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杜尚:我最好的作品是我度过的时光

2019-08-01编撰阿潘

时代人物(新教育家) 2019年12期
关键词:杜尚艺术家艺术

编撰_阿潘

《下楼梯的裸女》,试图呈现时间与运动,这是杜尚离开静物美学的第一步,也是他结束油画创作的一步

如果要论及当代艺术,有一位艺术家是绕不过去的,这个人就是马塞尔·杜尚。

艺术史中再没有第二个人,像杜尚这样放弃绘画却影响了一个世纪的画家,用屈指可数的作品,用否定艺术的方式,解构出众多尚未被超越的套路。

可以说,二十世纪的实验艺术是从杜尚开始的,他的出现改变了当代艺术,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的西方艺术,现在的很多艺术形式都是沿着杜尚的思想轨迹行进的。

尽管他对当代艺术的影响评价始终褒贬不一。西方艺术历经古典写实与现代主义,绘画观念几乎挖掘殆尽,但在杜尚那里,为艺术找到了另一条出路,开创出西方艺术近半个世纪的繁荣。

而他自己,选择了最简单的生活方式。

还在画油画的杜尚

马塞尔·杜尚(Marcel Duehamp),1887年7月28日生于薄兰韦勒(现属法国),良好的家境把杜尚培育成了一位风度优雅的绅士,这种优雅的气质杜尚保持了一生。

杜尚在兄妹六人中排行第三,两个哥哥雅克·维雍和杜尚·维雍分别是画家和雕塑家,妹妹苏珊·杜尚是画家。

杜尚的父亲是当地的一位公证人,也是一位通情达理、心平气和的长辈,从不干涉子女的决定,这位公证人默默接受了自己的四个孩子选择一种难以养活自己的职业,承受了供养四个成年人的全部费用。

生活在这个带着几分福楼拜式乡土气息的中产家庭,杜尚活得无忧无虑。二十岁前,杜尚对制造优美艺术抱着一种“无知的热情”。年轻时的杜尚面容瘦削,是个漂亮男人。

杜尚早期的油画作品,左图1907年,右图1911年,他在6年间经历了印象派,野兽派,立体主义等画派,这些初期的作品并未显露任何天才的迹象

受外祖父——一位技巧精湛的版画家和两位哥哥的影响,杜尚也画过版画和油画,并去巴黎的朱利安艺术学院学习过。

1905年,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夜,终其一生都在证明自己不是爱国者的杜尚,只想逃避从军,他打听到有三种人可以不参军:艺术家、医生和律师。于是,杜尚火速通过了艺术工作者的考试,得以顺利离开军队去了巴黎。

那正是各种现代艺术流派如火如荼的年代,杜尚的两个哥哥也投身其中,与许多现代艺术家过从甚密,杜尚非常容易就进入了他们的圈子。

在当时风起云涌的各种艺术流派中,风头最劲的是“立体主义”,其领军人物正是西班牙画家毕加索。一战前,艺术还在追求文明。随着战争的硝烟弥漫,文明被破坏,现实变得可怕残酷,一切都显得不再可信。现代艺术的创造,就起于废墟之上,从毕加索的画中脸孔痛苦的变形,可以看到这种沉痛的感受。

杜尚在1906年到1912年的短短六年间,经过了印象派、野兽派的短期探索,迅速追随立体主义,成为巴黎先锋艺术家,参加过名为“黄金分割”的立体派群展,也有画廊经销他的画作。1912年出现的最早介绍立体主义的书中,杜尚就名列其中。他的成功顺利而迅速。

1909年,杜尚第一次在沙龙展出自己的两幅油画作品,竟然都卖了出去,其中一幅是被现代舞的创始人伊莎多拉▪邓肯收藏,日后,杜尚在美国曾向邓肯索回,未果。

从此对画派再无兴趣

但1912年也成为了杜尚创作油画作品的最后一年,他的《下楼梯的裸女》参加独立沙龙展时被拒绝了,虽然这幅画后来在他哥哥组织的立体主义展览上得以展出。

《下楼梯的裸女》打破了当时所有的艺术规矩和创作标准,既不同于未来主义强调速度,也有别于立体主义涉及多重视点,而是以分解的形体呈现运动,如同持续展现平行时空的存在状态。这幅画成了轰动的丑闻,引起法国画派的派系斗争。《下楼梯的裸女》被拒绝这件事对杜尚的刺激是深刻的,但却不是狭隘的,杜尚意识到,所谓新锐艺术依然被现有思想束缚。

“这真正是我人生的转折点,从此我对画派再无兴趣”,杜尚和传统艺术彻底决裂。他从流派及门户之争中看出,无论是传统还是现代艺术,一旦成型最后都不免沦为奴役人的权威,剥夺心灵的自由。

也是在1912这一年,美国画家帕克来到巴黎为即将举办的纽约“军械库画展”选画,《下楼梯的裸女》被选中去美国参展。杜尚不会想到,这件事会给他日后带来荣耀。

从艺术走向非艺术

1913年,杜尚彻底离开艺术圈,找了一份图书馆管理员的工作,不过,他并没有放弃创作。

杜尚不再画油画和素描,开始转向机械的描绘手段,作一些类似科学的设计,尝试用其它手段表达他对艺术的见解:艺术也可以是非艺术,当抛弃成见,具备平常心之时,或许能真正获得精神自由。

1913年,26岁的杜尚在巴黎创作了离经叛道的作品:将废弃的自行车轮前叉倒置在圆凳上,取名《自行车轮》,标志着“现成品艺术”的诞生。杜尚认为,单调的日用品足以消解任何所谓的“艺术属性”——赋予平凡之物全新的观察维度,原来的作用和意义也会随之消解。

杜尚完全放弃了艺术的感性美,让它成为服务于思想的工具。“根本不存在所谓的欣赏品味和审美旨趣,艺术不是任何崇高的存在,它可以是随便什么东西。”

可以说,此时的杜尚要“破坏”的,已经不是所谓的传统艺术,而是艺术本身了。由此,一种新的艺术游戏规则,而非美学规则在静寂中酝酿着一个世纪的暴风骤雨。

这是杜尚否定传统美学观念,重建艺术概念的开端。

在《三个标准的终止》这件作品中,杜尚试图重新定义尺度,表现了对科学度量标准的嘲弄意味。在稍后创作的《咖啡研磨机二号》中,杜尚用机械的“冷漠”排挤绘画的“感性”。

他甚至在印刷风景画上点了两点,取名《药房》作为作品。这一时间段的孤独使杜尚的艺术离传统越来越远,距他自己心目中的艺术越来越近。

1913年,26岁的杜尚在巴黎创作了史无前例的作品:将废弃的自行车轮前叉倒置在圆凳上,取名《自行车轮》,标志着“现成品艺术”的诞生

1916年,杜尚展出作品《秘密的声音》。 那是一个由线球夹在两块铜盘中间组成的现成品,美国赞助人爱伦斯伯格悄悄地在其中加进去了个小物件。他究竟放了什么至今仍然不得而知,不过人们依然乐此不疲地进行猜测假设

1917年,杜尚将男用小便池命名《泉》作为艺术品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成为现代艺术史上里程碑式的事件

从《大玻璃》到《泉》

1915年,杜尚受美国画家帕克的邀请去纽约,他没想到自己在这里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下楼梯的裸女》被艺术中心的巴黎的最新锐画展拒绝,这一事件给杜尚镀上了世俗的传奇光环。美国媒体开始采访杜尚,把杜尚定义为“达达”主义的领袖人物。杜尚说:达达是什么?我不知道。

一直想拉杜尚入伙的达达运动,来自1916年的冬季,在中立国瑞士躲避战争的一群诗人、艺术家在酒吧的一次聚会。战争让人流离失所,人们很难再对文明产生敬意。于是他们宣布“参与者无论做什么,说什么,唱什么都行,但绝不对这个耻辱的时代表示一丁点儿的尊敬。”于是,“达达”运动诞生。

在纽约,通过帕克,杜尚结识到他一生的赞助人——爱伦斯伯格,爱伦斯伯格是一位富有的,不合群的意象主义诗人,研究莎士比亚的著作,和杜尚一样喜爱咀嚼字句。认识杜尚后,爱伦斯伯格此后一生都以收集并收藏杜尚的作品为己任,终生不渝。

1915年杜尚定居纽约,着手构思实验性作品《大玻璃》,尝试以机械制图的方式消除笔触、光影和试图营造的意境这些传统艺术语言。《大玻璃》耗时8年,是在玻璃上两面可看的装置作品。杜尚用镶嵌铅丝作边线,其内填色,最后镀上铅膜,呈现各式机械图案。《大玻璃》形式模棱两可,含义更是隐晦不明,这种重“观念”胜于“形式”的做法,实现了对艺术形态和内涵的全面“破坏”。

1916年,杜尚在美国完成了他划时代的第一件“现成品”:一把雪铲。杜尚从商店里买来便直接送去展览,主办方问:这是什么意思?杜尚说:没有意思。主办方认为一定得有点意义。于是,杜尚便在雪铲上写下了一行字:“胳膊折断之前”。杜尚日后一直为自己所写的这所谓的“意义”感到遗憾。

1917年,杜尚将一个从商店买来的男用小便池起名为《泉》,匿名送到“美国独立艺术家展览”展出,这是当代艺术史上最有名的事件了,这个作品成为了艺术史上的里程碑。

杜尚在这个瓷制小便池上签了个产品制造商的名字,由于杜尚本人就是该展览会的评审委员,又鉴于他如此大的名声,展览会一下陷于很被动的境地。于是,这件“作品”放在了不起眼的位置,甚至没人敢提及它。但它还是引起了轩然大波,杜尚把小便池命名为《泉》,不仅是对艺术大师安格尔经典油画作品《泉》的讽刺,更颠覆了社会默认的传统艺术形态。

杜尚在艺术语言上的探索已经走得太远了,这个小便池到底算不算艺术作品?让当时的人很困惑。于是,有人视之为亵渎神灵般可憎。这件作品和杜尚的艺术观念遭到了大力抨击,但杜尚反问:我们为什么不换个角度看“大师”作品?如果迷信权威,精神就会永远受到“高贵”的奴役。最后,爱伦斯伯格买下了这幅作品。

2004年,在英国艺术界举行的一次评选中,《泉》击败毕加索的《亚威农少女》和波普艺术家安迪·沃霍尔的《金色玛丽莲》,被推选为现代艺术史中影响力最大的作品。

从此,“现成品艺术”成为了杜尚的标签,杜尚背弃已有的标准和文化尺度,以看似轻松实则深刻的方式,于无形中实现了对艺术价值的再认定,扭转了西方艺术发展的方向。“自杜尚以后,艺术就在观念的层次上存在着。”

“艺术家的状态比他的艺术更为重要”

1919年,回到巴黎的杜尚再次挑战传统,在达·芬奇的名作《蒙娜丽莎》印刷品上,用铅笔画上山羊胡,下书"L·H·O·O·Q",称之为“现成品之辅助”。《有胡须的蒙娜丽莎》让原作瞬时变味,既戏谑又荒诞,画上胡子的蒙娜丽莎不再像是女人,更像一个彻头彻尾的男人。如果说1917年的小便池使人震惊的话,那么,这一件惊世骇俗的作品带来的就是愤怒了。美是什么?真理是什么?有努力去理解杜尚的人,追问画面上L.H.O.O.Q这几个字母是什么意思?杜尚说:就是读起来上口。

《L.H.O.O.Q.》后,巴黎的达达俱乐部曾要杜尚送作品去参加展览,杜尚回了一封电报:给你个逑。于是,这封电报被当作杜尚的达达作品拿去展览。

除了材料艺术之外,杜尚还尝试了可以互动的行为艺术。构思《大玻璃》的过程中,杜尚提炼草图,收集历年的构思笔记和创作心得,集合在1934年创作的《绿盒子》。1938年起,杜尚又历时3年制作《手提箱式盒子》,收集过去作品的袖珍复制品,进一步否定艺术营造视觉美感的观念。

此后,杜尚渐渐淡出公众视野,成为一个国际象棋棋手,还代表法国队参加比赛。

1944年,杜尚耗费近20年的时间秘密制作临终遗作:《给予:1.瀑布,2. 照明的煤气》,没人能够对这件装置作品给出充分的解释,或许杜尚就是希望人们不要试图去理解,而是感受“无法理解”是怎样一种存在。

1955年,杜尚正式成为美国公民,被美国的三所大学授予荣誉博士学位,专门研究杜尚的博士论文出现。法国作家卡巴内在《杜尚访谈录》序言中写道:在早些时候的巴黎,只有17个人懂得杜尚。现在有1700万人懂得了杜尚的现成品。等有那么一天当所有的存在的东西都被认为是现成品的时候。就没有现成品存在了。

1968年10月1日,杜尚邀请一些朋友到巴黎塞纳河畔的寓所晚餐,在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夜晚后,杜尚在睡梦中安然辞世。

杜尚耗费近20年时间,秘密制作临终遗作《给予:1. 瀑布,2. 照明的煤气》,没人能对这件作品给出充分的解释,或许杜尚就是要通过作品让人感受“无法理解”是怎样一种存在

一生中最好的作品是什么

一个世纪以来,杜尚与很多词联系着:破坏;玩世不恭;幽默;典雅;睿智。对于杜尚和他的作品,如何去评价和欣赏永远是一个话题。

杜尚初期的作品其实并未显露任何天才的迹象,当他开始着手创作将“时间·运动”作为考察对象的《下楼梯的裸女》时,他对传统静物美学产生怀疑,反对视网膜的感性美,这意味着他独立思想的开端,一扇朝向另一些事物的窗悄然打开了。

从1919年后到现在的近一个世纪里,杜尚成了新的起点。人们发现模仿他是如此的容易,但是没有人能超越他。杜尚告诉我们:探寻真相的过程就像是剥洋葱,然而,洋葱的中心什么也没有。在杜尚的世界里,一切是如此自由。

妹妹结婚,杜尚的礼物是他的作品:《不幸的现成品》,一本几何数学书,他用绳子挂在妹妹家的阳台上,任风吹雨打,最终被风撕碎;杜尚去看牙医,完事后付给医生的支票是杜尚手画的。如今,这张支票被收藏在美术馆里。

曾有人问杜尚:一生中最好的作品是什么?杜尚说:是我度过的美好的时光。

如果说后印象派的塞尚是“现代艺术之父”,杜尚则是更富革命性的“当代艺术之父”;塞尚作为画家,所开创的“形式主义”艺术,带来的是艺术语言和表现方式的更新。而杜尚作为思想家,则从本质上颠覆了艺术固有概念和既定标准,以游离于绘画之外的表达方式,将艺术引入“观念主义”之路。

杜尚对艺术的理解,如同一种可以自由呼吸的态度,他的作品不是来自肯定,而是来自否定;不是来自清晰,而是来自模棱两可;不是来自浅显通俗,而是来自晦涩费解;不是来自丰饶,而是来自惜墨如金;不是来自充分表达,而是来自不可言喻。杜尚的颠覆性所体现的思辨哲学,将印象派强调视觉性绘画的观念转移至语言、思绪和视感交互领域,在杜尚那里,为当代艺术找到了另一条路。

杜尚的自述

我十六岁时,差不多想了有六个月时间,打算像父亲那样,也要做一个公证人了。不过我这样考虑仅仅是出于爱我的父亲。我的生活周遭充满了素描、油画和雕塑。我当然也有机会考虑做一个艺术家。

当你还只是个孩子时,你不会去哲学地思考,你不会说“我这样对吗?我这样错吗?”你只是单纯地顺着你觉得有趣的路走,而不会去考虑你做的事情是否合理。只是到后来你才会问自己是对还是错,是否该改变。

我不是那种渴求什么的所谓有野心的人,我不喜欢渴求。我不觉得艺术家是那种必须做出什么东西来的社会角色,好像他欠下大众什么似的,我讨厌这种想法。

1912年我有了一个决定:独自一人——艺术家必须是孤独的——自己面对自己,就像在一条沉船上一样。我早在战争前就讨厌这种我曾浸润其中的“艺术的生活”了,这和我想要的东西恰恰相反,换句话说,作为一个“社会性画家”的角色也就到此为止,我已经不打算再过一个追名逐利的艺术家的生活了。

1916年在纽约我有这样一件事,当诺德看了《下楼梯的裸女》之后,打算每年给我一万美元,包下我在一年中做的所有东西。我说:不。那时我并没有钱。我本可以很方便地得到一万美元,但是,不能,我感觉到了其中的危险。从一开始我就知道怎么躲开这危险。在1915年、1916年的时候我已二十九岁了,所以,我已经足够成熟来保护自己了。这在今天也是一样,假如有人给我十万美元让我做点什么的话。

我每个月的进项不多,那真是一种地道的波希米亚式的生活,钱通常总是不大够,但那没关系。

我不喜欢抛头露面。我所有的、很少的露面机会也只是在布勒东的圈子里,以及在一些对我的作品有兴趣的人中间。我没有什么位置……我的意思是,在每个时期都有些人,他们是不“出山”的,怎么会去干扰到别人呢?我是“出”是“隐”实际上都一样。只是到了现在,四十年后了,我们才发现四十年前发生过一些事,这些事可能会干扰一些人——但是,人们在那个时候对这些事根本不在意。

我是非常不受诱惑的——在这个词的宗教意义上来说。我的社会圈子很小。那是一个很安静的圈子,并不充斥着进攻性和暴力。

我喜欢活着,呼吸,我不觉得我做的东西可以在将来对社会有什么重要意义。今天世界上对“艺术”有太多没必要的钟爱,艺术界眼下急功近利、物质至上的局面,用教育来改变是不可能的,可以给予抵抗的方式是:沉默,缓慢,独处。

所有的美丑高下都是人为的相对标准,而人们又如此习惯于把相对性当作绝对性去维护,后果必是让人心有了定见和陈见,然后导致我们本来应该自由无碍的心被束缚住了。

这个世界其实有两个体系:一个是人设的体系,在这里有一种人为的秩序,什么东西该抬高了搁在上面的,什么东西是该搁在下面的;另一个是这个世界本来的样子。

生活无非只有两种活动:一种是维持,一种是创造。在生活中重复性的劳动都是维持生存的活动。当人心中没有是非高下之分,没有好坏你我之别,生命便可以完全无拘束地充分展开,到了这一步,人生便是艺术。

杜尚和他的“现成品”

猜你喜欢

杜尚艺术家艺术
“我什么都不信!”——由杜尚引发的一点思考
杜尚
恶搞杜尚
纸的艺术
小小艺术家
小小艺术家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杜尚:我最好的作品就是我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