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数字媒体技术下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研究

2019-08-01杨梅

大观 2019年4期
关键词:非物质文化制作工艺数字媒体

摘 要:数字媒体作为当今非物质文化传承的新方向和必然趋势,对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与研究起着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发展、科技的进步,许多非物质文化濒临失传。文章通过对数字媒体技术优势与局限性上的分析,以新疆土陶为例,结合新疆土陶的历史脉络、审美特点及现状,探讨促进通过数字媒体技术使非物质文化的传承保护研究向更积极健康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数字媒体;非物质文化;制作工艺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6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校科研计划科学研究重点项目(人文、社科类)(XJEDU2016I1014)成果。

数字媒体技术在当今人们的生活中发展迅猛。随着科技的发展、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少的人去关注那些传统的工艺,将当代流行的数字传媒技术与濒临失传的传统工艺相结合,是继承发展老工艺的必要手段。

一、数字媒体技术在非物质文化传承保护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全球数字化信息的发展,将非物质文化与数字媒体二者结合应用得愈发广泛。1922年,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的记忆”工程为世界开启了将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化的大门。此项目实施的目的便是响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宪章中规定的保护和保管世界文化遗产的任务,促进文化遗产利用的民主化,提高人们对文献遗产的重要性和保管的必要性的认识。此后,芬兰等欧洲众多国家纷纷响应此号召,将数字媒体技术大量运用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中,多地开始建立数字博物馆,将作品分享给全世界的学者进行观摩与研究。

(一)数字化手段在我国文化遗产保护中的重点应用领域与主要形式

20世界90年代以来,我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中大量运用了数字媒体技术,并且取得了非常多的重要成果。从国家提出“数字故宫”想法的开始,到后期北京民俗数字博物馆、北京中医药数字博物馆等成功的建立,数字博物馆在全中国大规模产生。如故宫博物院网站,将院中所藏文物发布在网上之后,吸引了大量网友的关注,网友足不出户便可对作品进行观赏。而这种数字博物馆的建立,也引起了大众对文化遗产和非文化遗产的关注,提高了人们对历史探索的兴趣。再如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使用VR、MR等现代化技术,将兵马俑等物体数字化呈现在观众眼前,这不但方便了人们的观赏,更为专家研究提供了更便捷的方式方法。更令人可喜的是,兵马俑博物馆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更加方便快捷而又准确地解决了文物修复这个难题,攻破了文物修复技术上这一难题。除故宫博物院和兵马俑博物馆外,海昏侯国遗址、圆明园等国家遗址,都逐渐建立数字博物馆(图1),而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对文化遗产进行保护与研究,成为相关部门与政府国家大力支持的一部分。

(二)数字媒体技术在新疆土陶保护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中国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古国,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和传统工艺,新疆土陶便是其代表。新疆土陶烧制技艺作为第一批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工艺,从造型外观,到颜色搭配再到烧制方式,都有其发展的历史缩影。作为丝绸之路上东西方交流存在的物品,它的身上有着多国文化与历史的印迹,深入对其了解,便可帮助我们研究丝绸之路上中西文化交流的历史。土陶制品曾在新疆民眾家庭器皿中占据主要地位,小到水杯茶碗,大到水缸米缸,都是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物品。但是随着经济、文化等高速的发展,生产简单且价格低廉的碗盘开始出现,严重冲击了土陶制品的生产地位,从而使土陶制品种类越来越少、制作工艺手段由繁至简直到渐渐退出人们的生活。正因为其经济价值越来越低,所以新一代的年轻人都不再学习和继承土陶烧制的手艺,导致会土陶工艺的匠人越来越少。科学技术的发展,必将淘汰老旧的工艺,而面对土陶工艺的逐渐没落,我们能做的就是将这种老工艺尽可能地加以保留,而运用当下流行的数字媒体技术便是可行手段之一。

二、新疆土陶保护研究中使用数字媒体技术的必然性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竞争力越来越强烈,软实力在国家竞争力中占据主要地位。发扬我国历史中优秀的部分,继承发展中国特色文化工艺,成为了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与研究,也是提高软实力的方式。而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应局限在探索与修复上,与当今文化科技的融合也是发展和继承文化遗产的重要方式。新疆吐鲁番地区的土陶器由素釉陶、素陶、彩釉陶三种组成,制作有备土、和泥、闷泥、揉泥、造型、上釉、烧制、加工等多种工序,其完成的效果也是丰富多样,但如今,却面临着濒临失传。新疆土陶的身上不仅承载着历史,更有继承和发展的空间,如何保留它的历史,成为一个严峻的问题。

数字媒体技术的出现,为保留新疆土陶工艺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方式。数字媒体技术在全球的发展愈发广泛,信息之间的交流也越来越便捷,数字媒体技术可以将网络上平面的画和作品的照片转变成更具立体感和现实感的作品,让观赏者更加身临其境,体会作品其中的意境。而如果我们也对新疆土陶技术运用类似的方式,将其制作方式与技巧通过3D模拟等方式记录下来,不但可以向全世界介绍我们中国的新疆土陶,也可以一直保留新疆土陶的制作工艺从而避免技术失传而消失的问题。想要宣传发扬我们的中国文化,合理运用数字媒体技术是必要的方法。

三、数字媒体技术对新疆土陶工艺保护的优势无局限性

(一)由无形化变为可视化

数字媒体技术的强大功能便是具有很高的记录和展现能力,从某些方面说,它可以使看不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变为可视化,从而更完整地记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存在,并且使其日后的研究和保护都更有保障。如将新疆土陶的历史运用数字媒体技术制作出来,传至到网络数据库,就像是将一本书保留在图书馆一样供人阅读,记录土陶发展的历史、背后的故事还有制作工艺。将新疆土陶工艺从不存在的非物质手工技术变得可视化,以传承为目的、宣传为手段,更好的将新疆土陶广为人知。

(二)将平面化转为动态化

非物质文化遗产与物质文化遗产最大的区别就在于它的非物质性,它所具有的特点和文化是没有物质载体的,只有通过动态的演示才可能达到被人所了解的目的,是人类行为活动的一部分。当下最多的记录方式就是以文字和图片来展示文化,而非物质文化遗产没有实物,只能通过沟通和行为,这些都是动态化的技术。因此,如果非物质文化遗产想要得以传承,除了面对面学习沟通之外,就是采取数字媒体技术将动态技术完整记录下来。新疆土陶工艺的制作从始至终都是手工完成的,土陶的制作技艺光用语言和文字是无法得以研究和保护的,通过数字媒体技术,将语言和技术同时记录下来,比文字记载更加有优势(图2)。

(三)技术保留更加详细准确

在传统的文字和图片上学习土陶制作方式无法真正了解其全面,会遗漏掉很多细节的部分。但是通过数字媒体技术,通过声音和画面的同时记录,便会成功解决此问题。哪怕观看过程中有所遗漏或遗忘,还可以倒退重复播放。如果将新疆土陶工艺的制作方式运用建模和增强虚拟现实的方式呈现,不但可以达到所建物体之真、增加体感交互,而且人们可以足不出户,在家中体验制作新疆土陶的乐趣。

四、数字媒体技术下对新疆土陶保護与发展的策略

(一)新疆土陶工艺数据的采集

新疆土陶工艺没有物质作为载体,所以在对其进行数据采集时需要专家人员亲自到新疆土陶生产的地方进行学习、探讨与拍摄,这样才能大大保证数据的科学性。为了保证数据的全面性,考察地不能只是一家或者一个地区,这样代表不了所有的新疆土陶工艺。因为新疆土陶工艺分布在各个地区,而每个地区还有着不同的差异,所以需要收集数据的人员多多走动,深入了解新疆土陶工艺的内容,这样收集回来的数据才具有科学性。在收集过程中,需要用摄像机等工具实时拍摄,这样记录下来的数据才更有说服性和真实性。

(二)新疆土陶工艺通过数字媒体技术的创新发展

文化的发展是一个“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推陈出新、革故鼎新”的过程,新疆土陶工艺也不例外。在继承其历史工艺的手段基础上,也要对它进行符合时代潮流的改进,比如从它的纹理、形状等多方面入手,利用当下流行的数字媒体技术,创造出符合时代潮流和大众审美的新器皿。

五、结语

以新疆土陶工艺为例进行研究可以发现,数字媒体技术运用在对非物质文化进行保护研究方面是可取的。数字媒体具有一定的保留性和创新性,它不但可以继承保护非物质文化更可以促进其创新发展。数字媒体技术对非物质文化的作用不仅仅是停留在表层的保护与继承方面,更可以为非物质文化提供全新的创新想法与时代力量,为非物质文化的研究提供更全面的继承与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齐建军.试论档案工作中的权利因素[J].档案管理,2018(1):40.

[2]游桃琴.关于方志馆的定位与功能的思考:以江西省方志馆为例[J].新疆地方志,2017(12):20.

[3]袁志刚.新疆维吾尔族民间土陶艺术及其保护[J].民族艺术研究,2011(10):35.

作者简介:

杨梅,新疆艺术学院设计系副教授,教研室主任。研究方向:动画创作。

猜你喜欢

非物质文化制作工艺数字媒体
永德县乌木龙彝族传统服饰文化的形态特征
对传统紫砂壶制作工艺的研究
日本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及启示
过山瑶“鸡公鞋”文化初探
新疆地区非物质文化旅游经济开发实证分析
浅谈环境艺术设计中数字技术的运用
数字媒体艺术的现状与前景
数字媒体的时代特征
高校三维动画课程教学方法研究
非物质文化遗产梧州龙母文化动画剧本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