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舞》中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运用
2019-08-01刘晨曦
刘晨曦
摘 要:钢琴作品《春舞》是作曲家孙以强先生汲取新疆民族音乐文化元素的作曲技法,创作的一首具有维吾尔族和哈萨克族音乐风格的优秀钢琴作品。文章从《春舞》的创作背景入手,对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的特性展开分析,从多元文化理论及实践运用层面剖析对具有新疆少数民族风格的钢琴音乐作品的理解。
关键词:多元音乐文化;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元素
中国钢琴曲的创作是一条需要不断努力创新与探索的道路。20世纪40年代,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冼星海先生留居于前苏联时,运用了哈萨克民族音乐素材创作出了钢琴曲《哈萨克舞曲三首》,他是创作出新疆民族风格钢琴曲的第一人。同时,《哈萨克舞曲三首》也是第一部以少数民族音乐为素材的钢琴曲。1947年,作曲家桑桐先生创作了钢琴作品《在那遥远的地方》,这首钢琴作品运用了现代作曲技法“半音化”的无调性和声与有调性的民歌相结合。建国后,新疆风格钢琴作品的数量开始呈上涨趋势,曲目也随之增加,写作技巧和创新手法也不断丰富,之后出现了许多著名的新疆风格钢琴曲,如《春舞》《新疆狂想曲》等。
一、钢琴曲《春舞》相关背景介绍
《春舞》是作曲家孙以强先生创作的。1980年,孙以强先生在美国华盛顿大学获得钢琴硕士学位,也就在这一年他创作了《春舞》这首浪漫主义与中国民族音乐风格相结合的作品。当时我国实行的改革开放政策加强了东西方的经济、文化交流,来自世界各地的优秀钢琴家带着自己的作品来到中国,与我国优秀的音乐学者们进行学术交流,吸取意见,相互学习,使得我国音乐界“百花齐放”。进入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许多作曲家都把新技法、新观念、新思想加入到创作当中,因此,创作风格出现了多元化,出现了不同类型、不同题材的钢琴作品。例如,王建中的《彩云追月》采用了声乐作品的旋律,是以民族音乐的音调为基础改编的钢琴曲。而这部分钢琴作品的共同之处都是在追求我国民族音乐元素特性的神韵。
20世纪70年代末,孙以强先生应钢琴家刘诗昆的邀请来到了新疆这片热土上采风,正值金秋时节,硕果累累清香四溢的葡萄园里,他看到年轻人迎着朝霞、尽情地歌舞,忙碌而又欣喜地采摘,直到夕阳西下落日而归的丰收景象,这触发了他无限的灵感,由此他创作了《春舞》。孙以强先生将我国新疆民族音乐风格和浪漫主义相融合,让人们不禁想到维吾尔青年充满希望地奔赴果园采摘葡萄、满载而归的欢乐景象。
二、《春舞》中民族元素的特性表现
《春舞》中民族元素的特性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它多变的节奏,如切分、附点、弱起节奏与同音程以同节奏形式重复;二是丰富的旋律形式,如甩音、装饰音及主题部分的重复;三是特性调式音阶。
音乐的典型特征就是通过节奏表现出来的。在新疆这块富饶的土地上生活着维吾尔族、哈萨克族、塔吉克族、达斡尔族、锡伯族、塔塔尔族、蒙古族、柯尔克孜族、乌孜别克族、满族、俄罗斯族、东乡族等 47 个民族。每个民族都有着丰富多样、极具特性的音乐风格。
维吾尔族音乐旋律动人,熱情纯朴,节奏多样多变,并且幽默风趣,是我国民族音乐文化宝库中一颗灿烂的明珠。维吾尔族使用的语言属于阿尔泰语系,这个语系语言的重音通常落在最后一个音节上,因此维吾尔族音乐在节奏上多出现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和弱起小节的现象。《春舞》就采用了维吾尔族音乐中常见的切分节奏、附点节奏和弱起突出的新疆风格。进入作品的主题后,切分节奏持续进行,并贯穿全曲,形成了特性鲜明的“固定节奏型”。例:切分节奏、弱起小节。
188-199 小节中为三行乐谱,但也出现了切分、附点、弱起节奏。虽然和声层的组织状态更加丰富饱满,但也一样能体现出维吾尔族音乐的特色。这一段使听众仿佛感觉到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勾勒出了一幅新疆民族地区春意盎然、生机勃勃的生动画面。这里的主题变奏中右手旋律已经为低音部的加花呼应(图1)。
《春舞》的中段创作充分汲取了哈萨克音乐元素,左手纯五度双音连续的断奏模进像是在模仿冬不拉的扫弦,右手以跳跃的后十六分音符为动机,不断重复,仿佛使人聆听到了草原上奔跑的马蹄声与悦耳的铃铛声(图2)。
《春舞》的创作吸取了维吾尔族民间音调的特色,旋律中使用级进、跳进,呈抛物线形态,并加入甩音(高八度音)、装饰音等强化作品的民族风格。
《春舞》中加入甩音,使此曲突出了新疆少数民族风格的特性,强化了音乐的音调与节奏。高八度上出现重复乐句,而内声部变成级进式音阶,加上变化音及节奏的加密,把音乐推向一个高潮,让作品更富于动感和热情(图3)。
维吾尔族音乐的旋律类型较多。在不同的调式上经常出现不同的旋律装饰音,如升降半音,四分音,大、小三度经过音,节奏弱位等装饰音,这是使音乐语汇更加生动的重要原因。
三、《春舞》中的多元文化探析
新疆民族文化作为我国的地域文化,有独特、丰富的文化特性,多元民族文化就是其中最显著的特征之一。以往,学者对新疆民族文化的研究主要侧重于单个民族的研究,这对于我们了解该民族文化是有必要的。但是,从地域文化的角度来说,仅研究单个民族是不够的,因为它还不能够完全揭示新疆民族文化的全部特性。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多元民族文化相互融汇、碰撞的地方,在长期的历史演变中,新疆各民族文化在相互的影响、渗透与融汇中发展与变迁,从而造就了新疆民族文化鲜明、独特、丰富的文化特性。钢琴作品《春舞》中在体现出诸多多元文化线索的同时,也成就了自身的多元文化特性。
《春舞》的多元文化特性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民族元素多元化,《春舞》用到了新疆两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这两个民族分别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 。而这两个民族也代表了两种文化形态,即哈萨克族的草原文化类型、维吾尔族的绿洲文化类型。两种文化类型所对应的两个民族的音乐元素同时运用在一个作品中,使得作品“新疆味道”十足。二是音乐体系多元,之前提到作品《春舞》中用到了新疆两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分别是哈萨克族、维吾尔族,而这两个民族的音乐都是符合体系音乐。按照王光祈先生对世界音乐体系的分类,哈萨克族音乐应该是中国五声调式体系与欧洲大小调音乐体系融合的产物,而维吾尔族音乐应该是中国五声调式体系与欧洲大小调音乐体系,再加波斯-阿拉伯音乐体系融合的产物。无论是上述的哪一个民族的音乐,其本身就是多元文化的产物。三是作品《春舞》自身就是一个多元文化的产物,借鉴了两个少数民族的音乐元素,也就意味着将两个少数民族的文化类型置于一个作品中,而这两个新疆少数民族的音乐本身又是多元文化的产物。在融合了以上要素后形成了《春舞》这部钢琴作品。钢琴本身是西方传来的乐器,因此,用钢琴演奏借鉴了民族音乐元素的作品,也就成为了多元文化的另一个体现。
四、结语
《春舞》这首新疆音乐风格的钢琴作品,将新疆两个少数民族音乐最具有标识度的特征融入其中,为今后新疆少数民族传统音乐再创作提供了优秀的范例,为传承与保护新疆少数民族音乐开辟了新的路径,也丰富了我国民族风格钢琴音乐的内容与形式,对其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石叔诚.论演奏中外钢琴曲之异同[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03.
[2]徐军.开头演奏思维的新境界:关于中国钢琴作品演奏问题的思考[D].西安音乐学院,2003.
[3]郭幼容.百奏不厌中国钢琴名曲[M].成都:四川人民出版社,1995.
[4]吴秉旭.钢琴曲《春舞》的演奏方法[J].东北师大学报,2010(1).
[5]周兰,孙义强.《春舞》中的民族元素探究[J].四川戏剧,2011(3).
[6]杜刚.钢琴曲《春舞》的音乐分析与演奏指导[J].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4(5).
作者单位:
新疆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