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动呼吸循环技术结合护理干预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2019-08-05张娜
张娜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辽宁大连 11601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属于呼吸道疾病,临床上常根据患者病情分为急性加重期和稳定期COPD,其中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患者往往在短期内出现咳嗽、喘息、咳痰等加重情况,还可能引发肺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1-2]。目前,临床上对于AECOPD患者的治疗多以药物为主,但单独使用临床效果不佳。主动呼吸循环技术(ACBT)属于胸部物理疗法,在COPD患者的临床治疗中受到广泛认可。本研究旨在探讨ACBT结合护理干预在A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6月至2018年5月我院治疗的92例AECOPD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利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46例。对照组男26例,女20例;年龄43~79岁,平均(60.84±7.13)岁;病程2~12年,平均(7.13±1.46)年。观察组男27例,女19例;年龄44~78岁,平均(60.69±7.01)岁;病程2~13年,平均(7.42±1.56)年。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对照组采取呼吸科常规护理干预。(1)健康宣教:向患者讲解疾病认知、情绪管理、症状管理等相关知识,提升其认知水平,使患者积极治疗。(2)情感支持:护理人员及时与患者沟通,了解其情感状况,及时给予情感支持及鼓励,缓解其负面情绪。(3)家庭支持:叮嘱患者家属多陪伴、鼓励患者,使其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减轻心理负担。(4)呼吸功能训练:缩唇呼吸,指导患者收紧腹部,利用手指按压,由鼻子吸气,暂停2 s,再以缩唇状呼出气体,6~8次/min,10~15 min/次,3~4次/d。腹式呼吸,根据患者情况选取直立、半卧、坐位,将其中一只手置于腹部,感受腹部的起伏情况,另一只手置于胸前,鼻子吸气后鼓起肚子,降低膈肌,保持缓慢呼气、深吸气,呼气时将嘴唇缩起,缓慢呼出气体,6~8次/min,15~20 min/次,2~3次/d。
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取ACBT干预。(1)呼吸控制:包括腹式呼吸与缩唇呼吸,方法同对照组。(2)胸廓扩张呼吸:即深呼吸,将一只手置于胸部,感受吸气时胸部扩张情况,吸气结束屏气,缓慢呼气,循环3~5次。(3)用力呼气技术训练法:由1次或2次哈气动作组成,正常吸气动作结束,保持声门张开,收缩肚子与前胸部肌肉,并采用小-中量肺容积呼气,迅速发出无声的“哈”,然后有效咳嗽,再行呼吸控制,循环。
两组干预前20 min均给予氧气供应,干预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者呼吸、面色、神志、咳嗽及咳痰等情况。
1.3 临床评价
(1)排痰量:1 h排痰量及24 h排痰量,1 h排痰量指从开始干预至干预结束1 h内排痰量,取3次平均值;24 h排痰量指晨起8:00至次日晨起8:00排痰量。(2)肺功能:用力肺活量(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EV1),干预前、干预1周后利用肺功能仪测定。(3)动脉血气指标:动脉血氧分压(PaO2)、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及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干预前、干预1周后利用血气分析仪测定。
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排痰量
观察组1 h排痰量及24 h排痰量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排痰量比较(ml,±s)
表1 两组排痰量比较(ml,±s)
组别 例数 1 h排痰量 24 h排痰量对照组46 6.74±2.57 47.18±12.69观察组 46 10.23±3.12 61.25±19.46 t 5.856 4.108 P 0.000 0.000
2.2 肺功能
干预后,两组FVC及FEV1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L,±s)
表2 两组肺功能指标比较(L,±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 P<0.05
组别 例数 FVC FEV1对照组46 干预前 1.62±0.34 1.09±0.23 干预后 1.89±0.58a 1.58±0.32a观察组 46 干预前 1.68±0.37 1.11±0.25 干预后 2.72±0.63ab 1.93±0.41 ab
2.3 动脉血气指标
干预后,两组PaO2、PaCO2、SaO2均改善,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s)
表3 两组动脉血气指标比较±s)
注:与同组干预前比较,a P<0.05;与对照组干预后比较,b P<0.05
组别 例数 PaO2(mmHg) PaCO2(mmHg) SaO2(%)对照组46 干预前 58.16±9.32 101.26±16.47 66.25±4.32 干预后 83.48±10.51a 79.35±8.24a 95.84±6.17a观察组 46 干预前 57.89±9.18 102.35±17.18 66.59±4.43 干预后 112.59±12.67ab 65.27±7.83ab 99.34±6.75 ab
3 讨论
AECOPD属于进行性发展疾病,患者常以不完全可逆性气流受限为主要特征,常伴有咳嗽、咳痰、喘息、胸闷等症状,随着病情不断发展,还将引发肺气肿、肺源性心脏病等疾病[3]。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不断加重,人口老龄化日益加剧,AECOPD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质量[4]。
以往,AECOPD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多配合护理干预,虽可促进患者痰液排出,改善肺功能,但仍无法满足临床需求。ACBT属于新型的胸部物理疗法,主要作用是清除支气管内过多的分泌物,在改善患者肺功能、动脉血气等方面具有积极意义。ACBT是一种良好的呼吸锻炼及排痰方法,具有患者可控性好、简单易学、无须借助外力等优势,主要分为三部分:(1)呼吸控制,由腹式呼吸及缩唇呼吸组成,患者呼吸过程中膈肌充分松弛及收缩,可改变腹腔内压,提升呼吸潮气量,确保最大吸气量,缩唇可形成阻力,延长呼吸时间,进而提升气道压力;(2)胸廓扩张呼吸,可提升患者外周气道及呼吸时的气流量,松动气道分泌物,并促进其排出;(3)用力呼气技术,用力哈气时,可使胸内形成较小的气道挤压力、呼吸道管壁振动力及纵向剪切力,进而使痰液黏度降低,促进痰液排出[5-6]。排痰量是判断患者排痰效果的重要指标,本研究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1 h排痰量及24 h排痰量更高,表明ACBT结合护理干预在AECOPD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显著,利于提高排痰量。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FVC、FEV1、PaO2、SaO2更高,PaCO2更低,表明ACBT结合护理干预在AECOPD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的改善中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AECOPD患者采取ACBT结合护理干预效果更佳,可促进痰液排出,改善患者肺功能及动脉血气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