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参与就OUT
2019-08-06姚谦
姚谦
网络真的改变了世界,不只是生活方式,还包括了审美观、价值观和意识的主导权。现在,艺术市场与社交平台网络流量也已经越来越密切相关了。当然不只艺术市场在网络兴起后受其影响,网络上的社交平台早已经成为人们交往的一个重要渠道,甚至已经取代了人与人真实的见面交流。如今许多的信息、分享与传递,几乎依靠着社交平台的点阅与散播,无论真、假、精、劣,因为人群的聚集点击可快速量化,这些年来已经清晰地看到,商务与潮流都凭以为据的聚拢和同质,速度越来越快。这也造就了资金投向以流量为一个最重要的判断,真实转换率与质量则仍是不可测的谜。市场分析以流量为准则,人群的消费也在数码时代形成了新的局面;更多的集体意识透过网络互动完成,完成了自己的归属感与被认同。在艺术这个原本应该更多分众与独立的世界里,也抵挡不过网络的大趋势;艺术讯息的传播同样在网络传递之下:图片为主、文字为辅的快速传递,艺术如同时尚信息般,流量累积到一个程度之后,便成主流,对艺术商品来说,这绝对是一种有效聚集群众目光产生消费与模仿的最好途径。
资金投向以流量为一个最重要的判断,真实转换率与质量则仍是不可测的谜。
过往,艺术收藏是以收藏者各自所思为判断,但在网络世代兴起后出生的新世代,当他们介入艺术收藏时已经有着不同的思维与判断,加入共同话题或在网络上得到认同才是当务之急,所有的点赞和点击的流量数,事关个人的存在感,而这样的意识川流,自然也影响了各个产业面对市场的判断和最终造就的生态。这样的道理在实体媒体盛行时有类似呈现,商业透过各种实体模拟广告,再排入有效的媒体中引起聚焦话题,形成群体认知与共同审美。如今在网络自媒体的时代里,更是把这种主被动关系透过技术的引导和激发,促使被动者化为下游主动而渲染,这成为商业手段不二法则。
群体意识,即透过群体彼此在短时间内互相告知,重复强化造成认同。网络正好提供了所需的机能,艺术以图片传递无需多言,只要标签明确,一日百回在每个人手机流串,瞬间成川流。时尚产业运作即是如此,如今艺术产业更不遑多让。巨大标签、地标和打卡自拍点,撒网一收、周边商品人人一枚,如当红潮包,限量版大型作品则交由拍卖行竞价必有买家。冠以艺术之名必然会有几位需要在ins展示的网红会动心,特别是在流量上求生的网红,这是合理的投资也是审美的呈现。
当然这也让一些关注艺术的人群困惑,当群众集体审美从时尚定义成艺术时,艺术该有的独特性和因时而异的独立性就被牺牲了;纵然在Andy Warhol把名利与工业复制精神反映在艺术创作的动机上时,我们就应该嗅出了今日这样的局面。但是,透过数字传递图像及卷标文字传递的讯息,形成如今以卷标与符号上的意识之川流;我们看到在周边商品之上,高价限量艺术作品都是在符号拼贴或造句下的创作。
新艺术收藏的台阶,第一阶是周边产品,销售给点赞并转发的人,价格低廉,是加入俱乐部的门票价格。而以这些买门票为主要市场群众的人,簇拥出需要在网上被关注聚焦的人,高价买入一件限量版大作品,得者将会在粉丝们的参与感中再次获得更高认同。
凭着互联网上的意识川流,“不参与就OUT了”的心理动机,当代艺术也走向一条不同以往审美与思考的时代了。只是所有网红与热搜也注定着短暂的热度,新的取代总在不遠处,下一波会是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