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复习课教学模式探究

2019-08-02王冯红

科学大众·教师版 2019年11期
关键词:定律重难点整理

王冯红

摘 要:复习课是教学的一个重要课型,是对已学知识的巩固与提升,是构建知识体系的重要过程,是培养学生分析、整理、创造能力的重要手段。如何上好一堂复习课是当前小学数学教育的重点和难点,本文以学生为主,引导学生分析提炼数学课程重难点,辅以思维导图整理分类,发散思维探讨重点题型等探究如何上好一门数学复习课。

关键词:小学数学; 复习课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9)11-069-002

一提到复习课,教师觉得无奈,学生觉得无聊,不就是反复把学过的内容来“炒一炒”。每到期末复习,大多数数学教师都会感到困扰。每个知识点、每个单元、每个模块的学习完成后,需要进行整理复习。有效的复习既可以帮助学生梳理知识重难点,构建完整的知识体系,也可以培养学生整理分类的技能,分析比较的数学思维能力,提升数学素养。那么如何有效地进行复习呢?

一、深入研习教材

打铁还需自身硬,教师应仔细研读数学课标和教材,准确把握教材的编排意图,才能在教学中有的放矢,应用自如。数学复习课也是如此,教师只有真正把握教材的重难点,每个知识点的联系与区别,在整理复习时才能给学生明确的指引,巧妙地设计教学活动,处理复习重难点和延伸拓展,避免简单的“过一遍知识点”。

二、引导学生从教材中提炼重难点

复习课上教师总是处于主导地位,学生不知道该如何复习,不能准确把握复习知识的重难点,归根到底是学生没能体会到复习的要领。一次数学早读时间,笔者发现学生复习知识时,是把课本的每一个字、每一段话,甚至连一个发问“你知道吗?”都列入复习行列。这不仅让笔者吃惊,很明显,这群孩子不知道重难点是什么,所以眉毛鼻子都抓了。

当前信息技术应用广泛,很多时候技术的便利化和生动化使得教师过于依赖课件,而忽略了原生态的课本。课本是基础知识的载体,教师的教、学生的学都源于课本。因此,复习时教师必须教授学生如何利用课本进行复习。与文章阅读类似,学生能在厚厚的课本上提取重难点,这也是阅读能力的体现。复习课不仅要学生掌握基础知识,更要渗透基本技能的培养。

如何引导学生抓住知识重难点呢?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则运算整理復习》为例,引导学生根据课本对应的内容进行分析,提炼重难点。

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四则运算的第一课时学的是什么?”

生:加减法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请你根据课本,说一说这节课复习的重点是什么。

生: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生:用加减法各部分间的关系来进行验算。

生:什么是加法。

师:那么,这些知识点中,你认为哪些更为重要呢?

学生显得十分积极,还给出充分的理由说明某个知识点是重点。

复习中多鼓励学生根据课本的关键字词来判断重难点,并尝试说一说理由,引导学生分析问题,有依据地提取重难点。这样,既把学习的主动性交给学生,又能逐步培养孩子阅读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三、合理利用思维导图整理分类

思维导图从全脑学习理论,信息加工理论来分析,都是很好的一种教学策略。它是一种思维工具,分析工具,有效地利用思维导图,可以提高复习课的教学效率和学习效果,同时思维导图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以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运算定律整理复习》为例:

教学过程:

情景激趣——不一样的数学故事小视频(简便计算)。

师:同学们,上课前我们来看个小视频(播放视频)。

师:视频上提到哪些数学知识呢?

生:加法交换、乘法交换律和乘法分配律。

师:不仅加法乘法有运算定律,减法和除法也有运算定律,在计算的过程中我们可以利用这些运算定律进行简便运算。我们学过的有哪些运算定律呢?

生:加法交换律,乘法交换律,乘法结合律……

小组合作整理分类定律——复习运算定律

师:这是我们学过的运算定律,这么多的知识点,能否把它们整理得更有条理些,复习起来更加清晰呢?生:能。

整理分类——现在每个小组有一张透明的纸张和写着运算定律的卡片,请每个小组把它们进行整理分类。

合作要求:(1)把这些运算定律进行整理分类,并将结果贴在透明纸上,可以用你喜欢的图案/方式让整理分类结果更有条理。(2)写出每个运算定律用字母表示的方式。

笔者授课时先通过学生个体回顾知识点,再引导学生通过小组智慧借助思维导图工具,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者图案梳理知识点,使整理的结果有条理,可视化。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无限的潜能,把思维导图融入数学复习课堂,给学生充分的创造空间,也尊重个体的差异性,方便学生个体的复习,使复习更有效。

四、以学生为主体分析探讨重难点题型

传统的数学复习课,学生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梳理的重难点题目,导致学生复习的积极性不高。何不转换思维,让学生以教师的角色来探讨题型。学生是有智慧的个体,平时的学习经验足以让他们在众多应用题目中筛选出重点题目或易错点。从学生自己的角度出发,引导他们体会哪些是复习的重点,哪些是学习应用的关键信息,形成一种内化的学习行为,不仅提高复习效率,还可以激励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来。这比教师的直接讲授更有效果。

教学过程:

如笔者在整理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时,问:同学们,如果你是老师,你会检验哪些重点呢?

学生争先恐后,有的说:“我会这样出题目——5.47里面有()个0.01”;有的说:“我会出小数的性质,比如判断题——去掉小数点后面的0,小数的大小不变”……

学生几乎都能说到重点题型,这让笔者非常欣喜,整节课学生的兴致也很高。复习课,不单是为了巩固知识点,还可以利用这个契机引导学生去反思自己的易错点,加深知识的理解,同时发散学生的思维,激励他们去创造发现。

参考文献:

[1]杨荷莲.思维导图在高中数学总复习习题课中的应用研究[D]重庆师范大学,2014

[2]王彦飞.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的现状及策略[J/OL]学周刊,2019(15):55[2019-05-04]

猜你喜欢

定律重难点整理
倒霉定律
诵读100句,记考纲重难点词汇(二)
万有引力定律
高一零碎知识整理
耐人寻味的定律
食堂定律
整理“房间”
新目标英语八年级(上)Units 1-3重难点预习
Units 13—14重难点☆解☆析
Units 11—12重难点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