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思维导图构建小学作文教学模式初探

2019-08-03梁玉环

教学研究与管理 2019年4期
关键词:作文教学思维导图小学

梁玉环

摘 要: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我校课题组以研究如何运用思维导图辅助作文教学和写作,探讨行之有效的作文教学模式。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校课题组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习惯、作文教学现状,采取个案研究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课题研究,引领学生“认识思维导图—创画思维导图—利用导图阅读与写作”,构建了“导—画—说—写—评”为基础的小学作文教学模式。

关键词:小学;作文教学;思维导图;教学模式

小学作文教学是语文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写作水平和写作能力的高低,是一个人能否较好地运用语文知识及其语文素质的综合体现。然而,由于应试教育的影响根深蒂固,在作文教学中,有的教师只看重学生完成作文的速度及其作文的结构和技巧,至于作文内容的真实与否则全然不顾;有的教师不厌其烦地将一些作文知识和方法让学生死记硬背,完全漠视学生的个性化体验;语文教材中的一些作文题材也远离学生的生活实际,造成教师只能借助从网上下载的资料或者作文书中素材照本宣科,导致学生思路狭隘,落入范文模式窠臼。如何让学生不再惧怕写作文?怎样才能让他们把自己的心里话与独特感受倾注于笔端或者采取其他工具将其表达出来呢?“在表达实践中发展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的语文课程目标又如何实现呢?在此背景之下,我校开展了以“利用思维导图提高小学作文教学实效性的研究”为主题的课题研究,两年多的课题研究形成了行之有效的教学模式。

在实施课题研究的过程中,我们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思维习惯、作文教学现状,采取个案研究和集体研讨相结合的方法开展课题研究,引领学生“认识思维导图—创画思维导图—利用导图阅读与写作”,将课题研究逐渐推向深入,构建了较为成熟的“导—画—说—写—评”为基础的作文教学模式。

一、激趣导入,确定情感基调

“导”就是教师根据主题需要通过谈话,讲故事,游戏,利用图片、插图、思维导图等方法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头脑风暴,迅速打开思路,引发习作兴趣,进入作文主题。“好的开头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一种好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课题研究中,我们的教学研讨课都会根据主题的需要设计不同的导入环节。课题成员吴学珍老师执教的二年级看图写话《植树》,巧用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与积极性。二年级的学生是需要故事陪伴和浸润的,从学生的课堂表现看,学生被故事吸引住了,魔王出现时的紧张害怕,蓝精灵出现时的兴奋与期待,从学生的表情可以看出故事输入的有效性;接受挑战任务的时候,学生的决心与信心和责任心都被唤醒了,输入已经顺利地转化为输出。故事導入的第一个目的已然完成。第二个目的是巧妙地给学生注入了主题思想意识。此外,故事起到了一个串联作用,增强作文课堂的趣味性。又如,笔者执教的四年级看图写作第六单元《胜似亲人》,在教学导入设计“导图导趣,激发情感”环节,然后用思维导图把本单元的学习内容边说边展示出来,让学生在回忆中重温那一个个美好的故事,确定本主题的情感基调,成功地引导学生进入下一环节的学习。

不管设计怎样的方式引入,“导”都是架设在师生间的第一座桥梁。所以,我们每一节作文指导课都会充分研讨“导”的环节,把学生成功地“导”入学习的氛围、情境与情感中。

二、发散思维,构建思维导图

“画”就是学生在充分打开思路时,将思维过程通过创作思维导图显示出来。围绕主题,学生发散思维,垂直思考,提取关键词,再根据每个关键词进行水平思考,想到什么就画什么。但在实践教学当中,我们往往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明明学生在课堂上说得很精彩,可是课后学生很难动笔写作。学生在教师的诱导下进行思维的迸发,可是这种思维的火花很容易熄灭。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及时地构建思维导图。比如笔者执教作文指导课《美丽的秋天》时,让学生说了自己眼中美丽的秋景之后,让他们绘制思维导图,把自己刚才说的、亲眼看到的、心里想的美景用思维导图画出来,学生们纷纷拿起画笔,画出一张张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

三、分享构思,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说”就是学生创画思维导图后,再对着思维导图把自己的构思分享出来,通过语言把隐性思维表达出来,完成思维的再创造。在这个环节中,教师给予学生大胆说的机会,学生利用思维导图,说的时候思路非常清晰,语言表达非常流畅。久而久之,学生在课堂上得到更多表达的机会,得到了更多的肯定,对自己的语言表达充满了自信。所以课题实验班的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会特别活跃,语言亮点也非常多。《语文课程标准》指出,低年段“能完整地讲述小故事,能简要讲述自己感兴趣的见闻”,中年段“能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高年段“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见闻”。关于这些“说”的要求,通过观察法,我们参与课题研究的实验班比普通班的学生更能说、更会说。

四、以“图”促写,提高写作水平

“写”就是把思维导图中的概括性简洁的文字变成一篇详细的文章。一个关键词就是一段话的主要意思,把围绕这个关键词的散点思维用详尽的文字进行描述,把每个关键词写明白,串联起来就是一篇作文。如在一节课内进行创作,可以写其中一个简短的片段,再在课后完成全文。叶圣陶先生曾说:“所谓语文,语是指口头语言,文是指书面语言。可见,语文是口头表达能力与书面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学生的书面语言的表达过程需要有声语言的支持,先说后写有利于发展思维,有利于学生加工、组织、整理写作的素材。因为在前一个环节“说”顺了,“说”透了,再加上自己创画的思维导图,学生的思维过程显而易见,写作文就容易得多了。写作文对于实验班的学生来说再也不是“苦差事”,而是一桩“乐事”。在一节作文指导课里,四年级的学生在8分钟的时间内写出100多字的片段不是难事。两年来,学生参加作文竞赛获奖人数增多了,发表在《阳江日报》上的学生作品也越来越多了。

五、及时评价,完善构思过程

“评”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不仅要评思维导图的创画是否合理,还要评价写出来的作文是否根据思维导图进行创作的,最后要评价这篇作文本身的写作水平,解决“写什么”和“怎么写”这两个方面的问题。经过这个环节后,学生根据教师的点评对作文进行修改,直到文从字顺,符合作文要求为止。“评”是作文教学中重要的一环,不仅要评价内容,还要评价表达方式;不仅教师评价,还要生生互评。评价可以把学生在构思过程中的偏差引向主题归一,可以把学生语言表达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进行纠正。“评”是为了“改”,而“改”更是作文完成后非常重要的环节。鲁迅先生对自己创作后的修改有这样的经验:“写完之后,至少要看两遍,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段删除,毫不可惜。”可见修改对写作具有重要意义。课堂“评”的这个环节的亮点还在生评上,学生在欣赏同学的作文片段后,提出自己的看法,这些往往是课堂的最大亮点之一。

“导—画—说—写—评”这五个环节是我们课题研究的基本教学模式,根据每一节课的需要,还要根据课的需要,增加“忆”“赏”“议”等环节。两年多的课题研究,这个教学模式在研讨课、汇报课、推广课等课例的多次验证下,已分别取得了隐形和显性成效。

运用思维导图理清文章的叙述思路、概括主要内容,使学生形成了头脑风暴的习惯,能够更快地把握文章的主旨,提高了阅读速度和阅读质量与阅读理解能力。阅读量的拓展开阔了学生的视野,阅读能力的提升增加学生的作文素材和题材。运用了思维导图构思作文,学生觉得可写的内容多了,写作的思路也非常清晰,写作文再也不是难事了。

猜你喜欢

作文教学思维导图小学
思维导图在初中物理概念课教学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软件辅助初中数学教学的应用研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网络视域下初中作文教学初探
先写后教:语文作文教学途径探微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