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人才培养的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刍论

2019-08-05夏春龙

成才之路 2019年17期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夏春龙

摘 要: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涉及面较广,传统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甚至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当顺应教学改革要求,主动探索更优异的教学方法,构建更科学的教学模式,以提高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应用型人才。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和小组学习、开展多媒体教学、开展微课教学,以提高教学质量和效率,实现教学目标。

关键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人才培养;应用型人才;问题;措施

中图分类号:G718.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17-0045-02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可以活跃课堂气氛,为学生学习指明道路,帮助学生在愉快的学习中理解和掌握知识。而僵化、机械的教学方法会让学生厌学,更让教师的教学目的落空。因此,课程改革强调教师在教学中大胆探索,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的实践性与应用性较强,涉及面较广,传统的教学方法难以让学生理解重难点知识,甚至会降低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教师应当推进课程教学改革,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一、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是机械类专业的必修课,旨在为机械制造生产、建设行业培养应用型人才。其内容涵盖工程材料的物理和化学及机械性能、钢的热处理、碳素钢、合金钢、铸铁、铝及铝合金、铜及铜合金、铸造、砂型、造型、压力铸造、熔模铸造、塑性加工、冲压、焊接、切削加工、钻床、镗床、刨床、车削加工方法、铣削加工技术、铣削加工方法、磨削加工技术、螺纹加工技术、齿轮加工技术等。知识点众多,实践性强,灵活性大。当前,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仍然实行封闭式教学,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

(1)教学方法单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习惯于以自我为中心、以黑板为中心、以教材为中心进行单向灌输,学生只能在座位上被动听讲、被动接受,没有思考的时间和空间。师生之间缺乏互动,课堂气氛沉闷;学生难以理解枯燥的课程知识,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这些知识、学习这些知识有什么用途等。学生很容易丧失学习兴趣,甚至厌学。

(2)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中有很多抽象的知识,学生对这些知识通常只是死记硬背,以应付考试,不主动进行思考和探究。这样的学习方式,最后培养出来的是应试能力强、实践操作能力差的书呆子,无法培养出高素质的技能型专门人才。

(3)缺少相应的教学资源。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涉及许多具体加工工艺,如铸造、锻压、冲压、焊接、车削、刨削、铣削等。然而,一些中职学校缺乏相应的教学资源,缺乏机床和设备等,学生无法对这些工艺进行实践性学习,只能通过教材学习这些工艺的理论知识,因此无法培养理论联系实际的实践操作技能。

二、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措施

要想解决上述问题,教师就要采取相应的教学改革措施来提高教学质量,真正实现教学目标。教学改革措施不仅包括教师的授课方法,还包括学生的学习方法。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压抑学生的主动性、独立性和创造性,鉴于此,教学改革应强调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中,可以采取如下教学方法。

(1)组织学生开展探究式学习。很多中职生学习基础较差、文化素质较低、理解力不强,教师要想办法引导他们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在学习中展开探究,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例如,教学“工程材料”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把学生们分成若干小组,让各小组进行市场调研,调查各商店销售的零部件材料的类型、牌号、价格及应用情况。调查完成后,各组在课堂上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并讲解本小组所调查材料的成分、组织、物理性能、化学性能、工艺性能、用途。如此一来,学生们不仅能够熟悉钢、铸铁、铜、工程塑料、橡胶、复合材料等常用工程材料,而且能够发展独立探索、独立思考、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

(2)组织学生开展小组学习。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让学生们互相帮助,既促进他人学习,又促进自己学习。这种学习方式既能降低教师的教学压力,又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让学生自己支配学习内容,实现灵活性学习、独立性学习。例如,教学“齿轮加工”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根据先进生与后进生互补的原则,把学生们划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为每个小组指定一名先进生做小组长,让各小组自己探究学习。在小组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不能越俎代庖,要充分信任各小组的组长,让他们在同学面前表现自己,带動同学们主动探究和学习“齿轮加工”知识。教师要倾听先进生向同学们讲解知识,如齿轮是重要的机械零件,为保证齿轮运转精确、平稳可靠,必须采用合适的齿形曲线。在学习过程中,各组长可以让小组成员自己探究齿轮加工知识,自己掌握铣齿、插齿、滚齿的区别,以及剃齿、珩齿、磨齿的方法。同时,教师在整个学习过程中要善用微笑,让小组长们感受到来自教师的信任与尊重(据研究,人们从他人身上获取的信息,55%来自他人的面部表情)。在小组学习结束后,各组之间应当相互交流,看还有哪些没有搞懂的问题,互相帮助解决。如果存在各组都不能解决的问题,则由教师统一解答。可见,小组学习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而且能加强生生交流与师生互动。

(3)开展多媒体教学。如果不能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那么教师在课堂上无论怎样详细讲解,最后都会沦为纸上谈兵。有些中职学校条件有限,增加教学资源很不现实。所以,教师可以亲自深入工厂,用照相、录像设备拍摄各类工程材料实物,各种材料的热处理、加工、铸造、成型过程,以及钻床、镗床、刨床、铣床的实际操作过程。同时,教师可以搜索实际操作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建立教学数据库。教师还可以组织一些勤奋好学的学生,让他们带着问题到工厂进行实地拍摄。然后,教师在课堂上应用多媒体技术向学生们展示真实的机械制造过程,化抽象为具体,让学生身临其境,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提高教学效率。

(4)开展微课教学。教师可以根据教材上的知识点设计、制作微课课件,并把微课上传至网络,让学生在课前反复观看,做好预习。在预习过程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生生合作、小组合作,让他们在网络平台上探讨和交流,直到完全理解知识。待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注意与微课衔接,不必重復讲解微课内容,而应鼓励学生提问,说出自己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然后教师进行答疑解惑。同时,教师还可以针对微课内容提出一些问题,要求学生回答,以检测学生是否掌握了微课内容。例如,教学“现代加工技术”这一内容时,教师可以先让学生利用微课学习,然后在课堂上提出以下问题让学生思考:“现代加工技术与传统切削加工有什么区别?”“采用现代加工可以解决哪些切削加工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电火花加工采用哪种放电方法?”“电火花加工有什么特点?”“电解加工有什么特点?”“超声加工的工作原理是什么?”“激光加工的焦点可以达到何种尺寸?”“对铸铁进行数控高速切削,最高切削速度可以达到多少?”“水射流加工的最高速度是多少?”这些问题可以考查学生是否真正理解、掌握了“现代加工技术”知识,能够帮助学生认识到现代加工技术可以在陶瓷、钛合金、玻璃、硅片上进行高精度加工。微课教学不受时间与地点的限制,可以反复学习,教师可以让学习进度较慢的学生反复观看微课,加强复习,不断巩固。

三、结束语

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中存在教学方法单一、无法培养学生的实践应用能力、缺少相应的教学资源等问题。这些问题导致学生难以理解课程重难点知识,降低教学效率,无法培养具有实践操作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因此,教师在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中应当顺应教学改革要求,主动探索更优异的教学方法,探索建立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的新型教学模式,以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培养更多符合社会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参考文献:

[1]范剑红,陈金国,李文芳,林金兰.“机械制造基础”课程课堂教学改革探索[J].现代职业教育,2016(18).

[2]张吉军,贾昕宇,张学娟,刘天祥,韩霞,杨忠国.高校课堂教学模式与课程考核体系实践改革的效果分析——以“机械制造基础”课程为例[J].科教文汇,2014(10).

[3]许颖,张树仁,刘薇娜,赵伟宏.基于创新能力培养的“机械制造技术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研究[J].长春理工大学学报,2012(08).

[4]陈伟江.中职学校《机械制造工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研究[D].浙江工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应用型人才人才培养教学改革
浅析应用型人才培养下的物理教学改革
应用型人才培养背景下模块化教学研究与实践
基于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的模块式实践教学体系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