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就是控制不住我自己
2019-08-02曾海虹
曾海虹
[摘要]初一学生小贾经常情绪失控,与人发生激烈争执,导致严重不良的人际关系。采用认知疗法进行认知矫正,使其获得新的合理观念,进而改变处理问题的态度和行为方式。又通过与其父的多次会晤,调整了家庭教育方式。经过五次辅导,来访学生逐步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人际关系得到较大改善,咨询效果较好。
[关键词]情绪管理;人际关系;成长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19)20-0029-04
一、个案背景
小贾,初中一年级,男,个头偏高,满脸痘痘,右眼半失明,左眼正常。父母在其幼儿园时期携手创业,小贾小学三年级后他们事业进入稳定期。爷爷为越战退伍军人,曾从死人堆里爬出来,个性执拗,脾气暴躁。爷爷经常跟晚辈讲越战的事,这对父亲和小贾的个性都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开学初,同学关系较好。但后来逐渐暴露出“坏脾气”,与班干、老师、同学、舍务老师多次发生激烈冲突。冲突时言辞极端恶劣,情绪无法控制。冲突之后不顾场合,不顾时间大哭,事后感到非常后悔。但下次再被人指出问题时,又情绪失控。逐渐遭班级同学、室友排斥,严重影响到他的情绪和人际关系。
自述:我也很想少发脾气,可就是控制不住自己,非常烦。已严重影响到了与老师和同学的交往,现在遭到班上许多同学的排挤。宿舍卫生问题久久没有解决,对此不胜其烦。每次很认真地把卫生搞好后,同学会故意搞脏。他们不珍惜我的劳动成果,我真的很无语。宿管对我印象也特别不好,每次打扫卫生,我觉得很干净了,但他总能挑出问题来。
小贾爸爸:从小将儿子带在身边,带到厂里。刚开始创业办厂时,有些工人有讹钱的情况,曾当着孩子的面处理,对下属员工的指挥、命令、谩骂也当着孩子的面。在家庭中,常常与妻子因为公司财务问题、官司的事发生激烈争执,也不会回避孩子。争吵到最后的结果是,我用发脾气的方式压制住妻子,获得争吵的胜利。他那时也常常躲在角落里哭。在他小学三年级时,老师反映他行为习惯不好,爱发脾气。我意识到这些做法给儿子带来了非常大的負面影响,也开始研究孩子的教育问题,从此很少在家吵架。
班主任反映:小贾思维敏捷,上课认真,特别喜欢表现,成绩好。但开学以来,已与班干、同学、舍务老师发生无数次激烈冲突。有一次情绪失控后,甚至将宿管老师撞下楼梯,还好宿管老师及时抓住扶梯。每次冲突时异常激动,情绪失控,言语激烈,大哭,激动时听不进任何话。情绪平静时,一切正常。在每一次与他人发生冲突前,情况均为他人客观地与其沟通问题,只要一提他的问题,他便立马炸开,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班干管理班级时,提醒他安静,他立马上前与其理论,由此班上许多同学都学着对抗班干,班风受到极大影响。与他交涉过很多次,每次都说会注意,但一遇到冲突就完全失控。这已严重影响他的人际交往、个人发展和班级管理。
二、分析及辅导过程
(一)营造安全环境,处理阻抗情绪,建立良好咨访关系(第一、二次辅导)
班主任陪同小贾来辅导,小贾自然将我与班主任划在一起,认为我与他是敌对关系。小贾初来咨询室时很抗拒,班主任直接反映他与同学、宿管、舍友经常发生冲突,小贾不断地“说明”情况。这其实是小贾面对他人指出“自己问题”时表现出的强烈自我保护。
良好的咨访关系是心理咨询的第一步,是心理咨询取得良好效果的基础。良好的共情是来访者愿意吐露心声和困惑的基础。在第一次咨询中,我站在小贾的角度,体验、感受他与同学争执产生的负面情绪,无条件地接纳、包容、支持他,让他感受到安全。第一次辅导结束后,他主动约我进行第二次辅导。
第二次辅导时,他进入辅导室后,先将桌子摆正,再将两张椅子靠墙脚摆放。我询问为何要这样摆放椅子,他说习惯于这样,而且感觉更安全。这说明他缺乏安全感,在与我的交流中无法完全放松下来。我继续耐心倾听。他经过一个多小时对自己情况的“粉饰”,辅导没有取得实质性的进展。此时我采取真诚和面质的技术,让他正视问题,以获取他真正的配合。
咨询师:(面质)我们辅导快一个小时了,这一个小时你对所有的事情都做了描述。可你口中描述的做法似乎并不会导致你出现目前面临的状况。我想知道,是怎么一回事?
小贾:……(沉默)
咨询师:(真诚)你能主动约我辅导,说明你信任我。也说明现在的人际状况已经让你很烦,迫切想改变现状,调整人际关系,控制情绪。对吗?我们坐下来,不是指责你的问题,而是利用心理学的知识协助你分析问题,帮助你打破现在的困局。希望你能如实地告诉我情况,然后具体地分析问题。
小贾:(沉默一会)好的,老师,我会尽力说出真实想法。
良好的咨访关系能够减少来访者的防御心理,使来访者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提供真实、全面的信息;能够促使来访者接受咨询师的建议,并积极配合咨询师。
作业:思考在与班上同学相处时,整个情绪爆发的过程是怎样的?爆发之前发生了什么?之后是怎么想的?
(二)剖析原因,发现模式,改变认知,管理情绪(第三、四次辅导)
为何小贾这么容易爆发脾气呢?在辅导后的思考中,他发现在别人指出自己问题时最容易爆发。询问为何会在意别人的看法?逐步帮他剥离表层,发现他课堂中好表现,特别喜欢插嘴,这跟无法忍受别人指出自己的问题是一致的,这些表现均指向想赢得大家的关注、树立一个良好形象的内在目的。为何会如此想赢得关注?追根溯源可以发现,小时候父母当着他的面经常吵架,让其处在不安的环境中。他潜意识中觉得自己没做好,惹得父母吵架。父亲的暴躁脾气也会让他不安,在潜意识当中,他渴望通过树立好的形象来获取父母的关注。小学三年级后,父亲觉醒后又对他投入了太多的关注,这些关注极大地满足了他,同时也不想失去,所以他极力想表现自己,形成一个好的形象。
另外,他小时候在争吵的环境中成长,每次争吵,父亲常常是一个胜利者。以争吵的方式压制对方,常常可以获取胜利,但他以这样的方式与其他人相处时,却会严重影响人际关系。这时他才意识到自己的行为深层次的原因是怎样的。下一步就是找到他的认知模式。我以宿舍中的具体冲突为例,进行交往模式分析。
咨询师:比如你提到在宿舍,室友用门夹你。
小贾:嗯,他们故意要伤害我,联合起来整我。
咨询师:当你这样想的时候,你的情绪怎样?
小贾:生气,愤怒。
咨询师:于是,你随后的行为会是什么?
小贾:怒视对方,言语激动。
咨询师:他们的回应呢?也就是后来的结果。
小贾:对方当时回应“切”,互相看对方不爽。本来关系就不好,又进一步恶化了。然后就越来越差了。
咨询师:这像是一个恶性循环,对吗?
小贾:是的。
咨询师:你看,室友用门夹你,这是一个事件,你认为他们故意伤害你、整你,这是想法。最后产生了生气、愤怒的情绪,你怒视对方、言语激动,而对方一声“切”,这是整个事件的行为结果。事件、想法、情绪、行为结果,这几个因素中哪个因素起着最为关键的作用呢?
小贾:(思考了一下)是想法。
咨询师:对,在心理学上有一个关于情绪的理论,叫情绪ABC理论,它是由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创建的。它认为激发事件A只是引发情绪和行为结果C的间接原因,而引起C的直接原因则是个体对激发事件A的认知和评价而产生的信念B,即人的消极情绪和行为障碍结果(C)不是由于某一激发事件(A)直接引发的,而是由于经受这一事件的个体对它不正确的认知和评价产生的错误信念(B)直接引起。所以,同学用门夹你之后你的反应,是你对这件事的想法、信念在影响你。而且你刚刚说到,关系又恶化了,双方对彼此的评价也更负向了,彼此间的关系又恶化了。所以结果又会反过来强化信念,下一次遇见激发事件时,潜意识的信念又会出来影响情绪和行为结果,再一次强化信念,由此形成循环模式,如图1。
小贾:……
咨询师:能理解吗?
小贾:我懂了,所以影响我的是我的想法,我习惯性的想法。
咨询师:不错,不愧是学霸,稍微点一下就能明白。
小贾对我笑了笑。
随后与他分享不合理信念的三个特点——绝对化的要求、过分概括的评价、糟糕至极的结果三个特征。纠正办法:对于绝对化,将“一定”“必须”等愿望换成“希望”“想要”。对于过分概括和糟糕至极,采用就此时此事论此时此事,就点论点。通过作业的形式,进行信念的察觉和修正练习。
作业:1.每天写下2~3个事件,分析其想法、情绪、行为和结果。
2.对每一种想法进行判定,是否合理?如何改变?
在第四次咨询中,对其作业中呈现的事件逐一进行分析,发现他能比较好地发现不合理的想法,并进行改变。我要求他继续这样分析自己的想法,以管理情绪。并观察分析其他同学在与人相处过程中有什么值得借鉴的。
(三)收获改变,巩固效果,结束辅导(第五次辅导)
在前往辅导室的路上,小贾告訴我上一周的后半段几乎没发生冲突,大部分都能很好地处理。但这两天出现了一些事情,有冲突,不过最终还是处理好了。
班上有个女生总是拿我做负面的案例,比如对别人说,你要是再这样,你就是喜欢小贾。以此噎住别人,打趣对方。然后引发其他人与该女生对质:是否喜欢小贾。其实这纯属造谣,说得我很不堪,而且给我带来了麻烦。我的处理方式是:与其交涉,让其不要再拿我做反例。对方反驳,为避免矛盾,我没有再与她争执,只是很无奈地回头笑笑。(这个方式来自我观察其他同学用过这类方法,看着效果还不错,所以才采用。)(在这里我鼓励他对自己的权利还是要维护。并不是说完全避免与人冲突,当对方侵害到自己的时候,完全可以拒绝对方。)
小贾:近段时间,同学对我的态度有了很大变化,女生在形式上(如收发作业、活动邀约上)开始接受我,也会时常帮助我。男生没有再为难我,起哄我,跟班干之间也没有发生过什么争执。宿舍里,曾经冲突最大的同学态度也有所变化,整个宿舍的氛围好了很多。曾经跟我一起打扫卫生的同学,因为关系的缓和,上周五回家时也主动跟我说,之前一直不愿跟我一起打扫卫生,是因为不喜欢我,跟我一起打扫卫生会情绪不好,所以躲开。这一点对我很重要,之前一直争吵多,能说出来非常不容易。之后,找了舍管老师,要求对卫生值日的组合做了一些调整。大家都挺高兴的。真不想回忆过去那段时间的人际关系,太糟糕了。希望自己在人际交往上能继续努力。
班主任报告说,自从情绪问题得到处理之后,他整个人开心好多。不再在人际上过度消耗,大部分的精力都放在学习上,居然各科的测验常常拿班上第一。后来看到他脸上皮肤光滑了好多。
三、辅导总结
学生暴露出的情绪问题往往有着深刻的家庭因素、学校因素、个人因素,是三者的共同作用。所以在对这类学生进行辅导时,应该与他的成长环境、心理因素等结合起来,尝试找到深层的原因,对症下药,从情感宣泄、认知调整、行为改变等方面进行辅导。
在这个案例中,小贾调整不合理的认知模式是辅导获得成效的核心。逐步改变其行为,是辅导希望达成的最终目的。所以在第三、四次辅导中,找出他的认知,并按照他的认知进行情绪、行为、结果推理,找出其模式,引导他进行认知改变,以情绪的转变带动整个人的成长。
同时对其环境中不良的因素进行干预,以辅助其发生改变。比如,以父亲的改变来驱动孩子的变化。小贾的父亲在整个辅导中一直非常配合,多次找我辅导,积极寻找自身的原因,不断学习人际交往心理学,深刻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后来反馈,有次赶货,主动到厂房里找技术师傅说明,没想到对方爽快答应加班,他不再像以前直接下命令,导致许多技术师傅非常不配合。小贾也反馈老爸态度更加柔和,更加顾及儿子的感受;与其沟通时,能更加平等对待,虽然当彼此态度不好的时候,还会有一些沟通障碍,但已经很不错了。小贾能够有如此进步,离不开父亲的变化的影响。
每个人的心理都是一个系统,常常因为一个方面的问题,带动整个系统走入僵局。但也常常因为一个方面的改变,带来整个人的新生。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德胜学校,佛山,528000)
编辑/张国宪 终校/卫 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