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宁市科技人才对科研环境的满意度及职业倦怠状况分析
2019-08-06杨建宝郑敏赖建东郑丹丹
杨建宝 郑敏 赖建东 郑丹丹
[摘要]目的:了解咸宁市各高校、科研院所等单位的科研环境、人才激励考核情况,科技人才对科研环境等的满意度以及职业倦怠情况。方法:本研究采用职业倦怠量表以及自制科研人才状况问卷对咸宁市科技人才进行问卷调查与分析。结果:①69.79%的科研人员认为科研设备缺乏;②关于科研时间,50.21%的人认为时间不太够用;③54.47%的人认为科研的考核制度不合理,55.74%的人认为收入分配不合理;④科技人才对科研环境、激励政策、人才培养方面的满意度均不高,仅有62%~63%。⑤科技人才的职业倦怠感较低。结论:咸宁市科技人才对科研环境满意度不高,总体上科研环境有待于进一步改善;教科研等工作需要进一步协调;科研考核以及收入分配制度需要更加完善;科技人才的职业倦怠感较低,工作状态良好。
[关键词]科技人才;满意度;职业倦怠;科研环境;咸宁市;
[中图分类号]G645.1[文献标识码]A
在国务院《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 (2006—2020年)》中,“科技人才”定义为:从事或有潜力从事科技活动,有知识、有能力,能够进行创造性劳动,并在创造活动中作出贡献的人员。为了解本市科研软硬环境情况,科技人才对科研环境的满意度及科技工作倦怠情况,本研究对咸宁市5个县市区的科技人才进行了专项调查。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将咸宁市5个县市区内的高校、研究所、企业等的科技人才纳入研究对象。纳入标准:自愿参与本研究的科技人才。排除标准:问卷填写不完整者。
1.2 研究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法于2018年5~9月对咸宁市的科技人才进行调查,研究工具:自制调查表,包括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还包括科研环境、科技人才激励、科技人才满意度情况,职业倦怠调查表等。职业倦怠量表采用被大量使用的国内学者李超平和时勘等人的修订问卷。该问卷包含15个条目,共分3个维度,采用likert七点计分法。
1.3 统计分析
采用SPSS 19.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采用百分比描述。
2 结果与分析
2.1 咸宁市科技人才基本情况
共有235人参与本调查,男女比例近乎相等;从学历上看,以博士硕士为主,各占30.64%,57.02%,他们是科研的主力军,通过对他们的调查能够基本反映科技人才的心声,反映咸宁市科技人才的基本状况。
2.2 咸宁市科研环境情况
2.2.1 科研硬件情况。调查显示,有69.79%的科研人员认为科研设备缺乏;51.49%的人认为仪器设备老旧;40.43%的人认为科研场所紧张;37.87%的人认为实验耗材缺乏;11.06%的人认为安全防护设施不足。科研设备缺乏是比较突出的问题,会影响到科研工作的开展和人才的引进,邢皓程研究发现科研工作环境是高层次人才引进的第一影响因素。
2.2.2 科研经费情况。结果显示,只有28.09%的人认为科研经费能保证业务工作的正常开展;41.28%的人认为有缺口;还有22.13%的人认为经费缺口很大,工作没法正常开展;几乎没有经费占2.13%;科研创新活动中,经费不足,仪器设备以及耗材难以补充,将会严重影响到项目的进展。
2.2.3 科研时间情况。关于科研时间状况,有50.21%的人认为时间不太够用,12.34%的人认为极不够用,33.9%的人认为基本够用,只有4.26%的人认为完全够用,科研人员在搞科研的同时还要兼顾行政事务或教学工作,时间上难以兼顾,这跟李红星的研究结果一致。另外我们发现,原因由主到次排序为:科研评奖太频繁,行政事务繁忙,家庭事务原因,项目周期过短等。建议科研管理部门加强主动服务,将科研人员从繁杂的事务中解脱出来。全国政协副主席邵鸿于2018年5月14日在开“推进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提案办理协商会上指出“我们要给科研工作者更多搞科研的时间”。
2.3 咸宁市科研人才激励情况
2.3.1 对科技人才的考核制度。多数科研人员认为科研考核制度不合理,占54.47%,其他人认为考核合理。考核不合理的表现依次为:①考核指标和标准设计不合理,占71.09%;②考核结果未真实反应个人业绩,占50%;③考核目的不明确,占39.84%;④考核结果没有反馈,占32.03%;⑤考核结果未与薪酬发放和奖惩挂钩,占30.47%;⑥暗箱操作,占10.94%。考核涉及到科研人员的科研工作量以及绩效,考核指标设计不好可能打击科技人才的积极性,影响到科研队伍的稳定。建议多奖少惩,毕竟科研工作有它的特点,有的研究周期比较长,短期难以见到效益。
2.3.2 科技人才的收入分配制度。 科技人才的收入分配方面,调查显示55.74%的人认为分配不合理,44.26%的人认为分配合理。分配不合理的表现依次为:①与业绩不成比例,占49.62%;②缺乏稳定性,占42.75%;③平均化,缺乏激励,占33.59%;④差距太大,占29.01%;科研人员的收入本来就低,再加上分配不合理,更容易引起科研人員的不满。
2.3.3 对科技人才的激励制度。关于科技人才的激励制度,66.38%的人认为所在单位有人才激励制度,10.21%的人认为所在单位无激励制度,还有23.4%的人不清楚单位是否有激励制度,说明所在单位对科研人员的激励不够重视。
对于激励制度的执行情况,调查显示,有53.85%的人认为多数激励制度能有效执行,23.72%的人认为激励制度少数能有效执行,只有6.41%的人认为激励制度全部能有效执行,还有11.54%的人说不清楚能不能有效执行,这一数据说这些科研人员所在单位对于所定的激励制度设计还不够合理,建议广泛征求民意,完善激励制度。
关于激励措施,46.38%的人已获得研发项目配套资金,8.51%的人配给过住房和公费培训及出国交流,另有28.09%的科研人员未享受过任何激励措施,可能这一部分人员还未达到享受相应待遇的条件。在激励措施方面,管理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以及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出台更多“惠研”措施。
2.3.4 科研奖励的作用。68.94%的人认为科研奖励有一定的正面作用,只有11.49%的人认为奖励有很大的正面作用。这说明现有的科研奖励可能已经过时,或者与科研人员的实际需求相差甚远。对于这一点,科研管理部门应对此变化更加敏感,及时修改奖励措施,使奖励措施真正发挥激励作用。钟梅研究显示非物质激励中个人激励、环境激励和工作激励科技工作者的结果绩效、行为绩效、态度绩效均显著正相关;董金星提出情感激励对科技人才也可发挥重要作用;另有研究显示,全国各高校青年科技人才的保障性激励制度都是匮乏的,而青年科技人才又是最有创造力的一个群体。因此,建议我市各科研单位要不断完善非物质激励措施与物质激励措施,使之形成合力,不断提高我市科研工作者的职业幸福感,进而促进科研产出。
2.4 咸宁市科技人才满意度
本研究采用5分度法调查了科技人才对科研环境、激励政策、人才培养方面的满意度(1分=很不满意;2分=不满意;3分=一般;4分=满意;5分=很满意),详见表1。研究发现,科技人才对目前的科研环境、科研激励政策、人才培养三方面满意度均不高,仅有62%左右。有研究显示科技人才的满意度越低离职意向就越强,因此,为了稳定咸宁市的科技人才队伍,就需要相应管理部门下大决心,下大本钱,改善科研环境,制定出更加有效更受欢迎的科研激励措施及人才培养政策。
2.5 科技人才的职业倦怠情况
表2中职业倦怠各维度得分均已均值化处理,各条目的最大值为6,最小值为0,中值为3,总分满分为90分,中值为45分。由表2的数据来看,科技人才的职业倦怠得分总体较低,说明大家目前的职业倦怠感较低,与石长慧、严慧中的研究结果一致。
[参考文献]
[1] 时玉宝.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评价、培养与组织研究[D]. 北京:北京交通大学,2014.
[2] 白玉苓. 工作压力、组织支持感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D].北京:首都经济贸易大学,2010.
[3] 李超平,时勘. 分配公平与程序公平对工作倦怠的影响[J].心理学报, 2003,35(05): 677-684.
[4] 邢皓程. 高新区高层次科技人才引进的影响因素与发展策略探讨[D]. 南京:南京理工大学,2017.
[5] 李红星,吴志远. 高等学校科技人才培养机制构建[J].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7): 158-161.
[6] 赵瑜. “给科研工作者更多搞科研的时间——全国政协“推進科技评价体系改革”提案办理协商会综述[J]. 视点,2018(11): 29-30.
[7] 钟梅. 非物质激励与科技工作者工作绩效:职业幸福感的中介作用[D].海口: 海南大学,2015.
[8] 董金星. 企业核心科技人才激励策略研究[J]. 人力资源管理, 2018(03): 27.
[9] 高振,王帆. 高校青年科技人才成长规律与培养措施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8(01): 121-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