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让“走心”阅读走进写景散文教学

2019-08-01郭赛琴郑业芳

职业·中旬 2019年6期
关键词:走心阅读技能

郭赛琴?郑业芳

摘 要:阅读,特别是经典散文阅读,呼唤“走心”阅读。直面经典,方法引领,方能为“走心”阅读保驾护航;循序渐进,由易到难,放手让学生自觉阅读,方能促成“走心”阅读技能的养成;碰撞促思,在写作能力训练中,方能切切实实地将“走心”阅读技能内化于心。

关键词:“走心”阅读 方法 技能

君不见,教师枯站讲台,声嘶力竭,唾沫横飞,学生昏昏欲睡不知所云;君不见,学生枯坐教室,神游万里,废话连篇,答非所问啼笑皆非;君不见,写作无病呻吟,才思杳无,滥用词语,材料堆砌没有灵魂。如何逆转,打破中职学生和老师上课的现存怪圈,形成老师乐于授课学生学有所成的师生共赢局面?

古人讲究“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意思是让自己的所学,能在生活中体现,学以致用。杜甫提出“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容博览群书,把书读透,这样落实到笔下,运用起来就会得心应手。尽管两者说法有点差别,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读书就是都要“读透”,化为自己所有,即笔者认为的“走心”阅读。

一、直面经典,方法引领

何为经典文?能经得住时间的推敲,语言有味,意蕴丰富,才是典范之作。语文教材选入的写景散文都是经典之作。精髓所在是老师的传授重点,也是学生掌握的重点。但老师切不可越俎代庖,哪怕用语精美,涵盖全面,倾尽全力倾囊相授,达到的效果也只能事倍功半,因为学生还处于被动地接收状态。古人讲究“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而现代教育,老师“指点江山,激扬文字”,却没有让学生下水的机会(了解课文),水温如何,水里是否有鱼又如何得知?这是否主次颠倒、喧宾夺主了?因此,引领学生走进经典是根本,“走心”阅读经典是重要途径,领略经典要旨方成可能。

“走心”阅读顾名思义,文章内容应该走进读者心里,比如浅层次的阅读,知道文章写了什么,深层次的是为何这样写。然而中职学生的阅读很容易停留在“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层面,不是他们不愿意去了解内容,更多时候是语文积淀不够、文学内存不足,最重要的是他们不知从何下手,因此,阅读中方法引领显得尤为重要,方法得当,方能为“走心”阅读保驾护航。

首先从标题入手,把握文体。比如阅读经典散文《故都的秋》,看题切脉,诊断是写景散文(可链接高一学过的经典写景散文《我的空中楼阁》的写法进行指导,以移步换景之法,凸显小屋不同角度之美)。写的对象是“秋”,“走心阅读”就是要引导学生读懂文章从几个角度写“故都”的“秋景”之美。这个难度维度不大,结合散文欣赏累积的底蕴,学生完成起来较为容易,分别是“秋院图”“秋蕊圖”“秋蝉图”“秋雨图”“秋果图”五幅图景。

其次紧抠字眼,触摸情感。写景散文往往字字珠玑,句句含情。如果空有景的堆砌,没有“情”这根线连缀,正如没有加调料的菜,寡淡无味,更不要说“色香”了,所以引导学生阅读时学会“抠字眼”(但凡值得“抠”的字眼一般在文句中要么很凝练,要么很精美,要么是说出了我们想表达却表达不了的即古人说的“只可意会”的东西)。透过字面玩味咀嚼沉淀在其下的作者表达之意,领略文字的妙用和情感态度。比如《我的空中楼阁》一文,如果撇开情感这根线,本文只交代了小屋的位置高,周围掩映着很多的树和芍药花,山上有清新的空气和明亮的光线,还有美丽的苏花公路。这样的文章是不美的,然而因有情感的加入,让平凡的景化腐朽为神奇。写小屋的位置高,先从山的美“山如眉黛”写起,再引出小屋“恰似眉梢上的痣一点”,无疑小屋是美人身上的美人痣,通过两个比喻形象而生动地写出了小屋绝佳的地理位置和作者对小屋的喜爱之情,因而也就有了下文对大树掩映下的小屋的别样风情——“含蓄而有风度”。引导学生抠字眼“含蓄”,何为“含蓄”,结合字词段阅读并理解,如只因大树掩映,只露出了“屋檐的一角”,隐隐约约,半隐半现,正如一位儒雅之士富有的“含蓄”之美,这种美更是一种“风度”。假如没有对小屋的喜爱之情,是无法体味其“含蓄”的,更别说“风度”了。

再次结合修辞,领略虚实。优美的散文一般会运用大量的修辞手法入文,把眼中美丽的景渗透心中的情,虚写出炉,即平常说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美不胜收。如果阅读时忽略其精髓要义,那等于白读甚至于没读。修辞手法的运用,往往能化抽象为形象,化无形为有形,达到既可意会又有美丽的言传之境界,这是引导学生阅读的重点。李乐薇的《我的空中楼阁》假如没有那么多修辞手法的入文,美景不失为呆板,缺乏灵动。实写了光线“以明亮为好”,这都会写,也没有新意,但作者却把静态的“光线”化为动态的来写,驱动想象力运用别致的比喻来写“光线”的变化造成小屋的神奇之美。早晨来到了山中,“光线”渐强,比作“慢慢地花蕊绽开了一些”;夜晚来临,“光线”渐弱,比作“花瓣微微收拢”。小屋之美就在作者的想象力驾驭下成就的“虚写”之美。正如“T”字形舞台的模特,走起来才能实现“化美为媚”之奇效,本节实写了小屋的光线美,运用比喻写了光线变化而成就了“富于科学的时间性”和“富于浪漫的文学性”虚写之美。

最后明确写法,领略意境。写景散文往往运用托物言志和借景抒情等方法,并借助意象追求意境,通过情、景和想象空间的交融,实现虚实相生的形象体系,给人以美的感受。比如《我的空中楼阁》就借山上“小屋”(托物),渗透了作者的情感,驾驭丰富的想象力,唯美的修辞手法,直接描写或衬托了小屋之美,凸显了作者热爱大自然的情感态度(言志)。

二、放手训练,技能养成

走心阅读方法传授之后,该是放手让学生自觉阅读的时候了。如叶圣陶所说“教是为了不用教”,达到庄子“无为而治”境界就是学生“吹尽黄沙始到金”的技能养成之时,否则,永远跟在老师后面学生是无法成长的,一旦面对实际问题就手足无措,正如离开老鹰怀抱的小鹰,一辈子无法搏击狂风暴雨而成为鹰隼中的王者。当然,放手训练要做到循序渐进,由易入难,按梯度进行。

初级层面,入手文题,把握内容。结合上面的方法,由题目入手,初读文章,准确把握内容(学生完成起来不难)。比如张抗抗的《窗前的树》,学生不难把握初步感知文章的内容,描写对象是“窗前的洋槐”,全文以时间为序,写出了洋槐的四季之美。

中级层面,紧抠字眼,感受细节。再次阅读时引导学生学会抓重点字词,品味细节,读出它的弦外之音,读出美在何方。比如阅读春天时的“洋槐”时,能抠住重点词“沉稳”,品味美在“沉稳”的形,美在暗香的味。写“形”先用擬人修辞概括它的“沉稳”,后以“杨与柳”作对比,从嫩芽角度凸显它的“不喧哗”的“沉稳”外形。接着以时间为序写长满“花苞”的外形,运用比喻传神地写出花苞颜色由“浅绿色的蜻蜓”到“耀眼的银色”的蜕变,而且特写了一个镜头——“薄薄的羽翼在春日温和的云朵下染织成的”,引导学生紧抠“染织”一词,那是一种动态的美,那是一种用心经营特写的美。

高级层面,知人论世,挖掘意境。白居易提出的“文章合为时而著”写作观点,无论何时都是适用的,文章是时代的产物,是作者特定时代下特有心境的流露,所以欣赏散文必须要读出隐藏在文字后面的作者的情思和作者的生活态度,同时要品读出散文中客观景物和主观情思融合一致而形成的艺术境界(这部分有难度,需要老师指导提升)。

三、碰撞促思,技能巩固

检阅学生有无“走心阅读”,一是课堂,一是写作。但课堂时间有限,学生人数又多,个性差异又大(有“走心”,却喜欢保持沉默是金;没“走心”,却乱说一通),是很难全方位准确检阅学生的“走心阅读”成效如何,所以写作训练是检查学生“走心阅读”的最好方法。写作是“言为心声”的代名词,是散文积淀的外化,是从“走心”到能力的转化,是阅读教学的查漏补缺,更是语文素养与生活积淀的碰撞。

学完《我的空中楼阁》,布置学生写一篇以“我的学校”为话题的写景散文,优秀的学生能准确把握为文技巧,注重情景交融和虚实相生之法,写得特别有味。比如一位学生写校园的紫藤,“左看是嫩绿的一片,右瞧是深绿的一片。被四座楼城团团围住。却不晓在东边的那抹绿竟早早爬上楼层。那充满活力的紫藤攀在房上似一幕绿色的瀑布。当天边送来一阵清风掠过绿色的瀑布,水势便开始浩大起来,每一片紫藤叶开始迎风而舞,有的更是挣脱枝与根追寻更大的舞台梦,随着风在空中时起时落。雨后初晴,‘四合院中的景色会闪闪发亮。每一滴露水透彻的如一颗无色的珍珠,又活似个活泼的精灵倚在树叶上挂在树枝上、悬在藤条上……静静地享受着日光浴,最后融入清爽的空气中”,她先写了紫藤的色泽,还把“紫藤”比作“瀑布”写出了紫藤的气势磅礴,后又运用拟人写出了紫藤“迎风而舞”的动态之美,最后还借露水点缀紫藤的别致美。这位学生无疑已掌握了写景文的情景交融法和虚实相生法,字字写景,句句含情,能多角度发现生活中的美,具备写景散文的写作能力,更是“走心阅读”的必然结果。

写作能力的养成,又促进“走心阅读”的意境解读。学完《故都的秋》,学生的“走心阅读”能力明显提升了,从高一的纯粹写景提升到更高的意境,不仅仅写秋景了,还写了秋文化的思索和秋生命的理解。再次命题以“校园之春”为话题写一篇写景散文,学生写文就有深度了,景中的情结合了古人对“春”的思考与自己对生命的思考以及对未来的期盼。学生这样写道:“从古至今,没有一个人不喜欢春天。‘冬天已经到了,春天还会远吗?这是人们对春天的殷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这是人们对春天无尽的赞美……低头看一看脚尖,那迎风微颤的小草,这是顽强不屈的春天;抬眼望一望前方,那略显娇嫩的新叶,这是万物复苏的春天。其实不必张望,就在自己身边:陪伴了两年的同学,一切竞争高三的对手,甚至是即将要与社会见面的朋友,这岂不就是中职的春天?”春到中职,解读春之文化,彰显中职学子对“春”的独特感悟,这是一种从“春”景到结合生命个体的情感体悟,这是“走心阅读”的心理习得到写作能力的转变。

“走心阅读”走进写景散文,走进不同文体,收获名家的风采,收获自我的感悟,锻炼了学生善于发现美的眼睛的观察力,丰富了心里的感受能力,丰盈了贫瘠的灵魂世界。

将“走心”阅读进行到底,点亮学生的精彩人生。

(作者单位:临海市中等职业技术学校)

猜你喜欢

走心阅读技能
“走心”的四大名著
高级技能
走心的广汽Acura厚积薄发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匠心制造来自走心的细节专注
高中英语阅读与写作有效结合
语文课堂中的小组合作学习研究
“骑驴”出发在思辨中前行
阅读教学:“吻醒”文本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