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的对策研究

2019-08-06于春香

学周刊 2019年23期
关键词:养成教育化学实验行为习惯

摘 要:初中阶段的学生处于养成教育的最重要时期,利用化学课程对其进行有效的指导,能够让学生在参与实验中养成课前预习、规范操作、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等良好的行为及意识习惯。因此,初中化学教师要重视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积极在化学实验教学中开展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活动。

关键词:化学实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3-0182-02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3.171

养成教育是培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教学活动,可以说良好的行为习惯将会使学生受益终身。在初中阶段开展有效的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是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

化学实验课对学生的行为习惯有着严格的要求,实验课是实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一大重要场所。所以,教师要灵活利用化学实验教学的重要性来培养学生良好的实验习惯,提高化学实验课堂教学的质量与有效性。

一、在实验课中养成良好的实验习惯

化学教师必须做好示范工作,在进行实验教学活动前,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以确保实验室内部的环境具有一定的示范性,“润物细无声”地实现养成教育。例如,在开展实验活动前将实验室的内部环境整理好,将试管以及仪器擦洗干净,将桌子上的药品、仪器摆放整齐,让学生在进入实验室时,能够感受到整洁有序的环境,让学生能够在观看与学习的过程中感受到实验活动的“美感”,为开展养成教育做好铺垫。再如,在实验环节中,教师要注意自己的“榜样”角色,在为学生做示范演示时要熟练并且灵巧,操作时要充满信心,即使出现意外,也要遇事不惊,同时要探究出现问题的原因。从而使学生受到影响与教育,对待科学,一定要有严谨的态度,为学生养成良好的实验操作习惯打下基础。

二、在实验中养成课前认真预习的良好行为习惯

课前预习习惯也可以说是准备习惯。俗话说,“机会总是留给有准备的人”,所以要想让自己变得更优秀,能够获得成功,就必须养成良好的准备习惯。大部分学生喜欢上化学实验课,但却做不到认真预习,有时在实验活动中甚至跟不上教师的教学节奏。为了改变学生的这一学习行为,让学生能够养成做好课前准备工作的良好習惯,教师可以利用预习环节来开展养成教育。例如,为了确保每一个学生在参与实验中能够认真仔细地完成实验活动,教师要求学生在参与实验活动之前必须做到明确实验的目标、了解实验的原理、掌握实验的内容和方法步骤,能够熟悉每一个实验器材,还要求学生简单地列出实验提纲,提纲中包括实验的方法、所用的化学方程式以及预测会出现的现象等。在上实验课前再稍作提问,这样才能够确保学生能够高效地参与实验活动。这样就让实验活动变得有方向、更明了,学生也能够感受到课前预习的重要性,在长期的预习活动下养成做好准备工作的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在实验中养成实验过程规范操作的良好行为习惯

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实验课上的诸多规矩恰好是约束学生行为举止的一大重要途径。一些学生在实验课堂上嬉笑打闹,很容易破坏化学实验器皿;一些学生不遵守实验器材的规范操作,很容易造成严重的后果,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教师要利用化学实验课堂引导学生养成规范操作的良好行为,既要让学生在规范操作时认真观察与记录,又要在亲自动手实验中认真完成实验活动。同时鼓励学生积极地尝试实验活动。例如,如何点燃酒精灯、如何振荡试管中的溶液、如何用胶头滴管滴加溶液等等,都要严格地按照实验规则进行。虽然是简单的实验活动,却能够让学生养成遵守规则、规范操作的良好行为习惯。

四、 在实验课中养成环保意识与安全意识

学生的意识行为也是养成教育中十分重要的一点,倘若学生在化学实验课堂上缺乏环保意识和安全意识,不仅会导致化学实验课上实验材料的浪费、实验环境的混乱、实验环境的污染,也会导致一些安全事故的发生,带来不可预测的后果。所以,教师要利用化学实验课程来培养学生的安全意识与环保意识。例如,在实验过程中要求学生使用高锰酸钾制氧气时,使用多少取多少,酒精灯不用时要熄灭,养成节约意识。在实验过程中要将废弃物,包括火柴、碎玻璃等倒入垃圾桶内,废液不要任意丢弃,要放在指定的废液缸里,更不能将酸和碱倒入下水管道。同时要遵循规范的实验步骤,防止安全隐患的出现。如,在加热氯酸钾制氧气时试管要略向下倾斜,以免发生爆炸事故;熄灭酒精灯时不要用嘴吹,以免火焰压入酒精灯内引发火灾和爆炸。这些操作细节只要多加注意都能够很好地完成,也是养成教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之一。

五、在实验中养成独立学习与自主探究的行为习惯

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人公,本就是知识的探究者与学习的主体。很多学生在旧式教学模式的影响下已经形成了思维定式,无法更好地对知识进行探究与学习,在学习过程中形成了“拿来主义”的坏习惯,学习成果并不尽如人意。因此,在化学实验教学课堂上教师要注意把握课程的特点,让学生的思维能够发展起来,成为学习的主人公,培养学生独立学习与自主探究的行为习惯,让学生真正地深入化学实验,感受化学的魅力。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时不要限制学生的思维发展,要鼓励学生进行实验结果的推测、实验步骤的安排,教师只要适时地加以指引即可,这样能够让学生在自我实验的过程中得出实验结果,对化学实验的理解也会更加到位,自身的学习能力也能够得到显著的提升。例如,学生在探究“对蜡烛及其燃烧”的实验活动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先设想蜡烛燃烧会产生什么样的气味、颜色、质地等。让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设计简单的实验活动,以此来研究蜡烛燃烧的气味、颜色,以及蜡烛的质地等。有的学生会选取逐个实验的方式来探究,有的学生会选择对比的方式来探究,还有的学生会选择全部试验及时记录的方式来探究,这都能够达到很好的实验目的,也能够培养学生的独立学习能力与自主探究行为习惯。

六、在实验中养成善于思考与认真观察的行为习惯

化学实验课作为一项实践、探究类课程,本就注重培养学生的思考能力与科学意识,教师必须把握化学实验课程的特性,让学生能够在参与化学实验的过程中积极思考与冷静观察。抓住每一个实验契机,实现养成教育。实验活动中常常会伴随着许多现象的发生,观察与思考能够让学生根据化学反应很好地总结出化学结果,以达到化学实验的最终目的。例如,学生在做酸碱中和反应实验时,观察到盐酸滴入氢氧化钠中“无现象”,就下结论——酸和碱不反应,但是当教师将滴入酚酞的氢氧化钠中逐滴滴入盐酸时,学生观察到颜色却有变化,这是为什么呢?教师这时候要开展“疑问式教学”,针对学生的疑问,引导学生冷静地分析、思考,根据观察到的现象和一些理论相结合,最终得出:酸和碱起反应,只不过生成物本身没有颜色,所以“无现象”。同时,得出实验中观察到的“无现象”,并不是不反应。因此,在教学中要求学生在观察实验的过程中做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这样学生才能够带着问题去实验,并在思考与观察中回答教师所提出的问题。

七、在实验环节养成互相合作与尊重他人的行为习惯

化学实验活动并不是一项独立的活动,很多实验环节需要学生之间相互配合才能够完成。当今社会,合作能力早已经成为衡量人才的一大重要标杆,因此教师必须抓住实验活动环节来培养学生能够合作、会合作的良好的行为习惯,而不是成为“独立体”。这里所说的合作意识并不是让学生去依靠别人,而是学会与别人分享、与别人配合。只有养成这样良好的行为习惯,学生才能够在未来尽快地融入社会、融入工作环境中。每一个学生都有自己的独特性与优点,有的学生虽然不善于动脑,但是动手能力十分强。例如,教师在实验课时往往会先分小组,这里就会将不同程度、不同能力的學生分在一个组,共同清点仪器,分工合作,有记录数据的,有记录现象的,有组装仪器的,有检查仪器是否组装正确的,最后共同分析实验结论,共同写实验报告。所以,在进行合作实验活动中,每一位学生都要学会尊重他人,并且善于发现他人的优点,这样才能够在最大限度地发挥对方作用的前提下尊重对方,相互合作。

总之,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够达到的,需要长时间的努力。因此,初中化学教师在开展化学实验教学活动中要将学生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渗透到每一节课中,让初中化学实验课成为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主舞台。

参考文献:

[1]姚光军.化学实验教学中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做法和体会[J].职业,2015(5).

[2]李丽.分析化学实验与科学态度养成教育[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03(4).

[3]王金艳.在化学实验课上重视养成教育[J].教育教学论坛,2010(1).

[4]吕兴家.谈化学实验教学中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1996(7).

[责任编辑 李爱莉]

作者简介:于春香(1970.4— ),女,汉族,甘肃敦煌人,副高级,研究方向:化学教学与学生思想品德教育。

猜你喜欢

养成教育化学实验行为习惯
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的重要性
小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探讨
对初中化学实验细节化处理的认识
工匠精神的缺失与高职院校的使命
小学生良好习惯的养成教育探索
信息技术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运用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利用实验培养学生思维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