彰显特色建设打造体育品牌刍论
2019-08-05许利民
许利民
摘 要:学校体育工作应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彰显特色建设,打造体育品牌,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数年来,笔者所在学校经过“特色项目——学校特色——特色学校”三个阶段的层层推进,逐步探索出一套具有校本特色的“体教结合”运作机制,业已形成鲜明的办学特色,文章将对此进行论述。
关键词:体育教学;彰显特色;打造品牌;身心发展
中图分类号:G623.8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7-0096-01
在“以人为本,张扬个性,和谐发展”的办学理念引领下,笔者所在学校秉承“规范治校,道德育校,质量立校,科研兴校,管理强校,特色亮校”的办学思路,树立“德智双馨,文理兼通,學创俱能,身心两健”的培养目标,将学校体育工作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加强管理,创造条件,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使体育课程更加贴近学生的需要,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本文对此进行论述。
一、准确定位——特色建设的前提
笔者所在学校有良好的体育传统,深厚的体育文化积淀。本着定位于“以培养学生健康体魄为本,促进其全面发展”的办学方向,按照“以体健德、增智、育美”的总要求,将体育工作纳入学校总体规划之中,使体育传统优势得以放大,以点及面,让学校的整体工作以体育为载体,更上一层楼。
二、精心谋划——特色建设的基础
凡事预则立。要想做好体育文章,须精心谋划。一是明确工作目标。学校的目标是:以体强身,以体启智,以体养性,以体励志,以体育德。二是统一思想认识。体育项目深受学生喜爱与欢迎,但部分家长和教师却心存疑惑:一怕发生运动事故,二怕影响学生学习。我们的做法是首先从学生入手,让参与体育活动的学生现身说法,体现健体、增智、育美的亲身体验。在每学期的家长会上,我们先组织家长看展示,然后让参加校体育训练的学生说说自己以体健身、以体增智、以体育美的经历和体会,以事实说话,让家长信服。其次是组织家长参加观摩活动,每年第一学期各班都要重新组建各种体育活动小组,开展展示活动,教师可邀请学生家长参加,并组织他们座谈、讨论、说看法、提建议、谈设想,以得到他们的理解和支持。
三、坚持不懈——特色建设的保障
特色建设不是一蹴而就的,应坚持不懈。一是注重拓展内容,创新形式。笔者所在学校是体育传统校,篮球、软排球在市和省都获过奖,有一些优势体育运动项目。但在弘扬全民健身的今天,光凭这些是不够的。为此,学校体育教研组在取得校领导同意与支持的前提下,另辟蹊径,以课堂为引导,以活动课为推进,增加了传统项目、民族项目和现代项目。传统项目有踢毽子、滚铁环、跳绳、打陀螺、抖空竹等;民族项目有竹竿舞、太极拳等;现代项目有滑板、溜溜球、呼啦圈、溜冰等。二是注重完善机制,规范管理。管理出效益,我们注重抓训练项目的规范,同时还特别注重大课间的活动管理。使各种活动项目做到规范化,常态化。一是活动项目明确,二是在时间和空间上给予保证,三是教师配备到位,四是班主任配合到位,五是每学期考评到位。
四、文化打造——特色建设的催化剂
“向善、向上”是我校的校训,也是学校要着力打造的体育特色精神。一是完善体育特色文化。随着时代发展,人们对体育文化建设也越来越重视,校园的文化建设来自方方面面,体育文化应融入学校的整体文化建设之中。我们的做法是:利用条幅,挂一点;利用画廊,贴一点;利用班级黑板报,开辟一点(体育角),宣传体育知识、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利用学校广播,讲一点。我们还把学校在市级以上比赛中屡次摘金夺银的照片,获奖证书等展示在学校“成蹊楼”的楼道墙壁上,同时还将此楼道命名为冠军大道,让这些荣誉成为一种鞭策,激励教师和同学们不懈努力,奋勇拼搏,为校争光。二是建构体育精品体系。特色建设的主要载体是活动,与活动携手,特色建设才有张力。我们的做法是学科课程巧妙地穿插,活动课程有机地融入,重大节假日侧重展示,使活动多元化,从而使特色建设更具魅力。三是推进体育校本课程。说一千道一万,体育特色工作要做实、要做细,要让人看得见、摸得着,有所学、有所得。体育教研组与教导处相关教师,根据校体育现状研发了“我爱体育”系列校本课程。目前校本课程已经全部投入使用,为师生开辟了一片体育的新天地,深受学生家长、老师的好评。四是打造校园体育精神。经过学校领导与体育教研组的讨论研究,一致认为,乐于吃苦,奋勇拼搏,团结协作,勇于争光,甘于奉献应是校体育精神的具体体现。因此每次比赛获奖后,学校都要召开庆祝表彰大会,对优秀教练员、运动员给予表彰,使得这一精神不断在学校得以弘扬。
总之,学校体育工作应纳入教育发展总体规划,彰显特色建设,打造体育品牌,以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要把准确定位作为特色建设的前提,把精心谋划作为特色建设的基础,把坚持不懈作为特色建设的保障,把文化打造作为特色建设的催化剂,以促进体育教学的蓬勃发展。
参考文献:
[1]李健,张锋周,郭胤,任海江,牛力,张骏.小学体育特色活动的形成、组织与实施策略[J].体育教学,2016(03).
[2]董翠香,刁玉翠,党林秀,李梦欣,季浏.英国国家中小学体育课程学习纲要解读及启示[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15(02).
[3]贾文月.苏州工业园区小学体育教育现状的调查与研究[D].苏州大学,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