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自拟二冬二母二草汤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疗效观察

2019-07-31袁维蔚陈洪黄桂琼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9年6期
关键词:临床观察

袁维蔚 陈洪 黄桂琼

摘要:目的 观察二冬二母二草汤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1月至本院门诊就诊的75例感染后咳嗽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予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观察组予口服二冬二母二草汤加减,疗程均为7 d。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的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的咳嗽评分、LCQ评分。结果 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7.3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1.08%,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日间咳嗽、夜间咳嗽及咳嗽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其中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LCQ生理、心理及社会三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 二冬二母二草汤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既可明显缓解症状,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关键词:感染后咳嗽;肺阴亏虚;二冬二母二草汤;临床观察

中图分类号:R256.11   文献标志码:B   文章编号:1007-2349(2019)06-0053-03

感染后咳嗽(postinfectious cough,PIC)是指在呼吸道感染已经控制的前提下,咳嗽仍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的一种自限性疾病,临床多以反复刺激性干咳、痰少黏白或痰夹血丝为主要表现,病程多持续3~8周[1]。相关报道[2]指出,在既往有呼吸道感染病史的群体中,PIC的发病率约为11%~25%,在上呼吸道感染的流行季节里可高达25%~50%。反复咳嗽会对患者日常学习、工作及睡眠产生严重不良影响,故及早干预PIC的发展、缩短其病程,对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有积极的意义。目前西医对于该病的治疗尚无特效用药,多采用舒张支气管、镇咳、抗组胺、抗炎等对症处理,然疗效一般,存在一定的局限性[3-4]。中医药对于咳嗽的认识深远,该病属于中医学“咳嗽”、“顽咳”范畴,根据其临床表现,辨证多属“肺阴亏虚型”,广东省名中医陈洪教授根据临床经验自创“二冬二母二草汤”治疗该病,疗效较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1月—2018年11月至本院门诊就诊的75例感染后咳嗽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7例、观察组38例。对照组男21例,女16例;年龄15~58岁,平均(31.69±14.32)岁;病程31~56 d,平均(44.08±9.58)d。观察组男20例,女18例;年龄17~61岁,平均(32.81±14.23)岁;病程28~60 d,平均(43.52±10.18)d。2组患者性别、年龄、病程等一般资料相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诊断标准 参照《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中“感染后咳嗽”的西医诊断标准[1]和《中医内科学》里“肺阴亏虚型咳嗽”的中医诊断标准[5]。西医诊断标准:①病史:近期有呼吸道感染的病史;②表现:急性卡他症状消退以后,咳嗽仍反复存在,约持续3~8周,多为刺激性干咳或伴少量白色黏痰;③辅助检查:咳嗽敏感性增高,胸片无明显异常,肺功能检查正常或有一过性的气道高反应;④除外咳嗽变异型哮喘、上气道咳嗽综合征等其他导致咳嗽的疾病。中医诊断标准:①病势较缓,病程较长;②主症:干咳,咳声短促,痰少黏白或痰中带血丝,舌红,少苔,脉细数;③次症:或有颧红,盗汗,口干咽燥,声音逐渐嘶哑,或午后潮热。

1.3 纳入标准 ①符合以上中西医诊断标准者;②年龄在15~65岁之间;③对该临床研究的内容、目的知情,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4 排除标准 ①不符合上述中西医诊断标准;②合并有其他导致咳嗽疾病者,如慢性支气管炎、肺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肿瘤等;③妊娠或哺乳期妇女;④合并严重心脑血管、肝肾疾病或精神障碍者;⑤对实验中所使用的药物过敏者;⑥依从性差,不能配合随访者。

1.5治疗方法

1.5.1 对照组 予口服复方甲氧那明胶囊(第一三共制药有限公司,商品名:阿斯美,国药准号:H20033669),每日3次,每次2粒,饭后服用。疗程为7 d。

1.5.2 观察组 予口服二冬二母二草汤加减,基础方组成:天冬15 g,麦冬15 g,知母20 g,浙贝母15 g,鱼腥草15 g,甘草6 g。若有咽痛者,加猫爪草20 g,牛蒡子15 g,胖大海15 g;若有咽痒者,加蝉蜕5 g,羌活15 g,防风15 g;若有咽干者,加玉竹15 g,沙参15 g,天花粉15 g。每日1剂,水煎至300 mL,分2次于饭后温服。疗程为7 d。

1.6 观察指标 ①治疗后的临床疗效;②治疗前后的咳嗽评分,评分计算方法参考表1;③治疗前后的莱塞斯特咳嗽生活质量问卷(LCQ)评分,从生理、心理、社会三个维度对患者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估,总分为3~21分,分值愈高者即生活质量愈佳。

1.7 疗效标准 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6]和《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7]中的疗效判定标准。临床治愈:治疗后患者咳嗽基本消失,咳嗽症状积分改善>95%;显效:治疗后患者咳嗽频率及次数明显减少,95%>咳嗽症状积分改善>70%;有效:治疗后患者咳嗽频率及次数较前稍有减少,70%>咳嗽症状积分改善>30%;无效:治疗后患者咳嗽症状无变化或者加重,咳嗽症状积分改善<30%或加重。

1.8 统计学方法 建立Microsoft Excel数据库,采用SPSS 20.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等级资料组间比较采用Ridit分析;計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对比采用χ2检验。检验水准a=0.05,当P<0.05则认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患者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2。

2.2 2组患者治疗前后咳嗽评分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日间咳嗽、夜间咳嗽及咳嗽总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日间咳嗽、夜间咳嗽及咳嗽总评分均较治疗前降低,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降低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2.3 2组患者治疗前后LCQ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的LCQ生理、心理及社会三个维度评分及总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患者LCQ生理、心理及社会三个维度评分及总分均较治疗前升高,同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观察组升高幅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3 讨论

感染后咳嗽是临床上亚急性咳嗽最常见的病因,多发生于呼吸道病毒、肺炎支原体、衣原体等病原体感染后。现代医学多认为本病乃是病原体入侵后,损伤气道上皮细胞,诱发广泛气道炎症,引起气道高反应性,咳嗽敏感性增高所致[8]。故治疗上多用镇咳药、抗组胺药、白三烯受体拮抗剂或激素等对症处理[3]。复方甲氧那明胶囊为盐酸甲氧那明、氨茶碱、那可丁和氯苯那敏组合而成,具有舒张支气管平滑肌、促进排痰、抗炎、减轻气道高反应性等作用,对PIC的治疗有效,但亦存在一定副作用,如眩晕、恶心、食欲不振等[9]。相比之下,中医药疗法则具有疗效佳、持久、安全等优点,对于顽固性咳嗽、久咳难愈的患者亦可取得较好的疗效[10-11]。

PIC归属于中医学“咳嗽”、“顽咳”范畴,中医对于该病的治疗源远流长,施以辨证论治、扶正治本,疗效甚佳。据统计分析[12],现代医家多数认为PIC的辨证分型以邪(风)袭肺卫为主,因余邪未尽而导致咳嗽不止。然究其主因,乃正虚故外邪留恋也。本病虽起源于外感,然病程缠绵,病久入里则易伤阴亡液,故本病多呈干咳、痰少等一派阴虚之象。肺为娇脏,喜润恶燥也,故理应治以“甘凉养阴、清金润肺”,方可濡养肺阴,复其宣降之功以止咳。

“二冬二母二草汤”乃广东省名中医陈洪教授根据名医施今墨“对药”思想,结合自身临床经验化裁而来的。方中麦冬味甘质润,既可滋阴润肺,又能益胃生津以上承于肺;天冬甘润苦寒,善润肺止咳,又可滋肾阴以降虚火;两药成对,可养肺、胃、肾三脏之阴津,寓培土生金、金水相生之义,使养阴润肺止咳之力更强,乃畅利三焦之妙用也。知母苦寒,善滋肾阴、清虚火以润肺金;浙贝母苦寒,善清热化痰、降泄肺气以止咳嗽;两药成对,以清之、润之、降之,泻肺中伏火而复肺气宣降,使金清气肃,故咳止痰消。鱼腥草专入肺经,善清肺热,又可排脓消痈以祛痰止咳;甘草生用泻火解毒,润肺化痰,又可补脾益气以培土生金;两药成对,并走上焦,清中有润,泻中寓补,则清肺泻火、化痰止咳之力更强。若有咽痛者,加牛蒡子苦寒清热,清利咽喉;胖大海甘寒清润,利咽开音;猫爪草辛散化痰,解毒消肿;三药相伍,并入肺经,清泻肺热、利咽开音止痛之功显著。若有咽痒者,加蝉蜕甘寒质轻,长于清热利咽、祛风止痒;羌活升散温通,善于祛风;防风甘缓不峻、气味俱升,善祛上焦之风邪以止痒;三药相伍,相辅相成,并走于上,祛风止痒之功增强。若有咽干者,加天花粉清肺润燥、生津止渴;沙参养阴清肺;玉竹滋阴润肺;三药相伍,清润兼之,养阴润燥之功甚效。纵观全方,虽药味简单,然配伍严谨,补泻有权,开阖有道,契合证机,故诸症自愈。

综上所述,运用二冬二母二草汤加减治疗感染后咳嗽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既可明显缓解症状,又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故笔者认为从阴虚着手论治感染后咳嗽,治以“甘凉养阴、清金润肺”,疗效确切,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咳嗽的诊断与治疗指南(2015)[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16,39(5):323-354.

[2]Braman S S.Postinfectious cough:ACCP evidence-based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J].Chest,2006,129(Suppl):S138-S146.

[3]胡诣璋,赵俊,崔瑷.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及治疗进展[J].临床药物治疗杂志,2016,14(1):11-16.

[4]吕雯,杨吉,王学东.感染后咳嗽的病因病机及治疗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11,32(4):74-75.

[5]吴勉华,王新月.中医内科学[M].3版.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12:273-279.

[6]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试行)[M].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54-58.

[7]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2012:190-191.

[8]赖克方,聂怡初.感染后咳嗽发病机制、诊断与治疗研究进展[J].中华肺部疾病杂志(电子版),2014,7(5):1-5.

[9]周新,包婺平,瞿介明,等.复方甲氧那明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多中心临床研究[J].中华哮喘杂志:电子版,2011,5(6):407-411.

[10]张媛,刘贵颖.中医药治疗咳嗽的临床研究进展[J].云南中医中药杂志,2007,28(10):50-51.

[11]姜燕,刘昊,毛兵.中医药治疗感染后咳嗽系统评价[J].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7,19(2):149-151.

[12]谈馨媛,吴蕾,林琳.中醫治疗感染后咳嗽的文献研究[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2,27(12):3195-3197.

(收稿日期:2019-02-14)

猜你喜欢

临床观察
心理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治疗依从性的影响
难治性强迫症给予喹硫平及氯咪帕明的临床干预观察
孕足月低位水囊引产联合静滴缩宫素的临床观察及总结
氨溴特罗治疗儿童急性支气管炎临床观察