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信息技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2019-08-02曲莲花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9年11期
关键词:学生教育核心素养

曲莲花

【内容摘要】当前,信息技术教学中的学生核心素养主要包括“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及“信息社会责任”四大方面主要内容,而对于上述四种核心素养的培育,本文认为应当从联系生活、可视训练、扩充资源、道德陶冶四个方面进行强化。

【关键词】学生教育  信息技術  核心素养

信息时代的到来极大丰富了当代学生接触社会、走向社会的渠道,在要求学生能够较为熟练地运用信息化技术的同时,也对学生借助数字平台提升解决复杂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使学生更好满足新时代生产生活的需要。信息技术教学正是在这一现代化目标引领下丰富和发展的一门综合性应用学科,能够将学生立体式发展的要求转化为实践的操作和应用能力,并将贯穿于学生的在校学习始末,最终促成不同成长背景学生的个性化发展。

一、联系生活,强化意识

强化信息意识不仅是核心素养培育中的一项内容,同时也是为保障信息技术教学有序高效开展的决定性基础工作,对于核心素养培育具有重要意义。因而首先要引导学生培育起积极的学习热情和主动的学习态度,从而激发起学生在面对问题和任务时的主观能动性。如在进行“信息及信息的特征”教学时,就可借助学生生活周边的移动信息终端,充分发挥微信、微博等社交或自媒体软件,引入青少年最关心的信息话题,让学生充分感受到教学与实际生活之间内在紧密联系,以渗透式教学方法代替灌输式教学方法,引导而非指挥学生用“信息”思维方式分析问题、思考生活。这种方法不仅能激发其学生的求知欲望,同时也能将教学延伸至课堂之外,当学生通过生活平台不断受教时,就能够在潜意识中将生活里的实际问题与课堂中的信息技术知识加以联系。

二、可视训练,增强实效

为适应15~18岁年龄阶段学生的心理诉求,切实增强信息技术教育实践的有效性,在教学设计中应主动探索加强可视训练的方式,具体而言可借助游戏化的体验,强化学生在受教过程中的参与度,激励学生主动创新,完成课本知识到现实应用的转化。例如,在进行编程语言课程教学过程中,课程引入的问题可设置为让学生对相对简易而富有趣味性的电脑、手机游戏进行试玩并根据游戏体验尝试对存在问题加以改进,如弹球游戏、飞行游戏等。从各地教学实践来看,游戏化的可视教学一方面能够在寓教于乐的过程中让学生将计算思维融入游戏过程中,另一方面青少年对于娱乐项目的天然热情又能够很好激发出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进而逐渐提升计算思维,形成良好的学习闭环。同时还可鼓励学生学习动态画面的制作、模拟演练机器人等,力争做到基于现实系统完成复杂的抽象处理①。从国内外先进经验来看,不少专家学者已经将信息思维培养过程中的可视化训练作为必要环节,上述两种形式,对于启迪“计算思维”主动性,并使之迁移到现实问题解决上均大有裨益。

三、优选资源,强化实操

信息技术教学相较于其他任何科目而言,具有更强的实践性和实操度,因此,在教育实践的过程中,可以以案例分析为依托,根据课程内容以及学生的接受程度,合理、科学选择优质的数字化工具和资源进行授课。如,在“信息资源管理”课程教学过程中,应根据当前业内主流发展趋势,选择用Freemind、Xmind等思维导图工具,在使学生对思维导图内容形成基本的理解和掌握后,指导和鼓励学生使用导向思维方法对课程中的学习内容进行初步管理;在“信息加工和表达”的教学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结合前文所述两个阶段所掌握的基本技术,充分收集某一具体内容下的网络数据,借助Excel、Word等工具对所收集数据进行加工整理,形成简洁、清晰的分析报告,并指导学生思考数据背后的现实价值,搭建起学生的“大数据”意识和应用能力雏形;在“制作动态图像”教学过程中,可以综合画面捕捉、声效录制等多种技术,指导学生使用Camtasia、PPT来制作动态的作品。

四、道德陶冶,认清责任

青少年时期是完善人格的关键时期,同时在这一时期内人类往往乐于也易于接受新鲜事物,并能够从中获取对未来发展具有重要影响的大量信息。因此,除了在技术层面上要注重对学生的培养之外,更需要教师指导学生在思想深处形成信息安全意识。在技术课程中,应注重思想课程的有效穿插,教育学生在保护个人重要信息私密性的前提下,学会尊重他人隐私,引导学生以正确的思维方式面对在“互联网”公共言论场域内出现的问题和矛盾,使学生在面对网络谣言、虚假信息时能够采取妥善、积极的处理方式,不跟风、不传谣,让学生在虚拟世界中同样懂得维护公共秩序的重要性,有见地的融入到当代信息社会中去。

结语

信息技术教学实践中致力于培养的四项学生核心素养并不是各自独立的,此四者之间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形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外在与内在相结合的素质体系。因此,教学过程应当具有动态性,在与外部世界的交互过程中不断对教学方法和手段进行改进,进而始终适应于学生的内在真实需要。只有坚持用与时俱进的教学理念来深入指导教学实践,才能够保障学生拥有更实际、更科学、更系统的学习经历和最终效果,促使学生实现个性化的发展,真正使其拥有终生学习的能力。

【注释】

① 李丹丹. 普通高中信息技术核心素养培育的实施要领[J]. 牡丹江教育学院学报,2018(11).

(作者单位:山东省平度师范学校)

猜你喜欢

学生教育核心素养
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
论班主任如何教导学生
浅谈对中职学生教育管理模式的创新
思想教育视域下公民核心素养教育的研究
高职学生社会责任感与职业精神联动培养研究
如何培养学生的化学核心素养
“1+1”微群阅读
向着“人”的方向迈进
核心素养:语文深度课改的靶向
在津高校港澳台学生教育引导工作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