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坚持依法治企 护航转型发展

2019-08-01王晓燕

管理学家 2019年5期
关键词:依法治企法治意识转型发展

王晓燕

[摘 要] 当前,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科技创新、转型升级等领域任务艰巨,市场竞争更加激烈,面临的法律环境更加复杂。在市场经济条件下,随着国有企业改革发展,依法治企必将成为提高经营管理水平的必由之路,只有诚信守法、遵章守规,不断推进依法治企,才能进一步开拓管理思路、创新管理模式、规范管理行为。国有企业应当深刻认识到依法治企的重大意义,坚持依法决策、合规经营,从源头上将经营行为规范在法律框架内,重合同守信用,做到诚信经营;建立健全风险防范和内控机制,强化依法监督,不断增强自我净化、自我革新的能力,才能更好地促进企业做实做优、做大做强。

[关键词] 国有企业 依法治企 法治意识 转型发展

中图分类号:D920.0 文献标志码:A

党的十九大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立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十四条基本方略之一,对深化依法治国实践作出全面部署,开启了全面依法治国新时代。党的十九届二中全会通过了修改宪法部分内容的建议,号召全党同志为新时代推进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而奋斗。这必将对法治中国建设带来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也为深入推进企业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

国有企业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坚定不移贯彻落实全面依法治国战略,深刻认识到依法治国落实到企业,就是要将法治理念、法治精神和法治思维运用到企业改革发展的各个方面,用法治思维规划发展路径,用法治方法营造发展环境,用法治手段破解发展难题,用法治规范保障发展成果,不断提高依法治企的能力和水平。党的十九大对国有企业法治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国有企业必须按照党中央法治建设的有关要求,围绕企业发展战略目标和中心任务,着力从“强化意识、完善体系、突出重点、深化融合”等方面下功夫,大力推进法治建设向纵深发展,为国有企业全面深化改革、转型升级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国有企业依法治企的具体措施

(一)强化法治思维法律意识,筑牢法治建设思想基础

1.企业党组织带头遵法学法

企业党组织要担负起依法治企的主体责任,将依法治企纳入理论学习中心组的学习计划,主要学习宪法有关知识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依法治国的重要讲话精神,并可邀请相关专家为企业领导班子成员和各级领导干部进行有关法律风险防范专题讲座,形成长效学法机制。

2.深入开展法治宣传教育

为全体员工发放宪法读本、法律知识读本等;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在企业网站或微信公众号设立“法治天地”专栏定期发送学习资料;邀请专家为企业员工进行法律知识讲座;各党支部、各部门可通过“三会一课”、班前会等形式开展党内法规教育。同时,积极鼓励企业员工顺应国企改革新形势新要求,通过多种形式学习与企业治理、岗位工作相关的法律知识。通过开展一系列法治宣传教育活动,提升广大员工遵法学法用法的法治意识。

(二)健全法治工作体制机制,推动法治建设责任落实

第一,成立法治建设领导小组。由企业党组织负责人任领导小组组长,担负起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同时,企业领导班子成员有专人分管法律工作,推动和加强企业法治建设组织领导。第二,设立法律事务室。为更好地开展法治工作,企业应配备专业法务人员,负责法治建设以及法律事务工作。

(三)切实抓好法律重点工作,充分发挥法律保障作用

第一,做好法律审核把关。企业法律事务室应对企业各项重要规章制度、重要决策事项、经济合同进行严格法律审核,并做到法律审核意见完备可查。第二,构建风险防控体系。随着企业深化改革、转型升级等变化,建立健全与之相适应的风险管理模式,构建风险防控体系,提高风险管控能力。

(四)努力融入企业中心工作,抓好重大纠纷案件应对

1.加强法律纠纷案件管理

企业的法律事务室应秉“敢于打官司、善于打官司、打得赢官司”的理念,坚持“讲规矩、守纪律”,发生重大法律纠纷案件第一时间上报,并按指示做好应对工作,积极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与此同时,法律事务室应在日常工作中认真梳理、审慎决策,积极运用法律手段解决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的热点、难点问题。

2.加强外聘律师规范管理

企业要严格按照有关规定选择聘用律师事务所,加强沟通和管理,用好外部法律资源。在一些重大事项决策、重大投资经营等工作中,充分发挥外部法律资源优势,聘请外部律师全过程参与,由外聘律师对拟深入洽谈项目作出初评、对合同文本进行审核,并提出法律意见,确保在规范合同文本、弥补法律漏洞、降低法律风险,科学作出决策中发挥重要作用[1]。

同时,我们也应充分认识到目前国有企业改革发展过程中在依法治企方面还存在一些不足,法律事务人员业务素质参差不齐,在有关法治建设工作中体现出对某些相关程序规定还不熟悉,能力和经验还不足、相关制度还不健全等问题,还不能完全满足当前依法治企形势下的法律事务工作要求,需要在政治素养、法律知识和业务能力等方面进一步提高。

二、对依法治企的主要体会

(一)全面推进依法治企,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坚持依法治企,必须坚持党的领导,持续提升各级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才能为推进依法治企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国有企业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党组织负责人要主动承担起法治建设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职责,自觉成为依法治企的带头人和践行者。班子成员在分管工作领域自觉承担法治建设责任。严格按照相关法规建立现代法人治理结构,把加强党的领导和完善企业治理统一起来,积极完成党建要求进章程、“三重一大”前置程序等要求,确保党的领导、党的建设法定地位得到落實,充分发挥党组织在全面推进依法治企中的作用,建立起党委统一领导、统一部署、统筹协调、各部门齐抓共管、职工群众广泛参与的法治工作推进机制,真正夯实法治基础。

(二)加强全员法治意识、依法履职能力是依法治企的基础

国有企业通过组织集中培训、专题辅导、测试答题等多种形式增强法治教育的实效性,才能不断增强全体职工的法治理念和法治思维。在加强全员常规法律知识普及、宣贯通用制度的基础上,因需施教、分类指导,以领导干部和经营管理人员为重点,集中进行法律风险防范专题教育,提高他们依法经营和管理能力。党员干部重点加强党风廉政建设方面的法律知识普及,强化廉洁从业、依法合规意识,才能在广大职工中形成人人学法、守法、用法的良好局面[2]。

(三)提高依法决策能力是企业正确发展方向的坚强保障

国有企业要以完善重大决策机制为抓手,健全“三重一大”决策机制,落实党委会前置程序要求,明确决策主体、决策程序、议事规则,在人事任免、大额资金使用、重大经营及对外投资、资产处置、改革重組及人员安置等重大事项决策方面,严格落实职工参与、风险评估、法律审核、集体决策等程序要求,将企业决策纳入民主化、科学化、法制化的轨道,确保决策程序有据可依,决策行为有据可循,决策失误能够及时追究责任,真正做到“决策必问法、违法不决策”。

(四)提升依法经营水平是有效防范企业经营风险的手段

企业各级领导干部要不断提升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动发展、解决问题、化解矛盾、维护稳定的能力。当前,国有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复杂的法律环境,必须坚持依法经营,公平参与市场竞争,运用法治手段破解发展中的重点难点问题,运用法律手段维护企业正当合法权益,确保企业经营管理更加规范,有效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唯奉法者强,唯明法者进。依法治企是治企之道、强企之基、兴企之本、健企之策,是企业可持续健康发展的动力。国有企业在深化改革中,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践行“两个维护”,切实贯彻落实党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重大决策部署,将依法治企融入到企业改革发展各项工作中,以法治引领、规范企业改革发展,以良好的法治环境为企业做强做优做大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居佳.全面推进依法治企 有效提升管理水平[EB/OL].http:// www.ceec.net.cn/art/2017/12/5/art_11019_1530371.html,2017- 12- 05.

[2]柯智超.全面推进依法治企 有效提升管理水平[EB/OL]. http://dangjian.people.com.cn/gq/n/2015/1123/c241154-27845925.html,2015- 11- 23.

猜你喜欢

依法治企法治意识转型发展
从依法治企的角度论电力企业人力资源管理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法治意识培育研究
新媒体环境下如何培养与提高大学生法治意识的调查研究
依法治国大背景下中国大学生法治意识培养途径研究
探讨电力企业依法治企的重要性及措施
加强青少年法治教育 从源头上遏制校园暴力
大学本科高年级怠学现象调查与对策研究
浅谈如何做好新时期煤炭企业职工的思想教育工作
新常态下钢铁企业的转型发展以及建议
试论“央视新闻”公众号的成功运行对传统媒体转型发展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