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语文教学中落实文化教育
2019-08-06张力
摘 要:语文教学承担着文化教育的主要任务,应该成为文化传播和文化教育的重要阵地。教师要从现代社会发展的趋势出发,改变传统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注重文化的传播,为学生构建精神文化和文化心态提供着力点。通过文化实践,扩大学生文化外延,进而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
关键词:语文教学;文化教育;文化实践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4-0079-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4.072
文化和知识是构成人文素养的两个方面,缺一不可。目前的学校教育主要是让学生学习各种知识,兼顾文化教育。但是,这一目标往往与爱国、环保、和平等大主题相关,关乎文化的却极少。语文教学是一门人文性极强的学科,在落实文化教育方面有得天独厚的条件。语文教师如何在教学中落实文化教育,成为一个值得我们研究的课题。
一、改变教学理念,将语文教学作为文化传播行为
一切改变皆从理念的转变开始。教师要将文化作为语文教学的灵魂,将教学过程当成文化传播的过程,做到知识与文化并重。有了这个理念,教师在教学中会在各个环节中渗透相应的文化元素,而不再是单纯的知识传授。文学常识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往往从“全面介绍”和“重点记忆”两方面入手。但无论哪个方面,都以考试为中心,很少有教师向学生讲解其中包含的深层文化元素。如果将语文教学作为文化行为,教师会向学生简单介绍古人名与字的关系,以及名与字的使用范围。
在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都做到不仅传授知识,更要落实文化,让学生对相关的语文知识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增加学生的文化底蕴,将文化教育落到实处。
二、改变教学方法,注重构建语文课堂的精神文化
将传统的语文教学变为文化语文教学。教师在落实目标教学三维目标的同时,注重从文化视角解读和阐述课文内容,将传统的从文章结构解读转变为从文学、文化观念、文化教育上来解读课文。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许多篇目,都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内涵,为教师引导学生构建精神文化提供了豐富的材料。比如,学习陶渊明的《归园田居》《饮酒》,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学会在纷繁复杂的尘世中,将生命回归丰富的宁静,用恬静淡然面对人生的起伏,以坦然面对生活的坎坷;学习《胡同文化》时,启发学生去客观看待胡同文化的优与劣,并从时代的角度出发,对胡同文化进行辩证的认识和有选择的取舍。
当我们将语文教学与文化构建联系在一起时,学生会从中汲取丰富的文化元素,并构建起自己丰富的精神世界,做到知识与文化共同发展提升。
三、渗透德育教育,注重对学生文化心态的构建
教师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通过课文学习,将文本包含的文化元素、人文理念、传统文化、行为准则、内在文化动力等要素传达给学生,帮学生建立良好的行为规范,养成学生美好的品质,构建学生健康的文化心态。中学课本中的很多篇目都是在弘扬我国的传统文化,比如,莫怀戚的《散步》就描绘了一幅尊老爱幼、其乐融融的家庭图画。在教学过程中,除了教科书上的教学目标,教师还要引导学生对作者人生感慨的深层理解:热爱生活(生命),顺从人性做出恰当选择,珍惜浓浓的亲情。在学习《荀巨伯远看友人疾》一文时,让学生理解传统文化中的“义”,对荀巨伯舍生取义的壮举有更为深刻的理解,从而在学生的心里播下仁义的种子。
只要我们发掘就会发现,可以从每篇课文中发现宝贵的文化元素。教师借助这些丰富的资源不断引导学生构建健康、积极向上的文化心态,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文化素养,学生的整体素质、文化素养都能得到明显提升。
四、注重课外拓展,引导学生进行丰富的文化实践
除了课内课程资源,我们身边还有大量可以利用的课外课程资源。其中的很多资源包含了丰富的文化元素,它们也是我语文教学的有效补充。教师要鼓励学生参与到课外文化实践中,切身感受体会文化的巨大魅力,进而受到熏陶和提升。我国各地都有名人故居、名人展览馆、名人纪念馆这类的人文场所,这里展示了历史名人的生平事迹,以及各方面的贡献。他们的思想和贡献大多是宝贵的文化瑰宝,学生多方位了解、参观这类文化场所,对丰富学生的文化积淀,提升学生的文化品位,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学生了解各种文化的渠道更为丰富。教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机会,比如,和历史文化名人相关的节日,与文化相关的城市或旅游胜地,关于某个名人的纪念活动,某一地名的历史变迁以及相关文化等,组织学生举行相关的文化实践活动,让学生围绕一个主题展开相关的文化调查和探究。学生通过文化实践活动,丰富了文化感受,增加了文化积累,提升了文化品位。
总之,语文教学应承担起相应的文化教育功能,让语文学习不再单纯是对字词句、篇章的阅读、理解和分析,而是实现大语文教学,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和文化品位,让学生学到知识的同时,做一个有文化、有素养的现代社会的高素质公民。
参考文献:
[1]闫大伟.对文化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J].淮阴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4).
[2]胡显章.对深入开展文化素质教育的调研和思考[J].国内高等教育教学研究动态, 2016(3).
[责任编辑 薛晓静]
作者简介: 张力(1989.11— ),女,汉族,河北井陉人,中小学二级,研究方向:初中语文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