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开裂楼板加固后荷载试验分析

2019-08-05

山西建筑 2019年13期
关键词:活荷载楼板原位

王 美 东

(重庆北纬建设工程质量检测有限公司,重庆 400020)

1 工程概况

某工程为30层框支剪力墙结构,抗震设防类别为丙类,抗震设防烈度为6度,结构安全等级为二级。在施工过程中,由于塔吊吊机落物的原因,导致楼板部分损坏,图1,图2为楼板损坏区域的A,B两区域的平面布置图。该处楼板的标高为-4.8 m,属于商业使用区,楼板板厚160 mm,板的底面和顶面均为双向φR9@190配筋,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为C30,由GB 50009—2012建筑结构荷载规范可以得到活荷载标准值为3.5 kN/m2。受施工单位委托,为评估修复处理后楼板的承载力是否满足设计要求,进行该区域的原位加载试验,并为今后结构的状态评定提供原始数据,以期为类似工程提供参考,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

2 检测的目的及内容

2.1 检测的目的

通过楼板原位静载实验,对楼板在实际设计荷载作用下是否处于弹性工作阶段,用以检验楼板加固后的工作状态和受力性能,对加固区域楼板是否满足设计荷载标准以及使用的安全性进行评估[3]。

2.2 检测的内容

检测的主要内容是:

1)外观检查,对板实际的外形尺寸、裂缝等情况进行检查;

2)原位加载试验:主要对试验板的截面的挠度等进行实际测量,并与规范规定的值进行对比,对板的承载力及安全性进行评价。

3 检测方法

3.1 荷载对象的选取

根据设计资料以及相关图纸,对试验板的选取考虑以下几种因素:

1)考虑板的实际受损情况,对典型部位进行试验;

2)考虑在现场的实际情况并结合试验条件,选择对试验过程有利的部位。综上考虑各种因素并与委托方进行确定后,只对图1,图2阴影部分进行原位静力加载试验。

3.2 加载荷载的取值

进行试验的楼板厚度为160 mm,钢筋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30,在保证试验的有效性和精确性的前提下,规范[1]得到的楼板设计活荷载为3.5 kN/m2,确定本次试验标准荷载为3.5 kN/m2,实际使用中考虑实际的楼面承载情况,拟对活荷载进行超载10%处理,实际试验荷载为3.85 kN/m2,活荷载在图1,图2的区域进行满载布置。

3.3 加载方式

如图3所示,本次原位荷载试验采用蓄水法进行加载,对加载区域施加均布荷载。

按GB 50152—2012混凝土结构试验方法标准[4]和GB/T50344—2004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5]的有关规定进行检测,为了保证加载的安全性,加荷分6级,1级~5级每级荷载为活荷载的20%,1级~4级每级荷载加载后持荷10 min,第5级荷载(设计活荷载标准值)加载后持荷30 min,第6级加载至标准荷载的10%,总加载值为3.85 kN/m2。

卸荷分3级,第1级卸荷至试验标准荷载的80%,持荷10 min,第2级卸荷至试验标准荷载的40%,持荷30 min,第3级卸荷至试验标准荷载的0,持荷30 min后,记录楼板残余变形值。在每级荷载持荷时间内,仔细观察并记录楼板是否存在开裂现象;持荷时间结束后,记录每级荷载下测点的挠度值。

3.4 测点布置

在原位试验中,根据板的受力特点,如图4,图5所示,分别对区域A和B设定挠度观测点,标号分别为测点1~测点5。

4 检测数据分析

在现场试验的测试准备工作完成后,根据蓄水高度确定加载的级别,在荷载施加后,按照规范的要求和已经确定的加载程序,稳定时间不少于10 min,稳定后由试验人员记录挠度读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各测点的传感器运行良好,且没有发现楼面板有裂缝产生。

表1 A区域各测点挠度检测数据

表1和表2分别为A,B两区域楼面板上各测点的挠度检测数据。从表中可以看出,在试验分级进行加载的过程中,各测点的挠度变化值随着荷载的增加基本上呈线性变化的趋势,跨中挠度的最大值:A区域为13.22 mm-12.11 mm=1.11 mm;B区域为4.39 mm-3.79 mm=0.60 mm,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2]规定的楼板的挠度不大于L0/200,其中L0为净跨。对于A截面为3 800 mm,允许的最大挠度为3 800/200=19 mm;对于B截面为2 725 mm,允许的最大挠度为2 725/200=13.625 mm,不难看出,A,B区域的最大挠度均满足规范要求。

表2 B区域各测点挠度检测数据

图6,图7分别为A,B两区域楼面板上跨中测点荷载与挠度关系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加载曲线和卸载曲线基本上呈线性变化,且跨中挠度的恢复良好,最大的残余变形A区域为0.10 mm,B区域为0.07 mm,满足相关的规范要求。

5 结语

通过对该建筑的A区域、B区域楼板承载能力进行原位试验并进行数据分析,可得到如下结论:

1)该工程顶板挠度实测值满足GB 50010—2010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楼板的挠度不大于L0/200要求;

2)楼板顶板修复处理后,其承载力满足设计3.5 kN/m2要求,可安全使用;

3)在该工程以后的使用过程中严禁超载使用,如若发生裂缝、变形过大等异常情况,应及时会同有关部门进行处理。

猜你喜欢

活荷载楼板原位
活荷载
手指复合组织块原位再植20例疗效分析
预制叠合楼板的裂缝成因与防治措施应用研究
装配式叠合楼板施工质量控制
水热法原位合成β-AgVO3/BiVO4复合光催化剂及其催化性能
厨房、卫生间楼板渗漏的主要原因及防治
提升机大厅层楼面的等效均布活荷载计算
叉车作业楼面结构计算的探析
结构计算模型中消防车荷载的输入
四边简支PK 预应力混凝土叠合楼板受力性能分析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