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视野下建立小学数学评价体系的区域推进略谈
2019-08-03黄肖慧
黄肖慧
摘 要:核心素养发展是学生全面发展的着力点,也是提升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依托于有效的教学建构。而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教学评价体系的建立,更是数学教师重点探讨的课题。针对数学素养的培养在数学教学中缺失的问题,江门市蓬江区教研室以省立项课题为抓手,以行政引领推动评价改革,从宏观角度构建了《蓬江区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框架》;从微观层面探索了“评什么”“怎么评”“怎么教”的实施策略,以实现小学数学学科评价体系的区域推进。
关键词:数学核心素养;小学数学;评价体系
核心素养的提出与培育,是教育事业发展的一种趋势。数学核心素养是数学的教与学过程应当特别关注的基本素养。虽然,新课程改革将数学素养提升到了一个高度,但是一线教师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与新课程的要求还存在一定的差距,数学素养的培养在数学教育中还是缺失的。基于这些现状,为全面提升学生的数学素养,江门市蓬江区做了一些有效的探索。下面笔者将从“评什么”“怎么评”“怎么教”这几个方面,略谈“核心素养”视野下建立小学数学学科评价体系的区域推进。
一、聚焦核心,让教师明确“评什么”
在广东省立项课题《构建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体系的研究与实践》的引领下,课题组开展了一次规模较大的问卷调查:数学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什么。该项调查为课题研究提供了真实的数据分析和案例背景。课题组共收回调查问卷755份,从被调查的755位教师提供的数据来看,他们普遍认为数学核心素养包括如下项目:“四基”能力、数学运算能力、数学推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数学交流能力、数感、符号意识、空间观念、统计观念、数学应用意识、数学人文精神等。
调查情况从侧面反映了蓬江区数学教师对新课程的理念有了一定程度的把握,数学课程标准所强调的10个核心词在选項中均有涉及。在收集数据、分类整理的基础上,制定《蓬江区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指标体系》(以下简称《体系》),让教师明确“评什么”。
《体系》聚焦“核心能力”,使核心能力成为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例如,小学数学的核心能力——运算能力、推理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均在《体系》中作为二级指标呈现,并细分出三级指标及具体的评价要素(见表1)。
二、策略推进,让教师明确“怎么评”
评价落地,制度先行。由教研室牵头、专家引领,着重在三方面推进评价实践,以评促教,教评合一,让教师明确“怎么评”“怎么教”。
(一)创建“一主体,两结合”多元评价方式
“一主体,两结合”就是以学生为主体,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充分结合、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
以学生为主体——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强化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自我诊断、自我改进,帮助学生逐步养成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以教师、同伴、家庭为辅助,自评、同伴互评、教师评、家长评四评合一,实现“他律”向“自律”的转变,形成四位一体的多元评价方式。
(二)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充分结合——实现“量”和“性”的和谐统一
在教学过程中,定量评价是定性评价的重要依据,定性评价是完善定量评价的重要根基。只有两者结合,才能得到客观的、更具说服力的评价结果。
1. 改进纸笔测试,充实评价内涵
针对纸笔测验在一定程度上不能客观地反映学生真实的数学能力的问题,我们对其内涵进行了有效的充实,以“体系”为指导,组建团队编写“小学数学素养评价测试题”,凸显五关注、五突显:(1)关注基础知识,突显趣味性;(2)关注数学思考,突显探索性;(3)关注问题解决,突显综合性;(4)关注个体差异,突显开放性;(5)关注情感态度,突显人文性。经过优化,试题内容的综合性和趣味性增强了,增加了数学思考、数学方法策略、学习情感价值观三个维度的测评,纸笔评价的量化内涵充实了,学生真实的数学能力得到了体现。
在提高评价效率和确保公平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网络阅卷更具有优势,评卷系统自动生成详细、客观的成绩分析表,对错题进行采集、整理,诊断错题成因。信息技术与学业评价的完美结合,是诊断教学、修正教学手段的依托与保障。
2. 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指向“性”的挖掘
设计表现性评价任务,可以在真实情境中检测出学生对程序性知识(即实践技能)的掌握程度。表现性评价,作为定性评价的重要方式,适当分布在课前、课中、课后,克服了传统评价只关注知识本位的片面性,使过程性评价重新回归。
以片区教研为基地,开发表现性评价任务,研磨精品课例,在全区展示推广,让更多教师明白,如何通过读数学、做数学、讲数学,评价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水平、思维策略和态度与信心。
(三)评价过程与教学过程紧密结合——实现评价驱动教学
实践证明,学生不能准确理解教师制定的评价标准,无自主话语权,是导致课堂评价生硬镶嵌,评价与学习脱节的重要原因。让学生参与制定评价标准,是课堂评价与学习相结合的关键路径。
操作层面上,我们通过“导学,识别学习目标——建构新知,师生共同制定标准——创造迁移,评价完善——反思,达成学习目标”的整体教学环节,利用表现性评价任务的干预,撬动学生的学习,边学边评,“学”与“评”同构(见图1),从而建立“先学后评,评而后教”的教学模式。
由点切入,以点带面,由试点校带动整个蓬江区;由表及里,剖析内理,由课堂浮华洞悉教学内理。“核心素养”视野下的小学生数学素养评价研究,以评价为支点,力求探索出一条具有实效的数学教改校本化的道路。
参考文献
[1]陈惠芳,刘晓萍.聚焦核心素养 改造数学课堂——基于区域的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评价体系的实践研究[J].小学数学教育,2016(23).
[2]黄友初.数学素养的内涵、测评与发展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3]凌宗伟.“21世纪核心素养”需要在实践探索中完善[J].教师教育论坛,2016(10).
[4]曹一鸣,冯启磊,陈鹏举等著.基于学生核心素养的数学学科能力研究[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