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届代表接力履职 百年老楼焕发新生
2019-08-01练晔蔡静
练晔 蔡静
马市街是杭州著名的闹市区,紧邻浙一、浙二医院,附近高楼林立,车水马龙。在这些楼宇之间,有一座不起眼的二层小楼,始建于19世纪70年代,至今已有140多年历史,宛如一位饱经沧桑的“长者”,安静地坐落在冯山人巷6号,任凭时光流逝,岁月更迭。
“你们的付出,让我们的小院焕然一新;你们的支持,让我们的生活更有品质。最美小营,最美代表,再次感谢你们对基层民生实事的关注,你们的支持让我们心里充满了感激和温暖……”日前,杭州市上城区人大小营街道工委和联络站代表收到了这幢小楼里的居民联合署名的一封感谢信。
原来,正是上城区两届人大代表的不懈努力,让这幢百年老楼焕发新生,让这幢楼里的居民告别了不堪回首的“马桶”时代。
问题初现,两级代表齐发声
木板凹陷,墙体脱落,管道堵塞……最让冯山人巷6号居民感到不便的,还是房内没有卫生间。
由于没有浴室,洗漱不便,冯山人巷6号二楼的一家住户在房间里隔出了个浴室。因管道年久失修,楼上一洗澡,楼下就“下雨”,投诉不断……“最糟糕的是,台风来了,这栋楼实在扛不牢,大家都要转移,有一次住在二楼的一位90多岁老人,因为屋子里漏雨,着急拿桶接水时,不慎滑倒了,幸好及时被我们发现,否则后果不堪设想。”冯山人巷6号的楼道小组长现在想起这件事,仍心有余悸。
2014年初,杭州市人大代表孟敏芝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在市十二届人大四次会议上提出了《关于冯山人巷6号危旧房改建问题的建议》。同年4月,杭州市住建局作为主办单位予以回复,明确由上城区危旧房改善办公室作为实施单位,尽快制订修缮方案。修缮工程资金由历保市级专项资金承担20%,其余按照危旧房改善资金政策解决。方案既定,但工作并没有如期推进。原来,该方案只安排对冯山人巷6号的历史保护建筑进行测量修缮,并未包括主建筑南侧的部分房屋。
2015年,在全市的危旧房排查工作中,冯山人巷6号被鉴定为危房。但房屋修缮的后续方案迟迟没有动静,“到底还修不修”的疑问和质疑开始在居民间蔓延。
问题再次反映到人大代表联络站,代表们积极与住户沟通,多次赴现场踏勘。直至2016年,杭州全面进入G20峰会攻坚年,各级政府不断加大对老小區和危旧房的整治力度,城市整体环境焕然一新。马市街代表联络站的代表们也把冯山人巷6号危改工作通过多渠道进行反映。
3月25日,在区人大常委会组织的主任接待代表活动上,代表们再次反映了这个问题,特别提出因资金未到位致使此处危改迟迟未推进。时任上城区副区长管光尧当场布置任务、落实责任,要求区住建局尽快形成最终的可行方案,抓紧时间申请20%的历保资金,剩余80%的经费由区政府协调落实。
在区人大、属地街道的合力助推下,最终在2016年底前将这座古宅列入危房修缮工程, 140余万元修缮经费全部落实到位。
人大换届,代表接力不停歇
2016年底,杭州市上城区人大完成了第十五届人大代表的换届工作。刚刚履职的区人大代表杨程,担任新一届马市街人大代表联络站站长。上任第一时间,他就接手了冯山人巷6号整治的后续工作。
作为杭州市历史保护建筑,整治工作将保护建筑的特色风貌及原始构建,在不扩面、不改变使用性质、不改变高度的“三不”原则下合理布局。改造后,每家住户都将拥有自己的厨房和卫生间,彻底告别“马桶时代”。
可改造后房屋面积怎么算?整治时间需多久?什么时候可以回来住?面对群众的诸多困惑,杨程动员联络站全体代表,挨家挨户上门沟通,并通过召开座谈会等方式,就整治后房屋面积等核心问题作出解答,全力助推住户腾空签约攻坚战。
最终,在代表们的监督推动下,冯山人巷6号整治工程圆满收官。2018年5月,区人大小营街道工委又向区人大常委会申请使用了闭会期间建议办理专项资金7万元,对冯山人巷6号的庭院环境进行了“二次整治”,使老房子的整体面貌焕然一新。
“新改造的房子既实用,也好看,真的要感谢代表办成了这件难事。”刚搬回冯山人巷6号的黄三珠女士欣喜地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