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石化企业短丝装置噪声职业病危害调查与分析

2019-08-01邓喆轩

安全、健康和环境 2019年6期
关键词:职业病车间危害

胡 敏,邓喆轩

(北京燕山石化职业病防治所,北京 102500)

涤纶短纤维生产属于噪声危害较严重的生产工艺,卷绕机是短丝装置主要的高噪声设备[1]。某大型石化企业在近几年职业健康检查中发现短丝车间职工听力异常检出率较高,特别是卷绕工岗位,近几年共检出3例职业性轻度噪声聋病人。因此,于2018年6月对该企业短丝车间存在的噪声职业病危害进行了重点调查和分析。

1 对象及方法

1.1 对象

某大型石化企业短丝装置生产能力为10×104t/a,配置有2条生产线,单线能力为150×104t/a,是目前国内涤纶短纤维单线生产能力最大的装置之一。该装置采用直接纺丝工艺,从熔体输送系统、纺丝到后加工,全部工艺技术和设备由德国公司引进。

1.2 方法

1.2.1现场噪声职业病危害调查

对该企业短丝装置在目前运行状态下进行了职业卫生学调查,详细了解作业流程、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作业人员接触情况、职业病防护设施、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职业卫生管理情况;对工人作业过程中接触噪声情况做了现场定点检测和个体噪声检测,并结合近几年职业健康检查结果和职业病基本发病情况进行职业卫生分析和评价。

1.2.2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

作业环境噪声测量:在正常生产状态下,对各噪声作业岗位,按照GBZ/T 189.8-2007《工作场所物理因素测量 第8部分:噪声》要求进行检测,检测仪器为国产HS6288B噪声频谱分析仪。作业人员个体噪声检测:选择有代表性的接噪作业工人佩戴个体噪声剂量计进行个体噪声检测。检测仪器为3M个体噪声测量仪。

2 结果

2.1 现场职业病危害因素调查结果

2.1.1主要生产工艺和设备

该短丝装置是以聚酯熔体为原料,熔体经纺丝泵进入纺丝组件,在一定压力下由喷丝孔喷出形成熔体细流。熔体细流在卷绕张力作用下经侧吹风冷却、上油、卷绕,集结成一束丝,再经牵引机、喂入轮导入往复运动的盛丝桶中,再经过后加工的处理,生产出成品——短丝。

短丝装置主要生产设备为热媒系统机泵、换热器、纺丝机、卷绕机、牵引装置、牵伸机、卷曲机、打包机等。其中控制室、纺丝机、组件区置于生产厂房4层,卷绕区置于生产厂房2层,后加工包括集束、牵伸、卷曲、打包等工序置于生产厂房1层。

2.1.2主要噪声源及其性质

根据现场调查,该装置在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噪声主要是机械动力性噪声,噪声性质属于稳态噪声,位于生产厂房一楼的牵伸机、卷曲机和二楼的卷绕机为短丝车间内的主要噪声源,上述高噪声设备在运转使用过程中产生的噪声强度较高。另外卷曲机、切断机等设备在运转过程中也会产生一定程度的噪声。

2.1.3岗位及工作制度

短丝车间主要接触职业病危害操作岗位分为前纺操作工和后纺操作工,前纺工包括纺丝、组件、卷绕,后纺工包括牵伸、卷曲、切断、打包。目前车间接触职业病危害操作人员46人,主要实行4班3倒工作制度,每班工作8 h。主要作业内容为对纺丝机、卷绕机、牵伸等设备的巡检和日常维护工作。短丝车间内作业人员接触主要职业病危害因素为噪声,另外,短丝车间厂房还存在设备高温和气相热媒联苯、联苯醚等职业病危害因素。

2.1.4主要采取的隔声降噪措施

根据现场调查,短丝装置采取的主要隔声降噪措施包括:①在设备选型时考虑选用低噪声设备,且在生产运行过程中加强机修、设备维护,减少不良运行所产生的噪声;②将产生较高噪声的设备尽可能集中布置,卷绕设备布置在2层,后加工厂房布置在1层,并在设备安装过程中采取基础减振、降噪措施;③设置隔声操作室,在2层卷绕厂房设1个隔声操作室,1层后加工厂房设置有4个隔声操作室。

2.1.5个体防护用品

短丝车间为操作工配备的主要噪声防护用品为防噪声耳塞,该耳塞的SNR值为25dB(A),防护效果为15 dB(A),发放方式为按需发放。根据现场调查,由于短丝厂房内环境湿热,工人耳塞佩戴使用情况并不理想。

2.1.6职业健康监护

通过收集短丝车间2015-2017年职工在岗期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以及对该车间建厂以来职业病发病情况进行调查,对接触噪声职工职业健康监护情况进行分析。据现场调查,该车间职工的接害工龄普遍较高,平均接害工龄为32年。从近3年的噪声职业健康监护数据显示,2017年噪声职业相关异常的检出率明显增高。另外,该企业短丝装置自运行以来,共检出职业性噪声聋4例,其中在2014,2016,2017年分别检出1名职业性轻度噪声聋病人,均为卷绕工岗位,说明该车间卷绕工岗位接触噪声危害程度较高,需引起企业足够重视。2015-2017年噪声职业健康检查情况见表1。

表1 2015-2017年在岗期间噪声职业健康检查情况

2.2 噪声检测结果

本次工作场所噪声定点检测点共计12个,包括了车间内工人活动区域的噪声强度较高区域、内操控制室及工间休息室。从检测结果看,超过85 dB(A)检测点共4处,高噪声区域主要为卷绕、牵伸操作区。其中卷绕区正常情况下达到了96.3 dB(A),见表2。

表2 工作场所噪声强度测定结果 dB(A)

本次个体噪声检测岗位共6个,部分岗位个体噪声测量结果不符合职业接触限值,检测结果超标率较高(66.7%)。具体见表3。

3 讨论

3.1 结论

通过本次职业病危害调查和现场检测结果发现,该企业短丝车间的噪声危害严重,高噪声区域主要为卷绕、牵伸操作区。其中卷绕区正常情况下达到了96.3 dB(A),设备故障状态情况下噪声强度更高,达到104 dB(A)以上,噪声危害比较严重。后加工牵伸作业区噪声强度为92.7 dB(A)。其他如纺丝区,后加工卷曲区噪声强度也在85~90 dB(A)之间。

短丝车间岗位个体噪声暴露8 h等效声级结果显示,岗位个体噪声检测结果超标率较高(66.7%),其中卷绕岗位个体噪声暴露水平最高,8 h等效声级水平为(99.3~100.8)dB(A),平价暴露水平为(99.5±0.5)dB(A),远高于国家职业卫生标准限值85 dB(A)的要求。结合短丝车间近3年职业健康检查资料和职业病发病基本情况对照分析,卷绕岗位为该短丝车间接触噪声职业病危害最严重的岗位。

后加工(牵伸、卷曲)岗位个体噪声8 h等效声级水平为(88.7~90.3)dB(A),平价暴露水平为(89.7±0.6)dB(A)。后加工(切断)岗位虽然在切断作业区检测噪声强度不高,但受厂房整体噪声环境影响和人员位置不固定等因素,个体噪声检测88 h等效声级也超过了85 dB(A)的要求。

表3 个体噪声强度测定结果 dB(A)

通过现场调查,分析该企业短丝车间目前存在噪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主要原因:

a)虽然该短丝车间在卷绕区和后加工区域均设置了隔声休息室,但由于岗位定员人数逐年减少,作业人员基本需要整班在现场工作,工间休息时间较少,导致每班累计接触噪声时间较长。

b)由于短丝生产工艺特点,厂房内为高温高湿环境,工人佩戴防噪声耳塞或护耳罩会引起一定的不适感,导致职工佩戴护耳器意愿不强,加上自我防护意识不高,导致职工个体实际噪声暴露水平较高。

c)目前该车间配备防噪声耳塞正常情况下可以满足各岗位噪声防护需求,但现场调查卷绕机在设备故障状态下噪声强度能达到104 dB(A)以上,卷绕工需要对设备进行维护。因此,目前配备的防噪声耳塞是不能满足卷绕工的噪声防护需求。

d)由于短丝装置生产工艺特点,该车间内除了噪声污染以外,同时存在高温职业危害,据研究显示,高温和噪声可产生明显协同效果[2]。

e)目前该车间接触噪声岗位作业人员平均年龄偏高,接害工龄普遍较高,平均接害工龄为32年,而工人的接害工龄与职业性噪声聋的发生有密切关系[3,4],随着工人接触噪声时间的延长,可以预见,如果不进行及时的噪声治理,接噪工人的听力损失发生率会逐步上升。

3.2 建议

a)降低作业场所噪声水平。针对高噪声场所应尽可能采取工程技术措施,如吸声、隔声、减振、降噪等工程治理措施,积极改进设备、加强设备维护,从源头上控制作业场所噪声水平。

b)减少噪声接触时间。对噪声超标岗位建议优化岗位人员配备,减少噪声作业场所停留时间。

c)加强个体防护。严格为作业人员配备符合防护要求的防噪声耳塞,并加强耳塞佩戴的监督管理,以减轻噪声对作业人员的听力损伤。

猜你喜欢

职业病车间危害
降低烧烤带来的危害
100MW光伏车间自动化改造方案设计
药+酒 危害大
人人都有职业病
如何发挥工会在职业病防治中的作用
招工啦
父亲的职业病
“扶贫车间”拔穷根
酗酒的危害
把农业搬进车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