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分摊研究

2019-08-06徐勇戈武彦波

会计之友 2019年15期
关键词:全生命周期装配式建筑

徐勇戈 武彦波

【摘 要】 在人口红利减少、环境问题日益严峻的今天,装配式建筑由于实现了工厂化作业以及在节材、节地、节能、节水、环境保护、节约工期等方面有独特的优势,现阶段得到大力推广,代表了我国建筑业未来的发展趋势。由于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正处于起步阶段,比传统现浇建筑的成本要高,导致很多开发商的建设意愿不强,装配式建筑推广受到一定阻力。文章拟在对装配式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效益研究的基础上,将效益分配到开发商、消费者以及社会三者之间,并本着成本分摊与收益分配相对称的原则将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也分摊到三者之间,以此减轻开发商的成本负担,增加他们的开发意愿,为装配式建筑的定价问题以及政府制定奖励措施提供思路和理论支撑,丰富装配式建筑的研究成果。

【关键词】 装配式建筑; 全生命周期; 增量效益; 成本分摊

【中图分类号】 F235;TU-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5937(2019)15-0011-06

一、引言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构件在工厂预制生产,然后运输到施工现场进行起吊拼装的一种建造方式。由于相较于传统的现浇建造方式,装配式建筑在四节一环保以及节约工期等方面的优势在我国现阶段得到大力推广。此外,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问题凸显,人口红利的消失,愿意从事建筑业的农民工也越来越少,建筑业劳动用工成本不断增加,传统的粗放式现浇建造方式弊端逐渐显现[ 1 ];而装配式建筑可以实现工厂化、标准化作业,员工的工作环境及效率得到提高,促进了一大批专业工人的出现。因此装配式建筑对于建筑业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得到了国家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与推广。

国外的装配式建筑起步较早,目前已经形成了较为完善和发达的工业体系,基本形成了分工种、分专业施工的现场施工服务体系,实现了家庭装修工业化。而我国的装配式建筑正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缓慢。随着国家以及各级政府的大力支持、产學研的紧密结合,相关标准体系的制定及实施,装配式建筑迎来了大的发展时机;但是也要清楚地认识到我国装配式建筑存在许多问题,如政策支持力度不高,相关标准体系不够健全和完善,配套产业链及产业管理不完善,管理体制落后[ 2-3 ]。虽然我国建立了一批示范城市及基地,但是好多地区要实施装配式建筑还是面临采购构件困难、运输成本高的问题。相关研究以及工程实例表明,装配式建筑的成本要比现浇建筑的成本每平米高200元~400元,且高出部分集中在土建部分,主要是由于装配式构配件的生产和运输成本较高。这是因为新建立的构配件工厂为了能够快速收回投资,必然采用加速折旧法,使得成本偏高,同时由于现场管理水平以及运输距离的限制,必然导致成本上升[ 4-5 ]。虽然一些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奖励措施以求激发建筑企业的积极性,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但是高成本也一直制约着装配式建筑的大力推广。齐宝库等[ 6-7 ]对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效益分析方法进行了研究,将装配式建筑的综合效益分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其他效益,并从建造成本和使用成本两方面研究了装配式建筑的经济效益。研究表明装配式建筑在全寿命周期中存在增量效益,如开发过程中的节水效益、使用过程中消费者的节能效益以及社会环境治理费用的减少。因此让开发商承担所有的增量成本明显是不公平的,如何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摊机制对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至关重要。

国内目前对装配式建筑成本分摊的研究较少,相似研究有对采暖区建筑节能改造费用分摊的研究、房地产成本分摊的研究、工业化城市化成本的分摊研究以及绿色施工成本分摊的研究。本文拟对装配式全寿命周期效益进行研究计算,界定效益的归属,将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效益分摊到开发商、消费者以及社会三者之间,并本着成本分摊与收益分配相对称的原则将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分摊到三者之间,建立合理的成本分摊机制,以此来减轻开发商的成本负担,加大开发建设装配式建筑的意愿,变被动为主动,推动装配式建筑的快速发展。同时本研究也可以为装配式建筑房屋定价以及政府制定奖励扶持政策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丰富装配式建筑的研究成果。

二、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分析

建筑行业全生命周期是指建设项目从规划设计、施工建设、使用维护直到拆除报废的整个过程。根据规定,普通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但在我国却一般达不到这个标准,本文假设建设项目的全生命周期为50年,需要说明的是本文中的50年使用寿命是从运营开始计算的,不考虑前期开发商拿地之后在手中升值延迟开发的时间,由于装配式建筑的建设周期较快,所以假设建设阶段完成为起点。

增量成本是指两个备选方案相关成本之间的差额,在本文理解为装配式建筑与现浇建筑每平米高出的费用。相关研究表明装配式建筑比传统建筑的成本主要高在土建部分,在装修以及后期使用过程中的成本较低。此外由于建筑行业的特殊性,建设项目前期包括规划设计和施工建设基本上都由开发商出资建设,待项目完成后开发商对外销售获利,即几乎所有的增量成本都发生在项目竣工之前,因此假设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就是建造过程中的单方差价。由于建筑项目的独特性,每个项目的具体情况都不相同,建筑项目的增量成本也各不相同,增量成本除了主要与项目具体情况、项目所在地、施工队伍的技术水平等相关外,还与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有很大关系,因此本文不再对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做过多分析,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成本采用具体项目竣工结算时的单方造价差。

装配式建筑的增量效益可理解为装配式建筑相比同规模现浇建筑在建造和后期使用过程中产生的效益,这里的效益主要指相对传统的现浇建筑,装配式建筑节省的费用,如建造过程中节省的材料费、节约的工期以及使用过程中消费者少交的物业费、开发商维修费用的节省等。但是由于本文的增量成本仅为项目建造阶段的,在项目使用过程中也会有装配式比现浇建筑要高的部分,因此在增量效益研究时无疑会出现负值。相关研究表明装配式建筑的效益可以分为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其他效益,而不同效益的受益主体不同。建造过程中主要的受益主体是开发商,使用过程中的效益有的受益主体为开发商和消费者,如开发商减少的维修和管理费用,而对于消费者来说少交的物业费以及节能费用就是其增量效益。建造以及使用过程中节约的费用对于消费者以及开发商而言主要是经济效益,在此过程中还会产生对环境的保护以及治理费用的减少,这部分效益的受益主体是全社会成员,所以将这些效益归集到社会。本文首先对装配式建筑产生的增量效益进行量化,然后再将其划分到不同的受益主体中。

猜你喜欢

全生命周期装配式建筑
浅议我国装配式建筑的发展及对策
建筑工业化之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思考
浅议绿色羊舍的建设
浅谈装配式建筑的发展
全生命周期视角下基础设施类PPP项目利益相关者分析
二维码标识管理系统在教育装备管理中的应用
装配式建筑相关法律法规的研究
绿色建材全生命周期的研究与落实方法
范式转换视角下建筑工程全生命周期的工程造价管理研究
BIM—BLM技术发展及其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