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理论开拓者政府会计奠基人
2019-08-06王化成刘桂香
王化成 刘桂香
在恩师九十寿辰之际,撰写此文,回忆先生数十载学术贡献,展现先生九十年处世为人,再现先生风骨,感谢先生师恩。
懵懵稚子入师门,已过三十二度春。
四季求知逢雨露,百年交友遇知音。
阳光灿灿催新叶,细雨绵绵润幼林。
万里长江情无限,师恩浩荡比海深。
一、来自书香门第的勤奋学子
庆成教授生于1927年农历八月二十五日,老家在江苏省句容市。老师的父亲王后哲先生当过机关职员,抗战时期调入中学教书,后终生从教,主要讲授语文、历史等课程。后哲先生有一首小诗,表达了弃官从教的心态:
少年慕高,便爱山林好。
曾入烟尘中②,十载多烦恼。
旧物有青毡③,且喜抽身早。
括苍避风火④,烟霞餐欲饱。
桃李年年新,休嫌须发皓。
随缘自衰机,尽分不取巧。
后哲先生喜爱研读古文、史书,对读诗、写诗更是情有独钟,著有多部小说和诗集。后哲先生深厚的人文底蕴和对教师职業的热爱,深深地影响了庆成老师。
庆成老师两岁起,就随父亲离开家乡,先后到过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等地,小学阶段主要在安庆、南京、连云港就读。1937年抗战爆发时,先生在连云港读小学四年级,受战争影响,庆成老师和他姐姐先随母亲到扬州乡下丁沟镇,不久后哲先生也来到小镇,一共待了两年。这时庆成老师和姐姐失学,后哲先生失业。后哲先生语文功底很好,就利用这两年失业的时间教老师念书,读《论语》《孟子》等。在父亲的严厉要求下,老师虽然耽误了两年学校课业,但却打下了比较深厚的语文基础。
后来老师家搬进扬州城,先上达德小学,接着上震旦中学,再后来因为后哲先生到浙江工作,庆成老师也到了浙江省宣平县(今属金华市)的浙江省立第二临时中学学习。这所中学聚集了很多流亡的老师和学生,老师们原来都是各个学校的精英,同学们也都聪慧勤奋,庆成老师是这所学校的优秀学子,在这里打下的良好基础,对后来的教学和科研帮助很大。
1945年抗战胜利,庆成老师在福建浦城读完高中,于1947年夏回到江苏老家准备考大学。由于学习成绩优异,顺利进入复旦大学会计系学习。当时的复旦大学会计系,人才济济,名师荟萃,庆成老师在众多名师的指导下努力学习,打下了深厚的会计学功底。行文到此,必须要讲一讲著名会计学家雍家源⑤先生对庆成老师的影响。雍先生早年留学美国,回国后任审计院协审、财政部会计委员会主任委员等职,主张改革政府会计制度,参与设计《中央各机关及所属统一会计制度》,同时在多所大学任教,著有《中国政府会计论》,列入当时的“大学丛书”,是新中国成立前唯一的政府会计方面的专著⑥,2014年被选入会计经典丛书出版⑦。雍先生担任复旦大学会计系主任后不久,曾为庆成老师所在的班讲授政府会计。雍先生以深厚的理论功底,极为丰富的实践经验,把一门较为枯燥的政府会计课程讲得深入浅出,引人入胜,对庆成老师后来研究政府会计产生了重要影响。
二、服从组织安排的优秀教师
庆成老师1951年大学毕业,被组织推荐到中国人民大学读研究生,入学后,被分在财政信贷系簿记核算(即会计)教研室读书,导师是苏联专家马卡洛夫和高登诺夫。但研究生只读了一个学期,被告知因教学任务繁重,需要提前调出来当教师。这样,庆成老师从1952年2月就开始了执教生涯。
首门课程是预算会计,而且是几天后就要上讲台讲授。这对没有教学经验的庆成老师来说,是一个天大的难题。庆成老师在复旦虽曾学过政府会计,但那时学的是西方会计模式,现在要按苏联会计模式讲,差别很大。备课是根据苏联教材翻译的手稿进行的,翻译同志不熟悉这方面业务,译稿不好懂,如会计科目通常只有四五个字,当时直译出来有的长达18个字。而且翻译的教材还不到三分之一,讲着前面的课,后面教材还没译出来。再加上当时预算会计课在中国人民大学是首次开设,其他教师都教别的课,找不到可以请教合作的人。面对这突如其来的教学任务,庆成老师并没有退缩,而是知难而进,愉快接受任务,努力完成相关工作。王老师着重去了解苏联会计模式的特征,认真钻研苏联教材的译稿,尝试阅读未译的原文,向翻译同志了解情况;阅读苏联《工业会计》《商业会计》教材,从中体会苏联会计处理的规则;还多次去学校财务处、教育部、财政部,了解预算会计的业务内容。在领导和同志们的帮助下,在庆成老师的努力下,圆满地完成了教学任务,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
预算会计课快结束时,庆成老师被告知,以后要讲授农业会计。1952年我国农村还都是小农经济,集体农业尚未建立,只有少量的国营农场,我国此前从未开设过农业会计课程。这也是一个紧急而艰难的任务,不了解实际、不掌握资料是最大的问题。庆成老师便同侯志刚老师到北京通州双桥农场做短期调查,又利用暑假到河北芦台农场调查近两个月,了解农场会计工作和生产经营情况;访问农业部、农垦部,了解政府对财会工作的部署;大量购买苏联会计书籍和杂志,阅读有关篇章;研读工商企业会计,探寻可供借鉴的内容和思路。1956年以后,农业生产合作社广泛建立,王老师便到京郊和各地农业社去调查,又三次带领学生去芦台、南郊、盘锦农场进行业务实习,自己也随同听讲解、看资料,对农业会计逐渐有了较全面深入的了解。后来王老师编写了《农业生产合作社会计》《国营农场会计》教材,还在《教学与研究》《机械化农业》等期刊上发表了五篇文章。
1961年,中国人民大学财政系同贸易系合并,人员有所调整,王老师被调到函授学院计划财务教研室。函院没有开设农业会计课,便安排庆成老师讲授工业会计课。工业会计比较成熟,内容比较充实、系统,备课也比较方便,但在讲授成本核算时,涉及机械、冶金、纺织、化工等行业情况,庆成老师开始了对工业企业财务工作的调查。1962年暑假,庆成老师主动提出到北京第一机床厂去进修实习,得到教研室大力支持。王老师详细了解了铸造、加工、装配、机修等车间工艺过程和财务上货币资金、工资、材料、固定资产、成本、销售、制表、分析等业务情况,并认真学习消化吸收。两个月的时间里,对该厂生产经营和财会工作有了较系统的了解,回校后主动写了一份较详细的调查报告。此后,王老师同首都钢铁厂、北京内燃机厂、北京第二机床厂、北京绒毯厂、北京化工二厂、北京起重机器厂等多家企业建立了经常联系,同许多财会人员成为了亲密的朋友,方便了以后的科学研究和学生实习。
1963年下半年,组织上又安排王老师讲授工业财务课。10月中旬通知,11月中旬初就要讲,备课时间不到一个月,内容是当时工业财务中的重头戏“流动资金管理”,经过努力,庆成老师不仅出色完成教学任务,还独立编写了《工业企业财务管理》《工业企业会计核算》两本函授教材。
王老师在“文革”前讲的课程门数较多,“文革”后任务集中在财务管理和预算会计这两门课上,开始有条件对学科内容进行较深入的探讨,并编写了多部教材。
从以上经历可以看出,王老师讲授的课程很多,最后明确教学科研的方向以财务管理学为主、以政府会计学为辅,其实这都是由客观形势和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决定的,每次庆成老师都能愉快地服从组织安排。庆成老师常说:“个人事业的发展应该在社会的需要中来实现,我的一点点进步都是党和国家培养的结果;必须把个人的工作放在国家建设这一盘棋中,才能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公司财务理论的开拓者
改革开放以后,庆成老师的主要精力放在财务管理方面,他在这方面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四个方面:
(一) 首倡“财务管理学科独立论”
一般人都觉得财务管理和会计分不清,这两个概念使用得也很乱,比如,企業、事业单位、机关的工作部门名为财务科、财务处、财务司,工作人员的名称、职称和职务则称作会计人员、会计师,总会计师、注册会计师。会计人员、会计师的工作不一定仅是会计工作,总会计师、注册会计师的工作则远远超出会计的范围。虽然在实际工作中财务管理和会计不一定能细分,但从学科上讲两者是有区别的。财务管理是要组织单位资金的活动,直接进行筹资、投资、收益分配等财务活动;会计是要核算和监督单位资金活动的情况,提供会计信息。在计划经济条件下,国营企业财务从属于财政,所需资金由国家拨款,所得收益上缴给国家,国营企业财务可以说是国家财政的基础。但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企业有国有、集体、合资、私营、个体多种类型,它们都是独立的法人,企业财务也是独立自主的,财务管理的性质、地位也不一样了。长期以来,许多人把财务与会计混淆了,甚至无视财务的存在。庆成老师认为,财务和会计是两种不同的工作,财务管理学和会计学是两个独立的学科,两者之间有联系也有区别。财务管理有它的独立性,是对企业资金活动的直接管理;会计也很重要,需对资金活动进行反映和监督,要提供会计信息,分析会计信息是又一项独立的工作。从1986年开始,庆成老师先后在《财政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学报》等期刊发表多篇论文,系统地提出了“财务管理学科独立论”的观点,呼吁要确立财务管理学独立的学科地位⑧、要开办财务学专业、要建立财务管理学的学科体系和课程体系⑨。现在这个问题已取得了共识,教育部1998年本科专业目录里,已在“管理学”门类“工商管理类”二级学科中设立“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并列,也有部分院校在硕士、博士阶段都设有财务学专业,各财经院校和许多综合性大学都设有财务系,在庆成老师的呼吁下,财务管理已经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了。
(二) 提出“财务管理理论结构”的独到见解
财务管理的理论结构,又称理论体系,是指财务管理理论的各个构成要素以及各个构成要素之间的逻辑关系,既包括财务理论有哪些研究成熟的理论观点,又包括这些财务理论构成要素有何依存关系和层次关系。2004年开始,庆成老师陆续撰写了相关论文⑩,分析比较了各家之言,着重研究了财务管理理论的分类、财务管理基本理论的构成要素、财务管理理论的研究起点三个问题,还探讨了财务的本质、目标、体制、环节等问题。尤其是在财务本质的研究方面,庆成老师较早地提出了“资金运动论”,对企业资金运动做了全面的分析,突破了过去局限于流动资金周转的供产销格局,而扩展到资金进入(筹资)、资金投放(投资)、资金收支(资金周转)、资金退出(分红、偿债)的全过程,论述了企业资金运动的规律,并对现有的各种财务本质理论进行了评析。所有这些问题的研究,对财务学科的发展、财务学科的建设都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
(三) 提出“企业自主理财模式”
过去讲财务管理主要是就国营企业而言的,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国营企业财务管理其实很简单,统收统支而已,既没有筹资、投资的权限,也没有合理用资、创造收益的明确义务,企业和职工也得不到应有的利益,难以调动企业和职工的积极性。1979年后提出要扩大企业自主权。“扩权”在当时是需要的,也产生了一定的效果。但这种办法下的企业利润留成,只是在各企业既得利益的基础上增加一点留利,确定一个今后留利的比率,这并非长久之计,扩权不能无休止地扩下去,也无法确定一个合理的界限。为此,从1979年开始,庆成老师开始探索企业自主理财问题。1985年,庆成老师专门撰文,提出了“自筹资金、自主投资、自理收支、自主分配”的“企业自主理财模式”{11}。在这种理财模式下,国有企业要依《民法通则》规定同民营企业、外资企业一样具有独立生产经营的法人资格,政府不直接干预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企业中国有资产的产权属于政府,国有企业在必要时可吸收一部分非国有资本,企业则拥有各种出资者投资形成的法人财产权,企业自主投资,自负盈亏。出资者对投入企业的资本额享有所有者权益,参与收益分配。国有企业应同其他企业一样缴纳营业税、增值税、所得税等税金,税后利润按相关法规在投资者、经营者、劳动者之间进行分配。庆成老师的上述观点,对财政部制定企业财务制度和《企业财务通则》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1993年11月《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规定,国有企业要建立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
(四)编写《财务管理学》等畅销教材
1978年中国人民大学复校后,为了给1978级会计专业学生编写教材,财会学科组织了两个调查组分赴上海、东北。庆成老师所在的组去了长春、沈阳、本溪、大连,到过第一汽车制造厂、东北制药厂等大型企业,了解财务管理新举措,还到访辽宁财经学院(今东北财大),了解教材建设的经验。财务管理同市场经济有着密切的联系,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企业没有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的自主权,也无需进行预测、决策,财会工作不过是收款、付款、记账、算账而已。在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不但要自主筹资、投资,其方式也复杂多样,面对市场风险,财务预测、决策越来越重要,越来越复杂,财务工作在企业管理中发挥了“牛鼻子”的作用。经过多次调研,在理论联系实际的基础上,庆成老师主编了《工业企业财务管理》教材。此后,根据形势的变化,着重研究市场经济条件下财务管理的新内容。庆成教授大力吸收了企业筹资、投资、利润分配的多种新经验,增补了企业设立、合并、分立、破产终止的财务处理,全面论述了财务预测、决策、计划、控制、分析等管理环节,突出其中的预测、决策,并且开设了综合性财务管理课,不再按工、农、商等行业设课。庆成老师主编了《财务管理学》和《财务管理教学案例》两本教材。此外,庆成老师先后编写了全国自考委组织的自考教材《财务管理学》,中注协组织的注会专门化教材《财务管理》,财政部组织的会计职称考试用书《财务管理》。还有,教育部组织的高校工商管理核心课程教材《财务管理学》,获教育部2002年全国高校优秀教材一等奖,从2000年起多次再版印刷,畅销全国。
四、政府会计理论体系的奠基人
“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也叫预算会计。预算会计是早年沿用前苏联的课程名称,我国实务部门也一直沿用此概念。根据当前预算会计改革和发展的具体情况,庆成老师建议采用“政府与非营利组织会计”。
庆成老师从20世纪50年代讲授预算会计开始,一直持续地对预算会计领域的诸多问题开展研究,为“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改革做出了重要贡献,可以说,他是我国政府和非营利组织会计的奠基人。庆成老师在这方面的贡献可以概括为以下三点:
(一)构建了中国特色的政府会计理论
1992年,庆成教授发表了《预算会计的若干理论问题》一文,在分析预算会计面临的新形势的基础上,就预算会计的范围、对象、目标、职能、方法等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12}。随后,庆成老师发表了《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的研究》一文,对事业单位会计法规体系、会计主体、会计一般原则、会计要素和会计等式、收支结余核算、会计报表等问题做了进一步的探讨{13}。此文获全国预算会计研究会“1996年有奖征文一等奖”。可以说,以上两篇文章,系统地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预算会计理论和方法体系。
(二)推动了中国政府会计体系的改革
1992年开始,我国进行了预算会计的第一轮改革。庆成老师于1993年夏写了《预算会计改革的探讨》一文,研究了预算会计改革的必要性,探讨了当时预算会计改革的目标模式,并提出了“要为预算会计正名”的问题{14}。这些意见在财政部规定的自1998年开始实行的一个准则、三个制度中都得到了反映,此文获全国预算会计研究会“1993年全国预算会计优秀论文一等奖”、中国会计学会“1993年度会计学优秀论文一等奖”。
2001年,预算会计第二轮改革启动。庆成老师于2003年初撰写了《深化预算会计改革的构想》一文,系统地论述深化预算会计改革的原则、预算会计体系、预算会计规范等八个问题{15}。该文后来获中国会计学会“2003年度优秀论文荣誉奖”。
2003年3月,全国预算会计研究会在北京昌平召开课题座谈会,成立预算会计改革课题组,由庆成老师任组长。经过多次调查、研讨,于2004年初提出了《修改预算会计制度的建议》(庆成老师执笔,集体讨论定稿),就拓宽核算内容、调整会计要素、部分事项实行权责发生制、建立科学合理的科目系统、完善财务报告制度五个方面提出了改革意见。此报告受到财政部领导和预算司、国库司负责人的高度重视和肯定。随后,庆成老师又发表了《论我国非企业会计组成体系的研究》{16}、《预算会计财务报告的改进》{17}等论文。上述论文,既有综合性的系统构想,又有较深入的专题分析,不仅可供政府主管部门制订准则、制度参考,而且对政府会计工作者提高业务水平、在改革中提高认识也有较大的助益。
(三)编写了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政府会计教材
在从事预算会计教学任务的基础上,1990年,庆成老师主编的《预算会计》教材正式出版,1998年改名为《政府和事业单位会计》出版,2009年出版了第三版。这类教材市场上版本很少,王老师的教材出版早,紧随形势变化和制度修订而再版,高校采用的较多,影响较大,后被教育部确定为“经济管理类专业主干课程推荐教材”,为我国预算会计人才的培养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庆成老师的带领和指导下,出于教材编写和教学工作的需要,中国人民大学有多位年青教师从事政府会计的研究,有些老师还成为该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参与了相关制度的建设,为推动中国政府会计的改革做出了贡献。荆新教授认为:庆成先生的教学和科研领域开阔,成果丰厚,历久弥新,传播广泛,影响深远。政府会计和非營利组织会计是其中之一。承蒙庆成先生的点拨,1993年以来,我一直把政府会计和非营利组织会计作为主攻方向。从博士学位论文的选题,到学术论文的撰写,再到国家自科基金和国家社科基金,以及中国会计学会、财政部课题的申请立项研究,随同先生参加全国预算会计研究会的学术活动、预算会计和政府会计改革研讨活动、民间非营利组织会计制度征求意见座谈会,都得到庆成教授的指点,受益颇丰,受用一生。
五、理论联系实际做学问的践行者
在梳理庆成老师的研究成果时,庆成老师有部分研究成果是与“中国式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模式”相关的论文。仔细阅读这些论文,我们发现,这些论文多是来源于实践,经过庆成老师提炼总结后,又进一步引领和指导了实践。也许,这正是他们这一代人做学问的范式。
“文革”结束以后,各行各业都在学习大庆油田的企业管理。1977年八九月份国家经委和财政部分别组织中国人民大学工经系和财政系部分教师去大庆调查研究,总结油田企业管理和财务管理的经验。1977年底,财政系成老师与财政系其他四位教师共同撰写了《大庆油田财务管理》一书{18}。其中第一篇就全面、系统地介绍了“油田内部经济核算制”的做法,当时是用“两证”(两种类型的结算证)、“一折”(购货折)、“一会”(结算会)、“一报”(成本节约喜报)来概括的,确实是前所未有的办法。紧接着,北京内燃机厂(简称“北内”)吸收大庆油田的经验,实行了“厂内经济核算制”。庆成老师在1979年5月至8月参加了国家经委扩大企业自主权的试点调查研究,深入到北京内燃机厂、清河毛纺厂、首都钢铁公司了解情况。庆成老师根据北内的经验,把厂内经济核算制的基本内容概括为五条,即“指标分解”“核定资金”“自计盈亏”“内部结算”“物质奖励”,并详细介绍了每一条的具体做法,后来北内把这称为“红五条”。当时庆成老师起草了一个报告,报给上级主管部门,财政部一位负责同志很欣赏这份报告,推荐给了《财务与会计》杂志,在1979年第9期发表。国家经委对此报告也很重视,后来制定《国营企业经济核算条例》,基本上吸收了这套做法。因为有这套先进经验,当时北内在全国范围内很有名气,各地来取经的络绎不绝,来的人太多,无法一一给他们介绍,到后来只能安排在大礼堂听录音。随后,庆成老师又多次进行企业内部经济核算的调研,同时积极搜集资料,在1982年8月、1984年9月先后出版了《社会主义经济核算》{19}、《工业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20}两本书,着重总结有关企业的经验,论述了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的必然性、模式和具体方法,包括各地普遍推行的财务分口分级管理的相应问题。此外,从1980年代初到1990年代末庆成老师还发表多篇论文,论述并提炼出了“中国式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模式”。尽管当时尚未正式提出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问题,但这些企业的做法实际上是自发地把市场经济原则应用到企业内部管理。国家经委在20世纪80年代末连续举办了十多期企业管理研究班,每期都请庆成老师去讲“经济核算”专题,而企业内部经济核算制则是其中的主要内容。后来,纺织、化工、建材、交通、农垦、对外经济贸易等部委都相继举办研究班,也都要庆成老师去讲这个问题,这一内部管理模式在当时各行业、各企业中影响颇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