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构初中历史生态课堂,提升学生学科核心素养

2019-08-04吴振华

关键词: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吴振华

摘 要:历史学科核心素养的提出,对中学历史教师最大的挑战就是——不能再单纯地从历史学科的角度来理解历史教育,而必须从人的素养提升的角度来教学。这意味着历史教师在观念上、思维方式上和操作方法上都会发生非常重大的改变。

关键词:初中历史;生态课堂教学;核心素养

中图分类号:G63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11-033-1

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在学习历史过程中所养成的相对稳定的、必备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是历史知识、能力、方法以及情感价值观的有机构成与综合反映。它包括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等具体内容。如何在初中历史教学中有效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这是我们每位历史教师需要思考的问题。本文借助人教版八年级下册《民族大团结》一课,以建构生态化的课堂教学来对这一问题作一简单的研究与探索。

一、充分备课——未有曲调先有情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课前我充分研读了教材及新课标的有关内容、要求,结合初二学生的实际学情,紧扣历史学科的五大核心素养,首先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从知识与能力目标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史料实证素养。从过程与方法目标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历史解释、时空观念素养。从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角度来培养学生的家国情怀素养。其次确定好本课的重点、难点,预设好突破重点、解决难点的具体方法与策略。最后按照以上预设内容撰写教案、学案、制作多媒体课件等,做好了课前的充分准备。

二、潜心上课——觉知此事需躬行

本堂课以党的民族政策、民族的发展、民族情和畅想未来为线索,按照导入初识—探究理解—掌握运用的教学步骤,循序渐进地引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达成教学目标。

1.距离的亲近点:课堂导入

此次是借班上课,为了上好本课的导入,我提前一个小时来到授课学校,深入非授课年级,以该校初一(5)班和初三(4)班两名少数民族同学的采访视频切入本课,让同学们从寻找身边的少数民族入手,让同学们感受到其实少数民族的同胞就在我们身边,进而自然导入本课,出示课题《民族大团结》。

2.能力的培养点:合作探究

授课教学环节,我把本课内容设计为初识民族大团结、探究民族大团结、我与民族大团结三个板块。在教学中,我注重以生为本,将历史课堂真实呈现给学生。学案导学,给学生以学习提示。现代化媒体辅助教学手段,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升华情感。在重、难点的突破上采用史料教学的方法,如:在“各民族共同繁荣”板块,我出示了以下史料“新中国刚建立时,我国少数民族有四种不同的社会经济形态,封建地主经济占统治地位的有3000多万人;处于封建农奴制的约400万人;处于奴隶制的,有100万人。面对这一困难,如果你是决策者,你会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来研讨。

3.知识的拓展点:课堂演练

行为知之始,知为行之先。为了达到巩固知识,学以致用的目标,在本课教学中我设计了课堂实战的环节,我收集、筛选了一定数量的各地的中考题,作为本课的实战题。在这一环节,我安排学生完成各地中考题的实战演练,既达到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学以致用的目的,又培养了学生的历史解释和唯物史观素养。

4.全局的把控点:课堂延伸

好的开始是一堂课成功的一半,而好的结尾则是成功的关键,课堂小结在历史课堂中就扮演了这样一个特殊的角色。本堂课的小结环节,我设计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为教师完善板书的思维导图,以思维导图的方式来帮助学生从全局上把控本课;第二部分是教师口头小结:我国是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各民族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上形成了相互依存、不可分离的关系。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国家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共同繁荣的政策合乎国情,顺乎民心,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中国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的关系必将进一步巩固和发展。第三部分是朗诵小诗“56个民族56朵花,平等团结是一家……”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的理解,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唯物史观和家国情怀素养。

5.情感的升华点:课后探究

为了给学生提供足够的思考空间。在课后作业布置上,我给学生留了两个思考问题:一是请对你身边的少数民族同学说一说你的心里话;二是面对少数破坏民族团结的疆独、藏独分子,我们中学生应该持有什么态度?能否用有利的证据来驳斥、回应他们的谬论?问题的设计,立足于本课教学的基础上,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及创新思维能力,又培养学生的史料实证、唯物史观及家国情怀素养。

三、有效反思——踏马归来马蹄香

《学记》云:“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困,然后能自強也,故曰:教学相长”。教育学家波斯纳也提出了“经验+反思=成长”的公式。两者都明确强调了反思的作用。因此,在本课授课结束后,我第一时间通过课堂反馈调查表的形式,来了解学生对于本课的实际学习效果。通过反思,发现在本课教学中,课堂讨论环节确实非常热烈,但在时间的把控上还需要进一步的思考。此外,课堂练习设计科学性有所欠缺。缺乏面向全体学生,在回答学生提出的问题时,处理的过于简单。基于反馈的信息,结合自己课堂教学中出现的问题、预设的达成度及生成的处理,及时进行了课堂教学的反思与总结。通过反思总结寻找问题、补足短板,撰写二次教案,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教育教学能力,进而更好地拓展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

路漫漫其修远兮,学无止“境”,教无定“法”。作为教育工作者的我们,要牢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不忘初心,不断完善自我,勤于反思,在反思中砥砺前行,我们的历史教学永远在路上……

猜你喜欢

初中历史核心素养
历史故事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培养历史探究能力, 促进课堂自主学习
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探析初中历史教学中小组合作学习的教学模式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初中历史反思性教学思考
作为“核心素养”的倾听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