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如何应对音乐与艺术院校发展的新需求
2019-08-01毛维汉顾伟泉
毛维汉 顾伟泉
摘 要:近日,“第三届全国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会议暨音乐艺术院校数字资源库建设研讨会”在哈尔滨召开,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此次大会。本论文基于此次会议,提出音乐与艺术类高校在文献资源建设、技术支持与保障以及多功能特殊资源三个方面的思考。
关键词:音乐与艺术 图书馆 文献资源 数据库 技术支持
近日,“第三届全国音乐院校图书馆联盟会议暨音乐艺术院校数字资源库建设研讨会”在北国冰城哈尔滨召开,来自中央音乐学院、上海音乐学院、中国音乐学院、西安音乐学院、星海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四川音乐学院、浙江音乐学院、哈尔滨音乐学院、山东艺术学院、广西艺术学院、吉林艺术学院、内蒙古艺术学院、南京艺术学院、国家大剧院、中央音乐学院出版社、《图书馆建设》杂志编辑部、中国知网等单位的专家和学者出席了此次大会。
会上,上海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杨燕迪教授首先以《中国高校音乐图书馆发展的策略展望》为题做了报告(见图1),他提出图书馆应该进行“管理改善”、“硬件设施改善”和“软件资源开发”,从而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并呼吁建立中国特色的音乐图书馆专业硕士学位点。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何荣教授主要对过去一年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工作进行了回顾和展望,并重点介绍了该校有关巴赫文献特藏的情况(见图2)。中国音乐学院图书馆唐锐馆长介绍了该校关于中华传统音乐资源特色馆藏建设的进展。西安音乐学院图书馆副馆长景月亲、沈阳音乐学院图书馆馆长高萍以及齐齐哈尔大学图书馆馆长宋波针对数字特色数据库建设的现状问题谈了她们的设想与思考。星海音乐学院图书馆温带宝馆长向各位与会代表分享了该校创建“音乐创客空间”的实践经验,武汉音乐学院图书馆王洪军馆长则介绍了该馆在迎接教育部审核评估工作中,上级部门所提出的一些具体要求,哈尔滨音乐学院图书馆顾伟泉馆长提出了加强数字资源库建设是关系到图书馆生存的重大问题,并倡导全国各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之间“自主、合作”的建设模式。此外,本次会议还特意邀请了哈尔滨音乐学院音乐与舞蹈学学科后备带头人张磊教授、艺术学理论学科后备带头人宋蓓教授分别从学科发展和读者的视角对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提出了文献提供、技术支持以及特色服务等方面的新需求。同时,此次会议也引发我们对我国音乐与艺术类院校的图书馆长期发展战略方面的一些思考。
一、文献资源的提供
作为教辅部门,图书馆是高校包括师资、教学设备在内的三大支柱之一,它不仅担负着为高校教师的教学与科研提供研究资料和技术支持的任务,同时还间接地影响着教师的教学与科研产出的能力和水平。以科研工作为例,我们的研究活动的第一步就是文献检索,这首先就要借助于图书馆的各类文献资源。而近年来科研工作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发展趋势就是学科之间的不断交叉与融合,以哈尔滨音乐学院的艺术学理论学科为例,这里的研究方向主要包括艺术美学、艺术管理学、艺术心理学以及艺术社会学,而这些方向都属于交叉研究。因此在进行这种交叉研究的过程中,常常需要我们去使用人文科学、社科科学会甚至是自然科学的研究资源,而这个时候教师们就会时常感觉到与综合院校相比,音乐与艺术院校图书馆的资源的“高精尖特”,即专业性很强,但同时弊端也很明显,就是凭一馆之力,很难满足跨学科研究对文献阅读的需求。这使得从事跨学科交叉研究的教师常常因為学院图书馆没有其他专业方向的文献资源而面临无米之炊的困境。
针对上述问题,首先我们音乐与艺术院校之间的图书馆应该构建起一个真正的图书馆资源联盟,例如在纸质资源方面,每一所音乐与艺术院校都有自己的核心馆藏以及带有地域特色的区域馆藏,在此基础上,在联盟之间还可以建立起一个稳定的馆际互借机制,从而使联盟间各馆在资源上形成互补。而针对数字化文献资源,我们每一所音乐艺术院校在建设自家的永久性数据库的同时,还可以与其它兄弟院校进行合作共享,当然这里的共享不等于免费,就像近几年出现的共享单车、共享汽车等共享经济模式一样,这种文献资源的共享既可以是长期租借,也可以是临时性的即用即付。
其次,我国的音乐艺术类院校还应该积极主动地开展与其它综合类院校之间合作,这样我们就可以利用综合院校的人文、社会以及自然学科的资源,他们也可以使用我们的音乐、艺术学科方面的馆藏,从而取长补短地发挥不同院校各自的资源优,当然这种使用都不是无偿的,而是建立在合理收费的基础上的。如果上述设想可以实现,即将各高校的本馆收藏变为无边界图书馆,从区域性图书馆资源变成全国性的合作与共享,那么就可以极大地方便读者对于各类文献资助的借阅与利用,实现图书馆资源利用的便捷性、交互性、共享性与多元性。
二、技术支持与保障
音乐与艺术院校的图书馆的服务对象主要是教师与学生,但我在实际工作中却常常看到一些学生直到毕业都没能学会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这就如同入宝山空手而归,最近出现的“翟天临事件”也充分说明出了这个问题。虽然有个别音乐与艺术院校的图书馆会针对新入职的教师和新生进行入馆教育,但是频率仅为每学年一次,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而对于一个研究者来说,研究方法和技术的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其研究水平的高低。然而音乐与艺术院校图书馆现有的研究技术支持与培训严重缺乏或滞后。这就需要图书馆加大使用者培训力度,这将不仅给读者提供一份“藏宝图”,而且还要帮助他们去挖掘和发现那些有价值的知识宝藏。
以北京大学和北京师范大学的图书馆为例,他们每周都会定期开展培训课程,内容主要是关于图情信息搜索、科研软件(SPSS、SAS)和数据库的使用。同时他们的图书馆还会不定期开展一些与研究技术有关的培训,讲座者有的是图书馆馆员,有的是软件公司的技术人员。同样地,华东师范大学的图书馆每个学期都会安排内容完整丰富的课程,这些课程互相连续,形成一个固定的课程周期,并且将《图书馆资源与服务利用》作为了本科生和研究生的一门选修课程,学期末会通过考核给选课学生评定成绩。这种系统化的培训,可以使学生和研究者尽快成为文献查找与利用方面的行家里手。
此外,我们音乐与艺术院校的图书馆还应充分发挥其教辅功能,比如主动去了解所在学院的教师们都在从事哪些领域和方向的研究,从而在期刊订阅和图书购买方面,更有针对性的给予教师以支持。同时,我们应该充分发挥图书馆在图情方面的专业优势,有针对性地向师生们推荐与其教学进度、研究方向相关的新技术和新资源,从而起到引领的作用。在此基础上,在一些科研项目申请期间,图书馆还可以有针对性地为教师提供“一对一”甚至是“多对一”个性化服务,就是从课题论证、文献搜集到科技查新等环节对教师予以全程支持。这样也就是使得图书馆在某种程度上与教师之间不仅仅是服务与被服务的关系,而是形成了合作关系。当然这对图书馆的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和学术素养也有很高的要求。
三、多功能特色服务开发
除了固有的传统职能之外,音乐和艺术院校的图书馆还应该努力为教师和学生提供研究空间和设备上的支持。例如以从2014至今,连续5年在全世界教育领域排名第一的伦敦大学学院为例,他们的图书馆不仅开放时间是全天候24小时的,而且为研究者专门设有圆桌讨论、讲座、以及小型学术会议的场地。同时,他们还设有IT service desk,专门免费为教师和学生提供录音笔、照相机、摄像机、复印机、打印机等研究设备,这就极大地方便了学校的教师与学生开展科研工作。
同样的,为了拓展自己的服务范围,哈尔滨音乐学院在图书馆内还筹建了“音乐博物馆”。该馆成立于2006年,是由著名音乐家、收藏家苗笛先生创办,也是国内最早注册登记的音乐博物馆。此次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参观了该馆并深感龙江音乐文化历史的厚重和哈尔滨“音乐之城”名副其实。该博物馆的建立进一步拓宽了图书馆的特色功能与服务范围。
结语
在会议的闭幕式上,中央音乐学院图书馆何荣馆长在总结发言中指出:“本届会议主题丰富多彩,特别是哈音两位学科后备带头人的发言,对各个音乐与艺术院校优化图书馆的服务有着非常重要启示作用”。同时他还强调“高规格的学术交流,深入探讨,共谋发展”是全国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联盟的特色,并肯定了聯盟三年来做出的成绩,同时希望各馆在共建共享的基础上,未来的互动联络能够更加频繁也更加深入,希望各馆以互访、举办专题培训讲座和工作坊等多种形式弥补各馆在资源与服务方面的差异,从而尽早实现各音乐艺术院校图书馆工作的标准化和专业化。
参考文献:
[1]吕鑫.中学图书馆对教师专业发展的服务效能初探[J].教育教学论坛,2013(10):43-44.
[2]杜宗明.基于教师发展视角的高校图书馆服务探究[J].晋图学刊,2016(2):33-35+48.
[3]吕阳.跨界融合趋势下高校图书馆阅读推广路径创新[J].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2018 (7): 86-90.
[4]徐巧越.伦敦大学亚非学院图书馆中文藏书[J].山东图书馆学刊,2017(5):26-31.
[5]宫宏宇.牛津大学饱蠹楼图书馆所藏十九世纪中国音乐教材述略[J].音乐探索,2017(4): 9-22.
[6]张继红,杰瑞·麦克布莱德.美国音乐图书馆的专业性及对中国同行的启示[J].人民音乐, 2015 (9):78-81.
[7]吴旭.美国斯坦福大学音乐图书馆的馆藏建设与启示[J].图书与情报,2013(2):65-68.
[8]朱同,李小戈,陈亮.我国主要音乐艺术专业院校特色数据库建设纵览及展望[J].天津音乐学院学报, 2010(3):121-126.
[9]温带宝.特色资源建设与专业服务整合研究——以音乐图书馆为例[J].图书馆学研究,2012 (6):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