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刍议
2019-08-04李秀萍
李秀萍
摘 要:作为一种民办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在为社会经济所做的贡献越来越大。对于分配社会资源、完善福利分配等都拥有着不同的意义,社会群众对其关注度也在逐步提升。但因多数非民办企业规模小,资本少的特性,在日常经营中存在着财务规章不完备、会计工作缺乏规范性等诸多缺陷,为其发挥应有的作用造成了困扰。为解决以上问题,通过对我国民办非营利组织的性质以及财务管理工作的现有情况进行研究,并以此为依据提出了符合特色的财务制度以及财务报告机制等改善财务制度的建议。
关键词:民办非企业;财务管理;报税
一、引言
1998年,国务院发布了有关条例,重新定义了民办非营利组织: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以及非官方群体及个人采用非国有资产创建的,不从事取得营利的服务的社会组织。现今,民办非企业单位规模日益壮大,所涵盖的范围越来越大,分析其特点十分的重要,研究财务管理工作情况以及改善方式,促进民办非企业财务工作的管理水平全面提高。
二、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薄弱环节
(1)日常账务核算不科学
首先,会计制度不明确。自财务部发布关于民间非营利组织的专门会计管理制度以来,其中规定民间盈利组织的范围包含非营利组织,所以民办非营利组织的财务工作应符合此制度规定。现今,不少民办非营利性质的企业不能很好地将民办非营利企业与事业单位和普通企业分开,在进行会计工作时多依照事业单位的相关的财务制度或者是普通企业所用的财务制度,更有甚者同时使用两种会计制度,致使核算时没有统一依据。
其次,账簿不能按规定设置,科目以及会计核算发放自主性太大。举例说明,部分民办非营利组织在处理固定资产时,依据事业单位会计制度计提折旧,使资产的实际情况不明确;一些民办非营利企业仿照普通企业将本应计入净资产的收益直接盘盈,此种方法违背了非营利单位的会计准则。
(2)对税法政策掌握不透,不能正确计税报税
一般的民办非营利组织对税收有两种做法。一是觉得民办非营利组织从事的是不以营利为目的的经营,而且考虑到资金不足的问题,所以其收入不应交税。另外部分则不能灵活地使用国家颁布的相关减免税收政策,因此对全部收入均交税,这两种看法都是不正确的。事实上,因其缺乏资金、资助较少,我国政府非常重视民办非营利组织机构的发展,因而在政策上给予倾斜。为满足其获得资金快速发展的目的,许多单位都可以进行一些经营业务获取利润。就目前情况而言,国家只对非营利收益提供减税或免税的政策,而获利的部分是需要正常纳税的,所以单位本身要根据业务目的不同仔细区分,根据不同情况纳税。
(3)预算管理有待落实
凡事都应以预防为主,因此财务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预算管理。可以明显帮助相关部门增强对资金管理的力度,将资金使用效益提升,避免浪费,确保正常的运行。但因非企业组织的业务简单化特点,其资金不多,经常会忽视进行预算或者不能建立行之有效的预算系统,以至于在进行预算时方法不合理、执行不到位以及没有全面监督等各种问题,使有限的资金无法达到应有效果。
(4)财务报告体系不完整
当前,对非企业单位要求较低,资产负债表、业务活动表以及现金流量表只需在进行财务审计和年检时提供。以上三表只能体现单位的总体经营状况,反映其财务指标,信息比较滞后。日常工作中,会计人员一般负责的是日记账以及报销等简单工作,编制报表的情况较少,因此经常无法提供详细真实的财务信息,对其财务水平地提高造成了阻碍。
三、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有效策略
(1)健全财务管理制度
为达成将日常账目规范化的目的,先要对单位的财务制度进行改进使其更加规范化,明确各部门职责,让其在处理工作时有可以依照的管理办法,按规办事;其次,将岗位标准以及各部门职责划分清楚,严格把守会计人员上岗标准,例如未持证人员不得上岗,为确保相关财务制度的切实推行,单位内部应该建立相应的制度加强内部审计与控制,例如一定要选择不同员工处理不相容工作。依照以上建议可以强化监管制度,降低贪污舞弊现象出现的风险。
财务人员是财务信息的直接供应者,所以要经常为会计工作人员提供相关培训,培养其刻苦钻研的精神。不仅要研究相关法律法规,还应深刻掌握专用于非营利单位的法规,并对本单位与一般企业业务之间的差异进行重点关注。
(2)掌握相关税收政策
依照民办非营利组织的纳税要求,单位主要需要缴纳的为个人所得税、企业所得税等。除了需要工作人员对税法十分了解,并按规纳税以外,还需要对针对本单位性质的专门减免征税的相关文件进行详细了解,积极运用国家政策,为单位节约成本,减小经营压力。相关优惠法规分别有《关于对老年服务机构有关税收政策问题的通知》《关于非营利性科研机构税收政策的通知》等。因此常规会计业务中,对于不同收入的来源要仔细区别,将适用于相应政策的盈利,进行减免申报。在进行报税活动中,对于收入的应纳税部分以及减免部分进行分别计算与纳税。例如通过赠与形式获得、适用于法规的收入,无需缴纳所得税,要与需要纳税的部分分开。
(3)建立预算管理系统
负责管理组织的领导者对预算管理应给予应有的关注,完善相应的规定以及策略,建立的预算制度应从编写、推行以及检验等多个方面把控。
第一,对预算编制要加强管理。经费预算和项目预算都要除会计人员的其他部门共同参与,使预算编制在满足业务工作需求的基础上,尽量节省资金。最好不采用固定预算,因为这种方法对实际问题考虑较少,不能因势利导,因此要依照项目或者业务本身的特性与需求,利用零预算、弹性预算或者滚动预算等多种预算方法。
第二,执行预算的能力要加强,不能让预算只是表面文章,但没有任何实际意义,起不到约束的作用。对预算进行目标分解,对参与其中的个人以及部门推行职责分工,与本单位的监查规定相融合,建立有效地问责以及奖励方案,大力推行。并且要有完善的反馈方案,在执行预算的过程里应及时按章办事,将突发状况或者业务中出现的调整上报,根据情况对预算上调或者减少,避免因预算缺乏灵活性而影响常规业务的推进。
第三积极监督预算,建立相关机制。从编制到考核的过程中,对预算的监管是不能中断的。行之有效的监管制度是预算监管的前提,因此单位内的监管要权责相称,各岗位间要相互牵制。将绩效管理加入进预算中,量化预算考评,使其更加客观不能仅仅依照管理者的好恶,能更有效的监督民办非营利单位的预算编制。
(4)完善财务报告系统
就现阶段而言,非营利企业已经拥有了越来越多的资金渠道,其来源包括对外劳务、社会爱心捐赠、项目资金等不同种类与方式的来源。因此,在财务报告里将不同来源的资金,其提供单位进行细分与归类十分的必要。就以非营利企业的项目资金为例,这些资金的是很多单位的收入的主要来源,在計算过程中除了按经济科目对不同收入进行分类以外,还应按项目差异对其进行再次划分,核算其项目,以此对各个项目的具体资金流转运营情况进行准确的核算。要将各个项目的收支情况明确,将不同项目的进度以及发展状态展现,应该完善项目收支表。
因此,以帮助管理层,满足其经营决策需求以及提供给监管单位和管理者详尽资料为目的,此类非营利性单位在出具三张财务基础报表外,应将财务系统更加完善,创立多层次的报告体系。出具的财务报表,应包含分析费用表、捐赠收入表、资金变动表等,并形成年报月报多种分析报表。
四、结语
民办非营利组织发挥的作用不可估量,在教育、社会、福利及民生等多个领域中都有贡献,社会民众对该组织的关注程度也在攀升。为了使该组织的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必须将当前的财务业务缺陷进行研究、完善,着眼于财务管理规范,多方面的对制度进行改革,将财务管理业务水准提升。
参考文献
[1]郑雅慧.民办非企业单位会计制度与核算相关问题探讨[J].经贸实践,2017(10):115+118.
[2]陈爱红.民办非企业单位财务管理的现状及对策[J].社会福利(理论版),2016(12):26-28+21.
[3]邢万霞.民办非企业、社团等非营利组织财务管理现状及对策研究[J].现代经济信息,2016(22):1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