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知识服务模式探析
2019-08-06钱璐越明瑞
钱璐 越明瑞
摘 要:随着传统学术期刊出版与新媒体融合的日益深入,各大学术期刊纷纷建立数字化发布平台。“在学术期刊数字化建设中,微信公众号服务成为读者服务的首选。”[1]如今,面对信息服务平台的升级以及现代用户消费水平的激增,知识服务成为各大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瞄准的重要目标之一。本文以新闻传播类的学术期刊为例,探讨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知识服务模式的现状,并提出其模式面临的挑战与创新策略,以期为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开展知识服务提供参考。
关键词: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知识服务模式;新闻传播类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07-0073-02
一、 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知识服务模式现状分析
(一)秉持内容的专业性与价值性,提供优质的学术资源 内容资源的生产是知识服务的第一环节,也是建立知识服务体系的基本要求。从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的各大微信公众号的推送内容来说,大部分的微信平台都立足学术前沿,秉持内容的专业性与价值性,为读者提供优质的学术资源。例如《国际新闻界》在2018年4月24日推送的复旦大学新闻学院教授张涛甫关于“反思传播学”的文章,一经发布,阅读量就突破了两千。这说明学术含金量较高的文章能够通过其优越的质量和作者在学术圈的权威性,为广大的科研工作者以及高校师生提供前沿学术思想及思考,信息共享与价值分享共存。
(二)将业界技能与学术前沿紧密结合,提供实务类知识服务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与媒介技术的不断革新,很多新闻传播类的微信公众平台在提供内容的基础上,秉承着将“业界技能与学术前沿紧密结合”的原则,提供实务类知识服务,进行了资源优势传递的工作,以本专业的优势对行业内的现象进行经验分析,推动用戶对业界相关知识进行全方位的把握,拓宽了用户的知识范围。例如,《新闻记者》微信公众号的菜单设置中有“传·媒”这一栏,主要内容有融合转型、采编实务等。其中在采编实务菜单中,读者可以学到新闻行业相关技能,如“灾难报道的正确路数是什么”“未来新闻业的10大核心技能”等。
(三) 开展知识产品推广,初步尝试针对用户的知识服务模式 在微信公众平台上,学术期刊能够与用户直接连接,并且运用微信的相关功能,针对用户需求与具体应用将自身的知识产品加以推广。笔者观察发现,目前,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开设的微信公众号中,能够提供知识产品订阅服务的有很多,例如《读书杂志》开设微店,用户可以直接在微信上下单购买相关期刊与图书;《传媒》开通微信支付功能,通过扫码支付、后台留言进行订阅。另外,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在知识产品推广模式中也渐渐走出了单纯信息服务的路径,开始初步针对用户的需求打造有针对性的知识服务。如《新闻与写作》的微信公众号就将知识推广与用户真实对接。从其微信公众平台的菜单栏中可以发现,在一级菜单的公开课中,《新闻与写作》设置了9.9元写作课以及99元系列课两栏二级菜单,并与千聊直播间进行合作开展单次课与系列课的讲授。单次课的课程包括有“新闻传播专业毕业设计怎么做”“1小时说明白知识付费”等,支持永久回放,截至目前已有逾千次观看人数。这种线上课程的实践模式通过面向目标用户,初步探索出了以学术交流为主,以产品推广为辅的知识服务模式。
(四)与用户形成良好的互动圈,增强用户知识体验的舒适度和便捷度 在用户知识体验的舒适度及决策的便捷度方面,新闻传播出版类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平台做的比较完善。例如《现代出版》,用户可在后台通过回复期刊编号,如201803,来获取相应内容,另外还可以通过回复“作者名+稿件名”进行文章查询。同时,能与学界、业界专业人士进行交流探讨也是提供知识服务的一个方面,在这方面《新闻与写作》就走在了所有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前列。它开设了“互动”这一菜单,里面有“入群”“互粉”两个选项,点击选择后后台会弹出消息要求用户添加微信小助手,随即可进群与粉丝进行交流,分享当前新闻传播现象并进行深入探讨。这样不仅加强了用户黏性,还提升了用户知识体验的舒适度。
二、 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的知识服务模式面临的挑战与创新策略
目前学术期刊的知识服务市场竞争氛围还未完全构建好,在具有盈利空间的知识产品精准推广等领域还有许多进步空间。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在探索知识服务的模式上还面临着新的挑战。
(一)知识服务精准度还不够高
首先,在用户的主动性方面,可以让用户自主定制菜单顺序并且进行喜好标注,那么微信公众号在推送相关内容时就能根据这一定制方案精准投放,避免用户接收到自己不想看的信息;其次,在关键词检索上,微信公众平台应该设置相关的关键词汇,如“网络舆情”“社交媒体”等,用户可通过回复关键字搜索到该平台上的所有论文,这样就可以省去翻阅历史记录查找的时间,提高效率,快速获得相关的知识服务;最后,在知识阅读体验上,微信公众平台应该对原有的论文进行二次加工,对内容进行合理解读并放于推送首页,将内容专业化与表达通俗化结合起来。
(二)未形成粘性度高的、完整的学术交流共同体 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作为传播新闻前沿知识的重要载体,不仅要建立起学术高地,也要打造学术共同体。例如上文中提到的《新闻与写作》开设公开课、互动群等都是学术共同体的组成部分,除此之外,还可多丰富其学术交流的形式,形成完整的成体系的学术交流共同体,如可开设“知识俱乐部”。不同于单纯的粉丝交流群,知识俱乐部在原有学术交流的基础上,还可以由负责人提供新近论文选题,不同类型的用户都可以参与进来发表意见,在线竞争选题、申请选题,从而达到用户对知识俱乐部的长期关注,增加用户对平台的粘性。
(三)公众号内容推广方式的单一化
用户的知识服务体验与微信公众号的内容应用推广方式息息相关。“积极探索各种传播形式的结合,以满足用户多样化的使用需求和变化场景,可以提高用户对于学术期刊的阅读兴趣和参与度。[2]”所以,如何将静态内容转化为可以满足用户需求的个性化动态知识也是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号在推进知识服务模式建设过程中需要考虑的重中之重。如微信公众号可以每周或每月以视频、图片或者语音的形式定时推送行业相关资讯以及新兴热点,用户可以输入月份或年份搜索到研究该月或该年的研究方向分类,这样可以协助用户厘清与把握各个时段的学术知识动态,也可以为未参与学术交流与互动社区的用户提供独立阅读与思考的空间,以便进行下一步的知识决策。
三、结 语
总体看来,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微信公众平台在知识服务模式的探索上虽有成效,但还有需要修缮和加强的地方。针对新闻传播领域,还需要在知识服务的精准度、内容应用推广方式和打造系统完整的学术交流共同体上下功夫,进而提高知识服务的竞争力与服务效果,真正转型成为一个系统化且高效的知识服务终端,从而扩大新闻传播类学术期刊的影响力与传播力。
参考文献:
[1] 谢文亮.移动互联网时代学术期刊的微信公众号服务模式创新[J].中国科技期刊研究,2015(1).
[2] 赵江.高校微信公众号运营[J].青年记者,2018(8).
[责任编辑:杨楚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