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比较教学法在初中物理教学中的运用
2019-08-06赵伟宏
摘 要:在初中《物理》的教学实践中,根据学生的实际学情以及本课程的特点,对某些物理概念、现象、定律、公式等知识,应用叙述、提问、列表、画图等方法,采用比较教学的方式,收到了良好的教学效果。对此,教师可就比较法的特点、比较对象的选定、运用比较法注意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与论述。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比较法
中图分类号:G6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132(2019)22-0097-01
DOI:10.16657/j.cnki.issn1673-9132.2019.22.087
一、比较方式及其特点
何谓比较法。即在教学中通过比较对照,来帮助学生把握关键、突破难点。在物理单元教学中,许多新、旧知识具有较强的可比性,许多概念、现象、公式具有很大的相似性与模糊性。为了让学生清楚地掌握所学的知识,教师可把它与一些质同貌异或貌同质疑的知识进行对比,找出异同,认清本质,从而便于学生理解和识记。经常运用的比较方式有三种:一是顺序比较方式,就是把新学习的与已学习的知识加以比较,使学生容易理解要学知识的本质,便于掌握,也便于归纳和记忆;二是对照比较方式。就是把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知识同时交错地加以对比来深化理解;三是归类比较方式。把所学的相似或性质相同的物理概念或现象,以某一特征为标准,加以归纳、分类。并在同类概念间进行比较,准确地分化每种概念的性质特征。
二、比较对象的选定原则
应用比较教学的关键环节是选定比较的对象。比较对象(比较者、被比较者)之间,应有一定程序的相互影响关系。这样,经过比较之后,就能有利于弄清对比者之间的区别和联系。一般可按三个原则来确定比较对象。
(一)同性原则
所确定的两个对象,具有某方面的相同性质及相互关系。两者间相互关系越密切,学生在接受过程中,越是容易互相混淆、干扰。所以在教学中应寻找质同貌异的知识作为互比对象。如热现象中的“蒸发与沸腾”,两者在本质上是相同的:物态变化相同,都是液态变气态,都是汽化;热量变化相同,都属吸热;实践应用相同,都能降温。但两者又有明显的表现上的差异:发生时温度要求不同,蒸发是任何温度,沸腾是一定温度;发生位置不同,蒸发是液体表现,沸腾是液表与内部同时发生;发生程度不同,蒸发是平缓的,沸腾是剧烈的。
(二)相似原则
所确定的两对象间在形式上相似,而其中一点差异导致截然不同的两方面的知识。因此,可选择两个貌同质异的知识作为比较对象。例如,在讲授光学中“凸透镜成的虚像”时,可选用“平面镜所成的虚像”进行对比。虽然它们都是正立的虚像,在做光路图时,都是光线反向延长线的交点。但一个是由平面镜反射而形成的,虚像总与物体等大,像与物关于镜面对称在两侧,且大小不随物距变化;而另一个则是由于凸透镜折射形成的放大的虚像,不仅像与物同在镜一侧,且大小随物距变化而变化。
(三)叠加原则
为帮助学生突破学习上的难点,可选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简单知识作为讨论对象。引导学生分析、归纳、合成为被比较对象。如做电学“焦耳定律”的演示实验时,对串联的甲、乙两电阻丝,分别进行三次操作。由学生观察之后,教师引导分析,得出电热多少与电阻值大小、电流大小、通电时间长短之间的关系。加以叠加后,再给出焦耳定律及表达公式。在初中物理学习中,有许多较为复杂的知识难点,用此法是行之有效的。它可以使学生对知识有了清晰的认识,使复杂变简单,使抽象变具体,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同时也起到了推陈出新的效果,开拓了学生的思维活动视野。
三、常用于比较的几组实例
除上文中所提到的一些对比对象外,还有一些容易混淆的概念也适于对比。如速度与平均速度;光与光线;声速与光速;像与影;质量与重力;惯性与惯性定律;压力与压强;固体、液体、气体的压强;定滑轮与动滑轮等等。
四、比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在教学过程中,无论采用哪种比较方式,按何种原则去进行,都应该有利于学生思维扩充,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联系,有利于新知识的巩固、旧知识的深化和提高。因而,在运用比较教学时应注意三个问题。
(一)应强化比较对象的确定
教师在熟透和钻透教材的基础上,对不同性质、不同程度的比较都应有充分的准备。应根据学情,因材施教,有目的、有意识地实施强化教学,让学生牢固掌握它们的来源、意义、条件和性质等因素。這样,才能发挥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作用。
(二)比较教学的语言要生动、精炼
要想产生鲜明对比强烈反差,教学的语言忌拖泥带水、呆板繁琐。所以教师在备课与授课时,一定要精心提炼语言,使其鲜明生动,引人入胜,激发思维,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之印象深刻,经久难忘。
(三)引出比较对象的时间要恰到好处
比较对象在何时引出,是比较教学中很灵活、很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般有超前引出、滞后引出和同时引出三种时间秩序。
总之,教师要注意一点,不能过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而妨碍比较对象即新知识的吸收和掌握。教师在备课时,要根据知识间的联系和难易程度,制定相应的引出对象、引出时间、引出方式、引出原则。这就要求教师研读教材,反复思考,仔细推敲。而这也是比较教学法应用的首要前提。
参考文献:
[1]崔秀梅.初中物理新课程教学法[M].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2]许国梁,中学物理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责任编辑 胡雅君]
作者简介: 赵伟宏(1983.2— ),男,汉族,甘肃渭源人,中学一级,研究方向:初中物理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