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多伦多《高密度社区儿童友好设计导则》要点与启示

2019-08-06张际

关键词:导则高密度空间

张际

杭州余杭交通集团有限公司 浙江 杭州 311199

1 研究背景与意义

近年来,全球年城市化进程呈现快速发展态势, 2010年全球城市化水平达到50%。截止2018年我国城镇化率为59.58%。在“粮食安全”、“耕地红线”、“集约用地”、“均衡发展”等政策背景之下,我国城市人口密度不断提高。

2014年住建部和国土部确定了14个城市开展划定城市开发边界试点工作,防止城市无序蔓延,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紧凑”,“高密度”将城市未来城市发展的主流。

1.1 高密度城市发展引发的儿童生存空间危机

现代城市运营的经济规则造成了人口密集的核心城市土地开发受限,地价高企,公共配套成本增加,供应不足。在北美,东亚欧洲等发达国家存在公寓家庭比例与生育率呈现负相关的规律。目前全世界20多亿儿童,其中一大半生活在城市地区,城市发展中追求土地经济价值的最大化,难免常常以牺牲儿童必要的成长空间为代价。

高密度居住区也存在着交通和居住安全隐患、人际交往空间匮乏和绿地与自然空间局促等问题亟待解决。人均居住面积缩小,公共配套不足,居民的养育成本高昂,生育率下降,儿童必要的居住教育和活动空间大大缩减。

1.2 我国儿童健康和安全情况不容乐观

根据2018发布的国内首个儿童体测报告表明,中国3至6岁幼儿的整体体质健康状况堪忧。42%的幼儿动作不协调;31%的幼儿体重偏重或偏轻;20%的儿童视力、骨骼关节、心肺功能不良;在速度、耐力、爆发力、平衡性、协调性和柔软性方面表现不足的幼儿更是接近50%。与国际优秀社区相比,普遍存在儿童日常进行身心锻炼和发展的场所有限,与城市规划与设计对儿童相关设施的布局的不均衡和规模不足等问题(图1)。

图1 瑞典哈马碧社区(左)与杭州未来科技城五常社区(右)部分公共服务设施布局对比

此外,由于城市生活节奏快,建筑与社区人性化设计欠佳,家长陪伴看护不足等问题,我国每年有大量儿童发生高空坠落、交通事故等意外伤害。

1.3 国内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刚刚起步有待完善

建设儿童友好型城市已成为世界主要大城市为衡量城市发展水平和社会文明程度的重要指标。我国深圳、长沙等城市也开展了有益的探索。

于此同时,通过对比社区公共服务配套的国家标准居住设计规范和部分地方控规技术准则可以发现,我国在社区儿童相关服务设施配套持续改善,以《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标准》中幼儿园的规定为例,生均用地面积由2002版的10平方米提高为20平方米(按每班30人计算)。但是涉及到具体儿童活动空间相关指标还是与发达国家存在一定差距(表1)。儿童利益尚未系统的纳入城市规划价值体系中,从儿童角度出发设计导则处于相对空白的状态。

表1 幼儿活动空间相关指标对比

2 多伦多儿童友好社区建设的探索

2.1 城市发展概况

多伦多拥有600万人口,是加拿大第一大城市,北美第四大城市。在全球宜居城市榜单上一直名列前茅。1950年以来多伦多持续低密度蔓延的城市郊区化发展,至20世纪末,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已无可进行大面积低密度开发的土地。地产商开始重回城市中心区进行高密度开发。

同时,随着城市产业开始步入后工业化阶段,知识经济的崛起,中小规模的科技研发和生产性服务业涌现,中心城区有技术信息人才交流密集优势,代替郊区的工业办公园区重新成为居民就业的热门地点。更多居民选择居住在方便工作的城市中心高层公寓。此外,由于与东亚南亚新移民高密度的居住偏好一致,高层公寓产品持续畅销。

2.2 规划编制背景

多伦多2006年-2016年开发的14万套住宅,八成为多层高层公寓。在居住需求大于市场土地空间供应的情况下,小户型占比升高,局部人口密度持续增加。与以往用地和设相对充足的低密度居住社区形式相比,新出现的高密度社区,存在公共服务与公共空间严重不足,降低了多伦多整体宜居水平,儿童生存环境面临严峻挑战。

为了应对城市发展新变化,多伦多市政府于2017年组织编制了《高密度社区儿童友好设计导则》(以下简称《导则》),旨在提升城市宜居水平,持续吸引多元人才,保持城市的活力和综合竞争力。

3 《高密度社区儿童友好设计导则》编制要点

《导则》从居民日常生活出发,从社区规划设计,建筑总体设计和建筑详细设计,三个不同的尺度展开研究提出策略。与此同时也对于使用导则的主体和适用导则的范围予以明确。

3.1 社区规划设计:

3.1.1 社区街道设计

要保证专用、安全和便捷。儿童需要在独立的移动和玩耍中促进身体和社交发展。看护人只有在感受到环境的安全才能充分允许儿童的这种基本活动。

社区街道设计中,需要保证儿童活动的道路不受其他交通的干扰。设计细节包括:道路有醒目的专用标识在儿童经常或活动的路段。道路本身也需要有儿童能够清楚识别的颜色和符号,帮助儿童建立方向感。

保证道路的安全,开辟能方便的联络学校等儿童每日经常活动的地点的社区街道。设计细节包括:道路的限速设施,道路材质和设计细节的安全措施,最大化减少道路的交叉路口,保证交叉路口的安全防护,并在道路两侧设置安全防护的植物。连接学校,幼儿园的社区道路应该有专用的儿童自行车道(图2)。

街道作为一种最方便提供人与人交流的公共空间,断面的设计需考虑到一定的逗留和社交功能。具体的设计细节包括:更宽阔的街道断面,更充足的街道家具和植物遮蔽的空间。

3.1.2 开放空间设计

应保证充足、多功能、童趣和自然化。社区的开放空间相当于儿童的室外的起居活动室,提供休闲放松和社交功能。精细设计的社区开放空间能够促进儿童积极探索,学习能力和想象力形成。同时富有童趣和特色的设计要素能够给儿童带来身心愉悦,智慧启发,社区归属感。

社区公园广场应保证250-500米的服务半径,距离住所儿童5-10分钟步行可方便到达。利用小块未开发土地和闲置道路交通空间建设成为小型公园。

提供多种类的开放空间。设计细节包括:适合各年龄段儿童玩耍的游戏设施(图3);开放空间周边有防护缓冲地带免于儿童误闯入周边道路等危险区域;应该有自然化的设计方便儿童探索和学习自然知识。

图2 儿童专用自行车道(西雅图White Center)

空间设计突出童趣和自然化。设计细节包括:引入儿童易于接受的艺术设计装置(图4),激发儿童想象力;结合设计强化四季的自然特色,塑造微环境、微地形、水系统、开辟花园和菜园,帮助儿童对大自然的多方面体验和探索(图5)。

图4 充满童趣的公共艺术装置(巴黎Giraffe Child Care Centre)

图5 自然故事主题的儿童游戏区(丹麦Kloden)

3.1.3 儿童公共服务设施

布局高品质,便捷的儿童公共服务设施。看护中心,学校等儿童公共服务设施为儿童提供了核心学习成长环境同时也为家长提供了重要的社会支撑系统,促进社会的健康和谐高效发展。

儿童公共服务设施规划要点:在规划早期落实独立用地;确保符合安大略省儿童保护法和多伦多市儿童设施设计技术规范;探索小学、幼儿园、公园和社区服务设施集中设置,共享空间的方式方法。

儿童公共服务设施设计要点:幼儿看护所布置在建筑第一、二层;满足一定规模和人均室内外活动面积(规模下限62人,人均2.8平方米室内活动空间和5.6米室外活动空间);位于地块内布置充足上下客空间;保证室外活动空间的最大光照和安全建材的使用。

3.2 建筑总体设计和建筑详细设计

强化建筑场地设计,推进私有公共空间计划(私人所有公众可达的开放空间)。关注住宅户型的多样性和室内外空间的紧密联系;强调建筑内部流畅的交通流线和居民共享的室内公共空间。户型设计层面,导则强调户型的灵活可变,适应儿童各阶段的成长需求;充足的家庭成员交流空间和储藏空间;增加阳台、露台、落地窗等要素,保证儿童充分接触自然环境。

3.3 实施保障

3.3.1 使用主体

成片社区开发社区项目、住宅,公共服务项目,基础设施等项目方案报送的设计师;起草新城市片区开发规划框架以及审批社区开发项目的规划管理人员;房产开发商和运营商、社区管理机构以

及其他致力与改善社区品质与环境的盈利或非盈利组织。

3.3.2 适用范围

作为补充条件纳入全市范围内的多高层建筑片区导则;完善全市范围内公共服务设施的布局与设计要求;提高公园,街道空间的建设和改造的设计标准;作为评判社区更新改造方案的技术准则。

4 对我国儿童友好城市建设的启示

4.1 与规划管理流程匹配

多伦多《高密度社区儿童友好设计导则》的技术框架中社区规划设计-建筑总体设计-建筑详细设计三个层级,与社区开发实施过程中规划编制、项目规划方案以及建筑方案审查的不同管理流程一一对应(图6)。相比较之下国内同类导则技术框架往往与规划编制框架更为相似,优点是技术要素更加全面,但是也存在着导则与规划管理审批流程脱节,实施过程中难以落地,操作性不足的问题。

4.2 补充与完善相关规划设计导则

多伦多规划体系中,包含了建筑类型、重点地区、公共空间、自然环境、公共艺术和健康社区六大类城市设计导则,《高密度社区儿童友好设计导则》属于健康社区相关导则的重要组成部分。儿童友好设计导则的引导要素与各个其他类别的设计导则有所交叉和重叠,因此《导则》通过明确适用范围的方式,理顺了与其他城市设计导则的关系,相同技术要素之间起到相互补充和完善的作用。

4.3 技术衔接顺畅保障品质底线

《导则》中引导要素向上下游规划渗透,确保城市规划、城市设计、场地设计,建筑设计各层级要素的技术衔接顺畅。对建筑场地设计和户型的适当引导降低了社区建设品质的不可控性。对比之下,在我国高密度社区开发建设中,地产开发项目占建筑面积比例很高,开发商对规划方案和建筑设计的把握对社区品质影响重大。应通过加强设计导则的编制,划定空间品质基本底线。

5 总结与展望

我国新一轮城镇化,以新一线和强二线城市积极吸引人才落户为重要特点。这些城市往往也是城市开发边界严控的第一线,人口资源矛盾尤为突出,青少年儿童人口在中长期增加趋势明显。高密度社区是实现城市品质提升的基本单元,规划技术管理探索意义重大。建议结合国际经验完善旨在改善儿童生存环境的规划指导性文件的编制,与市民和市场建立发展愿景和功能需求的共识,与城市建设者在技术细节和品质底线上达成一致,共同塑造具有竞争力和吸引力,宜居宜业的优质城镇空间。

猜你喜欢

导则高密度空间
高密度电法在断裂构造探测中的应用
空间是什么?
创享空间
高密度电法在寻找地下水中的应用
城市高密度环境下的建筑学探讨
高密度互连技术强劲发展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一)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二)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八)
工程项目管理导则(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