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形象分析在多声部音乐教学中的运用
2019-08-01谢滨妃
谢滨妃
摘 要:音乐形象分析对于理解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涉及的范围极其广泛,它具备多样性、复杂性、联想性;更是音乐分析学常用的手法之一。“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是一门新型的综合课程,将音乐形象分析融入多声部的教学中,正确地理解作品形象的塑造和表现,对于音乐的教学、演奏、实践都起到了关键的要素。以圣桑最为著名的作品《天鹅》为例,具体阐释音乐形象,通过作品中的“旋律外形”进一步探索“天鹅”不同的形象表达,能够充分发挥音乐形象分析在教学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关键词:旋律 天鹅 音乐分析 音乐形象
音乐形象涉及的范围及其广泛,它具备多样性、复杂性、联想性。正如“一千个读者心中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任何一首作品的音乐都可以表现出某种特定的形象,针对不同体裁的作品,形象分析的对象也不同。在多声部音乐教学中,除了讲述结构划分外,将音乐形象融入作品显得尤为重要。如贝多芬常用射线型旋律代表一种奋起、激昂的形象,如《第五交响曲》第四乐章;柴科夫斯基《六月船歌》的呈示部,旋律“一波三折”,代表“小船”摇曳的形象;舒伯特艺术歌曲《魔王》,用持续不断的三连音钢琴伴奏,模仿奔驰的马蹄声形象;如舒曼《为什么》运用疑问型预示了作曲家心中的疑问。这种种“音乐形象”都有助于在教学中,争取地分析、理解、把握作品。彭志敏教授在其《音乐分析基础教程》中对“形象分析”作出这样的描述:形象分析是一种常见常用的音乐分析方法,它虽然可以广泛适用于各类音乐作品,但在更多情况下,他不仅要“说明”一部作品表达了什么形象,而且要“证明”这种形象是怎样表达的。这才是形象分析主要的意义和任务。本文试从圣桑最为著名的《天鹅》为例,以作品的“旋律外形”为切入点,对作品的音乐形象分析在教学中的运用进行探讨。
一、关于《天鹅》的创作背景
《动物狂欢节》是法国作曲家圣桑51岁高龄写出的管弦乐组曲,由十四段小曲组成:(一)序奏及狮王的行进;(二)公鸡和母鸡;(三)野马;(四)乌龟;(五)大象;(六)袋鼠,(七)水族馆;(八)长耳人;(九)林中杜鹃;(十)大鸟笼;(十一)钢琴家;(十二)化石;(十三)天鹅;(十四)终曲。曲调轻松活泼,颇受欢迎。《天鹅》是流传最为广泛的一首大提琴独奏乐曲,在动物们都登场之后,高贵美丽的天鹅才慢慢展现出它迷人而优雅的身姿。全曲旋律流畅、和声精致典雅、调性语言及其丰富,较为形象地突出天鹅的形象。
二、 《天鵝》的音乐结构
作品《天鹅》的结构为带有引子和尾声的展开性三段式,图示如下:
全曲28小节构成,从1小节的引子进入,运用分解和弦。呈示段长度为8小节,分出4+4的方正乐句,4个乐句又可分出2+2的乐节,句法为并行句法(后乐句材料变化重复前乐句)。调性为G大调,乐段临结束时转入其属和声小调b,完全终止于b和声小调,为开放调性。中段顶真进入,保持了呈示段8小节的规模、句法关系,展开的方式主要体现在调性对峙,调性的处理较为复杂。具体来说,中段第一乐句先从主调G大调进入,后乐节旋律向下二度模进,转入F大调;第二乐句通过下属和弦转入属小调,运用“ST”的变格进行,具有a旋律小调的色彩,后乐节通过半音到达同名大调,具有A和声大调的特征;中段结束时调性回归到G大调,为再现做好充分的准备,体现出浪漫主义的调性手法(如图示)。再现段为动力再现,长度扩充到9小节,第二乐句音区提高,旋律加入新的材料。尾声与引子材料呼应。全曲完满结束。
三、 《天鹅》的音乐形象分析
在西方,流传一个动人的传说,天鹅临死之前的声音是最动听的。后人为舒伯特的艺术歌曲编写了《天鹅之歌》,圣桑更是用丰富的音乐,深邃的意境表现了天鹅的美,那么,圣桑在这首作品中用什么样的手法描写天鹅的形象呢?这种形象在作品中又是如何体现的呢?
1.引子的音乐形象
1小节简短的引子,钢琴奏出琶音式分解和弦,“四六拍”的节奏:左手运用等分八分音符,右手运用十六分音符,惟妙惟肖地模仿了水波的荡漾。既象征了天鹅高贵圣洁的形象,又成为全曲统一伴奏音型。似乎一只美丽的天鹅正缓缓而来。
2.呈示段的音乐形象
第一乐句的旋律是全曲的主要主题,这个主题抒情动人,气息宽广,明确了天鹅高贵圣洁的形象。为了实现这个目的,主题使用了三种主要的旋律音调,它分别代表了天鹅不同的姿态:
第一种为连绵起伏的大山型旋律,第二乐句旋律重复一次,音区提高,后乐节二度上行模进,力度增加,到达呈示段的高潮。
第二种为曲首冠音型,最高音在开端g,旋律以下行的“三音音调”为主,下二度重复一次。节奏上运用等分的四分音符,音乐律动较强;配合分解和弦的伴奏织体,曲调相得益彰。刻画出一只栩栩如生的天鹅形象。
例1:
第二种是疑问型旋律,音阶级进上行,从最低音e1到达最高音b2,音域较为宽广。这时的天鹅神态庄重,长颈前伸,徐缓地有力地扇动双翅。
例2:
这三种旋律的结合,在大提琴独奏下,呈示段的音乐形象:犹如洁白骄傲的天鹅唱出了一支圣洁之歌,自由舒展双臂,潇洒地歌唱。
3.中段的音乐形象
中段保持了主题旋律的形象,但是处理得较为复杂,转调频繁,使得旋律带来较多的色彩变化。
(1)第一乐句:旋律保持“曲首冠音型”,主和弦先分解下行再连续级进上行,前乐节在G调上展开;后乐节二度模进下行,音区降低,在F调上展开。旋律在调式上起到变化,更进一步描绘天鹅昂首浮游,翅膀一收一合划入水中,体态优美,叫声动人。
(2)第二乐句:音程由五度下行再级进上行,宽广无比,为“大山型”的旋律。通过旋律中的半音关系,从a旋律小调转为A和声大调,旋律调式进一步转变。验证了唐朝李商隐的诗句“拔弦警火凤,交扇拂天鹅”,犹如对“天鹅”优雅端庄、顽强不屈形象的歌颂,把人带入一种纯洁崇高的境界。此时由原来描绘“天鹅”的静态形象,转向了天鹅动态的描写,昂首挺立。
4.再现段的音乐形象分析
再现段静止再现了主题旋律,“a tempo”回原速,在宽广的音域里自由起伏,在潺潺有声的分解和弦音型衬托下,重新出现了那只高贵洁白的天鹅形象,优美无比,扣人心弦。
5.尾奏的音乐形象分析
尾声的力度减弱,旋律逐渐下行,钢琴伴奏与引子呼应,声部从高声部逐渐向中低音区靠拢,直至在全曲最弱节奏中逐渐消失,仿佛看到了“天鹅安详自在,逐渐浮游着远去”的神姿。
纵观以上的分析,全曲的音乐形象如表所示:
通过《天鹅》的音乐形象分析,说明在教学中运用音乐形象能够达到真正理解作品的目的。如果在教学和演奏中不能深刻理解作品所蕴含的音乐形象,自然就不能让学生较好地理解作品、演奏作品,更加无法打动听众。在多声部音乐分析的教学中,大多以结构划分、音乐结构要素为主,如能加入音乐形象分析,通过作品的“创作背景”、“结构划分”、“音乐形象”综合分析,便能更加全面地理解作品,才能在音乐教学、创造、实践中处理好作品的音乐形态。
参考文献:
[1]彭志敏.音乐分析教程[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1997.9.
[2]张浩. 圣·桑《天鹅》析评[J].民族音乐,2010(6):83-84.
[3]丁相杰. 圣·桑《天鹅》旋律中的浪漫主义色彩[J].齐鲁艺苑,2011(3):25-26+41.
[4]唐荣.音乐形象在作曲理论课中的运用[J].北方音乐,201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