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人工智能在传统媒体中的应用
2019-08-01吴迪
吴迪
【摘 要】人工智能不但让新闻生产变得更高效,解放了大量人力,也革新了新闻的样态,重构了传播的模式。本文将就人工智能技术如何在传统媒体上应用作简单分析。
【关键词】人工智能 传统媒体
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智能的时代,指纹识别、人脸识别、虹膜识别、自动规划、自动驾驶、智能搜索……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技术与应用不断改变着我们的生活。而当人工智能和媒体相遇、相撞、相吸、相融,传媒业的边界将越来越模糊并逐渐消失,我们也将且正在从自媒体时代、融媒体时代向“万物皆媒,人机共生”的智媒时代转换。
一、MGC新闻
MGC(Machine Generated Content)新闻,即我们常说的机器人写稿。2014年,美联社的机器人Word Smith自动生成了偏向于数据分析的财经新闻。中国第一条MGC新闻是2015年9月由腾讯的Dreamwriter写的一条财经新闻。2015年11月,新华社的“快笔小新”正式上岗,开央媒机器人写稿先河。2016年,今日头条的机器人“张小明”在里约热内卢奥运会上,13天写了457篇赛事报道。2017年8月8日21点19分46秒,四川省九寨沟发生7.0级地震,21点37分15秒,也就是18分钟后,中国地震台网就发布了第一条地震消息,而这条消息就是机器人写的,共540字、4张图片,写稿用时为25秒。消息不但有地震的具体参数,还发布了当地的气象情况、周边县区、历史地震等信息。
目前,MGC新闻生产一条纯文本稿件平均耗时不到1秒钟,每天能写几百篇报道,不但节省了大量人力,而且几乎零失误。2017年12月,新华社“2410”(智能媒体生产平台)诞生首条MGC视频新闻,时长2分08秒,耗时10.8秒。过去,在许多大型电视直播活动中,直播的结尾往往要剪辑一些直播过程中的精彩画面形成一个短片作为整场直播的回顾,但往往因为时间特别紧张而难以达到预期效果。现在,很多电视台已经可以利用人工智能视频剪辑系统,在直播过程中,自动剪辑出精彩画面,生成短片,既提高了效率,又增強了效果。这种人工智能视频剪辑系统,在体育赛事报道中经常被使用。
编辑机器人,可以根据文字,在数据库中自动搜索,配发相应的图形图片。还可以根据记者采访回来的视频素材,剪辑成符合标准的短视频、长视频、动态图片等,并可以通过人工智能编辑平台,自动分发到相应的平台播出。
二、智能推荐
据统计,中国目前大概有网民8亿人,仅微博的月活用户就超过了4亿人,互联网上每天产生的信息量多达300亿条。面对海量信息,我们如何选择?如何选择我们感兴趣的信息?人工靠“搜索”,智能靠“推荐”。
推荐是基于某种算法,为用户提供个性化推荐、关联推荐、热门推荐等。例如今日头条的个性化资讯分发、网易云音乐的日推歌单、京东淘宝的猜你喜欢,以及朋友圈的广告精准推送等。
智能推荐即是根据每一名受众的年龄、喜好、收看时间等数据进行分析,运用不同的数据模型和计算方法,对受众进行自然情况的定位,和对其收看行为的跟踪,从而实现该用户个性化需求和智能定制化推荐的高匹配度,有效解决用户的信息获取痛点,进而实现用户的有效沉淀。还可以根据用户需求优化产品,进行精准广告推送。
三、语音识别(合成)
2016年,中信国安和百度联合发布了国内第一款人工智能电视机顶盒,用户可以通过语音和机顶盒进行人机交互,进行语音搜索影片、查询天气、语音控制开关机、语音预约节目等智慧服务,这是语音识别在提升人机交互体验打造智慧家庭方面的应用。
对于电视媒体而言,在节目制作过程中,最耗时耗力的非唱词字幕莫属,而语音识别技术则彻底地将人们解放出来。电视节目可以自动生成字幕、记者采访的录音可以自动成稿……不管是英文、中文或者其他语种,语音识别准确率在不断上升。
此外,无论是在电视、社交媒体,还是在数字媒体平台上播出,所有节目都将符合各种法律法规的规定,自动检测到需要使用隐藏字幕的内容,并能自动将无声的地方转录为隐藏字幕,而且还可以用来检测脏话,并自动消音处理。
只需录制简单文字样本,5分钟左右时间,语音智库就可以通过深度学习模型复刻出用户的完整语音基因链条,将任何文字文本生成出用户声音的音频文件,而且无论是语气、语调,还是语速、情感也都和本人无异,这就是语音合成技术。试想,大量需要配音的广播电视节目,大量在新媒体刊发的音频作品,今后将无需人工,且想用哪个当红主持人、哪个大明星的声音,一键生成。
四、主持机器人
2015年底,“微软小冰”成为东方卫视天气播报节目的见习主持人。2017年4月,央视1套《生活圈》节目,三宝机器人主持亮相。2018年6月,南宁电视台新闻综合频道、南宁头条APP同步正式上线播出融媒体栏目《超能小白》。主持人与机器人“超能小白”人机互动,共同为南宁市民播报新闻。而“超能小白”则利用大数据分析和智能搜索功能,为新闻事件提供翔实的背景资料和专业分析。
2019年四川南充网络春晚,首次采用机器人主持……
在日本,形象酷似20多岁少女的机器人“艾丽卡”成为一名电视新闻主播,仿生机器人开始走入荧屏。
五、AI合成主播
2018年11月,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社联合搜狗推出了世界第一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AI合成主播”无论是形象、声音,还是表情、神态都与真人无异。通过采集真人主播的声音,以及面部表情、肢体动作、唇形等特征,建立数据库,运用深度学习技术联合建模训练而成。
“AI合成主播”不仅能将汉字文本自动生成出相应视频内容,理论上还可以生成任何语种、任何真人形象,几乎像克隆人一样。
“AI合成主播”不需要化妆费、服装费、加班费,不休假,24小时全天候上岗。无论是日常播报还是突发事件,既提高效率又保证质量。可以说是电视媒体中最具前景、最具价值的人工智能产品。
机器人写稿、智能推荐、语音识别等人工智能技术的应用正在重塑新闻生产和信息传播的各个环节,在传统媒体的新闻写作、后期编辑、后期制作、人机交互、智能推荐、精准投放等领域,人工智能都将扮演重要角色。
(作者单位:沈阳广播电视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