徘徊于“出走”与“留守”
2019-07-31轮奂
轮奂
生活在沪杭地区的青年艺术家,得益于这里发达的文化产业,在就业以及生存状态上更为多元化,从事艺术创作并非唯一出路。与此同时,这里悠久而深厚的传统文化亦不断吸引青年艺术家的参与,并为其注入新活力,让诸多传统文化焕发出新生机。
大江南区域的文化中心
在华东地区,江南文化悠久而深厚,当今同样是中国最繁荣富庶的地区之 。杭州因中国美院而聚集了不少青年艺术家,并以此为中心向同在江南的各大城市不断输送艺术人才。生活在这里的艺术家,很少有“漂”的概念,与业内耳熟能详的“北漂”艺术家相比,甚少会有“杭漂”或“沪漂”的提法。相对而言,江南地区的青年艺术家更愿意留在本地区,也很少会出走其他城市。这从个角度说明江南地区似乎对艺术家更具吸引力。
中国美院与中央美院代表着 南北的艺术流派,而杭州作为中国美院的所在地,为青年艺术家提供了培养性的生存土壤。毕业后的艺术家也喜欢聚集在中国美院附近或杭州郊区,因为相比其他地区而言,生存成本更适宜。与其他城市类似,江南地区的青年艺术家也同样面临边就业边创作的选择。
但得益于江南区蓬勃发展的文化产业,从杭州出走的青年艺术家也活跃于南京、苏州、宁波等城市,相对而言,这里青年艺术家选择的机会多,就职类型更廣泛。 些青年艺术家选择进入文化产业, 些则选择进入新媒体公司或文化创意公司,但艺术创作仍旧作为个人兴趣存在。 位201 7年从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硕士毕业的年轻艺术家,和所有学院艺术家的路线样,从学校毕业后走向社会,并选择从事出版社设计工作,这样的工作相对稳定,可以利用周末时间去思考自己的艺术创作。在她看来,就业以后从事的工作能和美术相关,还算是幸运的。在学校的好处是安心作画,坏处就是阅历太少,而工作中积累的社会经验也会引发新的创作灵感。“从我自己的角度,创作是用你的眼睛里看到的表现出来,它的形式是无限的。”
极少数从中国美院毕业的青年艺术家会选择到上海寻求进步发展,但真正能留下的微乎其微,很多从杭州出走的艺术家很快便打道回府, 方面是因为上海极高的生活成本,另方面则是上海的竞争压力很大。上海作为全国性中心城市、国际化都市,与杭州的功能定位不同,这里吸收来自全国各地的艺术人才,此外,大批的海归艺术家也在很大程度上挤占了国内本土青年艺术家的生存空间。但就当代艺术而言,上海无疑具有更浓厚的市场氛围,上海的画廊寻找合适的青年艺术家,“近水楼台”的杭州自然是首选。
例如,上海西岸艺术与设计博览会,为青年艺术家提供国际化的亮相平台;上海青年艺术博览会是个长期致力于培育青年艺术家成长和发展的公益项目……类似的例子还有很多,杭州提供艺术人才支撑,上海搭建展示平台,是这两座城市互动的常态。这也许是极少数杭州出走的青年艺术家选择上海的原因。
为传统艺术注入活力
江南地区自古就是人文荟萃之地,众多传统艺术也在新时代不断获得发展,青年艺术家大量参与到这些传统艺术中去。在国画书法领域,青年艺术家与其他城市类似,大多兼做书画类教学,并继续自己的创作之路。以杭州为例,当地的书画收藏相对良性、稳定,优秀的作品也同样能得到藏家的肯定与支持,毕竟江南地区向来有着深厚的书画收藏传统,藏家对书画的收藏、鉴赏水平较高,也普遍具有消费文化艺术的意识与需求。
值得提的是,不少本身在杭州学习陶瓷专业的青年艺术家选择前往景德镇,因地理上的距离较近。近几年景德镇聚集了几千个青年艺术家,大部分是中国美院学陶瓷或雕塑专业的。此外,江南地区 些传统“非遗”工艺也能见到青年艺术家的参与,如苏州聚集的部分青年艺术家,他们开设工作室,组建团队,利用当代的艺术理念改造传统工艺,使其焕发出新生机,不少青年艺术家还发展为全国性的网红艺术家。
此外,在杭州,得益于发达的互联网产业,不少青年艺术家不仅开设工作室,还利用淘宝等互联网平台开设网店,生产自己制作的服饰、首饰等,这些工作室或网店拥有相对固定的消费群体,青年艺术家也能获得相对宽裕的生存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