医疗等社会服务也要适应其人口规模。(2)加快调整中小城市产业结构,提高其经济生产效率,第三产业经济生产效率较一二产业相对较高,加快调整中小城市的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级有利于提高其经济生产效率。(3)疏解大中心城市部分职能到中小城市,缓解其“大城市病”,使中小城市发展更充分,促进地区均衡协调发展。(4)注重生态保护,加强区域环境协同治理,区域内各城市政府、企业、民众、非政府环保组织有责任共同监督、保护、治理区域生态环境。
参考文献
[1]樊杰.京津冀都市圈区域综合规划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23.
[2]汪行东,鲁志国.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空间结构研究:从单中心到多中心[J].岭南学刊,2017,5.
[3]孙铁山等.北京都市区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与形成机制[J].城市规划,2013,37(7):28-32.
[4]克劳兹,昆斯曼.多中心与空间规划[J].国际城市规划,2008,23(1):89-92.
[5]覃成林,李红叶.西方多中心城市区域研究进展[J].人文地理,2102,27(1):6-10.
收稿日期:2019-02-26
作者简介:梁晨晨(1991-),女,汉族,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人文地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