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
2019-08-06王有斌
摘 要: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初中的课堂不仅仅局限于教师对知识的讲授,教师在课堂中也引入了许多方法,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笔者插入了许多生活情境,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得到了良好的反馈,提升了同学们对于课堂的积极性,课堂气氛也变得活跃起来,因此笔者就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关于自己的看法,希望广大读者与同行提出自己宝贵的意见,与笔者共同进步,共同学习,为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一份自己的力量。
关键词:生活情境;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应用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4-011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4.110
一、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课堂中的具体应用
1.影片的形式。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氛围应该是轻松的,在教学过程中,穿插一些影片有利于提高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吸引同学们对于影片的观赏从影片中学到一些知识,在影片中了解生活百态。也可以让同学们提前体验到社会上的人是形形色色的,在真正进入社会后,需要提高自己的警惕,所以影片可以使同学们更加直接全面地了解到违法行为,以此警示同学们不要知法犯法。
2.情景剧的形式。情景剧比影片更让人记忆深刻,由同学们自己来表演不论是对表演者本人还是观众来说,情景剧的形式都更加能抓住同学们的注意力。在同学们准备情景剧的时候,他们需要收集大量的资料与生活案例,收集的过程就是他们学习的一个最好的机会。在教育中,选对一个合理的形式对于教育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
3.分享故事的形式。分享故事主要是请同学们来说一说自己生活中遇到的事情,教师也可以请一些经历丰富的老师或者其他人来为同学们分享一些自己的故事。当然,请的人的身份是十分重要的,这一点上教师要合理地把握。
4.游戏的形式。在游戏中同学们可以相互合作与竞争,不仅可以培养他们的集体荣誉感更可以在游戏中学到一些知识。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可以用游戏的形式来进行,游戏可以使同学们形成更深刻的印象,当然就是在选择游戏的形式,也应该选择一些比较新的形式,针对初中生的心理特点,一定要选择一些适合他们的游戏。比如利用王者荣耀这个游戏,教师可以让同学们扮演其中的角色,再与情景剧结合,以此来增强教育效果。
二、生活情境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必要性
1.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生活情境具有直观性,对于处在青春期的初中生来说,生活情境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也更能令他们印象深刻。众所周知,青春期的孩子比较叛逆,很多时候教师和家长给他们讲道理他们都听不进去,但是如果能够拿出一些事例来警示他们,他们就更加容易接受。
2.理论联系实际,留下深刻印象。上课时,教师需要讲一些理论知识,但是理论知识比较枯燥,同学们兴趣都不是很高,要想解决这个问题教师就必须加一些新颖的东西进去。加一些生活情境在里面更容易让同学们理解课本上的理论知识,也更容易被同学们记住。
3.学生更容易理解学习内容。课本上的理论知识比较晦涩难懂,但是如果通过生活情境的方式展现出来则更有利于同学们对理论知识的理解,有助于促进他们的学习。生活前景的应用是帮助同学们理解课本内容的一个渠道,但是从记忆方面来说,同学们更加容易记住一些比较有画面感的内容,生活情境会在他们的脑中形成一种深刻的画面,更有利于促进他们的记忆。
三、生活情境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措施
1.丰富展示生活情境的形式。在生活情境应用到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时,教师必须采取一些合理的行动。虽然展示生活情境的方式有很多,但是目前为止笔者没有找到一种最合适的方法,针对初中生叛逆的性格特点,要想找到一种合适的生活情境展示方式是十分不容易的,所以教师也应该在实践中探求一些展示生活情境的形式,不要拘泥于现有的知识层面。
2.增加一定的趣味性。新课改之后,教育部门更加注重课堂的效率,不再是教师主导课堂而应该让同学们来主导课堂,增加趣味性的可行性方法就是让同学们来主导课堂。让同学们自己来上这节道德与法治课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只有让同学们亲身体验了上课的感觉,他们才能够理解教师的苦心,这不仅能够促使他们理解教师的不容易更能够加深他们自己对于课堂内容的理解。教师上课之前需要备课,同学们上课之前同样也需要备课,在备课的过程中,同学们可以全面了解更多的生活情境,更有助于他们对于道德与法治案例的了解。
3.小组学习,合作共赢。这是一个提倡合作的时代,合作能够将事情的效率提高,能够让同学们更加深刻地理解学习的内容,既然是将生活情境加入课堂之中,那么就需要寻找一些生活情境,单凭一人的寻找是远远不够的,教师可以将同学们分成若干个小组,每个小组找出一些合适的生活案例,最后再进行选拔,选出一些优秀的作品,在同学们之间形成合理的竞争。
综上所述,生活情境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中的实际应用是成效显著也是十分有必要的举措。针对初中生年龄的特殊性,初中的道德与法治课堂不能过分注重理论知识的讲解,很重要的是对学生三观的塑造,初中阶段的学生大多数处在叛逆期,如果教师能够合理运用生活情境这种特殊的方法,笔者相信课堂效果一定十分显著。希望广大同行在未来的教育教学方法探索中能够多多重视生活情境,可以与笔者共同寻求针对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1]谢八生.如何提高初中思想品德教学的有效性[J].新课程研究,2009(2).
[2]宋秉儒.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评价探究[J].新课程(中学版),2009(1).
[责任编辑 万淑蕊]
作者简介: 王有斌(1977.7— ),男,汉族,甘肃临洮人,中小学一级教师,研究方向:初中思想品德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