践行责信德育?培养责任公民
2019-08-02赵庭赵广忠
赵庭?赵广忠
:潘局长,您好!随着时代的发展与变迁,中小学生的成才环境已经悄然发生变化,德育工作面临着一些新情况新问题,您觉得当前中小学生思想品德的发展存在哪些问题?责信德育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有何主张与行动?
潘峰:我局曾委托国内知名德育专家团队对全区中小学校德育实施状况进行过调查,结果显示:各校普遍重视德育工作,青少年思想道德发展的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部分学生“骄娇”二气盛行,缺少对国家、对社会、对家庭、对集体、对自己的责任担当,吃苦意识和抗挫折能力较弱,不同程度地存在着知行脱离、言行不一的问题。据此,我们将促进青少年的责任担当和诚信品质作为江岸区德育的重要课题,责信德育应运而生。
责信德育主张把学生培养成为值得信托的责任公民,我们是基于诚信与责任的内在一致性提出责信德育这一理念的。我们知道,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其中,诚信是个体安身立命的根本,“人无信不立”。诚信与公民扮演的各种社会角色所应承担的责任相关联。诚信意味着遵守承诺,做应该做的事,而“应该做的事”就是个人扮演的社会角色所规定的责任。可见,“责任”和“诚信”两个概念在本质上是相融、相通的。正是基于责任担当和诚实守信的内在一致性,我们江岸区创造性地开展了责信德育的实践探索。
责信德育并不是喊喊口号的事,它是我们在一步步扎实推进德育工作的过程中逐步提炼成形的,凝聚着我区德育工作者十几年来坚持不懈探索的智慧和汗水。“十一五”期间,我区制定了《中小学德育管理规程》,并全面贯彻实施,提出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基”的教育理念,确立了德育在学校教育教学中的基础性地位。“十二五”期间,在教育部《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指导下,江岸区的诚信教育因势而出,我们编撰出地方教材《诚信教育读本》。2012年,我区将“誠信与责任”教育作为区域德育特色予以明确定位,制定了目标、路径体系和实施纲要,在全区推进,形成了江岸区德育百花齐放的良好局面。“十三五”期间,我们明确提出了“责信德育”的概念。在实践过程中,我们采取区域推进、校本探索的策略,鼓励各校在责信德育统领下,依托区域资源,结合本校实际,各有侧重地开展德育创新,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有效地在学校和学生中落地生根,促成了责信德育蓬勃开展的良好格局。
:教育局对责信德育的开展有什么样的顶层设计?
潘峰:责信德育是我们立足区域德育基础和现实,在新时代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项创新工作。在专家团队和我区德育骨干的共同努力下,我们构建出责信德育的“836”体系。
“8”指的是八大责任领域。责信德育结合社会发展对个体的要求,将个体的人生责任细分为八种:自我责任、家庭责任、团队责任、同伴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国际责任、生态责任,并且明确了各领域的教育主题,将自我责任的主题定位于安全健康、幸福成长,将家庭责任的主题定位于理解体贴、感恩分担,将团队责任的主题定位于平等团结、互助合作,将同伴责任的主题定位于坦诚有礼、尊重包容,将社会责任的主题定位于关注参与、学会奉献,将国家责任的主题定位于爱我中华、学会担当,将国际责任的主题定位于国际理解、美美与共,将生态责任的主题定位于环保节俭、天人和谐。每个主题都有对应的内容细目,以便教师精准把握,这样能为学生学会负责、健康成长提供有力的指引。
“3”是指实施责信德育须遵循三个步骤。责信德育期望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品德沿着“三步走”责信阶梯逐步攀升。这三个步骤,从学会负责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明责、承责、责信,从学会诚信的角度可以理解为明信条、履诚信、致信任。第一步,即学生在道德认知层面知晓自己在各种社会关系中所应承担的责任,以承诺表态的形式明确自己做人做事的行动信条。第二步,即学生在师长和同伴的监督下根据自己的行动信条来做事,承担起作为学生、家庭成员、社会成员、公民等所应承担的责任,做一个言而有信的人。第三步,即学生出于诚信而自主负责,把份内的事情做好,成为一个值得信任的社会成员。
“6”是指六大育人路径。我们依据《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以实践体验与文化熏陶为主要工作策略,努力将责信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与校园文化等多位一体的育人路径,具体包括六个方面:在课程育人方面,一方面重视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德育课程在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中的特殊作用,推动语文、历史等学科教学与德育的融合;另一方面注重开发责信德育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形成“百花齐放、异质互补”的责信德育课程体系。在文化育人方面,着力平安校园、文明校园建设,开展系统性的班级文化建设培训,提出班级文化建设的针对性、主体性、创新性、适宜性、实效性标准,优化班级和校园育人氛围。在活动育人方面,除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节庆活动外,创造性地将教育戏剧引入主题教育,大胆开拓戏剧化班会,为主题教育活动注入新思路,提升学校主题活动的吸引力。在实践育人方面,丰富和拓展社会实践活动,引导学生参与武汉市文明城市创建和“幸福江岸”建设工程,通过开展志愿服务、公益劳动、扶贫助困、环保宣传、民俗传播等实践活动,开发和利用校外教育资源,拓展责信德育实施空间。在管理育人方面,我们高度重视师德建设对学生成长的作用,以教师志愿者、教师读书会等形式引导全体教师爱岗敬业、为人师表、探索创新,不断提高育人水平。在协同育人方面,我们通过特色假期作业、家长告知信、家长课堂等方式引导家长关心和支持德育,发挥家长在责信德育中的参与、指导和示范作用。
:德育课程的设计和开发是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责信德育在这方面做了哪些工作,取得了哪些成果?
潘峰:品德的培养不能靠说教与静听,而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与环境的互动,以螺旋上升的方式逐渐实现品德的建构与生成。责信德育高度重视认知性德育课程、活动性德育课程、隐性德育课程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相互支撑,努力构建三类课程齐头并进的责信德育课程体系。
在国家课程方面,责信德育强调包括道德与法治、思想政治等德育课程在内的各门学科要自觉、有机地在课堂教学中融合责信德育元素,力争做到“科科讲责信,堂堂树美德”。在地方课程方面,江岸区组织开设责信德育区本课程,引导学生在国家责任、社会责任等领域明责承责。以此为先导,区本、校本教材建设涌动江岸,先后推出了《诚信教育读本》《红色江岸》等区本教材和《诚信教育》《安全教育》《礼仪教育》《孝心教育》等校本教材,以多种形式促使责信德育在学校课表中扎根。
我们启动德育活动课程建设,系统梳理爱国主义教育、文明礼仪教育等各项德育活动,将其有机纳入学校的年度、月份工作计划,以制度化的形式确立德育活动的地位,使德育活动的开展更加有计划、有力度、有效果。我们要求各校努力做到每项德育活动有目标、有方案、有反思。近年来,各校涌现出了不少可圈可点的德育活动案例,如武汉市二十一中学34年不辍,每年清明节组织学生步行到向警予烈士墓祭扫;武汉市实验学校每年3月组织学生开展“为环卫工人顶班”活动,让学生亲身践行志愿服务精神;武汉市解放中学的戏剧化班会在促进责信品质入脑、入心、入行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
隐性德育课程主要是突出师德师风建设和校风班风建设。我们主要做了三件事:一是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升教师师德,造就责信教师。通过师德报告会、校本研修等方式,引导教师全面理解自己作为教师、家庭成员、公民、个体的责任,做好学生成长的榜样。二是加强校园文化、班级文化建设力度,让每个学生对学校和班级有归属感,实现快乐学习、健康成长。在班级文化建设过程中,优秀班主任们引导学生提炼班级理念,创新班级活动,为学生求真向善创美搭建多种平台。三是创新学生管理,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和了解,促使学生亲其师而信其道。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有许多与责任、诚信有关的思想内容,这些内容和责信德育有着天然的契合性,不知责信德育在这方面是否有所考虑?责信德育是如何有效利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或者本地历史文化资源的?
潘峰:这个问题提得很好。责信德育的培养目标源于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确实含有大量的有关诚实守信、勇于担当的思想内容和故事,这些思想和故事是进行责信德育很好的载体和素材。比如,在爱国奉献、自强不息、立己达人等伟大民族精神之中,责任担当是共有的元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体现了个人对于国家的责任担当;“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体现了个人对于社会的责任担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體现了个人对自我、家庭、社会、国家多层面的责任担当。诚信与责任密切相联,“人无信不立”“一诺千金”等名言表现了优秀人士履责守信的鲜明立场。梳理和深入挖掘这些思想内容和故事,对于责信德育功能的发挥具有重要的作用。
除了积极利用经典文献中流传下来的责信思想之外,武汉市也拥有众多的红色资源。在这里,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董必武、邓小平等一大批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留下了革命的足迹;在这里,林祥谦、施洋、向警予、夏明翰等一大批中共党员,为革命献出宝贵的生命;在这里,武汉中共中央机关旧址、八七会址、八路军办事处等数十处革命旧址,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红色街区和红色景点。这些红色资源是老一辈革命家勇担国家和社会责任的鲜活见证,责信德育十分注重挖掘这些本地留存的红色资源,通过多维立体的方式进行传承,并激活红色基因。
一是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各校依托区域内丰富的红色资源,把《长江金岸 百年潮涌》红色教材的学习与责信德育实施紧密结合,积极开展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教育活动。
二是培训“红色讲解员”。通过聘请有关专家到校为师生讲课或由名师名家代培等方式,培训一批学生讲解员。聘请老党员、老干部、老八路、老教师等作为校外辅导员,发挥他们的优势和长处,通过现身说法,对学生进行国防教育和革命传统教育。
三是组建“红色记者小分队”,开展“红色采风”综合实践活动。通过采用访、听、讲的形式广泛挖掘红色德育内容,收集红色民谣、红色民歌,整理红色稿件、红色故事,分组举办红色文化手抄报。
四是渗透红色文化。各学科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跨学科知识,结合生活实际,找到最佳结合点,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爱党爱国爱人民爱社会主义的教育,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养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教育不单单是学校的事情,还是家庭的责任。那么,责信德育在家校协同育人方面总结出了哪些好的经验呢?
潘峰:家庭是人生的第一个港湾,家庭生活中的应对进退、熏陶浸染奠定了人生的底色。责信德育倡导家长承担起“第一任老师”的职责,为孩子树立负责守信的榜样,给孩子提供负责守信的机会,和学校携手培养值得信托的责任公民。在协同育人方面,我们主要做了三项工作。
一是组织开展家长课堂,引导家长树立现代育儿理念。如长春学区“春天讲堂”迄今已经举办140场专题报告,以愚公移山式的精神来帮助家长更新育儿理念,提升育儿水平。汉铁初中积极探索家校共育科学化、系统化、常态化的可行途径,多次邀请心理专家、知名教授与学生家长面对面交流,不断融合家、校、社区、社会资源,使家校共育工作开展得有声有色。
二是依托责信德育特色实践作业,动员家长、学生一起撰写责信故事,挖掘家风资源,形成家校协同讲责信的可喜局面。例如,武汉市解放中学积极整合资源,引导家庭、社区与学校共建共享,开发了“传承家风”“小小剪纸 大大畅想”“九九重阳节 浓浓敬老情”“悦读青春”等课程,举办了20余场丰富多彩的“共享课堂”活动,广受学生和家长欢迎。
三是开通责信德育系列微信公众号,高频传播各校责信德育开展情况、古今中外责信故事及经典诗句。武汉六中上智中学积极开发数字化沟通平台,利用多媒体技术创造性进行“指尖上的家校互动”,图文并茂,生动形象,深受家长和学生的喜爱。班主任许丽芬老师自己建设了“老许的日常工作”公众号,将经典名著、学生的作文、家长的反思,以及自己对教育的思考在公众号上定期发表,有力影响和指导了广大家长。
:通过您的介绍,我们了解到贵局在责信德育方面已经作了很多有益的探索。在已有成绩的基础上,请问责信德育下一步的工作设想和计划有哪些?
潘峰: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德育关系到“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的根本问题。当前,全球化、城镇化、数字化发展浪潮给社会生活带来日新月异的变化,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更加密切和频繁,社会思想观念日益活跃,但是社会上流行的一些不良思想倾向对青少年身心的健康成长产生了不容忽视的消极影响。责信德育的实践探索要积极贯彻《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机制改革的意见》中提出的“构建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的大中小幼一体化德育体系”的要求,以及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中提出的“在坚定理性信念上下功夫,在厚植爱国主义情怀上下功夫”等要求,在以下两个方面予以努力,以期取得更好的育人效果。
一是加强责信德育课程的系统建设。当前江岸区各校的探索较多地集中在家庭责任、自我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方面,国际责任、团队责任、生态责任等方面的活动相对较少,亮点还有待彰显。区域《责信德育读本》尚须根据小学生、初中生、高中生年龄特点和成长需要加以细化,为学生搭建螺旋上升的成长阶梯。具体活动案例还有待细致打磨,以构建责信德育精品课例库。
二是要进一步理顺三类德育课程的关系,为德育课程的有效落地提供明确的导向。传统德育理念偏重于认知性课程,而生活德育、情感教育等理念提示我们,良好品德的培育,更加需要重视来自校园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的潜移默化的影响,重视学生在活动中的体验和生成。如何在学校日常管理中克服功利、浮躁和应试的冲动,提升活动课程和隐性课程地位,做好对学生品德成长的评价,需要我们认真学习当代理论成果和政策要求,以更大的决心进行德育创新。
责任编辑︱李 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